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705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docx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记事文阅读专题1

知识要点: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感受这些事情。

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育。

1、把握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根据六要素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叙述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

3、把握叙述的顺序。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

4.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另外,记事文章常运用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

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融为一炉。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5、“句”“段”的作用、方法:

(1)开头的作用:

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中间句子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的作用:

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

阅读训练

篇一: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

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

“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

”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

“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

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说:

“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

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

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

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

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

“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

“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

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答:

  2、文中几次描写紫罗兰,作者描写紫罗兰有何作用?

  答:

  3、对孩子的心理,作者作了多次描写,请填写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憧憬→→补偿→

  4、怎样理解小说的题目“忽略”?

它的含意是什么?

  答:

  5、老师为什么给孩子满分?

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答:

 

篇二: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

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接着说:

“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

我今晚就在这里完成手边的定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

第二天的早上,当老先生下楼付住宿费的时候,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

“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

“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一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

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

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一张来回的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坐落在第五大道和34街之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

“这就是我专门为你盖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您在开玩笑吧?

”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你把我搞糊涂了!

为什么是我?

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说:

“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

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嫌弃:

  清晰:

2.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

时间: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从文中画出表现服务员热心助人的句子。

4.“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

”这句话的意思是()

A.你真诚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以真诚回报,甚至会使你获得成功。

B.你帮助别人成功,别人也会让你成功。

这是一种交换。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篇三:

必须承受的痛苦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一天两针。

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

她怕打针,不肯去。

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

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

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

“乖,咱们去打针。

”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

“爸,打针很疼。

”我坐下来,说:

“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

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

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

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

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

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

“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

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我没打搅她。

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

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看见我,马上说:

“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

”就阖(hé)目装睡。

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

回来再睡。

”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

“乖,不是爸爸不疼你。

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

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

“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2.“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5.文章结尾写道: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体会一下,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

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课后练习:

篇一: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

”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

”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

”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

”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

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男孩的妈妈说:

”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这句话如何理解?

2、面对同学们的种种反应,小男孩是怎样的心情?

请展开想象,作一段心理描写。

3、文章第八节说: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试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5、文章第八节有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这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6、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篇二: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

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

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

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

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

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

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

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

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

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

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

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

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

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

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

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

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

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

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

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

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

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

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

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2、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从谎言的作用上回答,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3、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

(含标点15字以内)

4、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

                                  

5、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

(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6、母亲为什么说谎?

                                  

7、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8、关于说谎这个问题,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为什么?

                                  

 

答案:

《忽略》

  1、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心目中美好的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

  2、用紫罗兰的美、引人注目来反衬小瓜苗的不被人注意。

  3、把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意思对即可,如:

憧憬→心痛→补偿→失落)(2分)

4、双重意义:

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

5、老师很赞赏孩子的想法,可母亲只关心分数。

区别在于如何对待孩子的分数。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1、讨厌喜欢清楚模糊2、略。

3、略。

4、A

《必须承受的痛苦》

1、指女儿不肯去打针,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踢皮球什么的,满哄着抱她下楼打针。

2、是因带女儿打针时,女儿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只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妻子看了很心疼。

3、没有办法;集中精力。

4、指阖目装睡。

5、激动,高兴。

6、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当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痛苦时要勇于面对,不要逃避,因为不经历风雨是见不到彩虹的。

课后练习:

《抬起头来做人》

1、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这5块钱有可能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

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

2、略

3、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

4、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

提示:

上文母亲对小男孩说的话可作为回答此题的依据。

5、相同之处是:

这两处”抬起头来”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

不同之处是:

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6、这一文题中蕴含的哲理是:

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美丽的谎言》

1、因为“我”是一个穷学生,被别人瞧不起。

2、因为这些谎言是尊重、关爱、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3、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4、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5、

(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

(2)“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

(3)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6、怕“我”惦念她。

7、过渡(承上启下)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