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192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杨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杨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杨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杨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抡.docx

《杨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抡.docx

杨抡

金陵琴学溯源

及金陵派对后世琴学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代相继活动于金陵的琴人、琴事的阐述、探求金陵琴学的渊源,从对明代金陵琴人杨抡的《真传正宗琴谱》(《太古遗音》、《伯牙心法》)的产生背景及金陵派的创立着手,通过分析比对,剖析金陵派对后世琴学的影响。

关键词:

金陵琴人琴事;杨抡;《真传正宗琴谱》;金陵派;影响

金陵素有六朝古都之称,历代文人云集,琴家辈出,伴随历代王朝几度兴衰,金陵琴学也在中国古琴史上留下璀璨夺目的一页。

一、金陵琴学溯源

1、东吴、魏晋、南北朝金陵琴人、琴事概况

追溯金陵琴学的发展,东吴之际,就可初见端倪。

吴相顾雍早年师从蔡邕,蔡邕通经史、音律、天文,相传《琴操》

(1)为其所著。

据《乐府诗集》

(2)所载,蔡邕曾到金陵探幽揽胜,根据青溪五处不同,写出《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此外蔡邕所作琴曲《秋月照茅亭》、《长清》、《短清》、《碧天秋思》(《天风佩环》)亦为后人所喜爱。

顾雍作为其门生,从其习琴也在情理之中,此外相继活动于金陵的阮禹、阮籍也从其学琴,可见蔡邕对金陵琴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之际,随着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金陵琴学盛况空前,相继活动于金陵琴坛的有嵇康、阮籍、孙登、戴逵、戴顒、戴勃、宗炳、柳世隆、柳恽、谢安、刘琨、左思、陶弘景、陶渊明、丘明等。

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其音乐思想反映在所写的《琴赋》、《琴赞》中,并散见于《养生论》、《答难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诗文中。

相传创作琴曲《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及《风入松》。

嵇康“于丝竹特妙”(3)终身以琴为友,因得罪司马氏(昭)集团而遭诛,其临刑之际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4)其神气不变从容弹奏《广陵散》而终。

“此真所谓有道之士,不以生死婴怀者矣。

”(5)

嵇康《琴赋》: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是存见最早的以玉材作琴徽的史录,也是琴徽出现断代最重要佐证之一。

而有关琴的弹奏方法则描写的更为形象生动。

如“飞纤指以鹜”(快弹)、“间声错糅”(间弦弹)、“双美并进,骈驰翼驱”(两弦同弹)等不一而足。

至于196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中出土的齐梁陵墓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魏晋琴乐之盛略见一斑。

值得注重的是砖印壁画中嵇康和荣启期所抚的琴有了显著的额、项、肩、腰的区分,且琴面外侧均列有十多个明显的琴徽,这是目前存见的最早有徽之琴的图像。

阮籍,著有《乐论》,“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

……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6)是其论乐思想集中体现,此外其《通老论》、《通易论》、《乐平赋》、《清思赋》、《大人先生传》、《咏怀诗》(八十二首)中均散见其有关音乐之说。

阮籍善弹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7),亦能谱曲,相传琴曲《酒狂》为其所作,“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

”(8)阮籍一生虽不拘礼法,却为人谨慎,不论时事,不议人过,喜怒不形于色,真如司马昭之言:

“天下之至慎者,其唯阮嗣宗乎!

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可谓至慎乎!

”(9)

现今南京凤游寺四十三中学校园内尚有阮籍墓遗址。

孙登,为“有道而隐者,好读易鼓琴性无恚怒,阮嗣宗,嵇叔夜尝从之游。

”(10)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晋孙登款“天籁”铁琴,自被明代项元汴珍藏后,声名始著于世,此亦为存见最早的铁煅古琴。

戴逵,其“隐而不仕,以琴书自娱,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遗使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

‘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11)其子戴勃、戴顒比因琴名,为世所推重。

戴顒,著有《戴氏琴谱》,惜原书已佚,其曾“尝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

”又“各造新声,勃五部,顒十五部,顒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戴顒“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12)可见,戴勃、戴顒不仅有谱传世,且精于琴曲创作。

宗炳,“幼有至性,好琴书,善画,精玄理。

武帝领荆州,辟为主簿,不就。

答曰:

‘吾栖隐丘壑三十年,岂可于王门折腰为吏耶?

