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390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docx

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训练目标

 1.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材料凸显人物的个性。

3.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作为人,应有正面、积极的品性,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比如慈爱、善良等,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厌恶。

人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语言、行为、能力、气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俗话说:

“一母生九子,个个有不同。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高级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人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

读文学大家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随着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命运的波澜起伏而感动着,想象着,反省着。

很多很多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如侠义满天的郭靖、自强不息的简·爱、自轻自贱的阿Q……这是什么魔力呢?

成功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关键,不仅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还在于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捕捉,这就需要有发现的眼睛,发现表现人物个性的事情。

作文命题:

以“笑对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印象鱼尾纹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

“外婆,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

”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

“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

(1)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

那是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

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

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

(2)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

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3)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

我愧疚地对外婆说:

“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

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

“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

”我问:

“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

”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

“当然,人生就是总和!

”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了一串爽朗的笑声。

(4)

外婆从不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唯独一件事她总是无休止地唠叨:

“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

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5)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了。

因此我便留心要带着笑容、很精神地跟邻里打招呼。

外婆说笑容是宝。

她自己总是满脸笑容,所以邻居们跟她很合得来,也很乐意送她一些蔬菜、水果、糕饼点心的。

夏季是炎热的,对于买不起风扇的我们更是折磨。

泥土没了光泽,小草耷拉着脑袋,大树失去了生机,蝉在树上聒噪得叫人心烦。

每当这时,外婆就会搬来小板凳,拿着把大芭蕉扇,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朝我扇扇子,她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

不管天气多炎热,她总是笑着说:

“别总抱怨冷啊热啊的,一年四季,冷热交替。

该冷不冷,害虫横生;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外婆那深深的鱼尾纹里有淘不尽的人生哲理,炎炎夏日中,沧桑透出点清爽。

(6)

在大树下乘凉时,她会给我讲道理: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梦想!

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时,她总用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

“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后来,我到了上高年级的时候,爸妈带我离开了她老人家,分别的时候,我哭着说:

“我会一直想您的!

”她一滴泪未掉,说:

“时钟不能反着走,人也不能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

”可我分明看到,那一向洋溢着笑的鱼尾纹也流淌着不舍……

外婆那承载着许多欢笑的鱼尾纹穿梭着我的童年印象,它不断地告诉我——要笑对生活!

(7)

 

(1)面对困境,依然笑声朗朗,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点题,抓住了人物的肖像特征。

(3)外婆人性的魅力,深深影响着“我”。

 

(4)这里将外婆的两个典型特点结合起来。

 

(5)进一步表现外婆的人性魅力,言传身教最有益。

 

(6)进一步抓住人物独特的语言进行描写,第三次扣题写肖像,写出了感悟。

 

(7)本段将外婆富有智慧的语言和鲜明的肖像特征再次结合描写,并强调了外婆的光辉人性对“我”的人生的巨大指导意义。

名师评语

 如何展示“笑对生活”的主题,作者对外婆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饱含感情地鲜活起来。

外婆光辉的人性魅力指导着作者的人生,不用多说,那个爽朗大笑的、语言深邃的、有深深鱼尾纹的外婆仿佛出现在我们面前,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要学会笑对生活!

技法总结

(1)突出人物独特特征,人物个性鲜明。

写人面面俱到,就会流于一般化、类型化。

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只有刻画出人物的特有气质和特点,展示出人物内在的、稳固的东西,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符合黑格尔所说的富有生命力的、独特的“这一个”。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用“同中求异”的思维,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点:

①写好肖像,以形传神,暗示主题。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写好心理,倾诉心声,表达主题。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对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准确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不要去“下评语”,写什么“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不好的人”“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之类的话,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④写好环境,以景写人,烘云托月。

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我们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环境描写,可以用环境与人物的行动、肖像互相烘托。

(2)以小见大,细微见著,个性丰满。

以小见大,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抓住小事件,平中出新、凡中见奇,从小处着手、大处落笔,找准“触动点”,写出细微传神之处;二是抓住小细节,作家李准告诉我们:

