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659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 13页.docx

推荐电解池听评课范文模板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电解池听评课

篇一: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评课记录

高三化学组第二学期推磨听课评课记录

1.授课人:

陈莉

课题:

《离子共存》专题

时间:

201X-02-24

评课:

离子共存问题实际上是考察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高考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

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这类问题区分度比较高。

本节课课堂容量大,全面重点归纳了离子共存中的常见题型,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课堂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语言简洁,问题的追问有深度,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比较好。

2.授课人:

吴新建

课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时间:

201X-03-06

评课:

本节课教师从分析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入手,由结构引申到有机物的性质,便于学生抓住有机物的知识重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

课堂老师在提供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内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体现了少学多教的教学理念。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方法得当。

建议让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代替口头上的表达,以便于大家参考。

3.授课人:

黄正兵

课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

201X-03-12

评课:

本节课重点复习的是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有关平衡图像的问题。

涉及图像问题时,教师带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找点做图像和图像的含义。

在大家对准确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找出一些有问题的图像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

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做图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课堂组织好,教师亲和力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系列试题让学生认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学生参与度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自然地生成知识。

4.授课人:

吴新建

课题:

《化学反应原理小综合》

时间:

201X-03-20

评课:

本节课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的相关知识,设计的题型重点考查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的计算、新信息图表的分析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信息的获得及再加工,以及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决实际生产或最新科研成果。

教师在本节课中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比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

练讲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好。

5.授课人:

陈莉

课题: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时间:

201X-03-24

评课:

本节课教师直入主题,整个教学设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问题设计巧妙,让学生充分复习理解了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的三大守恒的定律,效果很好。

教学设计前后呼应,学生分组讨论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建立在考试说明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授课

时注重课堂生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推导能力。

吴老师也给出了中肯、切实的教学建议,比如教学设计能更加严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

6.授课人:

黄正兵

课题:

《元素化合物流程》

时间:

201X-04-02

评课:

本节课教师通过设计几道工业流程题,引导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通过习题分析复习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的复习,重视物质的转化关系的建构,更多地关注其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

将物质的转化按主干元素进行归纳概括,找出转化的规律,特别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教师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7.授课人:

陈莉

课题:

《有机化学综合题》

时间:

201X-04-10

评课: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精心分析流程图,重点关注前后两物质在结构上的不同点,了解反应物断裂的旧键位置及断键方式,判断生成物新键的形成位置和方式,准确说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若流程中含有未知结构的有机物(如201X年17题),则应根据反应条件、已知反应、分子式等信息准确推断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然后再按上述要求精心分析;关注在不同条件下,前后两种物质官能团的变化。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选精讲,板书清晰、规范。

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多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8.授课人:

吴新建

课题:

《南通调研试卷》讲评

时间:

201X-04-14

评课:

本节课教师首先反馈了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数段情况,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对于选择题全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同一个错误的答案,则应予以重点分析。

统计论述计算题的得分较低,教师对于计算题中的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方法作了归纳总结。

对于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其它题目做重点讲评,并设计了针对训练题。

本节课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讲解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设计的习题均由学生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过程分析与思路启发上,只板书必要的解题过程,没有面面俱到。

9.授课人:

黄正兵

课题:

《实验综合题》

时间:

201X-04-23

评课:

本节课教者设计的例题特点:

注重基础,考点相同,题型稳定;联系实际,体现应用;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在一个题目中,往往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不仅基础性强,综合性也强。

结合图象、表格、实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类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的审题,仔细考虑分析图象变化的含义,表格中数据的应用、实验中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流程图的理解和应用,各种条件的适用范畴等都是审题的要点。

教师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

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

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

篇二:

评课

对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1)内容严谨、科学、适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选学科基础知识。

(3)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探究历史的能力。

(5)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寓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教师创造性地有效教学

(1)教案编写规范、具体,实用性强;教具、材料准备充分,易于操作。

(2)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

(3)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善于与学生沟通情感。

(4)板书简要工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5)授课语言形象生动、清晰准确、逻辑性强。

(6)讲解清晰、示范准确;教师的讲授科学、正确、简明。

(7)教学技能娴熟,教法灵活多样。

符合授课内容要求,能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8)教学手段直观,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9)创造性地运用课程资源;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10)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处理得当;重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1)课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过渡自然,教学反馈和校正及时;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氛围宽松和谐,体现合作精神,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13)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14)注重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模式多样、自然得体。

(15)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对突发情况能予以及时、恰当的处理;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调动对学生有效地学习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训练活动充分;合作学习有实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4)能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

