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518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docx

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

单元群文阅读·自由梦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

“自由”二字,亦中国人所常用,与自然二字相承而来。

乃谓一切由他自己,便就是自然如此了。

因中国人重自然,故亦重自由。

儒家所讲一切大道理,其实都即是天命之性,每一人自然如此的,亦即是由他自己的,所以又说自由自在。

由他自己,则他自己存在,故说自由自在了。

近代国人争尚自由,乃百年来事。

然百年来之中国社会情景,则日失其自在。

不自在,又乌得有自由。

此一端,可证近代国人所争尚之自由,乃与中国传统自由自在之自由大异其趣了。

此因近代自由乃竞向外面人群中求,而中国传统之自由,则每从人群中退隐一旁,向自己内里求。

各自之自由,即各人内在之心性。

今人言自由,则指对外之行为与事业言。

孔子曰:

“道之不行,我知之矣。

”是对外不自由,孔子亦自知之。

又曰: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则其对自己内在之一心,固已获得其极端圆满之自由矣。

故孔子为中国之至圣先师,逝世已两千五百年,而其当生之存心为人,则至今尚宛然如在。

故中国人言自由主在内,在心性之修养。

不贵在外,为权力之争取。

今人则一意向外,只要外面有一罅缝可钻,即认为乃一己自由所在,肆其性情,尽力争取,求变求新,无所不用其极。

而各人之本来面目,则全已失去,渺不复存。

亦不知在此上作计较。

如此则仅知有外在之自由,即不再知有内在之人格。

人格失去,复何自由可言?

西方人无不向外争自由,而亦终至失去其己身之存在。

如希腊、罗马,乃及现代国家,无不皆然。

而中国则自由自在,五千年来,依然一中国。

故中国俗语,“自由自在”两语连用,涵义深长,实堪玩味。

今纵谓人生可分内外,但内在者总是主,外在者仅是客。

失去其内在,则一切外在当无意义价值可言。

则又何必尽向外面去争取呢?

中国人又言“自得”。

《中庸》言: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

君子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

”把人处境分作贫贱、富贵、患难、夷狄四项,实即上述所谓人生之外面。

每一境必有一处置,处置当,即可有得。

得之由己,亦得于己,故谓自得。

然则人各可自由自得,非他人与环境之可限。

亦有“自谴自责”,“自认己失”,“自悔自改”,此皆其人之能自新处。

人能自新其德,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又是一大自由。

自由、自在、自得,不关他人。

今人则外面受形势之引诱,又受权力之制裁,故其自由最多亦仅能在外面权力与法律之制裁下,获取其身外者。

而其主要内心方面,则已失去,渺不可得。

尚何争取之足云。

(节选自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中国人而言,自由与自然是一脉相承的,“一切由己”便是“自然如此”。

B.传统中国人的自由,贵在内在的心性修养与人格,而非争取外在的权力。

C.自得就是对外在环境处置得当,人们都可以自由自得,不受外界束缚。

D.今人的自由最多只是在权力与法律制裁下获得的“身外”之物,内心不自由。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析能力。

C.由原文第六段表述“每一境必有一处置,处置当,即可有得。

得之由己,亦得于己,故谓自得”可知,“处置得当”只是“得”,而非“自得”,“自得”应具备“得之由己(自主)”和“亦得于己”(自适)两个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所讲的一切大道理,其实都是人的天性,既是自然形成,又是自主形成,其本质就是自由。

B.近代国人所推崇的自由,之所以与传统的“自由”大相径庭,正是因其失去了“自在”这一存在基础。

C.在追求自由时,近代国人用尽方法一心向外求取,却忽视了心性的自由自在,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D.人生可以有内外之分,但内在却比外在更重要、更关键,不应颠倒主客关系,将外在自由看得过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从文中来看,“然百年来之中国社会情景,则日失其自在”可知,“失去了‘自在’”是结果而非原因,且将原因绝对化,根本原因在于求于外还是求于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意在表明孔子虽已逝世两千五百余年,但其思想至今能让人深受启发。

B.文中对比西方与中国,试图证明外争自由权力会丧失立身之本,内守自由自在则能使国家存续。

C.文中引用《中庸》,旨在表明尽管处境不同,人却可以作出适当应对,从而不失自由自得之心。

D.文中认为能做到“自谴自责”“自认己失”“自悔自改”的,都是依循自己心性而为的自由之人。

答案 A

解析 A项引用论证的作用分析有偏差。

引用孔子的两句话目的在于证明:

