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767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docx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

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

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

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

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

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

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

“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

“读书要为天下奇。

”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

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

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

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

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

“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

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

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

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

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

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

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

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

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

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16.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3分)

17.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

“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问题。

(18分)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

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

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

“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

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

“大”是什么意思呢?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

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一个人。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

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

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

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然而,错了。

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

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

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

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

我们可以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

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

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

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

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11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

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12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比如说:

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13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12.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分)

13.请说一说第

(1)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4分)

15.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

(6分)

(三)议论文阅读(13分)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

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

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

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

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

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

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

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

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3.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

首句一致)。

(3分)

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25.文中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26.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读书以养性(19分)

温儒敏

①A现在是网络时代、图像时代、视频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少了,上网、读图、看视频多了。

这是时代的变化,很难简单下结论说是好是坏。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频、网络和图像尽管扩大了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文字阅读。

②B比起其他接受方式,读书可能更有选择性,也更个人化,更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介入。

读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是一般视频所没有的,甚至网上阅读也难于获得书本阅读的那种独有的效果。

拿着手机或阅读器诵读“目尽青天怀今古”,总有些怪怪的,不能进入状态。

这不完全是习惯问题,也有媒介运用的区别所形成的效应问题。

另外,过于依赖网络,容易形成碎片化、平面化思维。

所以,我以为还是要读一些书的,特别是读一些纸质的书。

在青少年时期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为终生的发展打底子。

③这些道理都懂,只是做起来不大容易。

现在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除了自己专业的书之外,他们再也没有读其他书的兴趣和计划,顶多随兴所至读一些诸如武侠、言情、玄幻、穿越之类的流行通俗作品。

一有时间就上网看视频、聊天、打游戏,玩起微信来就更是“手不释机”。

这样的文化情致倒是流行与时髦,但也可能浮浅,缺乏个性,他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比较差,甚至影响到专业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④中小学语文课本来应该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的,但如果只是瞄准高考,纯粹是应试的技能性的培训,就容易扼杀兴趣。

所以,在中小学阶段,除了“为高考而读书”,还应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

反过来,读书多了,语文素养上去了,也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

⑤不少年轻人后悔在学校没有好好读书,出了校门又抱怨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

“人人皆忙”的时代,压力大也是现实。

但说忙到没时间读书,大多有些言过其实。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可以挤出来一些的,眼睛少在微信上逗留一会不就有了?

关键是要有读书的愿望和毅力。

⑥C当然,有了读书的意愿,最好还要有自己的计划和书目,而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

要取法乎上,多读一些经典,读一些基本的书。

把浏览和精读结合起来。

浏览好比跑马观花,也是培养兴趣拓展视野的一种读法。

但更重要的是精读与通读,量不一定要多,扎扎实实读完几本,有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升,而且能“养性”,让自己脱离浮躁,变得踏实。

⑦D那些流行的休闲文化,往往都很吸引人,给人以娱乐和刺激。

年轻人不接触流行文化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流行文化的适当消费,有利于青年人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但应当是“适度消费”,不沉迷其中。

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年轻人若能努力把持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不至于被动地卷入通俗文化,还可能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读书养性”吧。

(选自《语文世界》,2018年第4期)

9.文章提出什么观点?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分)

10.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1.其他阅读形式有着怎样的弊端?

(4分)

12.下面这句话可放入文章的  (A、B、C、D)处。

(2分)

现在的诱惑太多,要读书,就需要一些毅力。

1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青少年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

(3分)

(五)(10分)

涵养几分静气

宋 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

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15.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6.思考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17.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8.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2分)

参考答案:

(一)

16.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3分)

①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读。

②选择“为世用者”、适合自己的好书来读。

③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

④选择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文字好的书来读。

17.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18.B,B项“不仅……而且……”的表述是递进关系,与原文“不在……而在……”表述的选择关系不符。

)(3分)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

“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二)

12.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分)

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13.请说一说第

(1)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

以杜甫的诗歌开头,提出论题,引出下文具体论述,吸引读者。

1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4分)

以此来表达主题——学着强大。

15.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

(6分)

一是要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

二是尽管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

三是我们会常常受伤,但仍要和命运厮杀;四是不能过多地否定自己,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三)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2分)

23.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

首句一致)。

(3分)

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意对即可,3分)

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1分);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1分);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

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1分)。

(意对即可,共3分)

25.文中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比喻论证(1分);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1分),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1分)。

(共3分)

26.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

9.文章提出什么观点?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分)

读书可养性。

 由现代社会阅读形式的变化而生发出来的。

10.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对比论证。

通过与其他阅读形式的比较,突出了读书所带来的阅读感觉是其他阅读形式没有的,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11.其他阅读形式有着怎样的弊端?

(4分)

不利于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阅读变得浮浅,缺乏个性,不利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甚至影响到专业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12.下面这句话可放入文章的 D (A、B、C、D)处。

(2分)

现在的诱惑太多,要读书,就需要一些毅力。

1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青少年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

(6分)

不一味地为了考试而读书;

要有读书的愿望和毅力;

精读和通读一些经典。

(五)

15.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

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通过读书荡涤浮躁之气。

16.思考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17.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气功夫离不开严格自律的论点。

18.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2分)

示例:

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身心舒畅,忘记烦恼,重新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