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399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docx

三年级第二学期品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

思品教案

 

第一课和书交朋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知道读书最有意义,最快乐。

3要象交益友一样,和书交朋友。

情感:

对读书有兴趣。

行为:

读一些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请你们说说:

你的朋友是谁?

为什么你和他交朋友?

2今天,老师要讲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朋友,也就是我们大家都应有的这样一个好朋友,你们猜一猜,这是好朋友是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叙述故事,明白道理:

1也示投影高尔基的头像:

2读课文第一节,高尔基酷爱读书,他在革命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名言是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3读课文第二节,也示投影:

4高尔基怎么会对书产生兴趣的?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对书有了兴趣?

5默读课文第三、四节,出示投影:

从什么地方看出高尔基已把书看作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和最大的快乐?

6高尔基这样热爱读书,看看书给他带来哪些益处?

大家看课文第五节:

7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节:

8归纳:

正因为高尔基热爱读书,一生与书交朋友,最后使他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公认的大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三、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1同学们,从以上高尔基读书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多读书的意义和好处。

下面请同学们讲讲: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籍?

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个同学来介绍读书的体会:

3根据以上同学的典型介绍,再提问,消化,领会其精神:

四、学习名言,激励导行:

1练习:

见书

2读书建议:

同学们,以上这些金子般的名言,谚语,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为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我要求每个同学从下周一起带上几本课外书籍,自办一个图书角,你们说好不好?

 

板书:

1和书交朋友

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读书最有意义,最快乐。

第二课读书要像蜂采蜜

教学目标:

认知:

1书是知识的宝库。

2读书要收获多,就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3正确的读书方法应该像蜂采蜜一样:

多读、多懂、反复领会,不断消化。

情感:

感受到采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取得收获的快乐。

行为: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一至二本好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了第一课我们都懂得了书是最好的朋友,大家都争读好书,谁能说一说自己读了哪本书?

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2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到,读了同样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你知道怎样的读书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3出示投影,哪种读书方法对?

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

(1)漏斗法:

读书像水注进漏斗一样,注入漏斗的水全都漏光了,漏斗里什么也没留下,比喻读书前读后忘,没有留下知识,没有收获。

(2)滤浆法:

豆浆流掉了,而布袋里剩下的尽是豆渣,比喻读书后,有用的知识没有记住,正面的榜样没有印在头脑里,却吸收了反面的,不健康的渣子。

(3)吸水法:

读书像海绵吸水,不管水干净不干净,水中没有杂质,海绵吸水时,全吸进去。

比喻读书不分析,不管好坏,是精华还是糟粕,囫囵吞枣,不加选择,全部吸收。

4这三种读书方法都不好,那么,怎样的读书方法才算好的呢?

课文回答了我们。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读李燕给博学姐姐的一封信:

2李燕给博学姐姐提了哪些问题?

3是啊,李燕很想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也你李燕一样,希望自己读书收获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博学姐姐的回答吧。

4博学姐姐肯定了李燕的什么想法?

又给她说哪一句老话?

5老话是什么意思?

6同学们,你们见过蜜蜂采蜜吗?

谁能讲讲蜜蜂采蜜的情况?

7博学姐姐告诉我们,为了要采到能酿上一公斤蜂蜜的花蜜,需要在多少朵花上采集?

8谁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么多花上采蜜?

9蜜蜂采蜜辛苦不辛苦?

从哪里看出来?

10蜜蜂采蜜如此艰苦,那么酿蜜又是怎样的呢?

11谁能概括一下,蜜蜂是怎样辛勤地酿蜜的?

12听了博学姐姐的话,我们知道蜜蜂采蜜酿蜜有三个特点:

一是广采百花的蜜,二是采集时不怕辛苦和困难,三是采集后,酿蜜时还要反复吞吐一二百次,反复酿制,那么,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对我们读书有什么启示呢?