“一个生动的细节,不亚于一场戏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鲁迅先生只用“阿Q画圆圈不圆”一个细节就展示出了他的愚昧无知,所以抓住富有生活化和真实化的细节,常会使人物个性立显。

(3)角度独特,手法全面,个性深刻。

写人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写法。

间接描写能达到直接描写不能达到的效果,能够更方便地从多方面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生活环境的布置和陈设、人物的喜好,能够从侧面揭示人物的身份、品位。

运用这种手法,给人新鲜感的同时促人思考,人物的个性也在我们头脑中深刻起来。

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就很好地点明了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顽固、保守的人。

作文命题:

人的一生,注定有我们为之心灵震颤的人或事,这些印象是难以磨灭的,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记忆或感悟。

病文呈现

我的外婆

①我的外婆叫湄,长得真美。

她离开我有几年了,但我总忘不了她的微笑。

(1)

②在我的记忆里,外婆很爱笑。

③那是我幼年的新春吧,外婆系紧围裙,用一双灵巧的手,做出一桌我最爱吃的饭菜。

正月里,她不曾有过半刻歇息,但她始终微笑着,笑得这般欢喜、知足,琐碎繁重的家务,长久辛苦的劳作,全然不曾介意。

刚刚学会说话的我跟在她身后,还不知道她一生都是这般辛勤啊!

这就是我吃苦耐劳、知足常乐、任劳任怨的外婆。

(2)

④那是我童年的盛夏吧,外婆穿着一身素衣白衫,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握着一把蒲扇,为我驱赶着蚊子。

我说:

“外婆,你自己也扇一扇吧!

”外婆笑了笑,没有停下蒲扇的摇动。

然后,外婆把我揽在怀里,给我讲起了她的家乡。

她的家乡在西南,是一个水乡,她极力地给我描绘家乡的小桥流水有多么美。

我好奇地问:

“外婆,你为什么来我家呀?

”外婆笑了笑,笑得有点凄凉,但更多的是坚强。

(3)

⑤那是我少年的深秋吧,外婆每日仍早早地起,将头发轻轻一绾,把小马扎搬到阳台上坐一会儿,天气慢慢变凉了,但她不觉得冷。

在阳光下,她穿针引线,在一张细白布上绣出好看的图案——一对戏水的鸳鸯,一节挺拔的秀竹,一块嶙峋的山石!

我顽皮好动,在书桌前坐不了半小时就坐不住了,生气地把作业纸撕下来。

这时,外婆便微笑着坐到我的身边,耐心地开导我。

她说:

“做人做事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被外婆的话深深感动了。

外婆微笑着看着我,她想抱起我,但我已经比她高出了半头,她已经抱不动我了。

而她只是笑着,扶着门框,看着我蹦跳着远去的身影消失在她的视线中。

一年,又一年。

日子过得真快!

(4)

⑥那是去年的深冬吧,父亲把已经十分瘦弱的外婆从手术室的推车抱到病床上。

我看到外婆的头发有些散乱,已经全白了,白得像病房雪白的墙。

她病了,也老了,不能自己梳头了,不能绣花了,也抱不动我了。

白色的被子下,手脚瘫软,腹部还有刚刚手术留下的伤口,她的脸色也像被子一样白,满是皱纹,岁月销蚀了她曾经的美丽。

但脸上的笑容却是永恒的,这笑容中有留恋,有满足,有无穷的魅力……(5)

⑦我的外婆,一直关心我、爱护我的外婆,在这一年冬天,老了,累了,走了。

(6)

⑧然而我知道,她会永远停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我常常想起她,想起她的辛勤劳作,想起她的关心呵护,想起她永远的微笑。

⑨外婆,我深爱着的外婆,我爱你!

