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2、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积累描写龙的成语和寓言故事。
4、背诵古文《叶公好龙》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
5、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拓展阅读课文)。
6、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7、自学至少11个生字,会认会写。
教学重点:
了解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难点:
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
1、有关龙的资料。
2、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名家和名著的资料:
何忠范、《新序》……
3、整理学生自己读过的书贺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课时安排:
《龙的传人》2课时
《大人们这样说》2课时
《叶公好龙》2课时
《乐山龙舟会》2课时
语文天地4课时
龙的传人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
录音机录音带图片
2、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
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
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师过渡: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五、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中国人与龙
龙是什么
龙的象征意义
龙的传人——中国人
教学反思:
大人们这样说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
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想与目标:
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
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
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
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
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会说些什么哪?
(生回答)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
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
出示生字(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爷爷
怎样说的?
奶奶
怎样说的?
爸爸
怎样说的?
妈妈
怎样说的?
老师
怎样说的?
……
……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齐读:
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
(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
(播放——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五.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爷爷
怎样说的?
奶奶
怎样说的?
爸爸
怎样说的?
妈妈
怎样说的?
老师
怎样说的?
……
……
叶公好龙
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
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教学设想与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准备:
、录音机等。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
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
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
“叶公”是谁?
“好”是什么意思?
应读几声?
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
由“好”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起了学生欲进入课文中探究的兴趣。
】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
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
字音都读准了吗?
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
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设计意图: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
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想:
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
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
(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
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
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
(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
“写龙”、“窥头与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这个句子呢?
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
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
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
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汇报交流中,学生以简驱繁,突破难点,畅所欲言,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特别是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读、译、问、答,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
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
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
为什么?
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展开想象:
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
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
创造性的设计问题意图在于明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
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
【设计意图:
演一演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
实际上这里在表演时揭示写作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
六、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设计意图:
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
语文天地一
第一课时
一、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
1、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引出课文;
2、自读品味,思考: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
3、小组交流,并深入学习——乐山龙舟会重点写的三项活动“龙舟夺标”“抢鸭子”“放漂灯”,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4、师生交流,小结全文;
5、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
二、畅所欲言
(一)、日积月累
1、积累和“龙”有关的成语。
2、积累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
3、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书法欣赏
1、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
2、了解有关的书法家的资料:
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怀素、张旭、王铎……
第二课时
一、初显身手
1、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
2、你的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
3、查阅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向同学们介绍。
二、金钥匙
组织活动的有关要求。
三、单元小结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他人评价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书,包括4篇主题课文:
《神奇的书》、《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还有一个实践活动,围绕读书活动开展。
本单元的4篇课文,通过著名作家的亲身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的介绍,引导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
2、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了解“总而言之”等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背诵《神奇的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
5、继续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拓展阅读课文)。
6、能设计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7、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8、自学至少14个生字,会认会写。
教学重点:
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
1、有关四位作家的资料。
2、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名家和名著的资料:
柳宗元、李贺、李清照……《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
3、整理学生自己读过的书贺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课时安排:
《神奇的书》2课时
《忆读书》2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我的“长生果”》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习作2课时
神奇的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
介绍了书带给人们的是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
全诗共有4个小节。
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理解。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谈谈书带给人们的实际效用——举例说明,从而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
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与书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
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
认字环节
点出“履”“扉”这个字,并解释以及这几个词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华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建议:
由学生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
齐读、指明读、比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
激发读书的热情)
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
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
三、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
有什么感悟?
(学生从读诗、体会诗、再到讲故事经历了这样步步洗礼,感情的升华,让学生脱口而出自创得诗歌,有了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
(从读诗、悟诗、讲诗再到背诗学生已经对本课诗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下步的仿写诗歌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拓展延伸
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笔,续写《神奇的书》这首诗,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通过阅读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积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翅膀,给他们一次创作自己诗歌的机会,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找到了切入点,逐步建立对诗歌的敏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此环节是一个拓展环节)
忆读书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
“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
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
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
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
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
《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
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
这三个词强调指出:
《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含泪”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
不能。
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
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
不重复。
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五、作业:
写一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语言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角度新颖,表达独特。
文章通过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会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
预习课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释题明意,导入新课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为什么?
“侣”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在设想中,质疑课题,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2、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
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
3.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
和大家谈一谈。
5、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