13讨论归纳:

读书要像蜂采蜜,告诉我们要学习蜂采蜜的精神,做到三条:

一是多读书,读各类的书,如文学类,科技类,童话类的,博览群书,才能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知识而且才宽

二是不怕困难,努力读懂,不要不懂装懂,不要不懂不问,不要一知半解

三是要反复思考,领会吸取书中有用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变知识为自己有用的东西,使自己更聪明

三、运用榜样,巩固深化:

1以本班同学为例,总结他们的读书方法:

2讨论几条名言的含义:

(1)读书要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2)我们不应该学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学蜘蛛,只从肚中抽丝,而应学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造也香甜的蜂蜜来。

(3)大凡学问,闻之知之皆不为得,得者,须默识心通。

3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一至二本书:

板书:

第二课读书要像蜂采蜜

多读好书200多万朵花

努力读懂15万趟,45万公里

反复领会反复吞吐一二百次

学到有益知识酿出又香又甜

使自己长知识营养丰富的蜂蜜

懂道理,变聪明

第三课听从父母的教导

教学目标:

认知:

1父母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期望我们成才,关心我们的成长。

2听从父母的教导,不辜负父母的教育和培养,是爱长辈,尊敬长辈的表现。

情感:

1父母抚育我们长大真辛苦,对父母有感激之情。

2向毛岸英表示敬意,有向他学习的愿望。

行为:

1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

2做一个爱学习,懂道理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讲一个故事:

2听了这件事,你感到敏敏的妈妈好吗?

好在哪里?

敏敏好吗?

好在哪里?

3那么,怎样才能听从父母的教导呢?

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

4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懂得道理:

1读课文第一至二节:

2看题头画,你知道毛泽东主席有哪些丰功伟绩吗?

毛岸英和毛泽东是什么关系?

3出示投影,指着投影片的画面,教师有感情地叙述:

4毛岸英出生在怎样的年代?

什么叫动荡的革命斗争年代?

动荡是什么意思?

岸英从小为什么不能安居?

5毛岸英的妈妈是谁?

杨开慧被敌人关进监狱后,表现怎样?

这对毛岸英有什么教育?

6书中有句话:

妈妈经常会给岸英讲革命的道理。

想一想:

杨开慧会给岸英讲些什么?

这样的教导对岸英成长起什么作用?

7读课文第三、四节:

8你知道当时苏联是怎样一个国家?

毛主席为什么要送岸英去苏联学习?

9出示投影:

10岸英听从父亲的教导,取得了哪些成绩?

11毛主席的确是一位的领袖,有人说,按毛主席的地位,完全可以让儿子当官,可是毛主席却让自己的儿子到随时可能牺牲的前线,毛岸英听从了父母的教导,到了朝鲜战场,不幸牺牲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12读课文最后一节: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每个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在工作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我们,抚育我们成长的?

2下面我们一起看几道辨析题,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你该怎么做?

为什么?

3学习了这课,我们知道了父母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期望我们成才,为我们的成长化了不少心血,因此,我们要从小听父母的教导,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板书:

第三课听从父母的教导

1父母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期望我们成才,关心我们成长。

2听从父母的教导,是爱长辈,尊敬长辈的表现。

第四课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教学目标:

认知:

1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卫生。

2整洁优美的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

3改变脏、乱、差,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4搞好公共卫生,维护开放城市的形象。

情感:

产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行为:

1制订一份《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公约》。

2组织一次为居民楼,里弄打扫的活动。

3自觉遵守上海市七不规定,并作宣传。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请同学谈谈自己家里的卫生情况,家庭布置,以及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

2同学们,你们的住家条件好,都很干净,物品摆设也很得体。

现在,上海人都注重住室环境的装璜,连地也光洁得很,有的家里进房间要换鞋,生活在这们环境中,觉得是一种享受,很舒服,很轻松,放学后回家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

为什么出了家门,却是另一番景象呢?

3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归纳道理:

1读全文:

2孙惠一家搬进漂亮宽敞的新楼,心里真高兴,我们同学中,有没有搬进新房的?

谈谈你是不是同孙惠一样有着同样的高兴?

3出示投影:

4读课文第二小节,居委会主任胡大妈把全楼的居民召集起来,是怎么说的?

有几层意思?

