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380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docx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

乡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范本

1.概述1.1项目概况本规划研究所涉重点项目38个,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类、产业类、社会类、基础设施类等4个建设领域,建设年限依据项目性质和XXX镇实际情况,分7年完成。

1.2区域概况XXX镇位于渝湘鄂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腹地,东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和本县可大乡交界,南与***酬镇接壤,西与偏柏乡相靠,北与五福乡和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毗邻。

全镇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个村,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人、非农业人口xx人。

1.3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1.3.1自然地理概况XXX镇位于渝湘鄂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腹地,东经108.50-109.03,北纬28.36.46-28.51.08之间,全镇整体为喀斯特山地地形,主要为低山或低中山丘陵区。

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区,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多种种养殖业发展。

1.3.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6万元,工业总产值52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财政收入255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2.91万元)。

1.4自然资源概况1.4.1土地资源全镇拥有耕地面积48385亩,其中田11703亩,土36682亩,有林地面积72072亩,荒山荒坡面积40072亩。

1.4.2生物资源XXX镇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玉米、青蒿、油桐、毛竹、白竹、茶树、烤烟、稻米、柑橘、生猪、羊等10余种农副产品。

1.4.3水资源***水河流域横穿全镇,农村山塘、渠堰等水利资源丰富。

;;1.4.4旅游资源镇内风光秀丽迤逦,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一脚踏三省、二桥锁双江、冠军山寻古、佛山坉觅仙、***水河品幽、金银洞探奇、笔山坝溯源、观音阁问签、新集镇安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土苗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5交通概况渤桂路、大可路、大五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捷。

镇域中心距***县城85公里、***火车站50公里,距湖南省龙山县城61公里,桂塘镇2.5公里;距离湖北省来凤县城68公里,百福司镇22公里。

三星级客运站已开工修建,即将开通直达周边乡镇的公交线路,通村组公路网络全部建立。

2.项目规划的依据和必要性2.1背景、发展现状2.1.1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以及市和***县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小城镇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指导和规范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以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县XXX镇人民政府委托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进行规划编制工作。

为此,我们在详细调查镇域发展现状、广泛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XXX镇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的编制。

2.1.2发展现状2.1.2.1生态工程建设成效生态工程建设卓有成效,***酬水电站建设完成XXX镇农村移民305户,集镇移民316户,场坪拆迁48户,搬迁人口占全镇总人口近四分之一;集镇所有房屋统一建深灰瓦坡屋顶,刷象牙白外墙漆,安工艺木制门窗;完成了9条主街道3.5公里、5条支干道1.3万平方米的硬化及标美划线,修建了3000米护栏;安装了80盏路灯;新建石家槽自来水厂1个;笔山公园、观景亭共两个主题公园;冠军山、***水河水上旅游体验基地1个;XXX镇综合区文化站1个;1个综合市民广场——***水广场;1条特色风貌街——***水风情街等。

2.1.2.2环境治理的成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修建沼气池86口,改厨改厕120户;绿化了1.4万平方米公共用地;修建了7200米排水沟;建设垃圾收运箱12个,垃圾运输车辆1辆,环卫车辆2辆;配备了环卫设施,成功创建了市级卫生场镇。

2.2必要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XXX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体现中共十八大关于生态小城镇建设指导方针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首先,作为与湖北和湖南交界地,***县重要的边贸重镇,XXX镇推进城市化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临着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强化生态政绩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等全新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优质的发展目标,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在保持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良好优质的环境是人民的基本需求。

民生导向的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对民生工作的重大贡献。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解决人的发展需要的必然之路。

然而,XXX镇作为***的商贸重镇及经济中心。

最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小镇建设要求和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我加压,奋力拼搏,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XXX镇在城镇化取得高速发展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自然短缺成为城镇发展的瓶颈,生态环境问题对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构成了现实威胁。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与建设生态文明背道而驰的尴尬问题。

因而,加强生态文明小集镇建设,探索“突出边贸旅游,体现生态文明辐射和带动”新型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生态城镇,在当前显得必要。

3.项目规划方案3.1规划目标——全国生态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以***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规划建设方案》为契机,根据县政府安排部署,在全县乡镇范围内,同桃花源镇、龚滩镇、龙潭镇、***水河镇、毛坝乡、官清乡等6个乡镇一起开展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试点工作,打造XXX镇为全国生态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渝湘鄂三省市边贸重镇。

立足集镇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经济。

利用与湖南湖北边界相连的区位优势,全面实施233(2大商圈,3大市场,3大中西)的边贸发展战略。

高标准打造以渝湘鄂三省市边区农贸市场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圈、以***水广场和健身广场为中心的边区休闲娱乐圈两大商圈。

高质量建设完善渝湘鄂三省市边区市场、二级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边区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三大市场。

