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864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

臭氧污染看不见,却比PM2.5更可怕

李牧鸣

①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以去年6月为例,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显示:

所有超标天数中,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超过了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

与之呼应,广东省次月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臭氧成最常见首要污染物。

②“低调”臭氧比PM2.5更可怕。

③专家认为,臭氧这种看不见的污染不容小视,应像重视雾霾一样,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④“事实上,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国的环保新课题。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目前,从全国来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个峰值,而南方则每年有2个峰值,甚至新疆、西藏等地区也面临臭氧污染问题。

⑤相对于发黑发臭的水污染、发黄发黑且有刺鼻气味的烟污染,以及夹杂着细小颗粒的雾霾污染等有形污染,公众乃至环保部门对无色无味的臭氧污染一直“掉以轻心”。

⑥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对呼吸道的破坏性很强。

根据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CCOHS)的介绍,“臭氧会刺激和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这种刺激,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

”因此,对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只要暴露在低浓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明显的危害。

⑦同样,臭氧也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

它也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让皮肤长皱纹、黑斑;当臭氧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

⑧此外,臭氧会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

美国斯克利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的保罗·温特沃斯教授曾经做过研究,发现臭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⑨哪怕对植物来说,臭氧也不是什么受欢迎的好东西。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生物学家曾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臭氧会让植物的叶绿素、类红叶素和碳水化合物浓度降低,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⑩据中科院“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臭氧的时间性和季节性都很明显。

臭氧浓度在清晨是非常低的,8点之后,随着形成臭氧的废气越来越多,日照时间越来越长,臭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于14点到16点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再缓慢降低,到晚上8点后,臭氧浓度又恢复了最低状态。

一年之中,臭氧浓度的最高峰集中在夏季。

这期间,对臭氧的形成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日照强、云量少、风力弱。

这就是看似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游玩时却会出现喉咙、眼、鼻不适的原因。

⑪在地区分布上,城市郊区、风景区的臭氧浓度往往比市中心高,特别是当郊区处于城区下风向的时候。

对此,有关专家的解释是:

由于臭氧特别活泼,形成后会继续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因此市中心不断加剧的污染排放,会暂时把臭氧“吃掉”,把它变成其他污染物后,又随风飘向郊区,重新变回臭氧。

也就是说,就算市区测出的臭氧浓度值比郊区理想,也没什么好骄傲的,这多半说明市区的其他污染物太多,暂时把臭氧变异了而已。

(2016年第12期《人民周刊》,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臭氧哪些方面的内容?

(3分)

2.文章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1.(3分)臭氧的危害、臭氧的高发期以及臭氧的分布。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作答区域应为文章的第⑥~⑪段。

第⑥~⑨段是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臭氧的危害,第⑩段介绍的是臭氧污染的高发期,第⑪段则介绍的是臭氧污染的分布,据此总结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2.(3分)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臭氧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人的危害。

3.(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造成的危害不易被人注意的特点。

增添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解析】该句子都是用来说明雾霾的,而“张牙舞爪”“低调”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由此不难得知,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形容雾霾,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造成的危害不易被人察觉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0分)

探秘亚洲第一“重”箭

史峰

①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

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

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撼模样,霸气十足!

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5.2米,腰围约合16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

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869吨,相当于20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770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2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

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有的甚至有巨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

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

而无论氧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

⑦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

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

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

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1060吨——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

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大脑”,使它在飞天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

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0.97提升到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

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1.长征五号火箭从哪些方面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4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3.第②~⑧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分)

1.(4分)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燃料绿色环保,动力超大无比,发射安全可靠。

【解析】文章②~⑧段在具体说明长征五号火箭体现的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②~

段“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可概括其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的特点,⑤~⑥段抓住“都属于环保材料”“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可概括出其染料绿色环保,第⑦段“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可概括出其超大无比,第⑧段抓住关键句子“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概括出其发射安全可靠。

2.(3分)列数字,作比较。

用具体的数字把长征五号的体重和载重汽车的重量作比较,突出强调了长征五号火箭外形壮硕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解析】通读第③段的画线句子可知,根据“达869吨”“20多辆”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当于”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和上文句子“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运用“突出强调”“具体准确”等词语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做具体分析。

3.(3分)逻辑顺序,先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外形特点,再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燃料和动力,最后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安全性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②~⑧段,熟悉文段内容,明确段落的结构关系,文章②~④段说明长征五号的外形特点,⑤~⑥段说明火箭的燃料特点,第⑦段说明火箭的动力,第⑧段说明火箭的安全性能,按照从外形到内在特征的顺序进行说明,这明显属于逻辑顺序,然后依次分析每一部分的内容,用上恰当的过度词如“先”“接着”“最后”等合理组织语言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1分)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云凡

①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

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

有人曾经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从2G到4G的变化:

如果2G意味着只能看txt文本,3G则是gif图,4G则进入到视频时代,那么5G呢?