’好山水,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茅于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

‘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惟当澄怀观道,卧从游之。

’凡所游历,皆图之于壁,坐卧向之。

谓人曰:

‘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年六十有九,作《画山水序》一篇。

(13)

其一生“闲居理气,拂觞鸣琴”(宗炳《画山水序》),以奏《金石弄》为世所重。

柳世隆,“善弹琴……,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在弹琴中首创双锁指法,“世称柳公双锁,为士品第一,常自云:

‘马矟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

’”(14)而“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15)则再现南北朝金陵歌乐盛行、琴歌合奏的场景。

柳世隆创作琴曲有《秋宵步月》。

柳恽,著有《清调论》、《乐议》等,“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曲,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筋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此始。

”(16)击琴在唐代演奏的“清商曲”歌舞伴奏的十五种乐器——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筝、节、鼓、笙、笛、箫、篪、埙中位列其中,可见由于偶然的触发,柳恽无意识的用笔击琴,对由弹弦乐器的琴发展为击弦乐器的击琴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谢安,善鼓琴,曾作琴曲《升平调》,“王尝置酒后园,有晋相谢安鸣琴在侧,以授恽,恽弹为雅弄。

”(17)今南京乌衣巷有王谢故居遗址。

左思,善鼓琴,据明朱权《神奇秘谱》解题所载,琴曲《招隐》、《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传为其所作。

刘琨,善鼓琴,所作《胡笳五弄》(18)(《登陇》、《望秦》、《竹呤风》、《哀松露》、《悲汉月》)为后人所重。

现存唐人手写《幽兰》文字谱后就列有这五个曲目。

谢庄,著《琴论》,今已佚。

“史虽不言其善琴,然故传希逸作《琴名》(即《雅琴名录》说郛本),今所存古人名氏,班班可识,意即希逸撰也。

非属意于丝桐者,讵能勤勤于此哉。

”(19)

陶弘景,秣陵人,著有《论书启》等。

其为学勤勉,幼年学书无纸,以灰画字,读书破万卷,善鼓琴,工草隶,行书尤妙,师承钟王,骨力不逮,而逸气有余。

唐李嗣真评其字“如丽景霸空,鹰隼初击。

”其琴名为书艺所盖,甚为可惜。

陶渊明,“少学琴书”(20),一生与琴、书、诗、酒相伴,其诗文中有诸多述及琴与音乐。

正如其《自祭文》言: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陶潜,……颖脱不羁,任真自得……,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21)其强调超越音声,追求弦外之意,于无声处之韵,把握音乐美妙之所在,其音乐美学思想对唐宋后期出现的一批无弦琴诗、无弦琴赋有着深远影响。

后人据其诗文《归去来辞》谱成的琴歌,最早刊于谢琳所撰的《太古遗音》中,广为琴人喜爱。

南朝帝王也喜爱琴乐,如梁武帝萧衍著《琴要》、梁元帝萧绎著《纂要》,这对金陵琴学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丘明,创作琴曲《碣石调•幽兰》(22),该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乐谱,也是存见记谱年代最早的古琴谱。

《碣石调•幽兰》谱的出现,在中国古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综上所述,金陵作为东吴、魏晋南北朝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琴人咸集,琴家从琴学理论、琴曲创作、琴谱记载等诸方面为后世留下弥足珍贵的篇章,金陵作为琴人游历、活动之地可谓功不可没。

2、唐、宋、元金陵琴人、琴事拾遗

唐代建都长安,北宋定都开封,南宋迁都杭州,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唐、宋、元之际有关金陵琴学缺乏详实记载,尚有待挖掘补充。