高规格规划渝湘鄂边区体育健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会议接待中心三大中心建设。

打造渝湘鄂三省市边贸重镇,发挥XXX生态文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国家自然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以***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金银洞、佛山坉、观音阁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土苗风情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XXX镇为国家自然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3.2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转变发展方式、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安全体系为重点,以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完善生态建设机制为主要任务,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欠发达地区以生态为导向的、凸显后发优势的新型发展模式。

3.3基本原则3.3.1转变观念,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过去粗放型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

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3.3.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认识县情,发挥比较优势,根据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和保护重点。

既全面统筹、积极推动深层次的转变,又循序渐进、集中力量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3.3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正确认识保护资源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按照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增强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促进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

3.3.4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突出规划指标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便于统计、考核、检查和评估;充分考虑国情、市情、县情和发展阶段,考虑经济和技术支撑能力,考虑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规划任务有针对性,能够实施;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实用,能够执行。

3.3.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深入、扎实、有序地向前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强化管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创造条件。

通过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合力。

3.3.6探索创新,革新机制建设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不仅要在理念上深入探索和创新,更要在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开创顺应时代需求的、符合生态文明内涵的创新性工作。

坚持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及机制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生态文明特色小集镇建设管理体制。

4.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4.1生态类项目4.1.1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森林覆盖率——开展荒山植树造林,景观林带建设和全民植树,改善树木生长环境,强化森林资源管护,规划到2020年末,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0%,绿化率达80%。

森林绿地病虫害检测与防治——根据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和测报点对测报对象的调查与检测情况,定期发布长期、中期、短期森林病虫害预报,并及时提出防治方案。

退耕还林——以实现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目标,把退耕还林工作与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4.1.2环境综合治理4.1.2.1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一)保护水域生态安全加强水环境整治,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

重点整治全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保障水体生态安全。

(二)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水产养殖或堆放工业废渣、垃圾、粪便等废弃物,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项目;禁止设立排污口。

进一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禁止向饮用水源地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饮用水安全。

(三)强化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水污染防治由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

加强现有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完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环境监管,对污染严重的造纸、化工、重点金属等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量,切实加强水污染物排放单位的审核和监管,实施水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进一步削减现有污染源排污总量;建立新建项目工业水污染物新增量的限值审批制度,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项目中消化。

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

4.1.2.1大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一)综合治理村镇大气污染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村镇环境的综合治理。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的比例,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

优化绿化种植方式,杜绝大片裸地,减少绿化中的裸土面积及施工裸土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降低因风蚀而产生的土壤扬尘;加强对建筑施工、拆迁、市政及道路运输的环境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道路和施工扬尘,降低空气中PM10等细颗粒污染物的含量;加强对在用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在用车辆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经年检和监测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二)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加强老污染源治理,推进污染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采取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工艺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解决以化工企业废气为重点的工业废气治理。

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三)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合理布局餐饮业,禁止在居民楼下新建餐饮业。

餐饮业应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通过专门的烟囱排放,烟囱高度和位置应满足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为原则;未落实油烟污染治理措施的,一律不得投入经营。

新、改、扩建餐饮业项目,必须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油烟净化设施,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经营。

餐饮服务营业场所应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不得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4.1.2.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一)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完善村镇垃圾处理场服务范围内的场镇收运系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开展现有垃圾堆放场的生态修复。

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监管力度,对新建设施按照标准进行严格审定。

继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产生、交换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作好生产中产生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继续强化对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电子废物的管理。

(二)培育和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消耗、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为战略重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工业固废的处理费用和成本。

加大对农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鼓励农户对农田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适时推广各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的新方法。

4.1.2.3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加强放射源管理、使用、存贮、处置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废旧源分类处置的要求。

严格执行电磁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电磁环境布局,从源头上控制人口特别密集区、学校、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污染,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加强辐射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高辐射事故或突发放射性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4.1.3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与清洁工程4.1.3.1清洁家园工程

(一)治理生活污水各村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与处置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若干村庄可考虑联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镇集中处置系统,开发、引进和推广经济适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

(二)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点,做到有机垃圾堆沤还田、无机垃圾规范清运,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系统的建设。

(三)推广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生态养殖,积极控制养殖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控制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的面源污染问题。

4.1.3.2清洁田园工程一是继续建设“两池一沟”(即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和生态拦截沟),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综合运用环境友好技术,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再利用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控制土壤面源污染,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控制重要和敏感生态区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菜篮子基地的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和环境管理,保证农产品安全。

4.2社会类项目4.2.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做好“使用节水型洁具、使用节能型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购物使用布袋子、拒绝一次性日常用品、注意一水多用”等家庭节能环境保护6件事,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

继续推进“节能减排进家庭、进村镇、进学校”活动,开展“节能环保家庭”、“节能减排行动示范村”创建活动。

推广应用生态环保建材,推广使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构配件和装饰材料,淘汰高能耗、有污染的建材和设备。

4.2.2治理“白色污染”按属地管理原则,以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全面治理“白色污染”。

