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016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docx

现代文学教案全案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必修

多媒体

双语教学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0

《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到建国前中国文学发生、发展历史过程的学科。

内容涵盖自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前三十余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更替和各时期文学流派的兴衰,新文学在现代小说、现代新诗、现代戏剧、现代散文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出现的一批经典作家和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自新文学革命至建国前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了解我国自新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想和各个时期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提高对新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正确评价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史的发展线索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是重要作家作品,兼及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家创作;教学难点是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文学思潮和对作家的评价。

教师主讲,穿插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适量放一些影视资料。

每学期2-3次课外作业。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严家炎著《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4、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白尘、董健著《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

6、《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8、《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

闭卷考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

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成绩(作业次数2~3次)和期中考试成绩等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凡期末考试成绩低于40分者,即确认该课程为不及格,并不再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计算总成绩。

 

教学日历

周次

课次

计划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

 

3

1

绪论

第一章第一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

2

2

第二章鲁迅

(1)

2

4

3

第二章鲁迅

(2)

2

4

第三章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1)

2

5

5

第三章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2)

2

6

第四章第一个十年新诗概述

2

6

7

第五章郭沫若

2

8

第六章第一个十年戏剧和散文概述

2

7

9

第七章第二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

2

10

第八章第二个十年小说概述

(1)

2

8

11

第八章第二个十年小说概述

(2)

2

12

期中考试

2

9

13

第九章茅盾

2

14

第十章老舍

2

10

15

第十一章巴金

2

16

第十二章沈从文

2

11

17

第十三章第二个十年新诗概述

2

18

第十四章第二个十年戏剧、散文概述

2

12

19

第十五章曹禺

(1)

2

20

第十五章曹禺

(2)

2

13

21

第十六章第三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

第十七章第三个十年小说概述

(1)

2

22

第十七章第三个十年小说概述

(2)

2

14

23

第十八章钱钟书

2

24

第十九章张爱玲

(1)

2

15

25

第二十章赵树理

2

26

第二十一章现代通俗小说

2

16

27

第二十二章第三个十年新诗与艾青

(1)

2

28

第二十二章第三个十年新诗与艾青

(2)

2

17

29

第二十三章第三个十年戏剧概述

2

30

总复习

2

说明:

本日历未包含节假日时间,如遇节假日教师可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1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绪论

第一章第一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晚清文学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2、掌握现代文学的学科界定与分期。

3、掌握五四新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4、掌握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社团和流派。

5、熟悉新文学革命的意义和新文学基本特征。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新文学运动;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第一个十年文学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文学论争、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

绪论

一、晚清文学变革

二、学科界定

三、分期:

三个十年

 

第一章第一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

一、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

二、新旧文学观念激战

三、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

四、新文学社团蜂起

五、新文学革命的意义

六、新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

教学环节设计

课程介绍;对学生的要求;平时成绩的要求;期末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绪论;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文学思潮;文学流派。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复习、自学。

作业内容:

1、为什么说新文学革命是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2、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与《彷徨》。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2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二章鲁迅

(1)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鲁迅生平;熟悉鲁迅思想、创作概况、地位、贡献;

2、掌握《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教学难点:

鲁迅思想的深刻性;鲁迅的苦闷、彷徨的内心感受。

一、生平与创作

二、《呐喊》与《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2、独特的视角

3、独特的情节模式(结构模式)

4、《呐喊》与《彷徨》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课堂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鲁迅生平与创作、贡献、影响介绍;鲁迅的思想;《呐喊》与《彷徨》。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2、阅读《故事新编》《野草》《朝华夕拾》。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

3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二章鲁迅

(2)

教学

目的

和要

1、掌握《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内容和意义;

2、熟悉《故事新编》的内容,掌握《故事新编》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掌握《野草》《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狂人日记》、《阿Q正传》、《铸剑》的分析;《故事新编》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野草》《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鲁迅创作的深刻性;《阿Q正传》研究过程中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三、《狂人日记》、《阿Q正传》

1、《狂人日记》

2、《阿Q正传》及研究的几个过程

四、《故事新编》

1、《故事新编》简介

2、《铸剑》

五、《野草》《朝花夕拾》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课堂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狂人日记》、《阿Q正传》、《铸剑》分析;《故事新编》的内容和奇特性;《野草》《朝花夕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鲁迅杂文。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阿Q正传》中,鲁迅如何暴露国民性的弱点?