目前仅从存见的古人诗文中尚可见有关金陵琴人、琴事的一鳞半爪。

唐诗人李白曾七次游览金陵,并写下诸多与金陵相关诗篇,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登金陵凤凰台》等。

有关古琴的有《示金陵子》: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叶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无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李白因琴而与金陵子结为红颜知己,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与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相比较,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者以“落叶一片天上来”比喻琴音之清灵有如天籁之音,后者以“如听万壑松”相喻琴音之雄浑,有如万壑松涛。

唐诗人朱放有《秣陵送客入京》: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

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

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

”诗人用琴音相送友人,依依不舍之情跃然而出。

唐诗人陆龟蒙《送琴客之建康》:

“蕙风杉露共冷冷,山峡寒泉漱玉清。

君到南朝访遗事,柳家双锁旧知名。

”则是外地琴人到金陵探幽索隐的写照。

北宋诗人郭祥正,少有诗名,为梅尧臣赏识,称其“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

”并写《采石月》诗相赠。

另据《娱书堂诗话》载:

“郭功甫尝与王荆公(王安石封号荆国公)登金陵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援笔立成,一座尽倾。

”所写诗即《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

又郭祥正《怀友二首》:

“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

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

抱琴一写之,冰霜溅孤怀。

但惜对樽酌,而无良友偕。

聊将幽独思,滔滔寄长淮。

”可见郭祥正不仅文采风流,且善弹古琴。

北宋王安石曾仿蔡琰《胡笳十八拍》另集句成《胡笳十八拍》曲,同代著名琴人吴良辅居之,“独取安石《十八拍》及《元丰行》谱歌六篇,协之音律,附于琴声,为琴谱一卷。

”(23)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半山园,与诗人郭祥正诗文相赠、琴艺交流,则是北宋金陵琴学的一段佳话。

南宋诗人邓肃,曾客居金陵,据其《偶成二首》:

“梦破南窗嫋水池,卧看素壁挂瑶琴。

丝丝细雨晚烟合,阁阁鸣蛙蔓草深。

但得瓮边眠吏部,不妨胯下辱淮阴,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

”可见其善鼓琴。

元代诗人谢宗可,金陵人,有《咏物诗》百首传世,曾写有《无弦琴》诗:

“独茧长缫底用抽,蛇纹空锁凤枝秋,落星留晕绳光断,冻瀑无声练影收,别鹤那闻风外泣,孤鸾不向月中愁。

多情只有柴桑志,寂寂空山水自流。

”诗人将琴的弦、断纹、材质、徽等别具匠心用诗的语言溶入其中,可见其对琴的钟爱。

元代诗人刘永之,有诗作《听琴图为周易题》:

“韦带筠冠白氎衣,龙唇鹤足轸文犀,试看十指风泉绕,曲里时闻乌夜啼。

”诗人以琴人的眼光,写出琴的特征(唇、足、轸),琴的演奏手法(滚、拂)及所听琴曲名(乌夜啼),可谓字字珠玑。

可见,唐、宋、元之际,金陵金陵人、琴事虽说史载缺乏,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二、明代金陵派对后世琴学的影响

1、明代金陵琴人、琴事概况

明朱元璋定都金陵,“明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开设文华堂,广罗人才,经大臣姚广孝推荐天下能琴者三人:

四明徐和仲、松江刘鸿、姑苏张用轸。

”(24)进入文华堂,明初金陵琴乐始兴。

徐诜,字和仲,其琴学家世相传,自南宋徐天民始经徐秋山、徐晓山及至徐和仲,其琴尤工,得心应手,趣自天成。

据《宁波府志》载:

尝有薛生者,能弹《乌夜啼》,号“薛乌夜”,及听诜弹此曲,乃伏拜几下,愿执弟子礼。

可见徐和仲琴技之高。

又《千顷堂书目》载,徐诜编有《梅雪窝删润琴谱》。

刘鸿,松江人,其先祖为宋丞相忠肃公,善弹琴,其父世贤,以琴闻名浙右,师从刘鸿习琴的有张收、陈维城、扬师道等。

因张收、陈维城、扬师道皆为姑苏人,后又称其为姑苏派,追其源流则实为松江琴派分支。

张收,字用轸,姑苏人,为姑苏派之始。

明初作为朱元璋的文臣谋士,也不乏善鼓琴者,如刘基、宋濂、冷谦等。

刘基,善鼓琴,据其《琴清堂诗》:

