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298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

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B.麻木不仁:

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C.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生命

D.不求甚解:

对待读书和学习不能只懂个大概,要深刻理解才行。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把“不”删掉)

B.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把“使”删掉)

C.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把“为了”删掉)

D.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把“也”改为“就”)

二、字词书写

3.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有几个和我熟悉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zé(__________)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理。

(2)赶马女孩子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chúnpǔ(__________)本色美。

(3)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mòzhōngyīshì(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快乐单车》,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单车

紫陌

①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段时间了。

骑自行车出行,环保健身不用说,我还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四季的温暖寒凉,体验春风、夏雨、秋叶、冬雪细致入微的变化与静美,一路走一路欣赏着它们给我的惊喜。

②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还是偷着学会的。

那时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买辆新自行车可是件大事,车子也是家里添置的大件。

父亲在乡中学教书,每天两个来回上下班,都是步行,地里还有一大摊活儿等着父亲下了班去干呢。

为了节约时间,父母权衡再三,决定买辆自行车。

父亲托在县里棉麻公司上班的舅爷给搞到了一张自行车票,用去家里的全部积蓄,推回了一辆“燕山”牌大“二八”自行车。

③这辆大“二八”自行车结实,载重量大,农忙时,一星半点的,可以往家驮粮食。

哥哥、姐姐先后在父亲教书的学校上初中,上学下学,风风雨雨,父亲用这辆自行车将儿女们驮着送入了高中、师范。

哥哥、姐姐初中毕业,我又上了初中,父亲自行车的后座又坐上了我。

④后来,小舅舅把他的一辆自行车给了我,虽然不是新的,但总算可以自己骑行上下学,不用再搭爸爸的车子。

每个清晨,每个黄昏,骑行在乡间的土路上。

春天,两侧高高的白杨吐绿长叶,巴掌大的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铺向天边,新鲜泥土的气息伴着庄稼的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

夏天,浓荫蔽日,蝉儿藏在树叶下不知疲倦地高叫着,忽尔一阵雨过,骑车可就难行了,车轱辘和瓦圈当中塞满泥,车轮转动不得,还得从路边捡根棍,一边走一边捅泥,寸步难行,一身泥水。

秋天,树叶凋零,落叶铺满土路,骑车从落叶上碾过,“沙沙”作响。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骑车上学就显得艰难,天冷地滑,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摔倒路边。

⑤有坦途、有风雨、有艰难,这辆二手自行车陪我度过了初中生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天上学放学后座上都会载着一个同学,有时甚至是两个——前边大梁上也坐一个。

有一次三个人一辆车,又说又笑,又打又闹,一不小心冲进了路边的排水沟,一人一身土一身泥,却仍然“哈哈”大笑。

我们在风中,在雨中,在阳光里,在白杨下,一路高歌,一路欢笑,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六里地距离成了最快乐的旅程。

⑥我上高中时,哥哥姐姐都已工作了,高中学校在县城,离家三十多里地。

哥哥姐姐共同出资,给我买了辆“梅花”牌“二六”大链盒自行车,小巧精致,这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自行车。

从此,这辆车风风雨雨陪伴我辛苦、充实、不断成长的高中生活,然后把我送离了高中,送离了县城,让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⑦每当骑车而行,风儿掠过耳畔,似又回到青春飞扬的少年时光,回到泥土飘香的乡间土路,回到那回不去的从前……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3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自行车为线索,回忆了有关自行车的几件往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B.第②段中,父母权衡再三才决定买辆自行车,表明了“我”家境的贫穷,父母的吝啬。

C.第④段生动地展现了乡间土路上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表现了“我”骑车上下学的兴奋与烦恼。

D.第⑤段在叙述基础上抒情,骑车上学的路上有坦途、有风雨、有艰难,但更是充满了少年的快乐。

5.请简要概括与自行车有关的三件事。

6.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辆车风风雨雨陪伴我辛苦、充实、不断成长的高中生活,然后把我送离了高中,送离了县城,让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7.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古 藤

■王剑冰

①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

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②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

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

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

怎么能是一棵藤呢?

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③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④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

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

何仙姑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

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

之后百日生仙。

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

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

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⑤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⑥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

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

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

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⑦古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⑧古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⑨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千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⑩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⑪由此想到,一位90岁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他时说:

“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

“色没有了,气还有。

”而看这棵古藤,乃真气色。

据悉,这棵古藤依然六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

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

那该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⑫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

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更要学会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⑬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

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

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

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

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

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⑭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

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

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

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⑮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

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⑯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

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

9.第②段中写道:

“可当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

”96“我”为什么“吃惊”呢?

10.文章写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11.赏析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1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

独秦不然。

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

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燕昭王任郭隗、剧辛、乐毅,几灭强齐,辛、毅皆赵人也。

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诸侯患楚之强,盖卫人也。

(节选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B.然后知生于忧患     然六国所用相

C.独秦不然           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D.诸侯患楚之强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2)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15.乙文作者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6.甲、乙两篇短文,都列举了多位历史人物,其作用是否相同?

请简要分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

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②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③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陈仲举:

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②豫章:

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③主簿:

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④廨(xiè):

官署;衙门。

1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陈仲举言为士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有澄清天下之志/处处志之

C.群情欲府君先入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席不暇暖/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8.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19.结合选文,说一说陈仲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句子默写

20.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

A.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雪白。

C.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D.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