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4000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郧县政府工作报告

郧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01月12日  来源:

郧县政府办

县长 胡玖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连同《郧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以来的五年,是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埋头苦干,克难攻坚,大干快上的五年。

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四化”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克服了烟厂政策性关停的阵痛、抵御了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经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的考验,提前一年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7亿元(现价),比2005年增长117.4%,年均增长16.8%;财政总收入(不含耕地占用税)预计完成4.14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年均增长17.3%,其中: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8.7%,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2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0.9%,年均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亿元,是2005年的6.7倍,年均增长46.1%。

五年累计投资达到90.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

  ——工业发展实现跨越。

全县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6家,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69.2亿元,年均增长27.4%;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8.5亿元,年均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产值50.2亿元,年均增长40.6%,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年均增长26.3%,上交税金1.9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7.6%;工业化率达到42%。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新增特色产业基地面积24万亩,新发展各类专业村60个,培育种养大户2000余户;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0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3家,拥有会员8500人,注册资本近4000万元,带动农户9.5万户。

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增加值12.6亿元,与2005年比分别增长了89.1%、93.2%。

  ——第三产业不断推进。

成功申报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字号”招牌,成功创建4个3A级景区,兴建城郊型生态旅游示范村6个,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山庄200多家。

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8.4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15%、371%。

新建寿康永乐、丰融等大型超市和商品配送中心5处、农家店200家。

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粮食、供销、烟草、盐务、邮政、通讯以及其他服务业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争取国家、省、市财政科技创新资金3000多万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家,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60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科普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建立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实施了初中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5年累计投入13.5亿元,整合了教育资源,启动了新县一中建设。

“两基”成果不断巩固,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

村级农家书屋和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实现全覆盖。

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民健身工程加快推进。

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完成农村放映工程2.1万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3个乡镇卫生院,180个卫生室基础建设得到改善。

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以上,累计为92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5亿元。

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收入水平日益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600元,比2005年增加4105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450元,比2005年增加1569元,年均增长12.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2880元,比2005年增加1276元,年均增长12.3%。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240家企业成功改制,改制面达99%。

综合执法、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监管和财政“四项管理”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钱养事”机制不断完善。

林权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等六大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5平方公里,净增森林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比“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

依法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和小矿山,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

  ——城乡面貌变化显著。

实施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取缔了城区载客“麻木车”,开通了出租车,规范了交通营运秩序。

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启动了30个示范重点村和省新农村试点镇建设,完成了187个扶贫重点村建设。

实施了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建成安全饮水工程77处,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万余口,实施迁移扶贫2458户10325人。

  过去五年,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全县信访、审计、物价、统计、档案、技术监督、地震、人防、农机、能源、气象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及各人民团体的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亲民、务实、廉洁”的政府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具有郧县特色的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坚持务实奋进,谋求快速发展。

发展不够是郧县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

五年来,我们结合县情,埋头苦干,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围绕工业强县,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们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把企业的发展要求作为政府的工作追求,把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作为地方实力的增长。

五年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效益成倍增长。

铸锻产业成功申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推进开放活县,强力招商引资。

我们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投资者的满意程度和政府可以承受的力度“三结合”,按照“行政审批少于周边,商务成本低于周边,政府服务优于周边,投资者的感觉好于周边”的要求,立足资源,盘活存量,做大总量,累计利用县外资金4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

  突出规划先行,注重文化内涵。

强化规划龙头地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编制了“一江二桥三镇”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农业“果菜药畜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一区两带”综合开发等各类规划,形成了相互衔接、重点覆盖的规划体系。

尤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我们坚持把“全面发展”和“独树一帜”辩证统一,按照山水城、生态城、园林城要求,注重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推进城市板块“错位”发展。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二)着眼应急谋远,夯实发展基础。

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破难点,办实事、求实效。

  立足项目兴县,积蓄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年来共谋划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6个,总投资130.8亿元,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17个,投资56.5亿元,其中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亿元以上项目24个。

建成投入使用86个,规划外新增项目45个,预计完成投资22.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4倍。

五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扶持资金6.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5倍。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

启动了汉江二桥、“郧(县)十(堰)”一级路等重点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区库岸治理工程,推进了一批中心城(集)镇建设。

加快了城市道路、通讯、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沿江大道等8条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完善了城市供、排水管网体系,城市功能得到提升,承载能力得到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以创建“楚天杯”和市级卫生县城为目标,深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大力整治禁行限行、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

