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052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楼板强度的计算.docx

楼板强度的计算

楼板强度的计算

(1)计算楼板强度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考虑,楼板的跨度取8.400m,梁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均布考虑。

宽度范围内配筋2级钢筋,配筋面积As=3696.0mm2,fy=300.0N/mm2。

板的截面尺寸为b×h=5600mm×220mm,截面有效高度h0=200mm。

按照楼板每12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12天、24天、36天...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计算楼板混凝土12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7.00m,短边7.00×0.80=5.60m,

楼板计算范围内摆放8×7排脚手架,将其荷载转换为计算宽度内均布荷载。

第2层楼板所需承受的荷载为

q=1×1.20×(0.20+25.10×0.22)+

1×1.20×(0.50×8×7/7.00/5.60)+

1.40×(0.00+2.50)=11.22kN/m2

计算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5.60×11.22=62.83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0.0664×ql2=0.0664×62.82×5.602=130.82kN.m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换算

得到12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74.57%,C40.0混凝土强度近似等效为C29.8。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4.22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Asfy/bh0fcm=3696.00×300.00/(5600.00×200.00×14.22)=0.07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

αs=0.067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αsbh02fcm=0.067×5600.000×200.0002×14.2×10-6=213.4kN.m

结论:

由于∑Mi=213.38=213.38>Mmax=130.82

所以第12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可以拆除。

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满足要求!

(十六)180厚屋面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1、计算参数:

钢管强度为205.0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2m,

立杆的纵距b=1.00m,立杆的横距l=0.90m,立杆的步距h=1.5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18+0.20)+1.40×2.50=9.162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18+0.7×1.40×2.50=8.549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3.6。

钢管按φ48.0×3.0计算。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2、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q1=0.9×(25.100×0.180×1.000+0.200×1.000)=4.246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q2=0.9×(0.000+2.500)×1.000=2.25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0.00×1.80×1.80/6=54.00cm3;

I=100.00×1.80×1.80×1.80/12=48.6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M/W<[f]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0.100ql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00×(1.20×4.246+1.40×2.250)×0.300×0.300=0.074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074×1000×1000/54000=1.37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0×4.246+1.4×2.250)×0.300=1.48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484.0/(2×1000.000×18.000)=0.124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

面板抗剪强度验算T<[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0.677ql4/100EI<[v]=l/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677×4.246×3004/(100×6000×486000)=0.08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M=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

集中荷载P=2.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q=0.9×(25.100×0.180×1.200+0.200×1.200)=5.095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l=300.000mm

经计算得到M=0.200×0.9×1.40×2.5×0.300+0.080×1.20×5.095×0.300×0.300=0.233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233×1000×1000/54000=4.315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3、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5.26cm3;

截面惯性矩I=12.71cm4;

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25.100×0.180×0.300=1.35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0.200×0.300=0.06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2.500+0.000)×0.300=0.75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q1=0.9×(1.20×1.355+1.20×0.060)=1.529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q2=0.9×1.40×0.750=0.945kN/m

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M=0.1ql2=0.1×2.47×0.90×0.90=0.200kN.m

最大剪力Q=0.6×0.900×2.474=1.336kN

最大支座力N=1.1×0.900×2.474=2.449kN

抗弯计算强度f=0.200×106/5260.0=38.09N/mm2

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1.949+0.990×0.000)×900.04/(100×2.06×105×127100.0)=0.331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4、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45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Mmax=0.588kN.m

最大变形vmax=0.672mm

最大支座力Qmax=8.000kN

抗弯计算强度f=M/W=0.588×106/5260.0=111.74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00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6、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58×5.150=0.814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0.200×1.000×0.900=0.18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100×0.180×1.000×0.900=4.066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0.9×(NG1+NG2+NG3)=4.554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0.9×(2.500+0.000)×1.000×0.900=2.025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0NG+1.40NQ

 

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8.30k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9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A=5.060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260cm3;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最大步距,h=1.50m;

l0——计算长度,取1.500+2×0.300=2.100m;

λ——由长细比,为2100/15.9=132<150满足要求!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0.386;

经计算得到σ=8300/(0.386×506)=42.448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依据模板规范计算公式5.2.5-15:

MW=0.9×0.9×1.4Wklah2/10

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uz×us×w0=0.300×1.250×0.600=0.225kN/m2

h——立杆的步距,1.50m;

la——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00m;

lb——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9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0.9×0.9×1.4×0.225×1.000×1.500×1.500/10=0.057kN.m;

N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参照模板规范公式5.2.5-14;

Nw=1.2×4.554+0.9×1.4×2.025+0.9×0.9×1.4×0.057/0.900=8.089kN

经计算得到σ=8089/(0.386×506)+57000/5260=52.282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8、楼板强度的计算

(1)计算楼板强度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考虑,楼板的跨度取4.50m,楼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均布考虑。

宽度范围内配筋2级钢筋,配筋面积As=1944.0mm2,fy=300.0N/mm2。

板的截面尺寸为b×h=3600mm×180mm,截面有效高度h0=160mm。

按照楼板每12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12天、24天、36天...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计算楼板混凝土12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4.50m,短边4.50×0.80=3.60m,

楼板计算范围内摆放5×5排脚手架,将其荷载转换为计算宽度内均布荷载。

第2层楼板所需承受的荷载为

q=1×1.20×(0.20+25.10×0.18)+

1×1.20×(0.81×5×5/4.50/3.60)+

1.40×(0.00+2.50)=10.67kN/m2

计算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3.60×10.67=38.41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0.0664×ql2=0.0664×38.41×3.602=33.05kN.m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换算

得到12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74.57%,C40.0混凝土强度近似等效为C29.8。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4.22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Asfy/bh0fcm=1944.00×300.00/(3600.00×160.00×14.22)=0.07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

αs=0.077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αsbh02fcm=0.077×3600.000×160.0002×14.2×10-6=100.9kN.m

结论:

由于∑Mi=100.90=100.90>Mmax=33.05

所以第12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可以拆除。

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