即使外在不自由,只要内在自由,也是“极端圆满之自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限时15分钟)

价值三千万美元的梦想

刘燕敏

2002年11月28日,是美国特有的节日——感恩节。

在这个节日到来的前三天,芝加哥市一位名叫赛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求赎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权利。

这样的诉求在美国社会,应该说十分普通。

然而,不知是因为它涉及的内容不同一般,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总之,该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仍是新闻部门追逐的热点。

这起案子的案情十分简单。

它发生在40年前,当时赛尼·史密斯6岁,在威灵顿小学读一年级。

有一天,品行课老师玛丽·安小姐让他们各说出一个自己的梦想。

全班24名同学都非常踊跃,尤其是赛尼,他一口气说出两个:

一个是拥有自己的一头小母牛;另一个是去埃及旅行一次。

可是当玛丽·安小姐问到一个名叫杰米的男孩时,不知为什么,他竟一下子没了梦想。

为了让杰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她建议杰米向同学购买一个,于是在玛丽·安小姐的见证下,杰米就用3美分向拥有两个梦想的赛尼买了一个。

由于赛尼当时太想拥有一头自己的小母牛了,他就让出第二个梦想——去埃及旅行一次。

40年过去了,赛尼·史密斯已人到中年,并且在商界小有成就。

40年来,他去过很多地方——瑞典,丹麦,希腊,沙特,中国,日本,然而他从来没有涉足过埃及。

难道他没想过去埃及吗?

想过。

据他说,从他卖掉去埃及的梦想之后,他就从来没忘记过这个梦想。

然而,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一个诚信的商人,他不能去埃及,因为他把这一行为连同那一个梦一起卖掉了。

2002年感恩节前夕,他和妻子打算到非洲旅行一次,在设计旅行线路时,妻子把埃及的金字塔作为其中的一个观光项目。

赛尼·史密斯再也忍不住了,他决定赎回那个梦想,因为他觉得只有那样,他才能坦然地踏上那片土地。

赛尼·史密斯能赎回那个梦想吗?

他没有赎回那个梦想。

因为经联邦法院审定,那个梦想价值3000万美元,赛尼·史密斯要赎回去,就必须倾家荡产。

其中的缘由,我们从杰米的答辩状中,也许可略知一二。

杰米是这样说的:

在我接到史密斯先生的律师送达的副本时,我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全家一起去埃及。

这好像是我一口回绝史密斯先生要求赎回那个梦想的理由。

其实,真正的理由不是我们正准备去埃及,而是这个梦想的价值。

现在各位都非常清楚,小时候我是个穷孩子,穷到以至于不敢有自己的梦想。

然而,自从我在玛丽小姐的鼓励下,用3美分从史密斯先生那儿购买了一个梦想之后,我彻底地变了,变得富有了。

我不再淘气,不再散漫,不再浪费自己的光阴,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之所以能考上华盛顿大学,我想完全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我想去埃及。

我之所以能认识我美丽贤慧的妻子,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她是一个对埃及文明着迷的人,如果我不是购买了那个梦想,我们绝不会在图书馆里相遇,更不会有一段浪漫迷人的恋爱时光,也不会有现在像我们这样幸福的一对。

我的儿子现在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从小我就告诉他,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埃及,如果你能获得好的等级,我就带你去那个美丽的地方。

我想他就是在埃及的召唤下,走入斯坦福大学的。

现在我在芝加哥拥有6家超市,总价值2500万元左右。

我想如果我没有那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我是绝不会拥有这些财富的。

尊敬的法官和陪审团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想假如这个梦想是属于你们的,你们一定会认为这个梦已融入了你们的生命之中,已经和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你们一定会认为,这个梦想就是你们的无价之宝。

赎回一个被3美分卖掉的梦想,要花3000万美元。

在我们看来也许没有必要,或者说根本就不值得。

然而,据《芝加哥电讯报》报道,前不久,赛尼·史密斯已经上诉到联邦法院,说哪怕花3个亿,把官司打到自己的曾孙那一代,也要赎回自己儿时的那个梦想。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强调赛尼的案子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成为新闻部门追逐的热点,起到了制造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小说围绕梦想的所有权问题,在平静的叙述中,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梦想的价值、遵守信约等等问题的思考。

C.3美分和3000万美元,6岁和46岁,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意在表现梦想可以改变人生这一小说主题。