5为什么说,脏、乱、差是落后的表现?

6为什么说,整洁优美的环境,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有益于邻里团结?

7什么叫责任?

什么叫义务?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卫生?

8读读图上的公约,这里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9为什么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与开放有关?

10在公约上还提出了自觉做到哪几个不?

是与上海提出的七不一致吗?

三、联系实际,辨析是非:

1有人说:

在马路上随地吐痰要罚款的,这是退休工人为了拿奖金,这话对吗?

2有人说:

在南京路上,在火车站那儿外宾多,所以管得紧,我们不可以乱抛果皮纸屑,我们学校附近是小马路,没人管,可以自由自在,乱抛东西没关系,这话对吗?

为什么?

3联系同学们居住区的公共卫生情况,谈谈如何落实七不规定?

4组织一次维护公共卫生的活动:

板书:

第四课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1要改变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2整洁优美的环境,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3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卫生。

4维护开放城市的良好形象。

第五课保护集体的财产

教学目标:

认知:

1集体的财产是属于集体中每个成员的,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爱护。

2保护集体财产的行为是高尚的,损坏集体财产的行为是可耻的。

情感:

1敬佩龙梅,玉荣等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

2对集体财产有如同珍惜家财产一样的情感。

行为:

1爱护学校财产和一切公共财物。

2对损害公物的行为能及时劝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在我国内蒙古大草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兄弟姐妹。

2出示投影:

3介绍人物:

4揭示课题:

二、观看录像,了解事迹:

1观看录像,配画外音:

2由于暴风雪来势凶猛,羊群不听使唤,四处乱窜,姐妹俩左拦右挡,拼命护住羊群。

3姐妹俩顶风冒雪,赶着羊群走了七、八十路没有吃,没有喝,经过一日一夜与暴风雪的搏斗,终于昏倒在雪地里。

三、看看议议,明白道理:

1草原的暴风雪大不大?

在上海,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风雪?

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里,姐妹俩在山坡上放羊,碰到这样的天气,她们心里着急的是什么?

2看课文第二节:

3这时,龙梅一边赶着羊群,一边高喊着什么?

把书上一句话读一遍。

4玉荣又是怎样做的?

看课文第三节,出示投影:

5在这样寒冷的大草原上,四处又不能遮风挡雪,玉荣的脚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6想一想,如果当时她们不去管羊,把羊放在一起,自己躲到暖和的地方去,她俩会不会冻伤?

我们会不会责怪他们?

7读第四节,出示投影:

四、齐读课文,归纳板书:

1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面前,首先想到的是保护集体的羊群,这种思想是崇高的,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保护了集体的羊群,这种自觉保护集体财产的行为是勇敢的,高尚的。

2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不顾个人的安危,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所以,人们称她们是草原英雄小姐妹

五、举一反三,加深认识:

1我们的班级是个集体,学校是个集体,上海是个集体,那么,国家就是一个大集体。

2在党的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有着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吃苦受累,甚至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3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很少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需要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但是许多小事也同样反映也同学们学英雄,爱集体,爱集体财产的高尚品德。

4我们学习了榜样,懂得了什么道理?

5总结全文:

 

板书:

第五课保护集体财产

1自觉保护集体财产的行为是高尚的。

2爱护学校财产和一切公物。

3爱护集体财产人人有责。

第六课一次成功的演出

教学目标:

认知:

1集体的事要靠大家做,才能把事情办好。

2人人心中有集体,才能为集体争荣誉。

情感:

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小主人,激起责任感。

行为:

寻找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养成关心集体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看题头画,引入新课:

1出示题头画: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从图上可以看见舞台上的小朋友演出是否成功?

2那么,这次演出为什么能成功?

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阐述道理:

1读课文一、二节,出示投影片:

2六一节到了,大队部给每一个中队一个什么任务?

3三(2)中队的文娱委员陆瑛接受任务后,心里激动什么?

担心什么?

4辅导员王老师对陆瑛说了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那么,陆瑛同学是怎样依靠大家,使节目演出获得成功的呢?

读课文第三、四节

6陆瑛接受任务后,她是怎样做的?

