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677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1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docx

4上语文12345678单元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段。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潮来前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

(板书:

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

天下奇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教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指名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评价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四:

理清叙述顺序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四、“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

“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一:

复习生字词

二:

齐读潮来前段落

三:

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

潮来之前时是的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壮观景象,那么潮来时之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

“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

人声鼎沸

教师:

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跳着叫着,挥手喊着:

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

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

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

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

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

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

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小结: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四:

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四段。

五、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后记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板书:

壮丽:

海拔:

3000米

长5044米

平均深:

22686009

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3.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度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做的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领悟做的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天堂”,问:

“天堂”原指什么?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3.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二、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

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③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

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听师读第二段,想: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

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根据学生的回答,出下列句子:

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

树叶绿得可爱。

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

远——近

        树干、枝叶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

(板书:

高大、繁茂)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许多棵?

两棵?

 一棵!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

(指点板书:

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

师:

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

(学生读文后试画)

 师:

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

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

(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交流汇报:

(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师:

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

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

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

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师:

看图:

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

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师小结:

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

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

大家有什么收获?

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

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两题。

  板书:

远——近

         树干、枝叶

树叶多而绿

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

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

二、讲读第三段

1、请大家静静地看,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在课文里找一找,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

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

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

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

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

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

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

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

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

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

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

(板书:

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讨论:

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

(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

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四、总结。

五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板书:

 

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

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板书课题,读题)

一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学生答后板书: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教师归纳:

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

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二、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精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

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三、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板书: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教学后记:

 

考试2课时

 

评讲2课时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