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48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汇总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的侵略:

1、▲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目的):

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②▲借口(导火线):

虎门销烟

(1)经过:

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2)意义: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③▲结果:

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

(1)主要内容:

(2)影响: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意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启示: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①原因:

鸦片战争后,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②▲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圆(“万园之圆”美誉)。

启示:

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③▲结果:

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10月)

(1)内容:

(2)影响: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④▲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3、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

①黄海海战:

最具代表性的战役。

②1895年初,李鸿章命令清军躲进威海卫,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③▲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

(1)双方代表:

(中)李鸿章、(日)伊藤博文

(2)主要内容:

(3)影响:

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④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

①原因(借口):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②八国:

英、俄、美、日、德、法、意、奥(领导人:

西摩尔)

③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④▲结果:

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9月)

(1)中方代表:

李鸿章

(2)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影响: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民族英雄:

①林则徐:

虎门销烟(1839年6月)

②左宗棠: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

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收复新疆,清政府在1884年设立行省。

③邓世昌:

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2、运动:

①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金田村起义、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洋枪队头目华尔

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②义和团运动:

活动范围:

山东、直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属于反帝斗争

材料:

3、魏源:

开始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目的: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冶(即:

师夷长技以“自强”)

2、代表人物:

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3、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①口号:

自强

②举例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③从70-80年代中期,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创办近代工业:

①口号:

求富

②举例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③1872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④1880年,修筑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⑤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局。

(3)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评价洋务运动: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6、状元实业家:

张謇

7、▲詹天佑:

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二、▲维护变法运动(1895年春——1898.9)

1、▲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主要活动: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等。

3、人物:

①严复:

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的近代②谭嗣同

4、▲开始标志:

1898.6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5、主要内容:

(课本P34—P35)。

6、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7、▲影响: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8、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9、结局: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由于变法仅维持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三、辛亥革命:

1、1897.11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2、1905.8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革命目标:

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旗帜: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

日本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意义):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不足(局限):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武昌起义:

1911.10.10/新军(领导人:

熊秉坤)

影响:

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4、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1912年:

民国元年);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5、性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功绩:

(1)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封建帝制)。

(2)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新文化运动:

1、发起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2、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3、两面旗帜:

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4、主要内容:

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P41)

▲5、意义:

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6、代表人物、作品:

①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②陈独秀:

《新青年》杂志、“文学革命”口号。

③鲁迅:

《狂人日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④李大钊:

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7、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课本P47

8、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五、其他:

1、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

3、《申报》: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4、商务印书馆: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5、照相术:

19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

6、《定军山》: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7、中华民国时期:

剪辫子、去除旧俗、改称呼、男子:

中山装;女子:

旗袍

本章小结:

(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2)共同之处:

挽救危亡。

(3)影响: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8—11课)

▲一、五四运动(1919年)

1、直接原因(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前、后期的变化(1919.6.5为界)

前期

后期

主力军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地点

北京

上海

斗争形式

集会、游行

罢工、罢市

派别

主要主张

社会实践

特点

洋务派

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

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4、初步胜利: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5、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五四精神:

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青年节的由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的斗争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

▲2、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上海)

名称:

中共“一大”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任务:

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局

3、意义:

4、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最低)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

课本P57

5、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

1922年初——1923年2月

罢工:

二七惨案:

吴佩孚杀害林祥谦

6、南陈北李:

陈独秀、李大钊

三、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基础:

新三民主义

(3)最强音:

黄埔军校的创立、进行北伐战争

2、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目的:

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建立革命武装。

P47

(1)原名: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地点:

广州黄埔)

(2)领导人: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军校)

(3)特点: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4)原因:

创造自己的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5)贡献:

3、北伐战争:

(1926年7月——1927年4月)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1)主力军:

国民革命军

(2)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战略方针:

先灭吴佩孚部,后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5)主战场:

湖南、湖北

(6)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1)时间:

1927年4月18日

人物:

蒋介石

(2)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3)它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结果:

余部兵分两路,一路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路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在汉口召开会议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最大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故都”:

瑞金)

(2)井冈山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出发地点:

瑞金;会师地点:

甘肃会宁

(3)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艰难: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后,跳出敌人包围圈]

(5)胜利标志:

红一、二、四方面军(即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6)意义:

 

长征:

原因

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等。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目的

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15课)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军队:

关东军地点:

沈阳

2、国民党态度: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3、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二、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

通过“兵谏”,逼蒋抗日

3、性质:

爱国“兵谏”

4、背景:

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5、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7、评价张杨二人:

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敢于“兵谏”,具有正义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8、意义及作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9、中共和平解决基于民族利益(人物:

周恩来等人)

标志: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三、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7.7)

1、人物:

第29军(佟、赵)

2、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3、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30万人以上

启示:

(2007年是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战争残酷,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战争,争取和平;刻苦努力,保卫祖国。

历史事件

时间

根本原因

地点

结果

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09.18

日本经济危机

沈阳

东三省沦陷

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1936.12.12

民族矛盾上升

西安

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

1937.07.07

侵略整个中国

北平

平津沦陷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全面抗战

南京大屠杀

1937.12

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

五、主要战役:

1、▲台儿庄战役(1938年)国民党军队(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华北2000多千米战线

(1940年8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

中国军民抗日事件:

战役名称

地位

指挥者

党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六、中共七大:

(1945年4月)(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

1、地点:

延安

2、主要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制定政治路线:

这就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4)选择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1945.8,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2、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号召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

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4、台湾光复:

1895年《马关条约》被占领,1945年8月,回归祖国。

八、人物:

1、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

2、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曲作者

3、徐悲鸿:

画家

▲4、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九、抗战胜利的原因:

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从国民党的抗战、共产党的抗战、人民的抗战等具体史实,概括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②从美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的史实,理解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

③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日的事迹,说明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爱国华侨对抗日的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启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取得的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单元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