7讨论时一定七嘴八舌,有各种意见,但最后是怎么统一思想的?

8你们排过民族舞吗?

有什么难度?

同学们怎么表示的?

9出示投影片,看看讨论后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10在排练中,还有哪些心中有集体的好思想?

11看课文五、六节,那么,这次演出结果怎样呢?

12这次成功的演出,使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完成《想和做》,指导实践:

1前两天,三(1)班小明向老师反映了他们班的两个情况,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学过的道理来说说如果你是小明的话,碰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呢?

2第一个情况是:

他们班级的黑板报由于质量不高,大家都不喜欢看,评比的成绩也很差,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该怎么做呢?

老师请前后四位同学讨论一下:

3第二个情况是:

他们教室的卫生工作总是搞不好,常常受到批评,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又该怎么做呢?

老师请同桌两人讨论一下,给小明出出主意:

4你是班级里的一员,想一想为集体服务,找自己的岗位,可以为集体做哪些事呢?

四、总结归纳,提出要求:

1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作为班级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做到人人心中有集体,集体的事情大家一起努力做,让我们共同努力。

使们的班集体成为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

2师总结全文:

板书:

第六课一次成功的演出

主动为集体出主意

人人心中有集体

能为集体争取荣誉

积极为集体做事

第七课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认知:

1集体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团结友爱的集体能给每个成员带来温暖。

3只有人人爱集体,集体才温暖。

情感:

1感受到生活在团结友爱集体中的温暖。

2同情有困难的同学,乐意为别人排忧解难。

行为:

主动关心和帮助集体中的成员,为集体增添温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你们希望自己生活在怎样的一个集体里?

2你有没有感受到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温暖?

3是啊,我们每个同学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里,那么,怎样的集体才是温暖的集体?

怎样才能使集体更温暖?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

二、讲述故事,明白道理:

1出示投影片,读课文第一节:

2新学期开始了,班上来了一位借读生,什么叫借读?

3张英为什么要到上海来错读?

4一个孤儿,脸总又烧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学校,班级去学习,会有些什么想法?

5如果人是这个班上的同学,听了老师的介绍,会怎么想?

有什么打算?

6看看投影,这个班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7读课文第二节至第五节:

8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

9张老师说:

要帮助张英,更要尊重她,这更要尊重是什么意思?

10出示投影片,说说同学们还会怎么做?

11张英在同学们热情的接待中,会怎么想?

怎么说?

12一年多时间,张英要回乡了,这依依惜别之时,张英带着怎样心情与同学们告别?

13出示投影,张英又是怎么说的?

14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真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你喜欢我们这个班级吗?

为什么?

2你在集体中得到哪些帮助,你心里怎么想的?

你为别人特别是借读生,生活上有困难的,学习有需要帮助的同学送过温暖吗?

3小结:

我们班也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很多同学在集体中主动关心别人,乐意为别人排忧解难,能为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们和张英一样,感到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真幸福。

4请大家提建议,要使我们集体更温暖,大家还可以做些什么?

5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归纳板书,总结全文:

1学习这一课后,我们懂得了什么?

齐读

2想一想,我们班级里以及我们的学校里,哪些同学有困难需要别人关心和帮助的?

3上完这一课后,我们要在班上开展为同学献爱心,让集体更温暖的活动,让我们每个同学都献出一点爱,都伸出友谊的手,让我们的集体变得更温暖。

 

板书:

第七课集体的温暖

1集体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团结友爱的集体能给每个成员带来温暖。

3人人爱集体,集体才温暖。

第八课不教一日闲过

教学目标:

认知:

1不教一日闲过,就是不能让时间白白浪费。

2有成就的人,都是十分珍惜时间。

3要抓紧时间,多学习、多工作。

情感:

赞扬惜时的行为,不喜欢浪费时间的表现。

行为:

1今日事,今日毕。

2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知道许多有成就的人,很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留下了不少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格言,你们收集了哪些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格言,交流一下好吗?