单纯用网速的提升去描述5G似乎过于简单化。

英国萨里大学5G创新研究中心的拉希姆教授在BBC的采访中说:

“如果你觉得5G意味着应用程序不再拖延,视频不卡,网络超负荷的不复存在,你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说出了故事的一半。

5G网络将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一次巨大的重修和协调统一。

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②那么,5G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

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

而800G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③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

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

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④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

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

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⑤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⑥在5G物联网内,人们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掌握物品的状态、情况和数据,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操控它们。

比如,你出差忘带了一个文件,可以立刻通过网络控制家庭监控设备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机。

⑦物联网不仅可以让你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甚至在列车还未到站的时候就可以告诉等车的乘客们现在还有多少空座。

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

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

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

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

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甚至智能女性卫生棉条已陆续面世。

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

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5期有删节)

1.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

 

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5G有哪些“改变世界”特点?

(4分)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

 

1.(4分)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而且准确地说明了5G的速度更快更迅速。

【解析】列数字:

在第②段中列举了大量数字,例如:

800、100、30、1等,来说明5G的特点;作比较:

5G与3G、4G对比,突出5G的速度更快。

2.(3分)速度更快,容量巨大,稳定性高不会断掉,时延时间很短。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第②③④⑤段分别是说,5G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稳定性更高、时延更短的特点;根据隔断内容即可概括出未来5G的特点。

3.(3分)“1000亿”准确、精确的说明了5G能够连接的网络之多,“进一步”准确地说明了5G对物联网铺开的显著效果。

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解析】首先明确题干中给的句子出现在第③段,然后通读第③段可知,“1000亿”是说5G能够连接的网络数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精确的说明了5G能够连接的网络之多;“进一步”是为了说明物联网铺开的发展,将来5G实现之后必定给物联网铺开产生进一步的作用。

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0分)

天空为何有双彩虹?

霍寿喜

①2016年5月23日傍晚,雨后的京城天空出现了双彩虹。

霓虹相伴的美丽场景持续了约数分钟,引爆了市民的围观和晒图热情。

②为何天空会出现双彩虹?

据气象专家解释,5月23日京城遭遇了高空槽系统的影响,高空槽前也就是东部地区出现了降雨,槽后即西部地区则是晴朗天。

此时,西边的阳光照射到东边后,被雨滴折射、反射之后就形成了彩虹。

彩虹外围出现的第二道色彩比较暗淡的叫作霓,它的颜色排列顺序与虹正好相反,外紫内红,也被称为副虹。

霓和虹的不同点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了二次内反射,所以人们看到霓的光弧色带与虹正好相反,亮度和艳丽程度也较虹减少和逊色一些。

③为了弄清彩虹的面目,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把喷水器调成喷雾状态,在中午的阳光下找一片树阴地点,拿着喷水器朝东南方向的空中喷水,水雾从空中落下就可以把阳光的颜色折射出来了,也就能看到彩虹。

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彩虹的出现与当地天气变化也密切相关,一般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所以有民谚:

“东虹日头西虹雨。

⑤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

⑥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生存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

夏雨过后,大气中的小水滴数量较多,最易形成彩虹,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有“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的诗句。

由于夏日“太阳雨”的出现,表明夏雨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不下雨的地方,空气水分少,不易形成彩虹,所以,夏雨过后,常常会有“残虹”“断虹”出现。

南朝张正见在《后湖泛舟》诗中写道: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又因为夏季空气温度高,有时一阵雨过后,大气中的水分立刻挥发布匀,所以“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现象也是有的。

⑦由于雨滴的大小和时空分布的变化,彩虹的绚丽程度也常常处于变幻状态。

或隐或现的彩虹,时有时无的“残虹”“断虹”,仿佛一个巨人在执手挥舞,也像是天空中的彩虹舞蹈。

⑧正因为夏雨过后出现彩虹的可能性较大,所以,1981年7月29日,在英国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气象学家别出心裁,用人工增雨的方式使伦敦下了场大雨。

大雨过后,气候宜人,并且天随人愿,伦敦上空出现了巨大的彩虹,为王子的婚礼增添了喜庆色彩,同时也创下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奇迹。

(《百科知识》2016年14期)

1.文章开头记叙雨后的京城天空出现双彩虹引起市民的围观有什么作用?

