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46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docx

财务管理全书各章重点分析

接上面例题,若平滑指数α=0.6

y=0.6*2110+(1-0.6)*2117.5=2113吨

六、因果预测分析法(回归直线法)

b=(nεxy-εxεy)/nεx2-(εx)2

a=(εy-bεx)/n

y=a+bx

七、影响产品价格因素:

1.价值因素;2.成本因素;3.市场供求因素;4.竞争因素;5.政策法规因素

八、产品定价办法:

1.以成本为基本定价办法:

⑴所有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1成本利润率定价=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2销售利润率定价=单位价格*销售利润率

⑵保本点定价法=单位成本/(1-税率)

⑶目的利润定价法=(单位成本+单位目的利润)/(1-合用税率)

⑷变动成本定价法(生产能力有剩余状况下如果额外订单)

=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税率)

2.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定价办法:

⑴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⑵边际分析定价法【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九、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举例: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Q/Q0/△P/P0,

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拟定产品销售价格时,P=P0Q0(1/│E│)/Q(1/│E│)

Q0→基期销售数量E→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单位产品价格Q→预测销售数量

举例:

某公司生产销售某产品,前三个季度中,实际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如表所示: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销售价格(元)

450

520

507

销售数量(元)

4850

4350

4713

规定;⑴拟定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1=△Q/Q0/△P/P0,=(4350-4850)/4850/(520-450)/450=-0.66

⑵拟定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2=△Q/Q0/△P/P0,=(4713-4350)/4350/(507-520)/520=-3.34

⑶E=(E1+E2)/2=-2

│E│=2

P=P0Q0(1/│E│)/Q(1/│E│)=507*47131/2/50001/2=492.23元

十、成本性态分析:

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1.固定成本:

⑴约束性固定成本(减少途径:

合理运用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不能变化其数额

⑵酌量性固定成本:

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减少途径:

精打细算)

2.变动成本:

⑴技术变动成本:

与产量有明确技术或实物关系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⑵酌量性变动成本:

如销售佣金

3.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十一、混合成本分解(备注:

高低点法高点和低点是依照业务量Y资料决定)

高低点法:

单位变动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成本-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a=最高(低)点成本-最高(低)点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

举例:

某公司采用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其产销量和产品成本状况如下表:

年度

产销量Y

产销成本X(万元)

290

250

275

230

250

240

300

275

325

270

若产销量为400万件,则产品成本为多少?

b=(270-240)/(320-250)=0.4

a=270-0.4*325=140

Y=140+0.4X=140+0.4X400=300

十二、原则成本管理:

也称原则成本控制,是以原则成本为基本,将实际成本与原则成本进行对比,分为抱负原则成本和正常原则成本。

十三、变动成本差别计算与分析,有两个原则公式(通用公式)

价格差别=(实际价格-原则价格)*实际用量

用量差别=(实际用量-原则用量)*原则价格

效率用量耗费价格

即效率差别相称于用量差别;耗费差别相称于价格差别

十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别分析:

五个公式四个量:

①实际数

②预算数

③实实(实际工时*原则分派率)

④实标(实际产量原则工时*原则分派率)

两差别法:

(耗能)

耗费差别=①-②

能量差别=②-④

三差别法(耗产效)

由于能量=产量+效率因此耗能=耗产效

耗费差别=①-②

产量差别=②-③

效率差别=③-④

十五、作业成本管理:

是一种成本控制办法,以作业为基本计算成本。

成本动因分为:

1.作业动因:

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因果关系。

(作产)

2.资源动因:

反映作业量与耗费之间因果关系。

〖耗子(资)〗

十六、作业成本计算特点:

1.对于直接费用确认和分派,作业成本法与老式成本计算法同样,但对于间接费用分派,则与老式成本计算办法不同,由于间接费用分派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

2.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不同作业中心,间接费用分派原则不同

3.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分派是从资源到作业,再从作业到成本对象

4.作业成本管理涉及成本分派观和流程观

十七、作业分析:

1.增值作业

1高效作业→→增值成本

②低效作业

2.非增值作业:

不必要或可消除作业,如检查工作

低效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形成均为非增值成本。

十八、增值作业是指那些顾客以为可以增长其购买产品或服务有用性,有必要保存在公司作业,必要满足三个原则:

1.该作业导致了状态变化

2.该状态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毕

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

举例:

下列表述对的是(BC)

A.对一项增值作业来讲,它所发生成本都是增值成本(低效作业时是非增值成本)

B.对一项非增值作业来讲,它所发生成本都是非增值成本

C.增值成本不是实际发生而是一种目的成本

D.增值成本是公司执行增值作业时发生成本(解析:

增值作业分为高效和低效作业,高效作业才是增值成本)

十九、作业成本管理中各种成本节约途径:

1.作业减少:

是指以不断改进方式减少作业消耗资源或时间

2.作业消除:

