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30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 质量管理概论.docx

初级质量工程师讲义1质量管理概论

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

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追求卓越质量已成为广大企业家和质量工作者的共识。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等的组合。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关于“固有特性”: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

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间的特性(如:

准时性、可靠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①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例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

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

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

保修时间)等特性。

③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例如:

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

(2)关于“要求”:

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

②“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④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

从质量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质量具有以下特性:

①经济性:

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物美价廉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②广义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③时效性:

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④相对性:

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随着不断深化、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

“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1.组织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2.过程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

3.产品指“过程的结果”。

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

服务(如:

商贸、运输);软件(如:

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

发动机机械零件、电视机);流程性材料(如:

润滑油)。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

其中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依产品的存在形式,又可将产品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4.顾客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5.体系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质量特性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它包括:

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安全性、环保、经济性和美学性。

硬件质量特性有内

在特性,如结构、性能、精度、化学成分等;有外在特性,如外观、形状、色泽、气味、包装等;有经济特性,如使用成本、维修时间和费用等。

还有其他方面的特性,如安全、环保、美观等。

软件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6个特性。

一般来说,服务特性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可靠性,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响应性,帮助顾客并迅速提供服务的愿望;保证性,员工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移情性,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有形性,有形的设备、设施、人员和沟通材料的外表。

不同的服务对各种特性要求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应对质量特性进行分类管理。

常用的质量特性分类方法:

①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②重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③次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3.管理的概述1.管理的主要职能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①计划:

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②组织:

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③领导:

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④控制:

评估执行情况,控制组织的资源。

四项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从逻辑关系来看,通常是按发生先后顺序,即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

2.管理幅度指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属的数量。

3.管理层次最高管理者到具体执行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次。

4.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有三种:

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分别由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负责执行。

5.管理技能通常情况下,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备三个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①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②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③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4.质量管理相关的定义1.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

3.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

例如,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有:

确定采购文件(规定采购的产品及其质量要求),通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

5.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

6.质量保证要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的信任。

证实的方法可包括:

供方的合格声明;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据(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

7.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5.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发表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现在,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M)的含义可以这样来表述:

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该含义有如下要点:

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的途径,对一个组织来说,就是组织管理的一种途径,除了这种途径之外,组织管理还可以有其他的途径。

②正是由于全面质量管理讲的是对组织的管理,因此,将“质量”概念扩充为全部管理目标,即“全面质量”,可包括提高组织的产品的质量,缩短周期(如生产周期、物资储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

③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以全面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对组织活动全过程的管理,追求组织的持久成功,即使顾客、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持续满意和受益。

6.质量管理的发展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

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

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人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作出了贡献。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以往通常用英文缩写TQC来代表,现在改用TQM来代表。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如果组织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8.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如果组织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9.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1.顾客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1)顾客类型:

①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内部顾客、外部顾客;②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三类。

(2)相关方:

所谓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3)顾客要求: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顾客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是由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惯例及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顾客需求或期望组成。

期望是指对接受(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到的)。

影响期望的因素有:

标记、信息、资料、推荐、知识等。

2.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理的核心。

顾客可以经历三种不同感觉状态中的一种。

如果效果低于期望,期望得不到满意,则顾客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期望得到满足,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直至产生忠诚。

3.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①主观性:

顾客满意的程度与顾客的自身条件如知识和经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有关,还与媒体传闻等有关;②层次性:

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③相对性:

顾客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有相对性;④阶段性:

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程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10.1.顾客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1)顾客类型:

①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内部顾客、外部顾客;②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三类。

(2)相关方:

所谓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3)顾客要求: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顾客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是由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惯例及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顾客需求或期望组成。

期望是指对接受(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到的)。

影响期望的因素有:

标记、信息、资料、推荐、知识等。

2.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理的核心。

顾客可以经历三种不同感觉状态中的一种。

如果效果低于期望,期望得不到满意,则顾客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期望得到满足,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直至产生忠诚。

3.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①主观性:

顾客满意的程度与顾客的自身条件如知识和经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有关,还与媒体传闻等有关;②层次性:

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③相对性:

顾客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其他产

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有相对性;④阶段性:

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程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11.歌库满意度测评1.顾客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1)顾客类型:

①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内部顾客、外部顾客;②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三类。

(2)相关方:

所谓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理的核心。

顾客可以经历三种不同感觉状态中的一种。

如果效果低于期望,期望得不到满意,则顾客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期望得到满足,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直至产生忠诚。

3.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①主观性:

顾客满意的程度与顾客的自身条件如知识和经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有关,还与媒体传闻等有关;②层次性:

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③相对性:

顾客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有相对性;④阶段性:

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程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12.卓越绩效评测的目的制定这套标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并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

13.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概念在现代质量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质量管理专家中的核心人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些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如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使人们对质量及质量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1.休哈特的质量理念休哈特博士提出控制图的理论基本思想:

①在一切制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波动有两个分量。

第一个分量是过程内部引起的稳定分量,第二个分量是可查明原因的间断波动。

②那些可查明原因的异常波动可用有效方法加以发现,并可被剔去。

③基于3d限的控制图可以把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区分开来。

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也是由休哈特提出的,随后被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它也被称为“戴明环”。

2.戴明的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的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是:

①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②采用新观念;③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④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⑤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⑥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⑦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⑧消除恐惧;⑨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⑩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来评价员工;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3.朱兰的质量理念

(1)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

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

在《朱兰质量手册》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

①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②质量意味着无缺陷,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

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4.石川馨的质量理念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日本就是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可归纳为6项:

①质量第一;②面向消费者;③下道工序是顾客;④用数据、事实说话;⑤尊重人的经营;⑥机能管理。

14.标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形成,必须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

1.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为: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根据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文件。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②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③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④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⑤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2.标准化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从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

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

3.标准化的作用主要作用如下:

①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②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③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15.我国标准的分级与标准的性质1.我国标准的分级所谓标准分级,就是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①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三部分构成;②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

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③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的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顺序号和年号共四部分组成。

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④企业标准:

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办理备案。

一般按企业隶属关系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我国标准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也就是说,推荐性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1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国际标准该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2.国外先进标准该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

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有影响的区域性标准主要有: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标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L)标准、欧洲广播联盟(EBIJ)标准、太平洋地区标准会议(PASC)标准、亚洲大洋洲开放系统互连研讨会(AOW)标准、亚洲电子数据交换理事会(ASEB)标准等。

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美国国家标准(ANSI)、美国军用标准(MIL)、德国国家标准(DIN)、英国国家标准(BS)、日本工业标准(JIS)、法国国家标准(NF)、意大利国家标准(UNI)、俄罗斯国家标准(TOCTP)等。

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主要有: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标准、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英国石油学会标准(IP)、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安全标准(UL)、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l)、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标准、英国劳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范和条例》(LR)等。

3.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两种:

①等同采用:

是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相同,或者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只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②修改采用:

是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

17.企业标准化1.企业标准化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2.企业标准化的特征①企业标准化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②企业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③企业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项:

①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②贯彻实施有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③正确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

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④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⑤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