“亭亭峄阳桐,斫为绿绮琴。

縆之朱丝弦,弹我白雪音。

虚堂夜迢迢,华月耿疏林。

凤凰天上来,虬龙水中吟。

曲罢起太息,舞人知此心。

”可见刘基以擅弹《白雪》曲见长。

又据杨抡《太古遗音》载,刘基曾作琴曲《客窗夜话》。

此外尚写有诸多与琴相关诗作,如《夜听张道士弹琴歌》、《琴歌赠刘元明》、《秋夜听冷协律弹琴分韵得夜字》等。

“秋清泉籁寂,华月耿遥夜。

玉琴奏瑶席,逸响发高榭,微微风入林,稍稍泉出罅。

……太音信希声,余美甘如蔗。

持此涤尘心,永与筝笛谢。

(《秋夜听冷协律弹琴分韵得夜字》),其将琴音喻着风声入林,泉水潺潺,细腻入微,形象地将冷谦琴艺刻划得入木三分。

宋濂,善鼓琴,能作曲。

据其《飞泉操》并序:

“浦阳玄麓山有飞泉,濂与郑源先生数观之,造《飞泉操》,鼓之琴,书诸崖石。

其辞曰:

‘飞泉兮浏浏,洗耳固非兮。

谁饮我牛,覆谓我污兮。

移彼上流!

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忧?

’”除《飞泉操》外尚作有《穹霞》、《洞林》、《哀海东》、《伤姪女》四操(25)。

冷谦,精音律、善鼓琴,洪武初为协律郎,奏诏定雅乐。

编辑琴谱《太古正音》,宋濂为之序。

(《千顷堂书目》)

另冷谦著有《琴声十六法》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

”(自清至今关于作者有诸多争议)

作为世子的朱权,早年深居皇宫,其琴学必将受到文华堂琴家的影响,朱权,著有《琴阮启蒙》、《太和正音谱》、《神奇秘谱》等。

《神奇秘谱》(1425年刊行)共收琴曲六十三曲,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集。

其晚年琴成就,与金陵琴学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此外活动于金陵的琴人有黄龙山、萧鸾等。

黄龙山,辑有《新刊发明琴谱》(1530年刊行)共收琴曲二十四曲,其曲以江派见长。

据《新刊发明琴谱》序载:

“弋阳黄龙山寓金陵精舍谨书。

”可知其曾客居金陵传其琴学。

萧鸾,辑有《杏庄太音补遗》(1557年刊行),共收琴曲七十三曲。

据《杏庄太音继谱》卷一载:

“金陵门人刘皤校书。

”可见萧鸾曾历游吴越,也在金陵传其琴学。

萧鸾强调其琴派“徐门正传”,主张“去文以存勾踢”,“曲必有吟,意必有考”。

认为“谱,载音之具,微是则无所法,在善学者以迹会神,以声致趣,求之于法内,得之于法外……,惟青于蓝者得之。

”(26)其认为音乐是有声的,乐谱是无声的,音乐是流动的,乐谱是凝滞的,在琴乐上追求神、趣的完美统一。

明中叶活动于金陵的琴人以杨表正、杨抡著称。

杨表正,早年曾撰《正文对音捷要琴谱》六卷,初刻于万历元年(1573年),共收琴曲六十五曲,后增补重订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于金陵三山街富春堂刊印为《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十卷,共收琴曲一百零一曲,琴人又简称该谱为《重修正传琴谱》或《西峰琴谱》。

“杨表正在万历初年强调‘正文对音’与浙派‘去文以存勾踢’对峙,并为大量琴曲补文而且能大胆创作,有维江派于不坠之功。

”(27)