2、简述《野草》与《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3、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4、阅读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

4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三章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1)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新文学小说诞生时的简况;

2、熟悉“问题小说”、人生派小说、乡土小说、主观抒情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掌握叶绍钧、郁达夫、许地山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各流派小说;叶绍钧、郁达夫、许地山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郁达夫小说的颓废色彩。

一、问题小说:

冰心、王统照、庐隐、叶圣陶、许地山等。

二、人生派小说:

叶绍钧等。

三、乡土小说:

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问题小说、人生派小说、乡土小说。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试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2、阅读《作品选》第一个十年其他作家的小说。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

5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三章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2)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新文学小说诞生时的简况。

2、熟悉“问题小说”、人生派小说、乡土小说、主观抒情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掌握叶绍钧、郁达夫、许地山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各流派小说;叶绍钧、郁达夫、许地山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郁达夫小说的颓废色彩。

四、主观抒情小说:

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陶晶孙、陈翔鹤等。

五、其它主观叙述小说:

滕固、王以仁、庐隐、淦女士(冯沅君)、冯文炳、许地山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课堂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主观抒情小说(郁达夫)和许地山小说。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结合作家作品评析20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2、《作品选》第一个十年的新诗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

6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四章第一个十年新诗概述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新诗的诞生、发展过程;

2、熟悉“五四”时期各流派诗歌的特点;

3、掌握徐志摩、闻一多的“新格律诗”和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及成就。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徐志摩、闻一多的“新格律诗”和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教学难点:

闻一多的诗论。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新诗的诞生;白话诗;早期新诗各流派的创作;新诗的规范化;“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什么是“三美”理论?

徐志摩、闻一多是怎样在创作中实现这一理论的?

2、阅读《作品选》郭沫若的诗和剧。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6

课次

7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五章郭沫若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郭沫若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2、熟悉郭沫若生平与创作;

3、掌握《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女神》的艺术特点;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和《女神》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郭沫若诗论。

一、生平与创作

二、《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四、作品赏析

五、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郭沫若生平与创作;《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作品分析兼提问;郭沫若其他新诗的创作。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为什么说《女神》自由体诗主导了近一个世纪中国新诗体式的流向?

2、阅读《作品选》第一个十年的戏剧创作。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6

课次

8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六章第一个十年戏剧和散文概述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中国戏剧产生的过程;

2、掌握田汉和丁西林戏剧的特色和贡献。

3、了解“五四”时期散文各流派的总体状况。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田汉和丁西林戏剧的特色和贡献。

教学难点:

戏剧引进初期一些繁杂的提法。

一、第一个十年的戏剧创作

1、文明新戏: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3、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4、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二、第一个十年的散文创作

1、《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2、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3、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4、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5、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个十年戏剧创作发展概况;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第一个十年散文创作各流派的基本情况。

作业形式和要求:

习题、自学

作业内容:

1、给10个思考题,任选一题,要求查阅资料完成,正文不少于1000字。

2、阅读《作品选》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7

课次

9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七章第二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2、熟悉三十年代文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向;

3、掌握“左联”简况和功过;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左联”的功过;30年代文学论争;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教学难点:

各派的文学观。

一、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三、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与论争(左翼与人文主义)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概述;

作业形式和要求:

自学

作业内容:

阅读《作品选》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7

课次

10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八章第二个十年小说概述

(1)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京派”与“海派”之争;

2、引导学生从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中把握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会分析理解第二个十年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左联”、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观;海派文学与京派文学;丁玲、张天翼、艾芜、萧红的小说和风格;

教学难点:

各派的文学观。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1、“左联”小说

2、左翼小说

3、主观情绪型作者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概述;“左联”小说;左翼小说;主观情绪型作者。

作业形式和要求:

自学

作业内容:

阅读《作品选》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8

课次

11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八章第二个十年小说概述

(2)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京派和海派;

2、熟悉京派和海派作家的创作;

3、掌握京派和海派代表作家的创作个性。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京派和海派作家的创作及其代表作家创作的个性。

教学难点:

京派作家与海派作家文学理想的差异。

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1、关于京派

2、京派小说的特点

3、京派作家的创作

三、海派小说

1、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

2、第二代海派及其创作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和提问、视频

教学环节设计

关于京派;京派小说的特点;京派作家的创作;关于海派;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第二代海派及其创作。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1、联系创作,概述30年代左翼、京派与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对峙与互相渗透的状况。

2、阅读茅盾作品。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现代文学课程教案

周次

8

课次

12

课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九章茅盾

教学

目的

和要

1、了解茅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独特地位和贡献;

2、掌握茅盾中长篇小说的史诗式文体特点;

3、熟悉茅盾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思想;

4、掌握《子夜》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点;

5、了解茅盾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子夜》的时代内容,吴荪甫形象特征及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子夜》的不足;

一、生平与创作

二、成就与贡献

三、中国三十年代都市生活的写照——《子夜》的艺术成就

四、文化心理与社会阶级意识的交融——《春蚕》的魅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主讲与提问

教学环节设计

生平与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