是指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作业,减少非增值成本

3.作业选取:

是指对所有可以达到同样目不同作业,选用其中最佳方案

4.作业共享:

是指运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效率

二十、作业业绩考核:

1.财务指标:

重要集中在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上,可以提供增值与非增值报告以及作业成本趋势报告。

2.非财务指标重要体当前效率、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如投入产出比、次品率和生产周期等

二十一、责任中心:

1.成本中心:

①不考核收益,只考核成本

②只对可控成本负责

③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考核和控制重要内容

2.利润中心:

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3.投资中心:

最高层次责任中心:

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入资金进行控制责任中心

二十二、可控成本应具备条件:

可以预测、可以计量、可以调节和控制(即可施加影响,可贯彻责任)

二十三、可控成本考核指标:

1.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2.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

举例:

某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中,预算少量5000件,单位成本200元,实际产量6000件,单位成本195元,则规定计算:

1.预算成本节约额=200*6000-195*6000=30000

2.预算成本节约率=30000/(200*6000)*100%=2.5%

二十四、利润中心

1.自然利润中心:

自然形成。

直接对外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以获得收入责任中心。

特点:

直接面对市场,具备独立经营决策权,可以只计算可控成本。

也可以计算所有成本

2.人为利润中心:

通过公司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使用内部结算价格结算半成品内部销售收入责任中心。

二十五、利润中心考核指标:

1.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反映了利润中心赚钱能力,但对业绩评价没有太大作用)

2.可控边际贡献:

又称部门经理边际贡献,是评价利润中心管理者

=边际贡献-譔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3.部门边际贡献“又称部门毛利,用于评价部门业绩

=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二十六、投资中心考核指标:

1.投资利润率:

比较客观,可用于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比较,缺陷会引起短期行为产生。

=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平均营业资产

2.剩余收益:

既能反映投资中心投入产出关系,又可使个别投资中心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保持一致。

=利润-投资额*公司加权平均最低投资报酬率

二十七、内部转移价格制定:

1.市场价格

2.协商价格:

上限是市场价格,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

3.双重价格:

交易双方采用不同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基本

4.以成本为基本转移价格:

没有市价状况下,以某种开工成本价格结算

二十八、利润分派管理中股利分派理论:

1.股利无关论:

股票价格与公司收益分派政策无关

2.股利有关论:

①手中鸟理论:

支付高股利,股价会随之上升,导出剩余股利政策

②信息传递理论:

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将来赚钱能力信息

③所得税差别理论:

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利益最大化,应采用低股利

④代理理论:

高支付率股利政策会有助于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同步也会增长公司外部融资成本,因而抱负股利政策是使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二十九、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保持抱负资金构造,减少公司综合资本成本(初创阶段)

2.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稳定股价(合用于经营稳定或成长期公司)与赚钱脱节,违背公司法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股利与盈余紧密配合,多盈多分少盈少分,风险投资与收益对等(适合稳定发展公司)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既可以维持股利稳定性,又有助于优化资本构造。

合用于赚钱随经济周期波动较大或者赚钱与钞票量不稳定公司

三十、利润分派制约因素:

1.法律因素:

①资本保全约束;

②资本积累约束

③超额累积利润约束(和资本利得关于)

④偿债能力约束

2.公司因素:

①钞票流量

②资产流动性

③赚钱稳定性

④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多→低股利;投资机会少→高股利

⑤筹资因素:

筹资能力强→高股利

⑥其他因素

3.股东因素:

控制权;稳定收入;税赋

4.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三十一、股利支付形式

1.股票股利;

2.钞票股利;

3.财产股利(拥有其他公司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等

4.负债股利:

公司应付票据,公司发行债券

三十二、股利支付程序:

1.股权登记日:

即有权领取本期股利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从这一天之后获得股票股东无权领取要次分派股利。

2.除息日:

股权登记日次日是股票所有权和领取股票权利分离日期,称为除息日

三十三、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共同点是(A,C,D)

A:

有助于增进股票流通和交易

B:

股东权益总额减少

C:

普通股股数增长

D:

每股收益下降

三十四、股票回购:

是指上市公司出资(不是股东出资)将上市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三十五、股票回购方式:

1.公开市场回购

2.要约回购:

公司在特定期间向市场发出以高出股票当前市场价格某一价格

3.合同回购:

公司以合同价格直接向一种或几种重要股东回购股票

三十六、股票回购动机:

1.钞票股利代替

2.变化公司资本构造(提高公司财务杠杆水平)

解释:

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EPS/EPS)/(△EBIT/EBIT)

EPS→每股收益

由于股票回购会减少发行在外股数,因此有助于提高每股收益,也会因而提高股价。

于是财务杠杆系数就会上升,由于每股收益与财务杠杆系数成正比例变动。

3.传递公司信息

4.基于控制权考虑

三十七、举例:

某产品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