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898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docx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大学论文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但它却是在90年代后期得到真正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活动和资源主要采取自行投资和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的模式,企业和为其提供材料或服务的单位是一种所有权的关系。

“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方式使许多制造企业拥有从材料生产,到成品制造,运输和销售的所有设备以及组织机构,很多大型的企业甚至拥有医院,学校等单位。

但是,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企业对众多功能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资本。

当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不足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就算资金充裕,这种投资也具有很大的风险。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什么项目都投资的方式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

除此之外,经营项目太多,很难专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技术创新,很难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而且,企业内部部门众多,结构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面对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趋势,纵向发展会增加企业的投资负担,迫使企业从事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而且企业也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纵向一体化”的弊端,为了节约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企业开始采取集中发展主营业务的“横向一体化”的战略。

一方面,当企业对某种资源或者服务有需求时,主要采用外部购买的方式,尽量减少对各种非主营业务的投资。

另外一方面,企业也在逐步把主营业务以外的业务予以外包,原有企业和为他提供材料或服务的单位变成了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

由于全球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仅靠自身已不能取得竞争优势,不得不联合起来,形成各种虚拟组织,以取得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

在这种形式下,对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信息沟通,物流速度,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就是适应这一形式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供应商评价方法的研究这两个方面。

林勇、马士华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分类模型,建立了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并构建了供应商评价的步骤模型[1];胡峰、张维洁概述了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科学步骤,阐述了不同合作模式的供应商选择,同时提出了在供应商选择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陈琦、安茜和张文杰阐明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如何选择上游供应商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问题[3];周新意分析了供应商的评价准则,研究了选择多供应商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定性的决策模型[4];战丽梅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构建了供应链环境下战略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选择供应商的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5];尹传勇采用分类的方法归纳了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6];马士华阐述了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重要意义,对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根据已有的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个灰关联分析模型[7]。

CemalettinKubat,BarisYuce指出要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必须在有形和无形的因素之间做出取舍,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遗传算法(GA)来确定最佳的供应商[8];M.NavidKasirian,RosnahMohd.Yusuff找出了供应商选择标准的相互依存性,并指出相互依存性的存在会影响供应商的整体排名[9];A.Haery,N.Salmasi,M.ModarresYazdi,andH.Iranmanesh研究了关联规则挖掘对供应商选择标准的影响[10];EulálioG.CampeloF.,WolffriedStucky对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市场趋势进行了研究[11]。

1.3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构

1.3.1研究方法

供应商评价选择的方法有很多种,经历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几个研究阶段。

常用的几种方法有主观判断法、线性加权法、公开招标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灰色系统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TOPSIS方法等。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选择。

1.3.2本文结构

本文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前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是有关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选择的相关理论的概述。

首先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目标进行介绍;然后把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开展供应链管理的意义;最后分析了选择供应商的步骤并概述了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是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首先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定义,并分析了采用层次分析法的理由;其次,概括了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最后,构建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指标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而且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

第四章概括了我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了供应商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所做出的一个总结,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2供应链管理及供应商选择相关理论

2.1供应链管理

2.1.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原材料获取、物料加工和制造直至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完整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所组成的网络[12]。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商、制造商、物流者和分销商等各种经济活动,有效开展集成管理,以正确的数量和质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分销,提高系统效率,促使系统成本最小化,并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服务水准[12]。

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上涉及各个参与、组织和部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开展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集成管理[12]。

2.1.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1)以更完整的产品组合,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面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不断缩短供应链完成周期;

(3)对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缩短供给与消费的市场距离,实现快速与有效反映;

(4)不断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总费用[12]。

2.1.3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或其与传统物流管理的显著区别,可以归纳为[12]:

(1)系统观念。

把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将供应链看成是由采购、制造、分销和销售等构成的一些分离的功能块。

为了有助于整体运作,供应链需要有新的业绩评估方法,特别在财务评估方面,这里可以采用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法。

(2)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的出发点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基于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快速反应等多种要求,以及重要性排序,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共同目标和行动方案。

(3)动态管理。

对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和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动态管理。

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的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库存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

(4)建立新型的企业伙伴关系。

通过仔细地选择业务伙伴,减少供应商数目,改变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

新型企业关系表现为信息共享,有共同解决问题的协调机制等。

(5)开发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上的企业努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保持和强化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2.1.4开展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1)提高客户满意度。

