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473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x

备战高考生物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专题07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备战2013】高考生物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专题07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2高考真题精选】

1.(2012江苏高考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2.(2012天津高考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

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3.(2012广东高考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4.(2012海南卷24)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

3:

3:

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5.(2012海南卷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6.(2012上海卷)2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l%B.30%,42%C.70%,2l%D.70%,42%

7.(2012上海卷二)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0分)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35.目前全球已有。

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_______。

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36.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气候变化B.化肥使用

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使用

37.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38.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39.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

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_______(多选)。

A.机械除草B.除草剂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

8.(2012江苏高考28)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

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源杂交形成的后代,经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9.(2012北京高考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III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         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       。

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              。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D.由CGA变为UGA]

(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

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_的原因。

【答案】(16分)

(1)常

(2)一对等位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10.(2012重庆高考3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题31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

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

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填字母)。

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填字母)。

题难度适中。

遗传中基础计算仍是教学重点。

11.(2012山东高考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

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I.若,则是环境改变;

II.若,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12.(2012广东高考28)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

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

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

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

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

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

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

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

________。

(三)推测结论:

________。

13.(2012浙江高考32)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

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     ,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    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       。

(2)上述培育抗病高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        、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

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     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杆植株能产生   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14.(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1)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

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多只雌鼠(基因型为AA或Aa)交配后,不同窝的子代不同,若雌鼠为AA,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若雌鼠为Aa,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

1。

【考点定位】该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对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低。

15.(2012海南卷)29.(8分)

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______上,授粉后套袋。

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的合子。

(2)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

该植株会产生无子果实,该果实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裂。

(3)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____的方法。

【2011高考真题精选】

1.(2011年广东卷)25、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选)

A、定向

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2.(2011年安徽卷)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3.(11年重庆卷)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

C

4.(2011广东卷)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和。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原因是。

毒的复制。

所以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

5.(2011浙江卷)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I1的基因型是。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

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为终止密码子。

6.(2011年江苏卷)28.(8分)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

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

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

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

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0l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2010高考真题精选】

1.(10福建卷)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甘氨酸:

GGG

赖氨酸:

AAAAAG

谷氨酰胺:

CAGCAA

谷氨酸:

GAAGAG

丝氨酸:

AGC

丙氨酸:

GCA

天冬氨酸:

AAU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2.(10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

序列

C.细胞的

含量D.细胞的

含量

【答案】B

【解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缺失或者是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3.(10天津卷)7Ⅱ.(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

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

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原因是。

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

4.(10安徽卷)31.(24分)

I.(15分)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

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

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

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

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II.(9分)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

品质变差。

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

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后代是棕色、高酚,

5.(10四川卷)31.(18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

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

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

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某些T。

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将T。

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