(5)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回答问题、讨论、表演、完成学习任务时,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6)能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7)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乐于帮助别人。

4.教学效果

(1)课堂容量恰当,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评课要点

(一)评课的目的和类型

1.学习和探讨型的评课

2.指导型的评课

3.评判型的评课

(二)把握好评课的关键点

1.评课堂教学逻辑性和科学性程度

2.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程度

3.评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程度

4.评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

5.评对重难点问题的处理方法

6.评对教学内容深广度处理的程度

7.评对学生学习情绪调动的程度

8.评教师的教学智慧

9.谈听课人的收获和建议

(三)注意的问题

1.以肯定、表扬为主

2.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

3.以学习、探究、交流为目的

4.个别问题,个别处理

5.带有理论性、普遍性的问题,要坚持研究

如何评高中历史课

1:

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性(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生源定三维目标)

2:

课程目标的实施手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3:

课程目标的实施程度(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或理解历史的高度)4:

教师的基本功,综合素质(语言表达,亲和力,语言艺术)二:

课堂教学程序

1:

课前准备:

包括学案设计、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等。

2:

导入的艺术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

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

3:

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一堂好课,不在于形式上有多热闹,要看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时,要让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

一堂好课应当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应当是内容丰满、充满思辨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

4:

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最考验一个教师的功底。

问题的设计、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处理都是学问。

课堂提问要具有三性——适时性、适应性、适度性。

同时,提问的目的要准确,问题要有思维含金量,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

教师的语言美

形象的、趣味的、富于创意的语言;标准的有亲和力的普通话;能创造教学的语言美感。

6:

教师的个人素质

一手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多媒体制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查寻资料等;课堂中尊重学生,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要善于倾听学生;重视学法指导。

7:

讲练结合

课堂练习合理适量,引导学生做材料分析题,当堂完成学案练习。

1、较好地创设了探究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这体现在导入环节以及每个知识板块的衔接之处,教者能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融汇在一起,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这节课教者主要采取了自学指导法和问题引导法的教学方式,通过预设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整堂课把空间、机会、时间、思考都充分地留给了学生,摆正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学论教的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改理念。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忌跳跃性思维,要有系统性思维;同时还注重教会学生建立知识树,使知识形成网络,这非常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整节课的内容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而且效果很好。

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能巧妙地处理上课溜号的学生,体现了教者很强的教学机智。

3、语言有特色,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语言特点。

这节课老师的教学语言体现三个特点:

一是过度语有见解,二是提示语很自然,二是总结语很精辟。

教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把所谓的看似零言碎语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和应用,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些重要的历史理性分析结

论都体现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当中。

我觉得,在我们教师授课生涯中,只有次好课,没有最好课。

针对这一节课,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商榷。

1、变记忆型历史为思维型历史。

整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学探究的氛围很浓,这里有对比,有归纳,有概括等一些高层次思维,教师也传授了一些记忆方法,但我总觉得学生的深度思维没有发掘出来,特别是缺少对问题的深度分析。

整堂课基本是师问生答,学生自主产生的问题较少,新生成的问题不多。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浅层次的互动,浅层次的探究。

2、是否应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来思考。

学习历史有五个层次:

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感悟现实。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这是说历史的工具性,我们学史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因此我觉得我们在感知历史、理解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多方位思考现实热点问题,把历史问题做现实的思考,把现实问题做历史的思考,让历史为现实服务,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深度思维能力,我们应向这方面努力。

学生今天学的历史知识可能今后会忘记,但学会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这是一辈子受益的大事情。

这节课,教师收集了许多素材,充实了本节课内容,但是我觉得如果能结合这节课把中外关系特别是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关系,中国对外政策及演变纳入本节课就更好一些,历史本身就应该具有时代性,这是理解历史、应用历史的最好体现。

篇三: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评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评课稿

在文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于星期四在绵德中学听了一节高二的化学课。

主讲人是绵德中学的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就对这堂课提出我的一点看法。

从整体看来,讲课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得还是很不错的。

课程的教学基本环节完整,上课思路清晰,应用普通话授课,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上课时,他语气较为亲切,有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体现了老师良好的教学技艺和课堂组织能力。

这一节课,讲课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所以上课时间相对比较充分,内容也比较丰富。

一开始上课,老师便将这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四个学习目标展示给同学们看,这四个学习目标分别是: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介质的概念;

2、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4、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通过学习目标,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这一节课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形成简单的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在新课引入这一方面,老师从之前已经学过的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一起大声念出,从而引出今天所要讲的新课-—弱电解质的电离。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出新的内容,这无疑是一大亮点。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能回忆起之前所学的内容,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收起他们雀跃的心,全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在讲述强弱电解质时,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于是,老师便给学生们观看一段视屏代替。

在发现视屏没有声音时,老师没有慌乱,反而是说:

既然视屏没有声音,那就由我来为同学们讲解吧!