2交流,下面老师也来说几句:

3揭示课题:

4解题,简介齐白石:

二、阅读课文,归纳观点: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至三节:

2出示投影片:

你们知道齐白石爷爷有多大年纪了?

3齐爷爷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活着一天,就要多作画,多创作,不让时间白白浪费,那么90岁生日这天,他为什么没有画五幅画呢?

4你说接待客人是不是闲过呢?

为什么?

5小朋友都说齐爷爷生日那天没有闲过,那么他为什么称为闲过?

还要补上昨天没有作的五幅呢?

6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齐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7自古以来,像齐爷爷这样有成就的人都是十分珍惜时间的,比如:

鲁迅先生说:

我反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他就是这样抓紧时间,刻苦写作,写出一本又一本书,成了伟大的文学家,又比如:

英国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在等朋友的时候,还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小朋友,这些都说明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8读课文最后一节:

9小结:

三、对比故事,加深认识:

1讲故事:

明天老人

2故事中的明天老人,是怎样度过他的一生的?

3明天老人,经常说的一句什么话?

4明天老人,到老了,结果怎样呢?

5这时他后悔莫及,你知道他后悔什么呢?

6学习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又听了明天老人的故事,你喜欢谁?

为什么?

7我们小朋友都喜欢齐白石爷爷,珍惜时间,刻苦勤奋,不教一日闲过,说明我们小朋友都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珍惜时间,像现在小朋友都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就没闲过,这也就是珍惜时间。

希望同学们今后做天两条:

一是今日事,今日毕。

二是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板书:

第八课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明天老人

勤勉惜时贪玩闲过

不教一日闲过等明天再努力

(著名画家)(一事无成)

第九课一张倡议书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有了庄稼才有果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庄稼。

2庄稼是农民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人人要爱护。

情感:

赞扬爱护庄稼的行为,谴责糟蹋庄稼的行为。

行为:

为保护庄稼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损坏庄稼的行为能及时劝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平时有没有向班级或学校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或要求:

2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应该经常为集体提出积极的建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看课文第二小节,请一名学生读倡议内容:

2说一说,倡议书里写些什么?

3什么是庄稼?

庄稼有什么用?

4师小结:

5再想想,这些庄稼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6庄稼是农民辛勤劳动种出来的,种庄稼要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农民天天忙着照看它们。

庄稼来之不易!

7倡议书上提到有少数同学随意拔麦杆当哨子吹,随便摘油菜枝玩弄后一扔,这样做有什么害处?

8想一想,你平时还看到哪些行为是损坏庄稼的行为?

9把板书连起来读一读:

10学习课文,出示投影片:

11师小结:

12齐读最后一节: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看《想和做》,出示投影片,进行辨析:

2补充辨析:

见教参

3我们学校的同学,有的住在城镇,有的住在农村,我们各用什么行为保护庄稼?

4师小结;

四、归纳板书,总结全文:

1把板书连起来读一遍:

2向学生提出惜粮,惜棉,惜油的要求:

 

板书:

第九课一张倡议书

庄稼是个宝,生活少不了。

农民勤耕种,庄稼长得好。

人人爱庄稼,自觉保护好。

看见人损坏,及时来劝告。

第十课勇于自我批评

教学目标:

认知:

1宋庆龄生前担任国家副主席,一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2宋庆龄对自己的错误不掩饰,不推诿,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情感:

对宋庆龄的自我批评精神表示敬佩。

行为:

过一次民主生活,作一次自我批评。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投影片,介绍宋庆龄的生平:

2揭示课题,解题:

二、学习课文,晓之以理:

1读课文:

2你能举例说说宋奶奶平时十分关心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事吗?

3为什么宋奶奶还关心我们讲究卫生呢?

她又是怎么说的?

4宋奶奶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关心儿童剧团的排练?

从什么地方看出孩子们很尊敬宋奶奶?

宋奶奶受到孩子的欢迎?

5宋奶奶为什么要批评陈海根?

6陈海根为什么想说,又不说呢?

7小伙伴们听了宋奶奶的批评,是怎么议论的?

8试想想,一个国家领导人,一个长辈向一个普通的孩子道歉,说明了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