严格控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塑料袋和农用薄膜等塑料制品。

不得新建生产一次性使用的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项目。

对已建的此类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使其生产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加强不可降解农用薄膜回收和综合利用。

4.2.3治理“餐桌污染”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强化对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五类产品、一个行业”主要食品的污染治理,加强建章立制、源头治理、市场准入、行政执法、企业自律和舆论宣传工作,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安全流通、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食品安全监管和预警、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五大体系,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监管,逐步实现对食用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

4.2.4生态村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建设中心村镇为龙头,合理规划,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之路,从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增强农村在科教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科学规划、法规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城乡间发展的协调程度。

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村落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性,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工业污染,对村镇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

建设空间的重新调整应该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三集中原则,确保区域空间合理地整体发展。

按照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的“四化”要求,以农村院坝整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清洁自来水供给、农房“穿衣戴帽”、改厕改厨改圈、发展农户沼气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路、水、电、电话、电视“村村通”,农村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

坚持成熟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地实施村庄整体改造,努力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活舒适的生态村。

4.3产业类项目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律要求,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科学规划,点上突破;制度规范,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消费环节模式。

4.3.1生态农业;;4.3.1.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形成结构合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生态农业格局。

绿色蔬菜基地——建成以杉岭为中心的蔬菜基地300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园。

生态林业——在杉岭、金线、茶店、石堤、长岭等村发展虫草土鸡10万只、山羊1万只;建设卢子盖300只山羊养殖基地;改扩生猪养殖基地生猪标准场1个,建设面积800平方米,发展林下养殖。

在石堤、杉岭巩固柑橘原有基地300亩,新发展300亩,发展林果产业。

生态渔业——笔山坝生态休闲渔业扩建鱼塘10亩,硬化公路2公里、新修引水沟500米,培养生态鱼草基地20亩。

生态休闲农业——围绕农业观光、休闲垂钓、赏花拾趣、森林游乐、果树认种,充分利用XXX地理优势发展林家乐、渔家乐、农家乐10家,举办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石榴节、柑橘节。

4.3.1.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动植物病虫害卫生质量、大宗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硝酸盐污染为重点,扩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控点覆盖范围,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尽快建立粮食、蔬菜等重点农产品的标准认证体系,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流通和消费,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3.2生态工业4.3.2.1推进生态工业产业发展围绕建筑建材业、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库区产业扶持、节能减排技改等政策手段,促进工业有大变强。

规划重点工业项目用地50亩,打造梨子坝工业集中区,拓展延伸***工业园区范围。

依托工业集中区进行招商,吸引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3户入驻;依托集中区内东森竹木有限公司、金樱子酒厂、福溪彩瓦厂等,新发展配套企业2-3户;发展总部企业,以商招商,引进各类总部企业3-5户落户XXX;发展区位优势,新引进企业5-8户。

4.3.2.2促进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化建设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基地,设立一批再生资源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搭建工业循环经济技术、信息平台,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循环经济重点技术难题的解决;出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工作方案,研究制订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及相关环保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

4.3.3生态友好型服务业——生态商贸服务业。

鼓励发展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快农村商贸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引进或发展规模超市2个,新建便民超市6-8个,年均发展个体工商户20-30户。

——生态旅游业。

借助***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打造***水河生态旅游、观光、养生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

加快推进杉岭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水河旅游新亮点;盘活笔山生态园区并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星级农家乐10家,打造笔山生态休闲度假区。

实现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

——生态物流业。

一是借助渤桂公路的出入口优势,巩固农贸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加快小商品的出售,至2020年力争成为渝湘鄂三省市结合部最大的小商品销售市场。

4.4基础设施类项目4.4.1推进城镇排水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完成XXX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和污水排放收集系统,以减少对境内水库的水质污染。

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将集镇污水管网改造、连接至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5000米,预计投资110万元。

4.4.2强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建设完善垃圾收运设施,扩大收运范围,实施卫生保洁制度,彻底清除街道两旁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垃圾由镇环卫所统一集中清运,垃圾收集后往进行集中处理。

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按安全化、资源化的要求处置生活垃圾。

在2020年前在城镇居民中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4.4.3实施清洁水源工程调查并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对水源地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建立建制乡镇饮水水质保障、乡村居民点饮水水质保障散居农户饮水水质保障体系。

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重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和灌溉水源清洁。

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建立常规检测制度,提高农村集中式引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在2017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

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镇建成区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3%。

4.4.4建立多元化能源输入网络大力发展城镇供气,提高居民燃气普及率,稳步发展管道燃气,建设管道液化气站和汽车液化气加气站,力争在2020年绝大部分居民区接通管道液化气。

对燃煤中小工业企业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替代。

新建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也应当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已建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逐步改用清洁能源,确保餐饮业油烟气达标。

4.4.5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合理利用农作物秸杆资源,促进综合利用,开展秸杆禁烧,大力推广秸杆还田、秸杆气化等综合利用措施,发展沼气、节能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