《重修正传琴谱》承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刊行)之风格,每曲都有旁词,“其文之粹,如金之精,如玉之润”(《福建通志》)。

杨表正的琴艺“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泠然内彻也”,其琴声有“如金石相宜,丝竹并奏而听之者靡靡忘倦也”。

他将无词的琴曲,配上演唱中的腔韵,并每曲附词形成“正文对音,和畅雅淡”的风格,其承宋末江派余绪,在金陵传琴、刊谱,这对金陵琴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创作的琴曲《金陵弔古》则是其将金陵视为第二故乡的最好见证。

2、杨抡《真传正宗琴谱》(《太古遗音》、《伯牙心法》)与金陵派的创立

杨抡,字文甫,又字鹤浦,江宁人,活动于明万历天启(1573-1627)年间,辑有《太古遗音》,共收琴曲三十四曲,且每曲皆有旁词。

据吕兰谷《太古遗音》跋:

“是谱系浙东太史余公删定,至若指法之精,则本之杨鹤州、李泗泉(有作周桐庵),杨生又能绣诸梓以广其传,杨生可谓不背本矣。

”可见杨抡曾师从浙东太史余公习琴,则该谱应有师承渊源。

其《伯牙心法》共收琴曲二十九曲,其中十一曲有旁词,另十八曲无旁词,可见该谱曲、词并重和《太古遗音》谱相比,略有区别,两谱约刊于明万历三七年前(约1609前),又合称《真传正宗琴谱》。

杨抡“为人敏而慎,谦逊少欲”(28),所辑之谱“海内诵习”(29)。

其奏琴“俾按抑吟猱,若指诸掌。

而疾徐轻重,始应之心,盖志与人同”(30)。

杨抡在演奏指法上注重吟猱细节处理,吟者若指,细腻之微,猱者诸掌,苍老浑厚,吟、猱两者虽同为指于按弹得声之法,前者往来幅度较小,后者大于前者。

在琴曲节奏上讲求快慢缓急,互有接应,在音声的处理上注重轻若落花流水,重似金石钟鼓。

形成“参序有节,抑扬有纪,可谓得古韵之遗”(31)的风格,始创金陵派。

3、《神奇秘谱》、《重修正传琴谱》、《真传正宗琴谱》比较

(1)曲谱比较

《神奇秘谱》

收63曲

有解题,纯曲谱

《重修正传琴谱》

收101曲

有解题,曲谱均有旁词

《真传正宗琴谱》

收63曲

有解题,曲谱有旁词45曲,纯曲谱18曲

杨抡《真传正宗琴谱》对《神奇秘谱》及《重修真传琴谱》的特点,采取兼收并蓄方式,使该谱形成谱、词并重两谱合一的特点。

(2)曲名比较

《真传正宗琴谱》与《神奇秘谱》相比较,有相同曲名曲22首(包括5个调意),实际曲目相同17首(《高山》、《流水》、《阳春》、《酒狂》、《梅花三弄》、《白雪》、《列子御风》、《山居吟》、《禹会涂山》、《樵歌》、《雉朝飞》、《大雅》、《八极游》、《离骚操》、《神化引》、《庄周梦蝶》、《楚歌》),相异曲目41首。

《真传正宗琴谱》与《重修真传琴谱》相比较有相同曲名曲35首(包括5个调意),实际曲目相同30首:

(《高山》、《流水》、《阳春》、《酒狂》、《思贤操》、《梅花三弄》、《客窗夜话》、《秋江晚钩》、《归去辞》、《渔樵问答》、《前赤壁赋》、《猿鹤双清》、《白雪》、《列子御风》、《神化引》、《梦蝶》、《楚歌》、《苏武思君》、《八极游》、《大雅》、《关睢》、《禹会涂山》、《樵歌》、《山居吟》、《雉朝飞》、《凤求凰》、《渔歌》、《屈原问渡》、《阳关三叠》、《离骚》)。

