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793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docx

实验一二液体药剂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

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4.质量检查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

5.包装及贴标签质量检查合格后,定量分装于适当的洁净容器中,加贴符合要求的标签。

(二)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以水为溶剂时,称为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时,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配制过程基本上同低分子溶液剂,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在已润湿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材料:

碘、碘化钾;甲酚、植物油、氢氧化钠、软皂等。

仪器:

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电炉、显微镜、载盖玻片、离心机、刻度离心管;烧杯(50ml或100ml),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瓶、量筒(50ml或100ml)、玻璃棒、乳钵等。

(二)实验部分

1.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

[处方]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加至20ml

[制备]取碘化钾2g,置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约2ml,搅拌使溶解,再加入碘1g,搅拌使全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20ml,混匀,即得。

[药典法]取碘与碘化钾,加水2ml溶解后,再加适量的水使成20ml,即得。

[注解]

(1)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须用玻璃器皿或蜡纸垫;称后不宜长时间露置空气中;切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2)碘难溶于水(1:

2950),故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以增大其溶解度。

称样时应尽量取较细的粉末。

按制法1在制备时,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浓溶液后再加入碘溶解。

碘化钾与碘生成易溶于水及醇的络合物(I2+KI→KI3)

(3)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

为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4)本品一般不过滤,若需滤过,宜用垂熔玻璃滤器。

(5)本品内服时用水稀释5~10倍,以减少刺激性。

[质量检验]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澄清液体,有碘臭。

[鉴别]

(1)取本品1滴,滴入淀粉指示液1ml与水10ml的混合液中,即显深蓝色。

(2)取本品5ml置水浴上蒸干,缓缓炽灼,使游离碘完全挥散,残渣加水溶解后,显钾盐与碘化物(附录Ⅲ)的鉴别反应。

[检查]应符合口服溶液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O)。

[含量测定]

碘: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法测定;

碘化钾:

硝酸银滴定液滴定法测定。

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2.甲酚皂溶液的制备

[处方I][处方Ⅱ]

甲酚10ml10ml

豆油3.46g

氢氧化钠0.54g

软皂10g

蒸馏水加至20ml20ml

[制备]

1、处方I:

(1)取氢氧化钠加水2ml溶解后,放冷,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植物油中使均匀乳化,放置30分钟,慢慢加热(水浴98℃~100℃),当皂体颜色加深,呈透明状时再进行搅拌,至取溶液1滴,加水9滴无油滴析出,即为皂化完全。

(2)趁热加入甲酚搅拌至皂块全溶,放冷,再添加蒸馏水适量使总量成20ml,混匀,即得。

2、处方Ⅱ:

将甲酚、软皂加入容器中搅拌混溶,加蒸馏水至足量,搅拌均匀,即得。

3、分别取两成品各1ml,各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摇匀,比较稀释后的性状。

[注意事项]

(1)甲酚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应注意勿直接接触皮肤(最好带手套)。

(2)氢氧化钠溶液与植物油(或游离脂肪酸)在水浴上加热的皂化反应应完全,反应中可加入少量乙醇以加速皂化反应。

(3)处方中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小(1:

50),利用肥皂的增溶作用,能制成50%的甲酚皂溶液,且便于使用时用水稀释。

[质量检验]

[性状]本品应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黏稠液体,带甲酚的臭气。

本品能与乙醇混合成澄清液体。

观察处方I、处方Ⅱ两种成品的性状,并比较两成品加蒸馏水稀释后的性状,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

2.针对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表1-1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实验结果

项目

性状

鉴别

结论

复方碘溶液

甲酚皂溶液

五、思考题

1.复方碘溶液为何不能与碘酒、高锰酸钾、升汞合用?

2.复方碘溶液有碘的刺激性,口服时应作处理?

3.甲酚皂溶液的制备过程采用皂化反应法,有哪些植物油可代替豆油?

4.两种方法所制甲酚皂溶液能否用水任意稀释后得到澄明溶液?

5.写出皂化化学反应式,加速皂化反应的方法有哪些?

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它的碱水解方程式为:

CH2OCOR

|加热

CHOCOR+3NaOH---->3R-COONa+CH2OH-CHOH-CH2OH

|

CH2OCOR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稳定剂。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0.1~10μm)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药剂。

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优良的混悬剂其药物颗粒应细微、分散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黏度适宜,易倾倒,且不沾瓶壁。

由于重力的作用,混悬剂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沉降速度V符合Stoke’s定律:

式中,r–微粒半径,(

1-

2)-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粘度。

故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剂,首先要减小微粒半径r,其次是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

1-

2)或增加介质粘度

如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除使分散介质黏度增加外,还能形成一个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此外,还可采用加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的方法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

分散法与凝聚法。

其制备操作要点如下:

(1)助悬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稠厚液。

固体药物一般宜研细、过筛。

(2)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宜采用加液研磨法。

(3)用改变溶剂性质析出沉淀的方法制备混悬剂时,应将醇性制剂(如酊剂、醑剂、流浸膏剂)以细流缓缓加入水性溶液中,并快速搅拌。

(4)投药瓶不宜盛装太满,应留适当空间以便于用前摇匀。

并应加贴印有“用前摇匀”或“服前摇匀”字样的标签。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1.材料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西黄蓍胶等。

2.仪器电子天平、乳钵、具塞量筒(50ml)、烧杯(100ml、200ml)、量筒(10ml、100ml)、试剂瓶等。

(二)实验部分

加液研磨法制备氧化锌混悬剂

[处方]

表2-1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

处方号

1

2

3

4

氧化锌(g)

0.5

0.5

0.5

0.5

50%甘油(ml)

6.0

甲基纤维素(g)

0.1

西黄蓍胶(g)

0.1

蒸馏水加至(ml)

