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294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docx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章末试题1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8分)

1.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食物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虫→啄木鸟一树B.植物→田鼠→蛇

C.田鼠→蛇→鹰D.植物→蛇→鹰

【考点】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

A、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田鼠和蛇的捕食关系,B正确;

C、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

D、蛇和植物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生物依次是(  )

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

【考点】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5: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解: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低,流入的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流入的能量越少,在食物链“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中,营养级最低的是青草,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

所以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生物依次是青草、猫头鹰。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3.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蝗虫B.蘑菇C.草D.蓝藻

【考点】52: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专题】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认识。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解:

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蘑菇是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草、蓝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故选:

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并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4.杭州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请你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选择:

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西湖里的水B.西湖里所有的鱼

C.西湖里所有的生物D.整个西湖

【考点】51: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专题】21:

热点问题;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解答】解:

A、西湖里的水,只有环境,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B、西湖里所有的鱼,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C、西湖里的水草,只有植物,没有其他的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D、西湖,既包括了西湖这个地方的环境,也包括了湖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正确。

故选:

D。

【点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

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标号1、2、3分别表示(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考点】52: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专题】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

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上图中,1被2摄食,被3分解,属于生产者。

2以1为食,因此2是消费者,3能把1、2进行分解,在返回无机环境中,是分解者。

因此,1代表的是生产者,2代表的是消费者,3代表的是分解者。

故选:

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6.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C.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

农作物→麻雀

D.从长远角度分析,剿灭麻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考点】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即可。

【解答】解:

A、该食物网包含2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蝗虫→麻雀,农作物→麻雀;

B、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B正确;

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

农作物→麻雀,C错误;

D、从长远角度分析,剿灭麻雀不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

7.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虫→鸟→细菌B.太阳→草→鼠→蛇→鹰

C.鼠→蛇→鹰D.树→蝉→螳螂→黄雀

【考点】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

A、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

B、太阳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

C、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

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8.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

A→B→C→D→E,若其中D数量增加,则C和E的数量会(  )

A.C减小,E增加B.C增加,E减少

C.C和E都会减少D.C和E都会增加

【考点】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31:

类比推理;4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

在食物链“A→B→C→D→E”中,D吃C,E吃D.如果D的数量增加,C则由于捕食者D增加而减少,而E由于食物D增加而数量增加。

所以,“若其中D数量增加”,则在短期内C和E的数量会“C减少、E增加”。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光能

B.生产者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

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能力

D.受到DDT污染后,生产者中的DDT含量最高

【考点】52: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5: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56: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专题】152: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

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能量最终都来自光能,A正确;

B、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生产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D错误。

故选:

D。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特点和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0.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流动的

B.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D.“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狐将获得最多的有机物

【考点】55: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专题】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解:

A、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减少,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储存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越少,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流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的,如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消耗的能量是不能转化的,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

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草的数量最多,狐的数量较少,“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草>兔>狐,D错误。

故选:

A。

【点评】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知识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1.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是(  )

A.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太阳辐射到地面的全部能量

C.太阳辐射到绿色植物体上的全部能量

D.食物链中植食性动物所拥有的全部能量

【考点】55: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专题】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解答即可。

【解答】解: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因此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12.如图的生态系统中,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考点】5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专题】152: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据此解答。

【解答】解: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故选:

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3.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主的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所以生态平衡不容易被破坏

C.农田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和其他生态系统没有关系

D.农田生态系统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人类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考点】5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专题】152: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解答时可以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种类、稳定性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A正确;

B、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单一,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稳定性差。

B错误;

C、生物圈中的个各生态系统都是彼此联系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C错误;

D、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D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14.下列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B.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C.每年能制造地球上70%的氧气量

D.以藻类植物为主,动物都能在水中游动

【考点】5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专题】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解答即可。

【解答】解:

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

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深圳的梧桐山、风凰山、羊台山每天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它们属于(  )生态系统。

A.城市B.草原C.森林D.湿地

【考点】5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专题】152: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432:

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分析】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

深圳的梧桐山、风凰山、羊台山等地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故选:

C。

【点评】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注意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解决此题不难。

16.如图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兔与狼的数最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可能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B.若人类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会无限增加

C.放牧人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可以随意放养更多的牲畜

D.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更稳定

【考点】56: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专题】31:

类比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

A、如图显示狼和兔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该生态系统可能处于生态平衡状态,A正确

B、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由于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增多后减少,最终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B错误

C、放牧人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随意放养更多的牲畜容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D正确

故选:

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找出生物间的关系。

17.生态平衡是如今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根据两年所学,你认为生态平衡是指(  )

A.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B.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稳

D.地球上基因数量保持不变

【考点】56: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专题】152: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解答】解: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很简单,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可解答。

二、解答题(共32分)

1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

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只吃草籽,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如图是一位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完整,请你补画完整。

(2)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合物链共有  条。

(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  。

(4)在该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有  ,肉食动物有  ,杂食动物有  。

(5)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  和  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  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52: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124:

过程示意图;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

(1)杂食性的鸟不但以昆虫为食,还以绿色植物为食。

因此,需补画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杂食性鸟”,如图: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

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因此,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5条。

(3)腐生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分解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4)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动物为肉食性动物。

在该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有吃草子鸟、鼠、昆虫,肉食动物有鹰、狐。

既能以植物为食,同时也能以动物为食的动物为杂食动物,如杂食性鸟。

(5)“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鼠和昆虫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毁坏森林。

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1)

(2)5

(3)细菌;真菌

(3)吃草子鸟、鼠、昆虫;鹰、狐;杂食性鸟

(4)狐;鹰;减少;自动调节

(5)昆虫;鼠;营养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9.2018年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1)如图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

(2)图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起作用,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  。

(3)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黄粉虫取食植物的行为属于  。

(4)黄粉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相比,多了一个  ,属于  。

(5)若人每天要获得100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焦。

【考点】52: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J1: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专题】122:

结构示意图;33:

归纳推理;422:

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解答】解: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图中食物链共有2条,即植物→人、植物→黄粉虫→人,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植物→人。

(2)图中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图示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