《真传正宗琴谱》有26曲是《重修真传琴谱》没有刊载的,它们是《復圣操》、《听琴吟》、《秋声赋》、《鹤舞洞天》、《汉宫秋月》(名称相同,段数相异有2曲)、《捣衣》、《乐极吟》、《阳关操》、《冲和吟》、《墨子悲歌》、《湘妃怨》、《释谈章》(又名《普庵咒》)、《静观吟》、《箕山秋月》、《苍梧引》、《闺怨操》、《陋室铭》、《耕歌》(《豳风歌》)、《渭滨吟》、《塞上鸿》、《石上流泉》、《水龙吟》、《沧海龙吟》、《古神化引》、《清商调》、《飞鸣吟》。

三谱相比较完全相同曲名共计17曲,可见《神奇秘谱》对后世影响之大,后两谱可谓有一脉相承之处,而《真传正宗琴谱》收录的26曲为《神奇秘谱》及《重修真传琴谱》所没辑录的,这无疑是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前人传谱。

(3)自制曲比较

《神奇秘谱》为朱权所辑琴谱,上卷称为《太古神品》凡十六曲,中、下卷称为《霞外神品》凡四十八曲。

“《太古神品》一十六曲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故无点句。

”(32)《霞外神品》则是宋、元间在民间流传较广的琴曲。

可见该谱为辑谱,无朱权自制曲。

《重修正传琴谱》为杨表正所撰辑,谱中除辑有前人及当朝流传琴曲,尚有7曲为杨表正自制曲。

(《遇仙吟》、《浩浩歌》、《金陵弔古》、《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牡丹赋》)

《真传正宗琴谱》为杨抡所辑撰,谱中有一曲为杨抡所自制曲,即《秋声赋》。

据《秋声赋》后解题载:

“抡以徽音为乐,梓谱传世,每欲自创一曲遗后,奈难立名色,今啓卷见欧公是赋,乃击节叹赏。

大地之秋与吾心之秋朋相发越,借古人之文章,摅吾心之雅趣,即援琴订纂成曲,以遂素志。

特付梓传之,故叙。

”可见该曲为杨抡有感于欧阳修《秋声赋》而创作的琴曲。

虽说这仅是杨抡唯一传世的自制曲,但足以证明杨抡除了善鼓琴,也会作曲。

4、《真传正宗琴谱》中最先刊载的曲目(12曲)及对后世传谱的影响。

(33)

最先刊载曲目

后世谱集传载相同曲名

的谱本数量(种)

復圣操

5

听琴吟

3

秋声赋(秋歌)

7

汉宫秋月

16

墨子悲歌(墨子悲丝、墨子、悲丝)

31

客窗夜话

0

箕山秋月(箕山月)

16

闺怨操(凤凰台上忆吹箫)

0

塞上鸿

32

沧海龙吟(沧江夜雨、苍江夜雨、龙吟)

22

古神化引(古神化)

3

清商调(清商曲)

3

可见《真传正宗琴谱》对后世传谱影响最大的曲目依次是《塞上鸿》、《墨子悲歌》、《沧海龙吟》、《汉宫秋月》、《箕山秋月》、《秋声赋》、《復圣操》、《听琴吟》、《古神化引》、《清商调》等。

而其中《秋声赋》为杨抡自制曲。

由此可见杨抡的《真传正宗琴谱》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

5、金陵派对虞山派及广陵派的影响

金陵派以杨抡《真传正宗琴谱》为鼻祖,虞山派以严澂的《松弦馆琴谱》及徐上瀛的《大还阁琴谱》为牛耳,广陵派以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为宗。

金陵派及虞山派谱本共同刊载的琴曲有《阳春》、《列子御风》、《山居吟》、《禹会涂山》、《樵歌》、《雉朝飞》、《离骚》、《神化引》、《庄周梦蝶》、《静观吟》、《苍梧怨》、《关睢》十二曲。

金陵派及广陵派谱本共同刊载的琴曲有《流水》、《白雪》、《山居吟》、《樵歌》、《雉朝飞》、《大雅》、《离骚》、《庄周梦蝶》、《渔歌》、《静观吟》、《箕山秋月》、《苍梧怨》、《塞上鸿》、《关睢》、《石上流泉》十五曲。