10

10

10

10

[操作]

(1)处方1、2的配制:

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2)处方3的配制:

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入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蒸馏水研匀,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3)处方4配制:

称取西黄蓍胶0.1g,置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均匀,加少量蒸馏水研成胶浆,加入氧化锌细粉,以下操作同处方3配制。

(4)沉降容积比测定:

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时间)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90、120min沉降物的高度(ml),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3。

根据表3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加甘油做助悬剂,会出现两个沉降面,为是因为甘油对小粒子的助悬效果好,而对大粒子助悬效果差造成的,观察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沉降体积)。

[操作注意]

(1)各处方配制时,加液量、研磨时间及研磨用力应尽可能一致。

(2)用于测定沉降容积比的试管,直径应一致。

(3)由于甘油为低分子助悬剂,助悬效果不很理想,研时力度、时间应保持一致,否则不易观察。

(4)各处方在定量转移时要完全。

[质量检查]

(1)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将配制好的氧化锌混悬剂,分别倒入50ml具塞刻度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0,并放置,按表2-2所规定的时间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u,按式(沉降体积比F=Hu/H0)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中。

沉降体积比在0~1之间,其数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以沉降容积比F(Hu/H0)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

得出什么结果?

(2)重新分散试验:

将上述氧化锌混悬剂的具塞量筒放置一定时间(48小时或1周后,也可依条件而定),使其沉降,然后将具塞量筒倒置翻转(一反一正为一次),并将筒底沉降物重新分散所需翻转的次数记于表中。

所需翻转的次数愈少,则混悬剂重新分散性愈好。

若始终未能分散,表示结块亦应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实验结果填于下表中。

表2-2氧化锌混悬剂不同时间的沉降体积比(Hu/H0)与再翻转次数

时间(min)

0

5

15

30

60

120

2h后再分散翻转次数

结论

Hu/H0

处方1

处方2

处方3

处方4

2.针对各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五、思考题

1.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优良的混悬剂应达到哪些质量要求?

3.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实验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制备乳剂的液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也称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而包在液滴外面的一相则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之间。

乳剂可供内服、外用,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乳剂,也可供注射用。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须加入乳化剂使其稳定。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常用的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和阿拉伯胶等。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

①干胶法;②湿胶法;③新生皂法;④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

干胶法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乳化剂↘水水

油↗研匀→初乳→稀释→混匀→乳剂

通常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

工厂大量生产多采用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制备。

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等类型,可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别。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1.材料鱼肝油、液状石蜡、阿拉伯胶、西黄芪胶、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氢氧化钙、花生油等。

2.仪器乳钵、具塞玻璃瓶、具塞刻度试管、烧杯、盖环片、离心管、乳匀机、显微镜、离心机、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二)实验部分

1.液状石蜡乳的制备

[处方]

液状石蜡12ml阿拉伯胶4g

5%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0.1ml蒸馏水加至30ml

[制备]

(1)干胶法:

将阿拉伯胶粉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加水8ml不断研磨至发出劈裂声,即得初乳;再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醇溶液及蒸馏水研匀,共制成30ml,即得。

(2)湿胶法:

取纯化水8ml置烧杯中,加4g阿拉伯胶粉配成胶浆。

将胶浆移入乳钵中,再分次加入12ml液状石蜡,边加边研磨至初乳形成,再加纯化水适量研匀,共制成30ml,即得。

[注解]

(1)干胶法简称干法,适用于乳化剂为细粉者;湿胶法简称湿法,所用的乳化剂可以不是细粉,凡预先能制成胶浆(胶:

水为1:

2)者即可。

(2)制备初乳时,应选用内壁干燥且较为粗糙的瓷乳钵,量油的量器不得沾水,量水的量器也不得沾油(否则胶会粘结成团,不易混匀,乳剂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大油滴)。

油相与胶粉(乳化剂)充分研匀后,按油:

:

水:

胶为3:

2:

1比例一次加水,迅速沿同一方向旋转研磨,直至稠厚的乳白色初乳生成为止(有劈裂声)。

其间不能改变研磨方向,也不宜停止研磨。

(3)湿法所用胶浆(胶:

水为1:

2)应提前制出,备用。

(4)制备O/W型乳剂必须在初乳制成后,方可加水稀释。

(5)乳钵应选用内壁较为粗糙的瓷乳钵。

[质量要求]所制得的乳剂应为乳白色,镜检油滴应细小均匀。

2.石灰搽剂的制备

[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10ml花生油10ml

[制备]

取两种药物于具塞试剂瓶中,用力振摇至乳剂形成,即得。

[注解]

(1)本品以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中所含的少量游离脂肪酸经皂化反应形成新生钙皂为乳化剂,故制得W/O型乳浊液。

(2)花生油可用其他植物油代替,用前应以干热灭菌法灭菌。

 

四、结果与讨论

[乳剂类型的鉴别]

(1)染色法:

将上述乳剂涂在载玻片上,加油溶性苏丹红染色,镜下观察。

另用水溶性亚甲蓝染色,同样镜检,判断乳剂的类型。

(2)稀释法:

取试管三支,分别加入乳剂各一滴,加水约5ml,振摇或翻转数次。

观察是否能混匀。

并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乳剂类型。

[注意事项]染色法所用检品及试剂,用量不宜过多,以防污染或腐蚀显微镜。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3-1中,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表3-1乳剂类型鉴别结果

项目

苏丹红试液

亚甲蓝试液

稀释法

类型

分散相

分散介质

分散相

分散介质

鱼肝油乳

液状石蜡乳

石灰搽剂

五、思考题

1.分析液状石蜡乳的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2.干胶法与湿胶法比较,哪个效果好,其操作要点如何?

3.石灰搽剂用振摇法即能乳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乳剂的类刑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