以郧阳路、兴郧路和郧阳文化广场等主干道路、主要场所为重点,全面实施“洁、美、亮、绿”工程。

积极探索实施BT、BOT模式,拓宽了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

  (三)树立亲民理念,体现执政为民。

我们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强化社会保障,解决民生之本。

五年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957人,扶持下岗再就业人员10114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85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20万元,扶持城乡劳动者2196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400人。

城乡低保对象扩大到6.2万人,增幅为416%,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补助金1.5亿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9万人次,比“十五”末增加15.1万人次。

五年县财政共计投入养老、医疗、下岗再就业等补助资金1.4亿元。

  广泛惠及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放在关注民生问题上,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

坚持广泛、普惠、可行原则,通过新闻媒介、县长热线、文书函件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

五年来,每年都要从数百条建议中筛选确定十件实事。

通过建立责任、报告、督察、考核、奖惩等制度,切实解决城乡群众普遍关心的上学、就医、住房、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

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人平月增加养老金581.7元,比“十五”末增长1.3倍,惠及7300多人。

连续四年调整失业金待遇水平,累计发放失业金1879万元,3189名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关注弱势群体,兼顾社会公平。

建设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解决住房困难对象1600户6600人,发放廉租房补贴1380万元,缓解了6485户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改造城市棚户区6万平方米,发放住房公积金政策性优惠贷款8800万元。

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倒房重建9000户,发放救灾款3800多万元。

县财政累计筹措资金4270万元,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3203人,安置困难人员就业3114人,将全县11566名城镇低保对象、7428名重度残疾人免费纳入医疗保险,解决了2768名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五年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6万人次、1.97亿元,为残疾人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款212万元。

新增计生优惠对象5800户,落实各项政策性补助资金1500万元。

新建、改扩建农村福利院23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由24%提高到76%。

  (四)积极尽职履责,建设服务政府。

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着力建设与法律法规相符合的行政审批体系,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34项。

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调整了30个县直部门的相关职能54项,精简财政供养人员编制3000多个,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及时开展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文件予以修改、废止。

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

累计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300余件。

  重视制度建设,坚持从严治政。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和严格执行政府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等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

建立了行政问责制度,严肃查处了违规审批行为。

  规范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围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了外商投资代办中心,完善了行政服务“一个窗口”对外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县内电子政务平台网络实现联通,郧县政务宽带平台投入试运行。

积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对所有的县直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进行了民主评议。

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

探索建立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郧县的移民攻坚年、抗灾复建年、对接发展年、维护稳定年、争先进位年,压力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

一年来,我们紧扣“五大战役”任务和“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迎难而上、奋力拼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通过大力实施“工业123工程”、“一区两带”综合开发、“两区两园三线”建设等,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25.9%、70%、12%、14.2%。

二是移民外迁全线告捷。

县委、政府将移民外迁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政策先行,注重感情投入,突出责任包保,奋力克难攻坚。

从2010年4月30日第一批试点移民动迁开始,至11月21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参与县乡村各级干部18000多人次,动用车辆4600多台次,行程390余万公里,共分38批次将移民7453户31488人全部迁入11个县、市、区的71个安置点。

大规模移民外迁一路高歌、一路凯歌,基本做到了“车不掉漆,人不破皮”,实现了“完全彻底、安全有序、和谐顺利”目标,上演了一场气吞山河、气势如宏的大戏;上演了一场勇于担当、艰苦卓绝的难戏;上演了一场真情关怀、甘于奉献的好戏。

这是一场伟大战役,也是一个伟大壮举,必将彪炳史册,永垂青史。

外迁任务的完成,不仅展示了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还积累了直面矛盾、英勇奋战的宝贵经验,极大地锻炼提高了全县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我县移民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三是抗灾复建扎实推进。

成功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没垮一库、没溃一坝、没伤一人。

最大限度的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最大可能的使灾后重建取得了最大成效,实现了当年受灾当年恢复目标。

四是市县对接稳步实施。

建立了市县对接、统筹发展磋商机制;优化完善了市、县城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郧十”一级路沿线、长岭、老城区、和平岛等多个专业规划和修建性规划;基本完成了郧阳港等多个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尤其是“郧(县)十(堰)”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十(堰)白(河)”高速公路的动工拆迁,道口火电站项目电源规划的完成,必将掀开市县一体,互动双赢,统筹发展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郧县人民克难奋进、负重前行,成就最大的五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改善环境、夯实基础,招商最多的五年;也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城乡面貌巨变,人民群众得实惠最为显著的五年。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统揽全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甘于奉献。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郧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