(7)

病因分析

(1)第①段开篇点出人物,以“笑”引起,但语言的直白影响了深刻情感的表达。

(2)第③段着重表现外婆在新春辛勤的劳作,直接用“标签”标明不合适。

(3)第④段写外婆对“我”的爱,写外婆的身世,虽有些描写性语言,但整体上语言平淡。

(4)第⑤段写外婆直接影响“我”做人,突出了外婆的爱;“外婆绣图”是一个很好的情节,但这一情节与本段的写作重点联系不紧;外婆的话与人物的性格特征不甚切合。

(5)第⑥段作者选取的外婆病逝的情节很典型。

但“白得像病房雪白的墙”“她的脸色也像被子一样白”等句子缺少新意。

(6)第⑦段语言过于直白。

(7)第⑨段与开头照应,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外婆的美好品德高度概括,但语言缺乏韵味。

佳作再续

我的外婆

透过锃亮的镜框,她又在对我微笑,甜美、干净、淡定的笑容。

这笑容让我在泪光中扬起嘴角。

她是一个极爱笑的女子。

溯着岁月的河岸,她就在记忆的源头等我。

用轻软、温柔的臂弯,笑拥着我。

这一切,生生地映入我的眼帘,烙进我的灵魂,让我从出生起,就不离她身边,彼此相随着共度时光的长流。

那是我幼年的新春吧,她绾起圆髻,系紧围裙,一双巧手如蝶翻飞,在灶间舞出一片活色生香。

人情往来,她应付得妥帖大方;迎春事宜,她打理得井然有序。

正月里,她不曾有过半刻歇息,然而她却笑着,笑得这般知足。

咿呀学语跟在她身后的我,还不知道她一生都是这般贤淑勤劳的啊!

那是我童年的盛夏吧,她身着干净单薄的白衫,平髻紧贴在耳后,恬静地坐在细藤椅上。

夏夜炎热,她的一把蒲扇却只为我摇出一片清凉。

我回头嗔怪,她却笑答:

“心静自然凉。

”她轻揽着我,温柔的语音传送着如水的诉说:

石阶、埠头、乌篷船……她将她的故乡轻画细描。

此时她仍笑着,笑中有三分悲凉,但更多的是沉静与淡然。

懵懂无知的我,却也没有疑惑追问:

娇弱单薄的她,是怎样从温润的贵州小镇来到遥远陌生的北方村落?

这其中多少世事艰难,这半生又有多少坎坷苦难!

她却从不提及叹怨,她只是一笑,泯尽半生的苦甜得失。

那是我少年的深秋吧,她每日仍早早地起,将头发轻轻一绾,搬张竹凳到阳台小坐,哪怕是身处干冷的北地。

在阳光下,她遣针运线,做得一手江南少女才有的好绣工。

而且一旦起针,静坐半日不停歇。

我顽皮好动,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尚且难耐。

这时她便笑着,招我在她身边坐下。

那通达的笑似有神奇的效用,让我安静下来,惊异而又羡慕地看那一块绢丝上的水灵的花物,她谆谆笑谈:

“绣花如品人生,如学做人。

一针一线,半点虚妄不得;一枝一叶,又半点急躁不来。

”我扶她起来后,她却再也抱不动我,仔细看,我已经比她高出一头了。

而她只是笑着,扶着门框,看着我蹦跳着远去的身影消失在她守望的视线中,一年,又一年。

那是去年的深冬吧,父亲把瘦弱的她从手术室的推车抱到病床上。

只有这次她的髻散着,她的头发已全白了,白得像是落在窗外的雪,只是我怎么拂,也拂不掉。

她再也不能自己梳头,再也不能绣女红,再也不能抱我了!

然而她还是笑。

岁月的刻刀与病痛的利锥敲碎了她所有的美丽,但无法磨灭她的笑容——历经困苦、看过俗世之后,仍然知足感恩的、赤纯干净、恍如孩童般的笑容。

这笑容像是一朵迟开的花,静静绽放在她唇角边,一瞬间,散出酝酿一生的醇厚的香,再让时光把她雕刻成永恒。

在这一年冬天,她老了,累了,走了。

然而我知道,她一直在守护着我。

在记忆的源头静立着,那双从我出生起就拥着我的手,在等我去握。

溯着时光的长流,我仿佛又看见她的笑,使我在泪光中扬起嘴角。

摊开她最爱的帕子,只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以及细线绣出的她的名字:

许湄。

我的外婆!

