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31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doc

卷首语及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0梁思成“适用经济美观”建筑十书“适用坚固美观”功能艺术技术

1公共建筑,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

2一般在建筑分类中,主要的类型有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

3在三大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包括的类型是比较多的,常见的有: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以及景观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

5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6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需要考虑下列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9由于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环境的空间也不同,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

(1)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为集散广场)

(2)活动场地

(3)停车场地

10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11高层建筑或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以节约场所用地。

12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

13在处理室外环境空间的组合中,还应注意出入口及区段道路的设置问题。

①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②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也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

③还有一些公共建筑物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向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14出入口的形式,可以处理成开敞的,也可以处理成封闭的,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视建筑的性质和风格而定。

15在室外环境空间布局中,依据建筑组合、绿化布置、庭园处理等方面的设计意图,需要考虑一定的内部道路,其布置系统应使室外诸多空间之间有机地联系,达到脉络分明、景观有序的完美效果。

16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

17我们说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固有特色,系指以全局的观念,提炼空间环境有利的因素,充分为当今的建筑创作服务,也就是造园学说中的因与借的辩证关系。

远在17世纪,我国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指出过,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欲得其“巧”,就需要下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功夫。

19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地形特点、建筑性质等),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如城市中的市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居住区中心等的公共建筑群等,也必然产生室外空间组合的类型。

22公共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心,在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可以概括出如下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一是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合,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二是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三是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第一章例子

7天安门广场,是以天安门为广场中轴线的重心,在中轴线上布置了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雄伟庄严的纪念堂,并与正阳门相对应,显示其广场的宽阔和有节奏的尺度变化,再加之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使广场围合成为大尺度的空间。

另外天安门至纪念碑之间,深长而宽广的砌石广场铺地与周围松柏绿地的围合处理,使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8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因建筑与空间组合得异常得体,取得了无比完整的效果。

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如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直挺拔的楼宇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宫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采用了一系列强烈对比的手法,使广场空间环境给人以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所以美国建筑师老沙里宁曾说过:

“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也许没有任何地方比圣马可广场的造型表现得更好的了。

”所以拿破仑曾把圣马可广场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是中肯的,也是有道理的。

从上述例子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体形对空间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20巴西的巴西利亚三权广场的市政中心,将政府宫、高等法院、联邦院等建筑组合成一组建筑群环境,借以体现立法、行政与司法的象征。

在三角形的广场空间中,每个角上各安排了一幢公共建筑,在三角形底部布置了政府宫和高等法院,三角形的顶部布置了国会建筑,这显然突出了国会建筑的重要性,再加之四周砌筑的虎皮石墙作为陪衬,更加表现出了极不寻常的壮观效果。

其中政府宫分为四层,主要包括:

总统办公室、礼堂、接待厅和其他办公用房。

其布局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以及与三角形的广场处理极为统一和谐。

而国会宫的设计尤为突出,将上院和下院两个集会场所布置在200m*80m的平台上,其一正一反的穷窿与27层高并联式的办公楼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新颖别致的造型效果。

该建筑群显然在追求室外空间的对比效果,如高耸的办公楼与低平的会议厅、一正一反碗状厅堂、大玻璃墙面与乱石墙面质感等,这些都是丰富室外空间环境极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18我国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长达1700m左右,安排了五座门和六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封闭空间。

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体形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不同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步步紧扣的感觉。

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廊子,形成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

北端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继而入内,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顿觉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形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

太和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不装点绿化,气氛极为肃穆。

在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衬托北侧白石台基上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形成了第三个高潮。

从以上建筑群体布局中,可以看出室外空间的组合,为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环境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为了有节奏地突出高潮,一般把前边的次要院子处理得较为窄小,建筑也安排得比较低矮,使之与主要建筑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每一空间中的主题。

北京明清故宫,在创造空间环境气氛方面,是一个举世闻名而又异常突出的例子。

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1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其他诸如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皆是应当考虑的问题,在设计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3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等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

4水平交通空间的布局,应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要直接、通畅,防止曲折多变,具备良好的采光与通风。

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

如旅馆、办公等建筑的走道和电影院中的安全通道等是供人流集散使用的,一般不应再设置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以防止人流停滞而造成阻塞的后果。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或通廊。

如医院门诊部的宽形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小学校的过道或过厅可兼做课间休息的活动场所等。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与厅堂。

如某些展览馆陈列厅等建筑的过道,一般应满足观众在其中边走边看的功能。

又如园林建筑中的廊子,应满足漫步休息与观赏景色的要求。

5一般在公共建筑中装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

学校建筑一般为2~3米,医院门诊部为3~4米左右。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具体设计时,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通道的采光,除了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可用人工照明之外,一般应考虑直接的自然采光。

在单面通道的建筑中,自然采光是没有问题的,而双面通道的采光则容易出现光线不足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窗,或借助于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有时也可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局部采用单面通道,此外,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措施进行间接采光。

6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置,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通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诸如整体空间组合中,适当缩小使用开间、加大进深;充分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或在走道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皆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通道的目的。

7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楼梯设计要求:

⑴公共建筑台阶踏步宽度≥0.3m,高度0.1m<h≤0.15m,台阶至少大于2阶,否则设为坡道。

⑵人流密集且楼梯单侧凌空并高于700mm时,应设有防护措施。

⑶当凌空高度大于2.4m时,栏杆h≥1.1m,至少设一侧扶手,三股人流设两侧扶手,当达到四顾人流时,中间加设扶手。

8

(1)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一些,常为6%~12%。

此外,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

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

(2)室内坡度不大于1/8,室外不大于1/10。

坡道水平投影的长度大于15m时,

应设休息平台。

(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困难地不宜大于1/8,自行车推

车坡道每段不宜大于6m,且坡度应小于1/5。

9电梯具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要求:

(1)按防火规定的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2)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的空间,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阻塞。

(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以便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流。

(4)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往往因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地排列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空间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