工业化还处在初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不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

二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统筹发展难度较大。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城镇配套设施不完善,辐射带动力不强。

三是服务环境不优,行政效能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发展加速增长期、统筹城乡推进关键期、体制创新克难攻坚期、社会事业全面突破期。

面对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部崛起战略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市县对接发展和“一城两带”建设等一系列叠加的机遇,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应对挑战,以更加有效的举措解决矛盾,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

抢抓叠加历史机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四化”的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市县对接发展、“一区两带”综合开发作为总抓手,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总要求,坚持将市县一体、城乡一体和全县小康作为总目标,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1235”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两区两园三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使全县“一主两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江二桥三镇”城市格局基本建成,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完成,将郧县打造成鄂西北工业制造业集聚区、生态经济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十堰的新城区,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支撑。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到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均增长一倍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争取增长二倍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增长三倍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现全覆盖,人均拥有文化、教育、卫生资源位居全市前列,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使郧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和十堰各县市前列,努力实现全县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一,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实施“1235”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大力实施“1235”工程。

计划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使郧县成为鄂西北地区工业制造业集聚区。

  加速产业集群扩张力。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郧十”一级路沿线为纽带,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铸锻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

重点支持川路、神河年产5万辆整车、东岳大型矿山专用车等产能建设。

支持凯琦铸件精加工、佳恒液压油缸、义兴转向节等汽配产能建设,力争规模以上汽配企业达到130家。

围绕全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引进6个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郧县建成全市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

整合发展矿产品加工业,以谭山国际石材城、鲍峡绿松石工业园为平台,大力扶持秦峰矿业、圣涛石材、福缘珠宝等矿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园区承载力。

重点抓好县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园区道路、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汇集园区。

注重招大选强,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打造工业园区的经济制高点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增强企业创新力。

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走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创新之路。

增加对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力争湖北名牌产品达到10个以上、十堰名牌产品达到20个以上,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到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0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

  加快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

在茶店、柳陂等市郊乡镇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十个生态农业观光景观、百里休闲观光农业长廊、千家生态农庄、万亩果菜示范基地,打造以展示、观光、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在谭家湾等10个乡镇建成以柑橘、木瓜、桑蚕、中药材、茶叶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为主的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形成汉江沿岸百公里生态经济带;在白桑等6个乡镇发展1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畜禽养殖小区20个。

着力构建以交通、商贸、加工、旅游为主导的小城镇,建设国道沿线城镇经济带。

通过3-5年的努力,把“一区”建设成为鄂西北乃至全国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把汉江沿岸建设成为集生态化、市场化为一体的汉江库区生态经济带;把国省道沿线建设成为“一镇一特色,工农相结合,城乡大互融”的城镇经济带。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城关、柳陂、茶店为中心,以白桑、南化、鲍峡为控制性节点,以叶大、大柳、五峰撤乡建镇为切入点,以白浪、谭山、安阳、梅铺、杨溪、谭家湾、青曲、青山、刘洞、胡家营为带动性支点,以209、316国道沿线30个新农村示范村为基点,构建新的城镇体系。

积极推进试点村建设由点状发展向连片线状发展,在江北白桑、南化沿线6个村和江南鲍峡沿316国道6个村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

以“一区两带”为轴线,在白浪杨沟等100个村开展“五改一建”工程和“1+8”模式建设,加快集镇防洪、乡村道路、教育医疗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性工程建设。

探索小城镇户籍、土地流转体制等各项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等领域,增强新农村建设带动力。

力争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再减少10万人,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3、突出“两区两园三线”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思路,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突破口,推进“两区两园三线”旅游景区建设,打造西安与十堰之间生态养生、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中部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旅游兴县”战略。

充分发挥郧县山水人文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养生、文化休闲”主题,加快“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郧县文化生态保护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生态旅游线、文化考古旅游线、红色革命旅游线”建设,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建设国家3A级以上景区8个,新建四星级以上酒店4个,新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山庄200家,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5%以上。

  积极保护发掘开发郧阳文化。

全面实施《郧阳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大力保护、发掘、开发和宣传郧阳文化。

加强对各类文化遗址、文物等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倾力打造郧阳文化品牌,丰富和发展郧阳文化体系,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软实力。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

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加强汉江水体旅游开发和泛太极湖圈、和平岛、韩家洲、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

探索充满活力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投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景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

促进旅游商品开发、餐饮接待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加大包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