这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供应链管理的一切方式方法,都是朝向这个目标而努力的,这个目标同时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流程上的再造与设计,这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流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随着企业供应链流程的推进和实施、应用,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将会有极大的改进,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节约交易成本。

结合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将大大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4)降低存货水平。

通过扩展组织的边界,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存货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已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水平。

  

(5)降低采购成本。

促进供应商管理。

由于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应用于采购管理的人员等都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

  

(6)减少循环周期。

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预测的精确度将大幅度的提高,这将导致企业不仅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而且能减少生产的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

  

(7)收入和利润增加。

通过组织边界的延伸,企业能履行它们的合同,增加收入并维持和增加市场份额。

  

(8)网络的扩张。

供应链本身就代表着网络,一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系统,本身就已经建立起了业务网络。

2.2供应商选择

2.2.1供应商选择定义

供应商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设备及其它资源的企业,它既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

供应商选择是指企业在研究所有的建议书和报价之后,选出一个或几个供应商的过程。

广义的供应商选择则包括企业从确定需求到最终确定供应商以及评价供应商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2.2.2选择供应商的步骤

不同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所采用的步骤会有差别,但基本的步骤应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建立评价小组。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

组员来自采购、生产、财务、技术、市场等部门,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评价小组必须同时得到制造商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2)确定全部的供应商名单。

通过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以及采购人员、销售人员或行业杂志、网站等媒介渠道了解市场上能提供所需物品的供应商。

(3)列出评估指标并确定权重。

上述已对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进行详细论述,在短期标准与长期标准中,每个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对不同的企业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评估指标权重设计时也应不同。

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

2.2.3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作用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好的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是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优秀的供应商是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保证,它可以保证供应链的畅通无阻,避免因缺货、次品等问题而给企业带来各方面的损失;同时优秀的供应商有助于企业增加销售量,降低库存,降低采购成本。

供应商是供应链管理的源头,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直接参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线的改进,它帮助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快企业的流通速度,来提高企业的效率。

除此之外,供应链的业绩直接影响着核心企业的交货、提前期、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库存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业绩。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供应商的选择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形下是不容忽视的。

3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层次分析法的定义与采用理由

3.1.1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3]。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求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这里所谓的“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定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

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3.1.2层次分析法的采用理由

企业在评价选择供应商时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些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会存在一些主观的成分,往往根据自己对供应商的印象好坏来选择供应商,有时甚至带着个人情绪;除此之外,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不是很全面,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14]。

对于这种涉及到多层次的问题,一些传统的方法都不太适用,因此,我们考虑用层次分析法(AHP)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判断矩阵来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体的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检验这一套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评价与选择,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套非常重要的系统分析工具。

层次分析法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主要依据定性的分析和判断,它把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系统进行合理的分解,对于解决多目标、多层次的问题非常有效,而且,它将人们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便于接受并容易计算,此外,每个层次的每个因素对于结果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量化的,非常之清晰,所得结果也简单明确,很容易被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2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为[15]:

(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目标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3.1层次结构模型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表3.1判断矩阵的基本形式

A

B1

B2

Bn

B1

b11

b12

b1n

B2

b21

b22

b2n

Bn

bn1

bn2

bnn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次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并对各备选方案排序。

3.3综合评价选择最优供应商

3.3.1建立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

(1)目标层A:

选择最优供应商。

(2)准则层B:

经过综合分析,在目标层A下列出了适用于大多数公司的六项评价准则,分别为:

人力资源,企业基本状况,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评价,价格水平,质量水平,企业文化与环境。

而每项准则层下面又分为若干项子准则层。

人力资源分解为:

经营团队和员工素质;企业基本情况分解为:

行业中的位置,企业信誉,企业稳定性和企业发展前景;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评价分解为:

生产控制能力,设计开发能力,设备状况和生产状况;价格水平分解为:

产品报价和成本控制能力;质量水平分解为:

质量保证体系,样品质量,优良品率和质量问题处理能力;企业文化与环境分解为:

企业文化,企业环境和企业创新能力。

(3)方案层C:

待选的各个供应商。

图3.2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3.3.2对各项评价指标的说明

供应商的评价准则有多项,例如,信用度,人力资源,企业基本情况,价格水平,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评价,质量水平,企业文化与环境,交付能力,配合度,企业业绩,服务水平,合作关系的促进等。

