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docx
《广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角
有五个外形一样,没有标明重量的砝码,重量分别为1000克、1001克、1002克、1004克、1007克。
问:
应该怎样只称3次就能找出1000克的砝码?
1、有5瓶多种维生素,其中一瓶少了4片。
如果用天平称,每次称1瓶,至少称()次才能找到少药片的那瓶;如果每次称2瓶,至少需要()次才能找到。
2、从9件物品中找出其中1件次品,把9件物品分成()份称较为合适。
3、有13瓶水,其中12瓶质量相同,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水略重一些,至少称()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糖水。
4、4/9的里面有()个1/9;0.05里有()个1/100。
5、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77,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cm,宽是6cm,高是5cm,它的棱长之和是
()cm,体积是()cm3。
8、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块。
三、判断对错。
1、钟面上的分针,从12绕中心轴顺时针旋转60°就到了"3"。
()
2、同时具有因数2、3、5的最小的两位数是30。
()
3、从3件物品中找1件物品,至少要用天平称2次才能找出来。
()
4、一个合数至少有2个因数。
()
5、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6、每一组数据中一定有一个数是众数。
()
四、用心选一选。
1、10瓶饮料,其中一瓶变质了(略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一定能找出次品。
A、3B、4C、5
2、与0.5不相等的数是()。
A、5/10B、1/2C、1/5
3、一盒饼干,小红吃了它的1/4,妈妈吃了它的1/8,还剩这盒饼干的()。
A、1/4B、5/8C、1/12
4、下面各数中,()是3的倍数。
A、69B、23C、116
5、下面各数中,()是最简分数。
A、15/25B、17/51C3/19、
六、解决问题。
1、一箱橙子有15袋,其中有4袋质量相同,另外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袋橙子来?
(请你试着用图表示称的过程)
2、丽丽和妈妈的年龄和是47岁,4年后妈妈比丽丽大25岁。
今年丽丽和妈妈各多少岁?
3、李明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条边
1/4m,另一条边是1/2m,第三长边长多少米?
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4、一间教室长8m,高6m,宽4m。
要粉刷教室的天花板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共21m2,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5元的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购买涂料大约要花多少元?
※七、智慧星等你拿★★
学校举行作文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人数的2/5,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人数的9/10,获二等奖的占获奖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
卡片、5个药瓶学生用具:
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直接出示课题《找次品》。
提问:
你对次品有怎样理解?
在生活中,哪些是次品?
(2)播放“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录像。
提问:
你从播放的影片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
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
教师鼓励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3)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
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称来称)、用天平称(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学生留出思考空间,但是可帮助发言学生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
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
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交流方法:
一个一个地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
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砝码);利用推理(教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
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说明什么?
)……
教师小结:
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重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似的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的是少的。
3.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天平)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板书课题:
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
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
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
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
较复杂的方法教师帮助板书示意图。
教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
怎么找?
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
“分成几份?
每份数量是多少?
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教师小结:
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解决9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
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教师引导分析方法:
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
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教师帮助梳理分法:
分成几份?
每份各是多少?
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指导交流重点:
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
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多少?
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提示学生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
4.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
分成几份?
怎么分?
怎样找出次品?
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
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
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小结:
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四、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提出猜测:
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
我们来猜一猜。
学生猜测。
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
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
(平均分成3份,即4,4,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
3次。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
还有哪些分法?
(228)(336)(552)(66)……
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
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小结:
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五、巩固练习
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二题:
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在汇报时重点阐述:
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
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小结:
在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找出次品。
六、拓展训练
刚才我们我们分析的9、12和15都是刚好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数,假如遇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例如10个、11个……又该怎么分呢?
大家猜猜,可以大胆地试一下,看看哪种分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找次品》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2、小结:
机毁人亡的事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也让我们体验到“次品”的危害,可见严格检验不让“次品”流入市场是多么重要。
3、揭题:
次品有的是外观上残缺的,有的是外观一样但质量不同,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外观相同但质量不同的找次品的问题。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一)、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颗数少的一瓶。
1、师:
我这里有3瓶口香糖,老师想把其中的两瓶送给朋友,但是有一瓶被我吃掉了2颗,所以就比其它两瓶轻了,你有什么办法把这瓶轻的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
教师鼓励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3、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
打开瓶盖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用天平称。
4、师:
如果利用天平怎样找出轻的那瓶?
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会出现几种可能?
(教师演示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二)教学例1:
从5瓶口香糖中找出少了3片的一瓶。
1、学生两人一组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把次品找出来,互相配合,一生操作,一生把你们设计的方案记录在表格中。
物品数量
怎么分
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要称的次数
2、学生汇报找次品的方案。
三、深入研究、优化方案
教学例2:
被测物品数量为9
(一)同学们找次品还是很有方法的,被测物品数量小的时候还不能发现其中隐含的奥秘,为了进一步研究。
我们可以从9个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
课件出示:
在9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来称,至少需要称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动手操作:
4人一小组,用圆片代替零件,在自己的双手上模拟操作,并记录下操作的过程。
物品数量
怎么分
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要称的次数
(二)汇报:
学生边操作边讲述找次品的方案
(三)交流:
寻找最优方案
观察表格:
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
思考:
为什么这种方法所称的次数最少呢?
它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呢?
(四)总结方法
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
也就是最多的份数与最少的份数的个数只差1个。
就能用最快的方法一定把次品找出来。
一个次品混其中,知道次品重或轻。
三的倍数分三份,不能均分相差一。
放入天平称一称,次品立即现原形。
四、应用规律、拓展提高
1、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
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2、有3袋白糖,其中2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
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
五、课外延伸
你知道吗?
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数量与测试的次数有以下关系:
(只含一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
要辨别的物品数量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
2~3
1
4~9
2
10~27
3
28~81
4
82~243
5
……
……
(1)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
(2)从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为什么?
板书设计:
找次品
一个次品混其中,知道次品重或轻。
三的倍数分三份,不能均分相差一。
放入天平称一称,次品立即现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