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06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94套

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熟稔(rěn)地壳(qiào)殷(yīn)红命运多舛(chuǎn)

B.联袂(mèi)巷(xiàng)道梵(fàn)文混(hún)水摸鱼

C.尺牍(dú)坍(tān)塌折(zhē)腾一模(mó)一样

D.拮(jié)据蛊(gǔ)惑哂(shěn)之力能扛(gāng)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稽首婵联赎罪箪食瓢饮

B.编辑泥淖惦量鞠躬尽瘁

C.妨碍迄今逃窜兴高采烈

D.毗邻无恙癖好开门缉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伦敦奥运会上,超级丹深孚众望,再次战胜李宗伟夺得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成为羽坛第一个成功卫冕奥运冠军的男单选手。

B.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救人英雄终于苏醒了,消息传来,市民们无不拍手称快。

C.老李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回到老家,租下一片荒山,开荒种树,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D.刚才刘主任的发言很简练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一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近来,很多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C.李老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

D.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持久的动力,使社会进步有牢固的基础,使国家长治久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结果也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大自然”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他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行动上没能跟上

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B.

C.

D.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出兵北伐,司马懿拒不出战。

诸葛亮只好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试图激怒司马懿。

司马懿不仅没有上当,还借机套问出了诸葛亮身体状况不佳。

(《三国演义》)

B.觉慧被软禁在家里,十分烦闷。

他到花园中散步,遇到瑞珏,瑞珏知道觉慧的痛苦,便宽慰他,又陪他下棋。

(《家》)

C.林黛玉初入贾府,见到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和惜春等众多重要女眷,去拜见两位舅父,却没有见着——大舅父到庙里斋戒去了,二舅父推说身体不舒服。

(《红楼梦》)

D孔子与弟子之间感情极为深厚。

伯牛得了传染病,孔子前去探视,并伸手握住伯牛的手,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极为悲痛。

而子贡、颜回把自己的老师比作日月、高山,无法逾越。

(《论语》)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

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评语,用了专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

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是体现着独特性与世界性的深刻辩证关系。

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就是其浓郁的中国特色。

莫言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莫言作品的独特性,又令人欣慰地为世界所理解。

事实上,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在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时说:

“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

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

”莫言自己说,他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

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

一部文学作品,越是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够具有世界影响力。

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

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

《瑞典日报》刊登莫言的照片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

澳大利亚外长卡尔称,“对中国人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大象征”。

一些媒体还把此次新闻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认为这也是中国全球软实力战略的成功。

国家的繁荣与精神产品的影响力成正比,中国文学已经传递出迈向世界的强大足音。

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让人们看到,不断涌现的彪炳时代的中国精神产品,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钟声)

7.下列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只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要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和影响力。

B.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其原因是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莫言认为:

自己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D.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西方的文化,其差异在于人的差异,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

B.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优秀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C.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也将会不断的上升。

D.中国作家莫言收获的诺贝尔文学奖毫无疑问地提升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在全球地位。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的授奖评语是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的肯定和认可。

B.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在于他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

C.文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能够被彼此的理解和认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

D.莫言的获奖无疑是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这将促进中国不断涌现出彪炳时代的精神产品,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

“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

何其贤哉!

虽罹惨祸④,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

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

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

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

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排:

批驳。

②权子母:

“子”为利息,“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③鼎革:

指明清易代。

④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示:

指示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顾:

回头看。

 

C.吾已为君遣之矣遣:

遣返

D.读书著述为务务,追求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颜渊为叹圣/子为父死,无所恨

B.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斧斤以时如山林

C.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蔺相如者,赵人也

D.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波浪线部分断句。

()

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A.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B.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C.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D.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2分)

(1)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4分)

译文:

(2)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4分)

译文:

(3)因为诗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