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394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太和县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

初中化学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B.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色的光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同种元素

B.

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

C.

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3:

1:

2

5.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

1D.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

3

6.下列“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不一定生成碳酸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④可燃物在燃烧时不一定产生火焰.

A.

B.

C.

D.

7.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氢气难溶于水)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更纯.

A.AB.BC.CD.D

8.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H2SO4

H2

H2O

B

C

CO

CO2

C

Ca(OH)2

CaCl2

CaCO3

D

NaOH

NaCl

NaNO3

A.AB.BC.CD.D

9.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仍饱和

B.两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质量:

10.下列除杂,分离提纯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硝酸钾

 少量氯化钠

 重结晶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Fe

 铁锈

稀硫酸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1.化学基础与常识

(1)图1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填序号);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

则“

”与“

”反应生成了______(填物质名称)。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

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2.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25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2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试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1)m的值为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______g

(3)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A—J都是初中化学常用的物质。

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

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J的化学式:

D__________;J__________。

(2)“气体C→B”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中称为__________作用。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实现“H+I→红色固体J”的转化,物质I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4.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以上           (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溢出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           .

15.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当观察到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16.如图A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老师指出反应物不同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在学习时,可以从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来判断生成物.请你跟随老师的思路,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提出问题】:

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①:

CO         猜想②:

CO2   猜想③:

______

【实验设计】:

装置图如图:

方案一:

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若猜想3成立

Ⅰ、B处的现象是______,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Ⅱ、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

方案二:

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A

m1

m2

装置B

m3

m4

Ⅰ、若猜想②成立,则m4-m3______m1-m2(选填“>”、“<”或“=”),此时A中的现象是______

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实际测量中B增加的质量小于理论值,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

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即利用了氦气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又利用了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无毒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答案】C

【解析】

解:

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考虑;B、根据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考虑;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虑;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空气的组成,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

3.【答案】B

【解析】

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B、根据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

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5%;故说法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

H:

N:

O为:

(12×6):

(1×13):

14:

(16×2)=72:

13:

14:

32;故说法错误。

故选:

C。

A、根据氧化物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

解:

A、该反应的产物有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分子模型图可知一个B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16=18,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的,所以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

3,故C错误。

D、依据C的结论是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

3,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28×1:

2×3=14:

3,故D正确。

故选:

D。

此题主要是由分子模型图来判断分子的构成以及化学式的,只要辨别好各分子由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构成就可以了.

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6.【答案】A

【解析】

解:

①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通过分解反应。

故选项正确;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不一定生成碳酸。

故选项正确;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故选项正确;

④可燃物在燃烧时不一定产生火焰。

故选项正确。

故选:

A。

①不通过分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也可以转变为单质,例如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不一定生成碳酸,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太阳光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纯碱溶液.

④可燃物在燃烧时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不产生火焰.

解答本题要理解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要理解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但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7.【答案】A

【解析】

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故A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量筒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到氧气的体积,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正确;

D、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收集的气体更纯,故D正确.

故选:

A.

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量筒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到氧气的体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炸裂集气瓶;

D、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水在各种实验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答案】D

【解析】

解:

A、硫酸(甲)和活泼金属锌铁铝等反应生成氢气(乙),和碳酸盐或者碱等反应生成水(丙),氢气(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水(丙),水(丙)也能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乙)和氧气。

该转化能实现。

正确;

B、碳(甲)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乙),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丙),一氧化碳(乙)体现可燃性或者还原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丙),二氧化碳(丙)在高温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乙)。

该转化能实现。

正确;

C、氢氧化钙(甲)盐酸反应氯化钙(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丙),氯化钙(乙)和可溶性碳酸盐反应能生成碳酸钙(丙),碳酸钙(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乙)。

该转化能实现。

正确。

D、氢氧化钠(甲)和盐酸或者某些金属氯化物如入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等反应生成氯化钠(乙),和硝酸或者某些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铁等反应反应生成硝酸钠(丙),氯化钠(乙)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丙),硝酸钠(丙)不能生成氯化钠(乙)。

该转化不能实现。

错误;

故选:

D。

通过具体的反应来说明物质的转化的可行性,只要能举出实例即可,多种路径的只要能举出一个即可。

不过建议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路径的反应,这样便于解答物质推断题。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整合知识网络图,将物质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通过知识网络图进行整体学习和把握。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溶解度曲线: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降温时甲析出晶体,乙无晶体析出。

【解答】

A.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甲溶液仍饱和;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2℃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乙变为不饱和溶液;

C.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无晶体析出,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t2℃降到t1℃,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由题意无法比较降温甲乙两溶液的质量。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解: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用重结晶的方法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但若稀硫酸过量,会与铁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故选:

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水 CaF2 SO2+I2+2H2O=H2SO4+2HI

【解析】

解:

(1)A.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B.电热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C.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D.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

故选:

B;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由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图,此反应的实质是

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

水;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

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氟原子;反应后:

1个硅原子、4个氟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氟原子,其化学式为CaF2;故填:

CaF2;

(4)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水与碘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HI,化学方程式为:

SO2+2H2O+I2=H2SO4+2HI;故填:

SO2+I2+2H2O=H2SO4+2HI。

(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题意,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反应I为二氧化硫、水与碘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HI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1)3.3;

(2)10;(3)3.7%。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1)分五次加入盐酸后,前两次,每次都增加1.1g二氧化碳,第四、五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没有完全反应,也增加1.1g,所以m值是3.3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y,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完全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44

x           y              4.4g

x=10g,y=7.3g

(3)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

故答案为:

(1)3.3;

(2)10;

(3)3.7%。

13.【答案】

(1)CaCO3;Cu;

(2)光合;

(3)CO2+C

2CO;

(4)可溶性铜的化合物。

【解析】

【分析】

根据A-J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所以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后和水,所以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木炭,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G生成的会转化成红色固体J,所以G是氧化铁,H是铁,I可以是硫酸铜,J是铜,铁和B会生成黑色固体A,所以B是氧气,A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1)A-J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所以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后和水,所以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木炭,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G生成的会转化成红色固体J,所以G是氧化铁,H是铁,I可以是硫酸铜,J是铜,铁和B会生成黑色固体A,所以B是氧气,A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aCO3,J是Cu;故答案:

CaCO3;Cu;

(2)“气体C→B”的转化过程是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在自然界中称为光合作用,故答案:

光合;

(3)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故答案:

CO2+C

2CO;

(4)若要实现“H+I→红色固体J”的转化,物质I必领满足的条件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故答案:

可溶性铜的化合物。

14.【答案】

(1)酒精灯;长颈漏斗;

(2)A;试管内的导管不应伸的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3)A;2KMnO4

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