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58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docx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一:

  确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的课题研究,我们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先后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

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革。

因此,学校教育要积极建构新型的、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要回归主体,教育的内容要终身规划,教师的角色作用要重新调整定位,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教育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能动、自主、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基本掌握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这是我们基础教育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到来的一种积极应答。

  从1998年开始,我校就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自主采集、交互协作的功能,组织了九.五省级电教课题一一《发挥电教优势,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研究,并在些基础上继续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的省级“十五”课题的研究。

我们围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研究,加强了教师网络教学培训,开展了语文、数学、自然、美术、社会等学科网络教学的研究,逐步开展确立策略、探索模式、开发资源的研究,在研究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张扬。

  一、确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策略

  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首先研究和确立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我们深切地感悟和领会到: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材组织、师生角色、学习方式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

  1、教材来源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材的来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现出多样性、非线性和综合性。

  

(1)教材来源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的教材不仅仅是教科书;还包括网上资源进行筛选后下载的学习资料,学校课件制作室开发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学生之间通过调查、考察、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等。

  

(2)教材呈现的非线性。

网络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图片、方法等电子教材,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形式呈现出来。

  (3)教材组合的综合性。

从我校XX年起至今不同学科的网络教学试验课分析,其中语文、社会学科是以主题形式的综合形式设计的,而数学、自然、美术等学科是以单元形式加以综合组织的。

教学的周期打破了原来以课时为单位的安排,演变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学期为单位的灵活样式。

  2、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宰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们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从网络环境课上,我们看不到教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演讲或对学生指名提问,教师大量的工作在于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习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理。

学生在课上可以自选练习,自行检测,检测或考试不再是学生惧怕的学习形式。

数学课“赛一赛谁最强”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相互出题,相互批改,相互竞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不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要求。

如语文课“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自学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由他们自行选择;在“展示成果”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自选主题和形式,自找资料,自我研究。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

  3、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多种多样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研究设计、交互协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教学中让儿童模仿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网上浏览、网下调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研究;设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后的成果设计。

儿童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网页、作文、写信、发邮件、画图、提倡仪书等多种形式展示,这都是儿童全新学习方式的体现。

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还要求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协作。

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量的计量》教学中,通过设计“比一比谁最好”、“赛一赛谁最强”教学环节,采用组织竞赛,相互考试、协作讨论等学习方式。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研究是教师通过网络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重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根据网络教学交往的公平性、隐形性、交互性、主体性等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以下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结构。

  1、构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实现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依据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内容入手,创设或再现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关人、事、物、景,进行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强烈愿望。

  

(2)指导观察,以说促写。

优美的景物、生动的场面的依次出现,首先为学生解决了“言之有序”的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安排段落,确定详略。

接着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怎样写”,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在学生定向观察多媒体画面时,教师根据写作要求、写作重点、难点,不断采取重放、关键处定格、放大或缩小等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对写作重点处教师还可作一些注释说明,设计问题,将画面情境与感知吸收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学生把各种信息进行加式编码,变成指令性信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3)交互学习,自主习作。

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自主习作。

自主习作由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语言文字,从词、句、篇到标点符号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习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在学生自主习作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语音系统向老师提问或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同学的习作:

二是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以解决习作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则通过网络,浏览学生的习作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出可作为评改的作文,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4)评改例文,强化重点。

教师把要评改的例文或片断,通过网络发送给每一位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评改。

先让同学读一读例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评改例文:

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样改?

习作的重点部分可再次出现画面,让学生进行文字与画面的对照,看重点写得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联想是否合理。

  这一环节要点是教给学生怎样去分析一篇文章,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才是符合写作要求的,指导学生怎样去评改作文,培养他们的修改能力,养成边思考、边修改的习惯,为自评自改打下基础。

  (5)修改习作,存盘打印。

学生根据上面的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如有部分学生修改还有困难的话,这一步中可继续采用第三步中网上请求、获取帮助等方法进行修改。

修改定稿后进行重新排版,预览没有问题后,就可以打印成文,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贝到自己的磁盘上,形成自己的“习作集锦”。

  2、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融“自主”与“创新”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定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达到语言知识及技能、习惯态度与价值感的同步增长。

还是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1)网页导入,激发兴趣。

在学生优美的朗读声中展示“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等上节课学生的主题研究网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打开网络,自学课文。

学生打开自学库自选要求进行自学、自练、自评、自行校正,在自主学习中还可以运用交互系统向教师、同学求助达到自学要求。

  (3)自主选题,创新学习。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主题,自找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提供资源库、方法库、展示库、交互库,为学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4)自制成果,努力创新。

学生根据展示库的要求和自己的特点爱好选择展示方式:

网页制作、想象作文、发邮件、提倡议、写感受、画漫画等。

进行创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进。

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同学的作品进行浏览,并作出评价;教师在学生作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评议,再请学生交流自评情况,达到相互促进。

