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812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docx

高一生物课时规范复习训练题1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相同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都为23条

解析:

通常情况下,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发生的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要多一些;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是有丝分裂中期的一半;人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46条染色体。

答案:

C

2.(2018·合肥质检)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

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解析:

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减Ⅱ后期,故①时期的细胞中每一极均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即红、黄、蓝、绿荧光点各1个;正常情况下,③时期的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相同,均只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半,即荧光点各有红、黄中的1个,蓝、绿中的1个;②时期的细胞中有四种颜色的荧光点各2个;图中精细胞中出现了等位基因,说明减Ⅰ异常。

答案:

C

3.下图甲和图乙为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甲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甲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乙,而不会发生在细胞甲

D.细胞乙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

细胞甲、乙分别处于减Ⅰ中期和有丝分裂中期。

细胞甲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细胞乙产生的子细胞与乙染色体数相同。

联会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C

4.(2018·东北三校联考)右图所示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

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  )

A.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D.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解析:

由图可知,此细胞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最终形成的4个配子中有2个配子多一条染色体,有2个配子少一条染色体。

若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情况多一条(如先天性愚型),或比正常情况少一条。

答案:

C

5.(2018·莆田质检)下图是一哺乳动物细胞某种分裂过程简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②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已经加倍

B.细胞⑤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后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C.细胞③与④在基因组成上的差异可能不只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①分裂产生的细胞⑤基因型只有1种

解析:

根据分裂特点可以看出该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①到②细胞进行DNA复制,但染色体数并未加倍。

⑤卵细胞中的隐性基因在子代中不一定表达。

③和④基因组成的差异来源也可能是基因突变。

一个卵原细胞①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故基因型只有一种。

答案:

A

6.右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

图示表明此时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点结合在一起组成的。

对于染色体数目为2N的高等动物细胞而言,如果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为2N,则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不可能存在图示的数量关系。

答案:

B

7.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D.②与④

解析: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后,①与④细胞的两条染色体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②与③细胞的两条染色体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分别为①与④、②与③。

答案:

C

8.(2018·南昌模拟)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

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

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 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

甲的基因型为XBXbY,其中XB一定来自母亲,Y一定来自父亲,Xb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不论来自哪一方,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的结果。

答案:

B

9.(2018·赤峰质检)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

B.该动物为雌性,②和③是次级卵母细胞

C.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②细胞中

D.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

解析:

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该动物为雌性,②是次级卵母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①细胞中;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

答案:

D

10.(2018·沈阳六校联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解析:

夫妻双方正常,生了一个同时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儿子,可推导出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

分析题图可知,A和D是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而B和C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

A可表示父亲的体细胞,B可表示夫妻双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C可表示母亲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且C发生了交叉互换,D所示细胞的基因组成和夫妻双方的均不同。

答案:

D

11.(2018·江门一模)以下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Ⅲ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发生在Ⅰ过程

C.在地球出现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后,生物进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D.组成新个体细胞中线粒体的遗传物质既来自精子,也来自卵细胞

解析:

组成新个体细胞中线粒体的遗传物质来自受精卵,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答案:

D

12.(2018·哈尔滨模拟)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解析:

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应为TM和tm、tm。

答案:

D

13.右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

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中DNA解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段。

(2)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______________段。

(3)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细胞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_段。

(5)从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__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段。

解析:

AB段处在间期,此时DNA还没有开始复制,BC段DNA进行复制,CD段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DE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FG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NA解旋发生在间期BC(或AC)段。

同源染色体存在于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即AD段。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CD段。

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发生于间期,而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FG段。

答案:

(1)BC(AC也可) 

(2)AD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CD BC和CD(BD也可) (5)D FG

14.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巢内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Ⅰ~Ⅲ表示分裂过程,1~5表示细胞分裂图像,图中1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Y。

请据图回答:

(1)图中1细胞和2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以上图示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3)基因重组发生在以上图示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两个3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2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已经被15N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15N与不含15N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因此1细胞与2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这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图中Ⅱ过程表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Ⅱ过程。

(3)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两个3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基因组成为AAXBXB、aaYY或AAYY、aaXBXB。

(4)由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有2个生殖细胞含15N,2个不含15N。

(5)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XBYY和aa或aaXBXBYY和AA,这两个子细胞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AXBY、a或aXBY、A。

答案:

(1)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Ⅱ (3)Ⅱ AAXBXB、aaYY或AAYY、aaXBXB (4)1∶1 (5)AXBY、a或aXBY、A

15.(2018·宁波八校联考)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行)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请在E内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解析:

A图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共有4种形态,所以含两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阶段;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和DNA的比值是1/2,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时,染色体和DNA的比值是1,所以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1、1/2;画图时需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

(1)4 

(2)f→g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1 1/2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