D.从当地法院到联邦法院,赛尼两次提交自己的诉求,小说首尾呼应。

以《芝加哥电讯报》报道事件的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答案 C

解析 “对比和夸张”错。

5.题目“价值三千万美元的梦想”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制造了悬念,增添了小说的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小说以此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展开矛盾冲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③凸显了赛尼和杰米这两个执着于梦想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梦想的价值这一小说主题。

解析 小说题目的作用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6.有人认为,遵守契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品质,因此,赛尼应该为赎回梦想付出高昂代价;也有人认为,梦想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完全可以共享,杰米不应为“梦想”标上高价。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观点一)遵守契约确实很重要,赛尼应该为赎回梦想付出高昂代价。

因为两人是在平等自愿基础上订立的契约,必须坚守信用,这是为人之道,赛尼坚持赎回梦想真是基于此;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法律因此支持杰米的主张;同时这也是对梦想价值的极大肯定和尊重。

(观点二)精神财富是完全可以共享的。

“梦想”是杰米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假,他同样可以理解“梦想”也可以成为他人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可以与人共享梦想;同时,共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用给梦想标上高价的方式独占“梦想”,符合法律,但有违人情。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生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种题型重在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作出评价,而应有深度地阐述,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限时15分钟)

顶着橡树的牛犊

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因处女作获赫鲁晓夫批示发表而声名鹊起,又因诺贝尔文学奖流亡国外20年,晚年回国后还因对叶利钦批判和对普京的赞誉而饱受非议。

无论被推崇还是被鞭笞,他永远只为“正义”说话,挥舞着“战笔”,为国家的前途开出“良方”。

1965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发表给他带来巨大声誉。

这部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小说引起重视,主要在于索尔仁尼琴提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

人对人的不人道、人类心灵中的邪恶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

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

1967年,索尔仁尼琴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苏联作家协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叛徒的决议。

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圈》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

无奈之下在法国发表,两部作品一问世,立刻获得了国际性声誉,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的抗议。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

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索尔仁尼琴受到苏联当局的警告:

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

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哥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

1973年,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4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美国当局以为他不喜欢极权主义,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揶揄苏联。

1974年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索尔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镜头下的海明威一样。

线条坚毅而粗犷,面部稀疏的白色胡茬儿和沧桑的皱纹,像一只老狮子,副标题是“从艺术家到流亡者”。

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但随后他们惊恐地发现,索尔仁尼琴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异见者。

在一次受邀出席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在演讲中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普世价值,称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质消费主义,这样的言论让邀请者很尴尬。

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的牛犊那样,横冲直撞。

1994年,受叶利钦总统邀请回到俄罗斯,原来遭禁的作品陆续在国内出版。

归来的他发表了一连串抨击时政的言论,让当局异常难堪,1998年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圣安德烈勋章。

在索尔仁尼琴心中没有权威,只有正义和真理。

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

“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

”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说:

“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并在普通百姓中获得广泛支持。

也因如此,1994年之后的索尔仁尼琴一度被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

“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在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专家陈建华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索尔仁尼琴获得了俄罗斯国家奖。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

“全世界成千上万人把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的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

“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吱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

”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摘编自《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良知》,有删改)

相关链接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2008年),苏俄著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

1970年,他以揭露抨击苏联时政的《古拉格群岛》一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74年,被当局驱逐出境,1994年返回俄罗斯,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俄罗斯国家奖。

2008年8月逝世,享年89岁。

被誉为“俄罗斯良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索尔仁尼琴是具有良知和使命感的作家。

他敢于说真话,也因为说真话而一生跌宕起伏,但也因此得到俄罗斯百姓的认同。

B.索尔仁尼琴想逃离苏联。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本想借此机会秘密逃离苏联,由于被苏联政府发现并警告,所以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C.索尔仁尼琴并不囿于意识形态。

他在文学作品中反复揭露苏联的社会问题,也在演讲中表示不认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普世价值。

D.索尔仁尼琴像一只“牛犊”。

他甚至被自己的国家驱逐,但正是有了像他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个世界才充满了希望。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获奖后,索尔仁尼琴应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逃离苏联的想法。

后来离开苏联也是被迫的。

“本想借此……放弃了这个想法”无中生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索尔仁尼琴因《第一圈》和《癌症楼》两部长篇小说而获得了国际性声誉,这是因为他选择了在法国发表,而不是在苏联发表。

B.美国人把索尔仁尼琴拍得像一只老狮子,视其为自由民主的斗士,这与索尔仁尼琴那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形象并不相符合。

C.作为一个异见者,索尔仁尼琴对苏联时代不人道的做法,对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对叶利钦时的政治都进行了批判,由此惹得各方不喜。

D.索尔仁尼琴认为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质消费主义,受到美国当局的邀请,并被美国参议院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强加因果,获得国际声誉不是因为选择在哪里发表的原因,而是作品本身吸引人;另外,未在苏联发表不是他自己的选择,是未获准发表;C.文章只是说让各方尴尬,没有说惹得各方不喜,尤其是叶利钦对他仍是持褒扬的态度;D.被美国参议院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是在发表批评的言论之前。

受到各国的优待是因为某文学成就以及对苏联不人道的批评。

9.索尔仁尼琴说自己是“牛犊顶橡树”,这有什么含义?