  (6)延伸课外,探索深化。

课外要求学生到英特网上去学习,去实践,进一步探索,当个环保小卫士。

  3、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差异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而构建的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合作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自主协作中整体推进,在探索中提示思维、发展思维,最终形成能力,学会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打破逻辑演绎推理的做法,增强学生归纳和直觉估算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文化特征。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教学设计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内容编排上,构建了以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为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来;在教学目标上,实施分层教学目标,采用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相结合,使全班人人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达到人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本课教学以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过自学操作为基础,围绕“问题一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展开教学。

教师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网上设置查看答案及帮助信息等,及时矫正学生思维,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系统地牢固掌握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按四步实施:

情景导入一基础训练一自主探究一自我总结。

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兔妈妈的五个孩子为谁制作的图形大而争论不休的情景,增强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依据儿童思维特点,利用教学媒体,让学生清晰观察动态过程,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填写实验报告,揭示规律,从而获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概念。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与合作者,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探究、自我选择性的学习、自我总结性评价等形式,努力体现教学的一体化。

  三、开发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与学的时间、地域和环境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来补充和加入,必须全面开发网络的课程资源,使教与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开发网络信息为教师构建宽广的教学设计平台。

XX年下半年开始,通过Intemet网上的搜集下载教学资源、购置部分教学素材课件和教师群体自我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我校启动了校园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加入地区局域教育网,并成为北京景山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而全国教育资源的链接,更是为师生的网络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信息源。

  

(2)网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XX年1月我们在Internet上建立学校的青苑网站,同年9月我们又初步建起了校内的网上学校,设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网上教程、电子阅览、在线试题、即时辅导和百科知识等栏目。

开放的网上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让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

  (3)校园热线支撑教与学的多向交流。

学校于XX年10月建起了校内热线,主要包括BBS、部门(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教研组等)主页、班纽(四至六年级各班)主页、个人(教师、学生)主页。

少先队大队部的“蓓蕾网苑”有“校园热点新闻”和“碰碰车”等栏目,及时报道传播了校内外学生关心的新闻。

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苏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协作会代表来校视察的过程中,少先队大队部“蓓蕾网苑”的几十位少先队员,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对来校视察的代表们的活动进行采访拍摄、新闻编辑和网页制作,即时向代表们汇报了他们在校活动的情景、及时、正确的网上报道中并插入了多幅代表们视察学校和听课的照片,赢得了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和代表们的热情赞赏。

  随着我校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推进了课程的再设计、再创造,师生角色的转换,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教师团体XX年荣获无锡市多媒体软件现场制作一等奖;荣获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全国二等奖;XX年又荣获无锡市第三届校园电视专题片一等奖、片头制作二等奖、校园新闻二等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是在各种比赛中屡屡得奖。

  目前我校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新”探索。

我们坚信:

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教育形态必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二:

  近几年,我国远程教育界在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从最初量的扩张开始逐步转向质的提升。

在这一进程中,全国电大系统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为契机,在网上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方面进行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

为及时总结、巩固和推广试点成果,发现、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推进网上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常规的教学工作机制,XX年4月27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主办了第十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实践与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本次学术圆桌主要以宁波电大构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和相关研究为案例,试图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从当前的网上教学实践中发现、梳理并深入探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努力推动网上教学的实践进程。

研讨中涉及的主要议题包括:

当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有哪些变化,远程教育院校如何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模式以适应这种变化;目前网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如何逐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根据当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如何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参加此次学术圆桌会议的专家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黄荣怀教授,教育部特聘评估专家许宝元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为民教授,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常平副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师范部副主任孙福万副教授,原宁波大学校长、宁波市高校督导组长张钧澄教授,黑龙江电大副校长孙先民教授,宁波电大梁旭东教授,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士力,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胡赤弟博士。

  研讨会由宁波电大副校长丁振华和中央电大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主持。

在“学术圆桌”的开幕仪式上,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士力、宁波电大党委书记朱中人分别致辞。

  上篇实践中的探索与感悟

  整体性地推进网上教学的探索,促进、激励教师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将网上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向学校的常规教学转化,并细化网上教学的服务、管理、跟踪、监控、评价等等各个环节,宁波电大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宁波电大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对于电大系统乃至其他远程教育机构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夏永富(宁波电大校长):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构建

  宁波电大在网上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关注三个问题:

如何促使师生参与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去?

如何设计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

如何增进或提高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的探索第一,教学模式的重构。

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核心。

在实践中宁波电大提出了“112”网上教学模式,即:

一只书包,一条通道,两个结合。

一只书包强调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当中要求每位教师(主要是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根据中央电大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对宁波电大的教学实施细则进行全面的制订,主要在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支持服务、过程监控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制订;一条通道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条通道,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个通道很方便、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地到学校的网上课堂来进行学习,就好像进入了一条畅通的绿色通道一样;两个结合是指网上课堂(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面授和面对面的实践环节)相结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使之成为实施教学过程和保证质量的主要手段。

要求专业责任教师提供入学的“六导”,即导专业、导课程,导技术、导过程,导手段、导资源;要求课程责任教师提供课程的“三导”,即网上导、面授导、实践导;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协作学习指导、交互学习指导。

