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513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docx

最新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新版汇编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儿科33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指由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嚏、咳嗽为主要症状。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1诊断依据

  2.1.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1.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2.1.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2.2证候分类

  2.2.l风寒束表: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头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2.2.2风热犯表: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

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

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

高热不退,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痛,倦怠,泛恶,鼻塞流涕,咳嗽。

舌尖红,苔白腻,脉数。

  2.2.4兼证:

  2.2.4.1夹痰:

兼有咳嗽,咳声重浊,喉中痰鸣。

舌苔白腻,脉浮滑。

  2.2.4.2夹食:

兼有腹胀,不思乳食,或伴呕吐,口中气秽,大便溏臭或秘结。

舌苔垢或黄厚,脉滑。

  2.2.4.3夹惊:

兼见惊惕惊叫,甚至惊厥。

舌尖红,脉弦数。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

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

  2.3.2好转:

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均减轻。

  2.3.3未愈:

发热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症未改善或加重。

  3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指由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而致咳嗽的病症。

其长期不愈者为慢性咳嗽。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诊断依据

  3.1.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3.1.2好发于冬春季节。

  3.1.3肺部听诊:

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于、湿性罗音。

  3.1.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

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

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2.3痰热壅肺:

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4痰湿蕴肺:

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下发热。

苔白腻,脉滑。

  3.2.5肺气亏虚:

咳声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淡白,体弱多汗,易于感冒。

舌淡,脉无力。

  3.2.6肺阴亏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咳声嘶哑,手足心热。

舌红苔少,脉细数。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

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罗音消失。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

  3.3.2好转:

咳嗽减轻。

呼吸音清晰,痰减少。

  3.3.3未愈:

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4哮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哮喘由感受外邪,或因伏痰夙根复加外感、饮食等因素诱发,以喉间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常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4.1诊断依据

  4.1.1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4.1.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4.1.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1.4心肺听诊:

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罗音,心率增快。

  4.1.5支气管哮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4.2证候分类

  4.2.1发作期

  4.2.1.1寒饮停肺:

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

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4.2.1.2痰热壅肺:

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4.2.1.3外寒肺热:

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口渴,痰粘色黄。

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

  4.2.1.4虚实夹杂:

哮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

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4.2.2缓解期

  4.2.2.1肺气亏虚:

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4.2.2.2脾气亏虚:

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

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

  4.2.2.3肾气亏虚:

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3疗效评定

  4.3.1治愈:

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

  4.3.2好转:

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

  4.3.3未愈:

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5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肺炎喘嗽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症的疾病。

若正虚邪恋,可迁延难愈。

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5.1诊断依据

  5.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5.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5.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5.1.4肺部听诊:

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5.1.5血象:

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5.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5.2证候分类

  5.2.1风寒袭肺:

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5.2.2风热犯肺:

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2.3痰热壅肺:

壮热烦躁,喉间痰呜,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2.4阴虚肺热:

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5.2.5肺脾气虚:

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

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5,3疗效评定5.3.1治愈:

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

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5.3.2好转:

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5.3.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6鹅口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鹅口疮是由感受邪毒,内因心脾积热,上熏口舌,而致口腔出现成片白屑,状如鹅口的疾病。

相当于霉菌性口腔炎。

  6.1诊断依据

  6.1.1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腭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重者可向咽喉等处蔓延,影响吸奶及呼吸。

  6.1.2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6.1.3取白屑少许徐片镜检见真菌的菌丝及孢子。

  6.2证候分类

  6.2.1心脾积热:

口舌满布白屑,周围红赤,面赤唇红,口于喜饮,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

  6.2.2虚火上浮:

口舌散布白屑,周围淡红,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

舌质嫩红,脉细数。

  6.3疗效评定

  6.3.1治愈:

口腔粘膜白屑消失。

  6、3.2好转:

口腔粘膜白屑减少。

  6.3.3未愈:

口腔粘膜白屑无变化。

  7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泄泻是由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的疾病。

如病久不愈,常可导致疳症。

  7.1诊断依据

  7.1.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7.1.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7.1.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7.1.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7.1.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7.1.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7.2证候分类

  7.2.1伤食泻:

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7.2.2风寒泻:

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7.2.3湿热泻:

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7.2.4寒湿泻:

大便每日数次或十数次,色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无臭气,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

舌苔白腻,脉濡。

  7.2.5脾虚泻:

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

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7.2.6脾肾阳虚泻:

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7.3疗效评定

  7.3.1治愈:

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

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

  7.3.2好转:

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

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

  7.3.3未愈:

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8厌食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厌食指由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

  8.1诊断依据

  8.1.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8.1.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8.1.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8.2证候分类

  8.2.1脾胃不和:

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尚可,大便偏干,苔、脉无特殊改变。

 8.2.2脾胃气虚:

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精神稍差,肌肉松软。

或形体消瘦,大便多不成形,或夹不消化食物。

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8.2.3脾胃阴虚:

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形瘦,口干食少饮多,甚则每食必饮,烦热不安,便干溲赤。

舌质红,苔净或花剥,脉细无力。

  8.2.4肝旺脾虚:

厌食或拒食,性躁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

舌光苔净,脉细弦。

  8.3疗效评定

  8.3.1治愈:

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8.3.2好转:

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8.3.3未愈:

食欲未见改善。

  9疳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疳症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

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

  9.1诊断依据

  9.1.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9.1.2形体消瘦,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