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答:

 

 

答案 含义:

索尔仁尼琴就像一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他勇敢地反对强权和暴力,矢志不移地追求正义和真理。

启示:

有良知的人对社会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看到不公不善,应坚决反对;我们要有勇于批判的独立精神,不畏惧权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不会停止不前,才能真正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挖掘作品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索尔仁尼琴的精神品质主要体现在反对强权和暴力,矢志不移地追求真理上,这也是“牛犊顶橡树”的内在含义。

给予的启示则需要我们联系自身或现实来谈,但是这种联系必须与文本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若有学生任意延伸谈到“诚信”之类无关的内容,则不应给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限时20分钟)

杨恽①报孙会宗书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

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

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晻昧语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

当此之时,自以灭夷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

其诗曰: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董生不云乎?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尚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节)

[注] ①杨恽(yùn):

西汉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司马迁外孙。

父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

10.下列文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略士也知:

通“智”,有才智

B.终非其任,卒与祸会卒:

C.而猥随俗之毁誉也猥:

苟且,屈从

D.岂意得全首领全:

保全

答案 B

解析 采用代入法,我们发现“卒与祸会”,译为“死了”,不合理。

应译为“最终(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

古代为对同辈、朋友的敬称,现代多用来指脚底下。

B.卿: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C.北阙:

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D.庶人: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答案 C

解析 指宫殿北面的楼观,汉代为上章奏事和被皇帝召对之处。

12.下面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恽的好友孙会宗见他失去了爵位在家中做事过于张扬,于是写信劝告杨恽为人要低调,不要经商,也不要与宾客多交往,是真心为杨恽着想。

B.杨恽说做官时未能有所建树和表现,来宣扬道德教化,又不能和众同僚同心协力,帮助朝廷完善所疏漏的事情,表现了未能胜任官职的自责之意,因而对被免去爵位没有什么意见。

C.杨恽说自己背负了窃取官位吃白饭的罪责很久了,因留恋官位俸禄贪图权势而遭遇变故,实是愤激的反语,是为自己横遭毁谤失官鸣不平。

D.杨恽借用董仲舒的话强烈表达了自己甘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百姓的愿望,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需要深层的理解原文,注意言外之意。

“自责之意”“没有什么意见”表述错误,B项实际包含着杨恽对自己无辜被免去爵位的不满。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

译文:

 

 

(2)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译文:

 

 

答案 

(1)我私底下想,我的过错已经很大了,行为已经很恶劣了。

(关键词:

窃,思念,过,亏)

(2)(我)没想到(或料到)又因为这个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关键词:

意,用,为,讥议)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

关键词:

(1)“窃”是谦称,即指称自己。

“自”是自己,也就是没人时,私下里。

思念为古今异义,在这里是“想”的意思。

“过”指过错。

“亏”本义为缺损,这里用来形容行为,可灵活翻译为恶劣。

(2)“意”,想到,料到。

“用”,这里翻译为因为。

“为”,表示被动,被。

“讥议”,指指责和非议。

参考译文

杨恽失去爵位后闲居家中,大治田产,大建住宅,以拥有钱财自娱。

过了一年多,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郡人孙会宗,是个智谋的士人,给杨恽写信劝戒他,说大臣一旦被废退,就应当闭门不出,终日惶恐,表现出可怜模样,不应当购田建屋,与宾客交往频繁,被别人称颂赞誉。

杨恽是宰相之子,少年时就成为朝中显贵,因言语不慎获罪被废,心中怀有不服,杨恽回复孙会宗的信中说: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才能和品性都未修养到家,侥幸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碰到时事变故,因而获得爵位,但终究不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

您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情意恳切甚为深厚。

但我私下却怪您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始末,就随随便便附和俗见来批评我。

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又怕辜负了你的好意,让你觉得我在掩饰自己的过错;闭上嘴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各言尔志”的教义,因此斗胆略为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