(3分)

 

2.文章第⑥段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3分)

 

3.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1)据气象专家解释,5月23日京城遭遇了高空槽系统的影响,高空槽前也就是东部地区出现了降雨,槽后即西部地区则是晴朗天。

(2)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生存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1.(3分)记叙围观的事件,引起下文对“天空会出现双彩虹”这一现象的说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要回答文章首段的作用,首先应弄清文章说了什么,首段中提到了“双彩虹”很明显这是点题,为什么会出现双彩虹呢?

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引出下文对天空出现双彩虹的解释说明,据此作答即可。

2.(3分)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夏雨过后,常常会有彩虹“残虹”“断虹”的出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是要作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干中提到了“引用”二字,由此可知是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第⑥段的内容可知,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同时,引用诗句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4分)

(1)不能删去。

“据气象专家解释”表明后面说的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2)不能删去。

“一般”表明后面所说是通常的情况下,并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

(1)句中“据气象专家解释”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果去掉这个词,就使说明缺乏科学依据,会减弱文章的说服力,因此不能删掉,

(2)句中的“一般”是一个表修饰限定的词,去掉之后,句意就变得绝对,因此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据此先点明表明态度,其次说明理由,最后点明其体现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0分)

佛教莲花纹瓷器的前世今生

桂亚兰

①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代又称芙蕖、芙蓉。

《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郭璞注:

“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

”唐李白亦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千百年来,莲以它独特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喜爱。

②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一说,其中的“花”即指莲花,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花朵。

象征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③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莲花纹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纹饰之一,其兴起与佛教的盛行密切相关。

东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

经过逐渐的适应和缓慢的流传,到东晋、南北朝时已遍及大江南北。

随着佛教的到来,佛教艺术随之兴起,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陶瓷器、花砖、铜镜等器物中常见莲花题材装饰。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达两百余万人,唐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极言南朝寺庙之多。

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

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

装饰技法大为拓展,更为丰富,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种技法。

⑤盛唐时期政治开明,佛教平稳发展,莲花在佛教一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装饰题材。

同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更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除了佛教艺术外,在雕塑、建筑、绘画以及铜镜、石刻等工艺形式中莲花装饰也很常见。

⑥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为莲花纹陶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宋代莲花纹较唐朝莲花纹相比,在器物上占主导地位,遍布整个器物,与南北朝莲花纹尊有相似之处,但与后者浮雕、繁缛的风格相比,宋代瓷器莲花多为刻划的阴线纹,构图显得疏密适度。

⑦到了清代,自然形态和变体莲瓣纹样大量使用,以绘制形的莲花形态装饰于瓷器上,莲花从以主体为纹样到与荷叶的组合,再到辅助纹饰,甚而与多种纹样组合的发展趋势。

莲花形态特征从含苞待放状到写实状,再到几何化的特征,都充分反映了莲花在瓷器上的运用和变化。

⑧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在西周晚期的青铜纹饰中已开始崭露头角,春秋战国的铜器、陶器上普遍采用莲瓣作为装饰。

但中国瓷器上的莲纹是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瓷器莲花纹样,从早期的堆塑莲瓣到刻划莲瓣,再到绘制整朵莲花和变体莲瓣的发展路线,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进步对莲花纹表现手法的演进,又充分反映了莲花纹在装饰纹样中的重要地位。

(选自2016年4月7日《中国文物网》)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

(1)大约在周代时期,我国就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在时期,我国的青瓷上面开始出现莲花纹饰;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纹。

(2)文章介绍莲花纹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状况,盛唐时期侧重在,清代时期侧重。

 

2.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3分)

 

3.阅读②③④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为什么?

(3分)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

 

1.(4分)

(1)六朝;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

(2)不同工艺形式中的运用;莲花的形态特征

【解析】

(1)根据题干已有信息,第一空可定位到原文第③段段尾,“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由此可知第一空应填六朝。

第二空对应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即文章的第④段,通过阅读即可提取出“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答案。

(2)主要提炼出题干所要求的两个时期解说的侧重点。

首先要锁定⑤⑦两段,第⑤段写了盛唐时期,莲花已不仅仅出现在佛经中,而是广泛应用于雕塑、建筑、绘画等不同的工艺形式中。

第⑦段则说的清朝时期,莲花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然后再概括解说的中心。

2.(3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宋代莲花纹“在器物上占主导地位”“多为刻划的阴线纹,构图显得疏密适度”的特点。

【解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紧密结合选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首先将句子回归原文,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画线句中的“相比”一词,即表明这里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次明确该句中是把什么与什么相比,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细读画线句可知,是把宋代莲花纹与唐朝莲花纹、南北朝莲花纹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宋代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