对学生的主体提供的是“三助”,即资源支助、学员互助、交互帮助。

通过两个结合,在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上实现学生的集中学、个别学、协作学、网络学;

  第二,技术平台的支撑。

技术平台的建设和拓展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前提。

宁波电大提出解放教师、回归课堂、再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网上课堂提供文本资源、视频点播、语音答疑、双向直播四大功能;划分四大区域,即导读区域、教学区域、交互区域和自测区域,以避免网上资源无目的的堆砌,体现教学实际;采用“课堂直播系统”技术,把教师在课堂上的原生态形象搬到网上课堂,把资源制作中的“制作”变为“生成”;初步实现了对远程教与学状态的监控;比较好地实现了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和中央电大“电大在线”两个平台的对接;

  第三,网上资源的建设和有效整合。

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基础。

提出要有机整合,杜绝在网上杂乱无章地堆砌;以TOD为主,带动文本、视频、语音资源的建设、并用;共享、整合中央电大的资源,将之和本校资源融为一体;在省建课程资源建设中,提出“先求实、后求精”的原则;把网上的文本交互、语音答疑交互、双向视频交互的内容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互之后加以保存,供学生参考;

  第四,运行机制的完善。

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关键。

学校建立了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联结的运行机制。

在这个运行机制中,教师是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责任主体,学校对所有进入试点的责任教师定了职责,对他们进行考核、进行比较有效的管理,并从政策层面、机制层面上鼓励、促进教师开展网络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是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活动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学、带动学生学、激励学生学、促进学生学。

在这个机制下,宁波电大的所有教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参与了试点工作。

  近6年来,宁波电大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实践和探索的轨迹可描述为:

刚开始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无的状态;从“无”到“有”;从“有”到“实”(“有”是平台,“实”是资源);从“实”到“活”;从“活”到“规范”。

宁波电大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目前是在规范运作的层面上进行实践与探索。

从无到有依靠的是模式的构建;从有到实依靠的是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建设;从实到活依靠的是教师,教师发挥作用,资源得到应用,学生学习得到支持服务;从活到规范依靠的是制度、管理、监控。

  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的感悟宁波电大构建的“112”教学模式透过远程的、分离的教与学现象,思考教学活动的本原,感悟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

为此,提出了教学中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第一,教师主导原则。

作为主导的专业和课程责任教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对网上教学资源的总体设计和有计划的建设、整合;全程指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教学交互活动;组织学习者进行同步或异步的讨论活动,营造完整网上课堂教学环境;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了解和监控学习者参与网上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鼓励;

  第二,技术服务于教学原则。

远程教育不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资源建设应以教学为本,坚持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原则。

所以,网上资源建设要注重教学设计、切忌堆砌;要营造一个完整的网上课堂教学环境;网上资源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先务实、后求精”;

  第三,有效交互原则。

交互渠道必须畅通,手段必须多样;坚持网上交互师生平等,给予学生个体尊重和认可;精心设计实时交互活动,避免交互走向泛化;及时回复,不仅要回答教学问题,而且要给予学生人文的关爱;

  第四,支持、服务、监控原则。

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有效支持、服务和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重视培训、转变观念;明确导向、检查与评优;科学统计、及时评价;全程服务、全面支持。

  李红园(宁波电大信息与资源中心主任):

  网上课堂技术应用的演进

  建立网上课堂,使学生随时随地快速、方便、灵活、有效地获得学习支助,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学习目标,是远程教育的客观要求和质量保证。

宁波电大于XX年建立了网上课堂,在网上课堂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十分重视技术应用研究,以学校“112”教与学模式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使网上课堂的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多方面提升。

  网上课堂建立阶段的技术应用技术应用紧紧围绕开放教育对网上课堂的需求,把宁波电大长期形成的远程教育理念转化为现实可操作的网上课堂。

在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师生信息技能的培训提高。

与教工考核相结合,学校对广大教工进行了全员信息技能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网上帮助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技术指导,为网上课堂应用创造关键的基础条件;

  二是网络应用环境的构建。

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构建了卫星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应用环境。

通过卫星接收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各类教学资源和实施各种网上教学功能;

  三是网上教学平台的引进。

在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信息技能的基础上,于XX年春夏,相继从上海电大和中央电大引进了“网上课堂”和“电大在线”两个网上教学平台,建立了宁波电大的网上课堂;

  四是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采用共享、引进与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建设网上教学资源。

自建资源以“先务实,后求精”为指导原则,引进应用了一套教师制作方便、制作效率高、课件质量好的视频课件制作系统。

采用这个系统,教师讲课的整个过程可被同步实录成为视频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资源的有无问题。

  网上课堂有效应用阶段的技术应用紧紧围绕应用有效性,把长期积累的远程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网上课堂的应用功能,使网上课堂的应用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在实践中的体会是,网络环境、网上课堂的功能、教学信息的传递通畅、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全面是影响网上课堂的主要原因。

在实践中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网络应用环境的改善。

以学校提出的“一个环境、四个功能”(一个环境指营造一个网上教学环境,四个功能指浏览学习、视频点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