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0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崇仁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

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4.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B.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5.史书记载:

“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A.交通发达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C.商业繁荣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6.“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

7.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

材料不能说明( )

A.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B.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

C.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D.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8.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

该技术有助于( )

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

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9.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 )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10.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小农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D.庄园制

11.清代前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B.海禁C.抑商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

1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 )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

13.1954年,毛泽东提出:

“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土地革命B.农业合作化C.包干到户D.人民公社化

14.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②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③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

15.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

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珠海等四个城市首选为特区的原因不包括( )

A.与港澳等为邻,这里靠近国际市场B.与其他城市相比,工业基础雄厚

C.许多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所在地D.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7.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18.1978年,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签订贸易协议时,遭到了媒体的指责,说这是“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洋奴哲学”。这表明( )

A.左的思想依然存在B.中美关系十分紧张

C.国人爱国热情高涨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19.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八大(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D.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0.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

出口额的迅速增长( )

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

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21.有学者认为:

“1840-1919年的八十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洋务企业的兴衰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2.19世纪末,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同期崛起两座近代化的大都市。

一座是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一座是被称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

促成两座城市地位确立的因素不包括( )

A.较早开埠通商B.洋务运动的影响

C.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优越的地理位置

23.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后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

A.洋务企业得到发展B.洋货流行

C.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民族企业得到初步发展

24.据统计,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D.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二、非选择题:

(26题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

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2分)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6分)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4分)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111]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8分)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