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921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doc

中国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

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表12006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

亿美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17607

23.8

出口额

9691

27.2

其中:

一般贸易

4163

32.1

加工贸易

5104

22.5

其中:

机电产品

5494

28.8

高新技术产品

2815

29.0

其中:

国有企业

1913

13.4

外商投资企业

5638

26.9

其他企业

2139

43.6

进口额

7916

20.0

其中:

一般贸易

3332

19.1

加工贸易

3215

17.3

其中:

机电产品

4277

22.1

高新技术产品

2473

25.1

其中:

国有企业

2252

14.2

外商投资企业

4726

22.0

其他企业

938

24.4

出口大于进口

1775

其中:

一般贸易

831

加工贸易

1889

其他贸易

-945

表22006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

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美国

2035

24.9

592

21.8

欧盟

1820

26.6

903

22.7

中国香港

1554

24.8

108

-11.8

日本

916

9.1

1157

15.2

东盟

713

28.8

895

19.4

韩国

445

26.8

898

16.9

中国台湾

207

25.3

871

16.6

俄罗斯

158

19.8

176

10.5

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比上年下降5.8%。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4.7亿美元,下降4.1%。

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7.7%;房地产业为11.8%;金融业为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2.9%。

表32006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名称

合同项目

(企业)

(个)

比上年增长%

实际使用金额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总计

41485

-5.8

694.7

-4.1

农、林、牧、渔业

951

-10.1

6.0

-16.5

采矿业

208

-17.5

4.6

29.7

制造业

24790

-14.3

400.8

-5.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75

-3.9

12.8

-8.1

建筑业

352

-23.0

6.9

40.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65

-9.4

19.8

9.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78

-7.7

10.7

5.5

批发和零售业

4664

79.3

17.9

72.3

住宿和餐饮业

1060

-12.2

8.3

47.8

金融业

64

10.3

67.4

-45.2

房地产业

2398

13.1

82.3

5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885

-3.2

42.2

12.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35

11.8

5.0

48.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2

-5.0

2.0

40.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36

-28.3

5.0

93.9

教育

27

-47.1

0.3

65.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0

-9.1

0.2

-61.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41

-11.4

2.4

-21.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

0.07

91.1

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4亿美元,增长12.3%。

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分析

 一、一季度顺差基本情况

    1-3月,外贸进出口总额457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其中出口25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20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外贸顺差464.4亿美元,同比增加231.3亿美元,增长近1倍。

其中,1月份实现顺差158.8亿美元;2月份237.6亿美元,3月份68.7亿美元。

    3月份贸易顺差减少主要原因:

一是春节推后的影响。

今年春节2月18日,如考虑正月十五日后上班有4天假期在3月份,从而影响3月份出口。

二是部分企业为规避汇率调整和出口退税提前结汇。

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之订单较多,部分企业要求春节前预付结款或提前结汇。

预计再次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企业2月份提前出口。

按目前趋势发展,预计全年贸易顺差2500-3000亿美元。

一季度贸易顺差特点:

    

(一)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迅速扩大,一般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

一季度,加工贸易顺差544.7亿美元,同比增加179.9亿美元,增长49.3%;一般贸易顺差165.1亿美元,同比增加93.4亿美元,增长1.3倍。

加工贸易顺差为一般贸易顺差的3.3倍,为全部贸易顺差的1.17倍。

    

(二)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轻工纺织产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1-3月,机电产品顺差为396.7亿美元,占当期贸易顺差总额的85.4%,同比增加188.3亿美元,增长90.4%;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重复)顺差123亿美元,占当期贸易顺差总额的26.5%,同比增加67.6亿美元,增长1.2倍;1-2月轻工产品贸易顺差347.7亿美元,相当顺差总额的74.9%,同比增加97.2亿美元,增长38.8%。

1-2月纺织产品贸易顺差209.7亿美元,相当顺差总额的45.2%,同比增加53.4亿美元,增长34.2%。

    (三)从贸易伙伴看,美欧等是我国贸易顺差国主要来源地。

一季度,对美国贸易顺差346.8亿美元,占顺差总额74.7%,同比增加60.8亿美元,增长21.3%;对欧盟顺差276.9亿美元,占顺差总额59.6%,同比增加95.4亿美元,增长52.6%。

对香港顺差362.2亿美元,占顺差总额78%,同比增加79.8亿美元,增长28.3%。

对香港出口大部分转移到美国。

对日本逆差63.8亿美元;对韩国逆差110.6亿美元,对台湾地区逆差159.3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

    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020亿美元,2006年进一步增加到1775亿美元。

贸易顺差扩大,既有国际大背景,也有国内产业发展、政策激励等原因。

    

(一)国际大背景

    1、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我转移,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以我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技术研发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

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1443亿美元,对欧盟顺差917亿美元。

   2、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强劲。

近年来,全球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发达国家内需旺盛、投资活跃,带动全球经济较快回升。

美国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5.3%,创两年来最快的纪录。

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日本经济走出通缩,步入新的景气周期。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取得高增长。

据IMF最新预测,预计今年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接近5%,世界贸易增长率将达到8.9%,都明显好于往年。

从珠三角、长三角调查情况看,很多企业反映,一季度出口订单明显增加,很多外贸企业出口订单多得做不完,认为是有史以来订单情况最好的时期。

据深圳贸工局反映,国际电讯业市场需求趋旺,华为公司获得英国电讯等公司的大笔买单,富士康集团的订单明显超过往年。

江苏舜天集团反映由以前的抢订单变成挑订单。

上海广达笔记本电脑公司反映,由于国际市场对安装vista的笔记本电脑需求旺盛,目前公司6个月内的订单量都很大,而且客户还在继续加单。

公司春节期间没有放假,各生产线都已满负荷运转。

订单增加影响出口价格上涨。

1-2月份,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5%,高出去年全年平均涨幅0.8个百分点。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反映,去年以来我对美、欧重点产品价格平均涨幅在20%以上。

今年以来,浙江省绍兴县纺织品纺织面料价格同比平均上涨10%,江苏舜天集团服装出口单价平均上涨2%。

    

(二)国内综合优势集中释放

    1、人力资源优势明显。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工人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劳资纠纷少,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4年制造业工人工资,美国为21.97美元/小时,日本为21.54美元/小时,西班牙为16.42美元/小时,韩国为10.71美元/小时,我国为0.75美元/小时,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29、西班牙的1/22和韩国的1/14。

改革开放20多年的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我国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在全球贸易和资源配置中,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区段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

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料件完全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链伸延迅速,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

据广东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该省加工贸易出口2083.9亿美元,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超过3000亿人民币。

    3、要素价格低。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价格、供水价格、环保收费明显偏低。

现行的汽油价格比美、欧、日分别低20.9%、67.7%和37.2%,柴油价格分别比美、欧低21.6%和58.9%。

工业用电价格和居民用电价格分别比OECD国家低0.05元和0.4元;供水价格比美、日低66.7%和90%。

各项环保费用规定标准低,且征收不到位。

为了吸引投资,很多土地无偿或廉价提供给外商投资企业。

企业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明显偏低。

    4、“奖出限入”政策和体制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办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