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349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

语文中考复习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

1.(2015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2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睛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双调•拔不断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

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

(2)3分“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

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

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根据自己的积累,了解“堂前燕”的典故,说明作者以此自比,理解“海棠庭院”所指的官场生活,根据典故出处即刘禹锡的《乌衣巷》中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解作者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生活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结合上一题的解答,抓住“龙楼凤阁”“绿水青山”两个词语来理解。

“龙楼凤阁”是宫廷建筑,代表官场生活,而“绿水青山”是自然风光,代表自由的民间生活。

诗中“都曾见”一词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而“任自然”一词即表达了诗人身往自由生活的愿望。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2015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7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

(1分)

(2)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龚自珍(有错字不给分)(1分)

(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意思对即可)(3分)

(4)示例:

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表达主题思想2分)

的烘托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名句,可以从写作手法和诗句的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写作手法上点名修辞手法,说明其在形象性方面表达诗句内容的作用,内容从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4.(2015届海南中考)古诗词阅读(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分)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1)(2分)争啄【评分标准:

每空1分。

写错字不给分】

(2)(3分)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謇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评分标准:

3分。

景物1分,写出两个即可得1分:

感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5.(2015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7分)

望岳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答案】

(1)

(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2)B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应留心字关键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关键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1)示例:

“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

(2)“破”字写出了,国破家亡。

“深”字写出了草的多,衬托出人颠沛流离。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家书”一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根据这两个词从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这个角度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态度和对家乡亲人的情感。

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4分)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D

(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

阅读全诗,结合注释内容,联系作者写作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D句分析错误,此句是写作者听到收复失地的高兴心情,作者是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并无“暗自神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解题思路同上。

抓住诗句的句子来体会理解,“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捷书”指胜利的喜讯;“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说诗人看到胜利的喜讯心中快慰;“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写诗人虽为“放臣”依然为国家的安宁而欣喜不已,似乎感觉到春天来临,从这些诗句中可分析诗人一片爱国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2015届湖北恩施州中考)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⑴~⑵题。

(4分)

雨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⑴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⑵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2分)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

⑵拟人。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

示例二:

象征。

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

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

示例三:

烘托。

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

【解析】

试题分析: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从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的外在形象理解,然后根据诗的意境来理解其事物内在的形象意义。

第一题,可直接根据诗中“陪伴乌云”“经受风雨”“为他人创造”“湿透自己”这些字词,理解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即可体会诗中“雨伞”的精神意义。

第二题首先了解“拟人、象征、烘托”这些表现手法的特点,从诗中具体说明即可。

【考场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2015届湖北恩施州中考)欣赏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⑴~⑵题。

(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⑴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⑵“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⑴(2分)示例:

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⑵(2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扩写题。

首先要了解全诗的意境,作者所写的是边塞生活,表达了自然环境的艰苦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

在此基础上理解所示诗句的内容,抓住诗可中表达景物特征的字词加以联想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来描写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考场定位】扩展语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2015届湖北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古诗赏析(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①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曾〕通“层”。

(1)全诗是围绕着“   ”字来写的。

(1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2分)

【答案】

(1)望(或:

看、观、岳、山)(1分)

(2)示例:

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2分。

意对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一题,围绕什么来写,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从文字的表面来看,是围绕“望”而写,写“望”的内容;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全诗是泰山的,也可以说是围绕“岱宗”来写。

第二题,抓住诗句中字词来理解体会,“会”有表达欲望的意思,“凌”有“到达”的含义,“绝顶”即最高处,从诗句中可读出诗人勇于攀登敢于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气概,而“一览众山小”即有表达诗人眼界开阔心胸旷达之意。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2015届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来源:

学优高考网gkstk]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

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1)B

(2)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

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再抓住各项解析的要点,与诗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B错,这些描写是冷色调的,表达是的离别之愁。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结合上一题的解答,抓住题干中“虚实相间,寓情于景”的提示,阅读诗歌,从诗人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冷色调的景物描写结合“送别”的事态环境不难体会诗人的情感即一个“愁”字点明,写出诗人“愁”的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2015届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

(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诗是所学诗歌,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在此基本上根据“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中“卷”“喜”两字来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再根据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理解作者“喜”的原因,结合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特点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结合上一题的解答,先要根据上句中“还乡”一词了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所写的内容即踏上归乡的路途,抓住其中“即”“穿”“下”“向”都字词,联系上面“喜欲狂”一词,即可理解作者归乡的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2015届吉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

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

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分)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2分)

【答案】

(1)听、听见、听到(1分)

(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共2分,每点1分)

(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共2分,每点1分)示例:

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

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

根据“渔唱”一词即可理解“闻”为“见”的意思,诗可是即指隔着山岭也能听到“渔唱”,用“处处”突出“渔唱”之多。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阅读诗歌,从中找到有关人物活动的内容,如“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醉弄扁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些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

本题要从诗的内容和作者身份来综合分析。

从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来看,诗人似乎很闲适,自得其乐,但陆游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其外表的“醉”其实也隐含着他内心的“忧”。

诗中“处处闻渔唱”与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相同的含义。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2015届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

距离很近。

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分)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2分)

【答案】

(1)旧时王谢堂前燕

(2)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

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答到三点即可)

(3)示例:

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意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是根据默写诗句,根据作品提示“刘禹锡在《乌衣巷》”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燕”不要写成“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

阅读全诗,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根据“寻常百姓家”一句,即可理解“旧帘”的意思。

再根据“燕子”居人家而巢的习性,说明“旧帘”与燕子寻家而归的关系。

最后从词句表达形式方面来判断“旧帘”与“新燕”相对应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

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抓住“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关键字词如“湿”“沾”“雨”“香”“落”花,从景物及其特点上加以描绘,使用生动的形容词,运用修辞手法,突出画面感。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

【答案】⑴(2分)示例:

(久别重逢的)惊喜(4分)示例:

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一同,阅读全诗,大致理解诗的内容,抓住所示诗句中“十年”“一别”“征路”“相逢”几个词想像场景,即可体会到诗人的见到友人的心情。

第二题,抓住“情景交融”的提示,分析诗句中写了什么景,再联系古诗中一贯用“夕阳”来寄托的情感,抓住“何处”“千万峰”两词即可体会到诗人的心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2015届辽宁锦州中考)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江城子”,是词牌名。

本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B.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为报倾城随太守”说明苏轼受到百姓的爱戴,“亲射虎,看孙郎”描绘出百姓与苏轼共同射虎的盛况。

C.下片以抒情为主。

写出了作者酒酣之后的胸宽胆壮,虽然长出了白发也毫不在意,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结尾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亲射虎,看孙郎”,此处用典。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2015届辽宁沈阳中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解释为“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形容泰山之巅山川秀美,震撼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没有要归隐山林之意。

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2015届宁夏中考)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2分)

【答案】内容:

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解析】

试题分析:

赏析语言,要点明内容,说明写作方法,评价写作的效果。

本题根据所学所记回顾王湾《次北固山下》全诗内容,说明诗句写了什么内容,判断诗句的写法手法即对偶,评价其句式的工整。

抓住“青”“绿”两字说明诗人突出了所见景物的特点,令人遐想,评价其语言的简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2015届山东东营中考)(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

辛夷,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