本文从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6项准则进行评价,即人力资源,企业基本状况,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评价,价格水平,质量水平,企业文化与环境。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负责招聘人员,并进行培训,还有员工薪酬和福利的发放,绩效的考核等。

人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培训出来的员工的素质水平和团队的团结精神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这些资源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

该评价指标包括经营团队和员工素质。

(2)企业基本状况

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在位置的高低是他们实力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而企业的信誉是企业表现良好的重要标志,此外,企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

因此,该评价指标包括:

行业中的位置,企业信誉,企业稳定性和企业发展前景。

(3)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评价

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评价是反映供应商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

该评价指标包括:

生产控制能力,设计开发能力,设备状况和生产状况。

(4)价格水平

价格优势是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在当今的供应链管理中,价格水平不再是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仍然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

该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产品报价和成本控制能力。

(5)质量水平

质量水平是选择供应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为供应链管理追求“零库存”,所以制造商没有缓冲库存,因此,供应商必须给他们提供全质量的产品,并从根源上保证供应链所要求的全质量产品。

该评价指标包括:

质量保证体系,样品质量,优良品率和质量问题处理能力。

(6)企业文化与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和企业员工共享的一些内在假设。

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它通过影响企业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

企业环境由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

该评价指标包括:

企业文化,企业环境和企业创新能力。

3.3.3数据处理

(1)采用1-9标度建立判断矩阵,标度定义如下[15]:

表3.2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标度

含义

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3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

(2)求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的归一化相对重要度向量Wi0。

方根法归一化的步骤如下:

先计算Wi,

(3.1)

式中aij——要素i与要素j相比的重要性标度。

然后求出规范化后的Wi0,

(3.2)

(3)一致性检验

因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所以两两比较后的判断矩阵不一定具有客观一致性,因此,在求出权重向量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就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重新求解权重向量,直到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max

(3.3)

式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2)计算一致性指标C.I.

(3.4)

3)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

表3.2给出了1~14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表3.3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I.

0

0

0.52

0.89

1.12

1.26

1.36

1.41

1.46

1.49

1.52

1.54

1.56

1.58

R.I.是同阶随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的平均值,它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一致性判断指标随n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的弊端[15]。

4)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Ratio)

(3.5)

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表3.4A-Bi判断矩阵

A

B1

B2

B3

B4

B5

B6

Wi

Wi0

mi

B1

1

3

1/4

1/3

1/5

4

0.765

0.090

6.392

B2

1/3

1

1/5

1/4

1/6

2

0.421

0.050

6.211

B3

4

5

1

2

1/2

6

2.221

0.263

6.171

B4

3

4

1/2

1

1/3

5

1.468

0.174

6.201

B5

5

6

2

3

1

7

3.286

0.389

6.243

B6

1/4

1/2

1/6

1/5

1/7

1

0.290

0.034

6.293

max=6.252C.I.=0.0504R.I.=1.26C.R.=0.04<0.1

表3.5B1-Ci判断矩阵

B1

C1

C2

Wi

Wi0

mi

C1

1

3

1.732

0.750

1.999

C2

1/3

1

0.577

0.250

2.001

max=2C.I.=0R.I.=0C.R.=0<0.1

表3.6B2-Ci判断矩阵

B2

C3

C4

C5

C6

Wi

Wi0

mi

C3

1

1/3

3

2

1.189

0.233

4.047

C4

3

1

5

4

2.783

0.545

4.065

C5

1/3

1/5

1

1/2

0.427

0.084

4.059

C6

1/2

1/4

2

1

0.707

0.138

4.033

max=4.051C.I.=0.017R.I.=0.89C.R.=0.02<0.1

表3.7B3-Ci判断矩阵

B3

C7

C8

C9

C10

Wi

Wi0

mi

C7

1

1

3

4

1.861

0.385

4.010

C8

1

1

3

4

1.861

0.385

4.010

C9

1/3

1/3

1

2

0.687

0.142

4.029

C10

1/4

1/4

1/2

1

0.420

0.088

4.033

max=4.021C.I.=0.007R.I.=0.89C.R.=0.008<0.1

表3.8B4-Ci判断矩阵

B4

C11

C12

Wi

Wi0

mi

C11

1

3

1.732

0.750

1.999

C12

1/3

1

0.577

0.250

2.001

max=2C.I.=0R.I.=0C.R.=0<0.1

表3.9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