”轻松化解了一个小尴尬,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接下来讲述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时,老师运用表格的方式来讲解,每一项内容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与强电解质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弱电解质的概念、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电离过程等内容。

讲解完这一部分的内容后,老师并没有立即讲述下一部分的内容,而是给出了两道练习题。

通过强弱电解质的区分联系和书写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两道练习题的讲解,轻松地引出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

CH3COOH电离的v-t图。

以练习题来

承上启下,即加深了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又很自然地承接到下面所要讲述的内容,轻松过渡。

在讲解完CH3COOH电离的v-t图后,老师也顺便指引学生回顾了化学平衡的

相关内容。

又一次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将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做一个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电离平衡的相关内容。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有一些地方还可以有待商榷。

例如:

结束上课前没有与下一个知识点衔接。

在结束这节课的教学时,老师可适当地提一下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并让同学们做好预习,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下节课的学习效果。

还有,在讲到HgCl这种物质时,老师错将汞(gǒng)字读成góng,这一点也是

需要注意的。

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就是以我们所讲授的内容作为正确的来掌握,如果老师出现错误,那么也将会误导学生。

此外,老师在授课时虽然有注意与学生们互动沟通,但是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提问学生问题时,老师过多地注重讲解课程的内容,而有点忽略了站着的学生。

我觉得,如果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限制。

总的来说,这节课讲课老师上得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我们师范生学习。

篇四:

电解池(第一课时)

授课题目

电解池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

伊宁市第八中学张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解原理,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溶液中的微粒放电顺序;

初步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提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

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学科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电解原理

教学难点:

对电解原理的认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设备;仪器与用品:

饱和NaCl溶液;PH试纸、镊子、铅笔、导线、电池盒、电池2节。

教学流程

【引课】人类对广阔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我们祖国从201X年成功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以来,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又成功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及宇宙飞船。

在行空航天事业发展中,飞船的动力来源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

那么飞船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下面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播放】

【讲述】视频中提到了发电—储能—释放。

在这个装置中能量是如何储存的?

促存的能量又是如何在供电的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电解原理

【板书】第三节电解原理

【幻灯播放】氯碱工业

【讲述】我们常在游泳池中通入氯气来杀菌消毒。

工业上利用NaCl溶液为原料来制备氯气,习惯上称为氯碱工业。

这个生产是如何实现的呢?

反应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我设计了一个实验。

【幻灯播放】装置图

【讲授】这个装置可以利用电池提供的电流在氯化钠溶液中完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

我们把这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幻灯展示】一、电解池

1、定义:

【讲授】请大家根据这个装置图来说一下,装置中都用到了哪些仪器。

总结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学生实验5分钟)

【幻灯展示】2、形成条件

【过渡】现在请大家根据装置图完成实验,(保持铅笔不动两分钟)。

注意观察铅笔与电源的哪一极相连。

铅笔尖附近分别有哪些现象?

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铅笔尖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2分钟

【提问】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溶液中的粒子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积极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通电前,NaCl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如何运动?

2、通电后,NaCl溶液中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3、离子运动到两极以后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成了什么?

4、氢氧化钠是如何生成的呢?

【提问】刚才我们分析的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有没有同学可以总结一下电解的定义呢?

(学生分析总结3分钟)

【板书】第三节电解原理

一、电解

1、定义: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讲述】我们把电解池的两极叫做阴阳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负极相连的叫阴极。

2、电极反应类型

阳极(+):

氧化反应阴离子放电顺序:

Cl—>OH—>含氧酸根

阴极(—):

还原反应阳离子放电顺序:

Cu2+>H+>Na+

【提问】5、阴极为什么是H+最终放电,而不是Na+,你的理由是什么?

阳极呢?

【引导】氢离子在阴极发生什么反应?

它具有什么性?

钠离子呢?

根据我们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分析。

【知识迁移】写出电解CuCl2溶液的分析报告。

【总结】分析电解的一般思路

1、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阴阳极附近各有哪些离子

3、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得出电极反应式

【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分析一下,航天飞行器上的动力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