金陵派、虞山派、广陵派谱本共同刊载的曲目有《山居吟》、《樵歌》、《雉朝飞》、《离骚》、《庄周梦蝶》、《静观吟》、《苍梧怨》、《关睢》八曲。

从三派共同刊载的曲目分析,虽然段数略有差异,但总体变化不大,可见虞山派、广陵派谱本中也能寻到金陵派的余绪。

清徐祺传谱,周鲁封彚纂的《五知斋琴谱》以熟派(虞山派)为主,首次在曲目边注明派别。

所载曲目有熟派十三曲、金陵派三曲、吴派三曲、金派三曲、蜀派二曲,未注明派别五曲,“熟金二调合”一曲,“北调熟法,金、蜀派鼓之”一曲。

金陵派位居前列,代表曲目为《圮桥三进履》、《鸥鹭忘机》、《秋塞吟》。

综上所述,杨抡《真传正宗琴谱》及其创立的金陵派对后世琴学影响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

明末清初活动于金陵琴坛的琴人有钱谦益、卞玉京等。

钱谦益与吴伟业、龚晁孽合称江左诗文三大家。

据其诗文《听青琴理弦子》:

“小窗红烛泪盈盈,弦索初调撚拔清,弹到西风黄叶处,青琴指下泛秋声。

”可知其通音律,而“亲朋情话聊解颜,琴书流览总敝帚”(34)足见其对古琴钟爱。

至于《比玉将行次韵留另再和六首》录一:

“手自鸣琴客善歌,淋漓泼墨酒边多,琼花珠月如相待,便似当年老铁过。

”则是其善弹琴的写照。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号云装,自号玉京道人。

上元(今南京)人,为秦淮八艳之一。

明末清初文人吴伟业和卞赛的一段姻缘传奇,留给世人几多感慨。

吴伟业为卞赛写有《琴河感旧》、《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诗篇,“……我向花间拂素琴,一弹三叹为伤心,暗将别鹄离鸾引,写入悲风怨雨吟。

……”则是诗人心境真实写照,前两句借琴写情,一弹三叹使人回肠荡气,后两句借曲抒情,凄然欲绝,满目悲风,可见卞赛琴艺有妙趣天成之意。

三、清代金陵琴学概况

清初金陵琴人以庄臻凤为代表。

庄臻凤(约1624——1667),字蝶庵,扬州人,自幼随父客居金陵,早年因其体弱多病,家人从虞山请来白云先生给其医病并传其琴学,其勤于琴学,终有所成。

庄臻凤以金陵人自居,自称“三山庄臻凤”,著有《琴学心声谐谱》(1664刊行),共收琴曲十四曲。

,《琴学心声》谱词并重,其中《禹凿龙门》、《空山磬》、《修竹留风》、《云中笙鹤》、《钧天逸响》、《梧叶舞秋风》六曲无词,而《太平奏》、《释谈章》、《梨云春思》、《瑶岛问长生》、《早朝吟》、《临河修禊》、《八公还童》、《栩栩曲》八曲皆有旁词。

所传十四曲中《云中笙鹤》为旧曲改编,《梨云春思》为旧词新曲,其余当为庄臻凤原创之作。

此外据清程雄《松风阁琴谱》所载有琴曲“《春山听杜鹃》为汪紫澜、庄蝶庵同谱”传世。

其创作琴曲以《梧叶舞秋风》及《梨园春思》流传最广,前曲后世有二十种谱本传记,后曲有四种谱本传记。

《梧叶舞秋风》“曲意萧疏,苏琴山为之句读,幽韻益胜”(《琴谱谐声》)。

庄臻凤承杨抡金陵派遗风,对后世琴学影响颇远,犹其对日本琴学的发展至为关键。

据“日本井山竹逸《随见笔录》转载杉浦琴川《东皋琴谱序》云:

‘指法者据于庄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