命题呈现

请综合运用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以“一个时时催我奋进的人”为话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本题要求写以记人为主的较复杂的记叙文。

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让人有所“感”,即通过生活中人与事的描写,使读者受到思想上的感染;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语言表达,要求形象鲜明,生动传神。

写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

(1)要精心选择典型事件。

记事写人,常有四种情况:

一人一事,多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多事。

记事仅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事来写。

(2)要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特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能反映这一类人物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共同特征。

如改革家冲破陈规陋习,勇于革新的气魄。

二是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所以,要写好一个人物,就必须抓住他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有:

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等描写手法。

人物的语言描写:

对话切忌一般化,要有个性;对话切忌啰嗦,要简练;对话切忌空泛,要精警。

这就要求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提炼加工,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反映时代特征的典型话语。

肖像描写,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集中描写,即在人物出场时就具体地写出他的外貌特点。

另一种是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逐步进行描写。

肖像描写并不是从头写到脚,而是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部分。

②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如司马迁写“荆轲”这个人物。

③通过与相关人物对比,衬托人物的个性特征。

④在典型环境中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⑤要恰当剪裁。

通过详略处理,把人物的个性特征凸显出来。

本次作文,首先要弄清题目所要求的中心和所限定的范围。

题目中的“奋进”二字,在选材方面就限定了范围,要求选择他(她)教导、激励和鞭策“我”不断进取而又能充分展示他(她)性格特征的事件。

为什么能“时时催我奋进”呢?

他(她)和“我”要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影响着“我”的思想和行为,指引着我的生活道路;要么是他(她)的某些言行给我深刻印象和启迪,使“我”站起来、奋起,等等。

注意刻画他(她)的性格特征。

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选择的事件和主题的需要,下笔前在头脑中先清晰地勾画出这个人的形象和清楚地把握其性格特征,再调动各种描写方法,在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中去刻画。

这个人物,或有深沉的思想、执着的追求,或有百折不挠的气概,等等。

他(她)的个性,也许粗暴怪僻,也许乐观开朗,也许沉默寡言,等等。

佳作展台

我心目中的一尊塑像

提起塑像,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古今中外的许多杰出人物。

的确,平心而论,以他们对社会、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以他们在学术领域的高深造诣,以他们的高尚品格,对“塑像”他们是受之无愧的。

不过人们往往忽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你身边不乏堪称“塑像”的人。

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在人们心中筑起一尊尊长存不朽的塑像。

我的心目中,就有一尊塑像,一尊普通人的塑像。

还是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还没走进家门,就听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从我家里传出来。

“咦,是谁来了?

”我心里想着,走进了家门,只见爸爸正和一个人谈话。

他背对我坐着,看上去很壮实,一头黑发密密地立着。

听见我的脚步声,他回过头来,我看到一副和蔼的面容:

饱满的额头,挺起的鼻梁,一双不很大却很明亮的眼睛,闪着温厚的光,宽而实的嘴唇微微张着,脸上带着微笑——这些似乎都说明他是一个乐观、开朗而容易接近的人。

果然,他一见我,就一下把我抱在怀里,笑呵呵地说:

“小家伙,不认得我吧?

我是你张叔叔。

今后,咱们可是要经常见面的老朋友了。

”说罢他又望了爸爸一眼,哈哈笑起来。

从此,张叔叔成了我家的常客。

爸爸告诉我,张叔叔是刚调到他们单位来的,同爸爸一起工作。

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呢。

从那时起,张叔叔的形象便在我心里有了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张叔叔果真成了“忘年交”了。

我们之间无拘无束,无所不谈。

渐渐地,我觉得与张叔叔在一起是一种享受——他那乐观开朗的性格、妙趣横生的语言、精深渊博的学识,都使我无限崇拜,获益匪浅。

上高中后,我住在学校,与张叔叔的接触少了。

一个星期天,我在书店里与张叔叔不期而遇,我忙走过去,他正在买书,在他面前堆着厚厚的一叠书,有《英汉词典》《英语学习指南》《辞典》等等。

等他付了书费,我就帮他提着书,与他一起回家。

路上,我好奇地问道:

“张叔叔,你买这些书干什么?

”他略带责备地望了我一眼,带笑的脸庞变得严肃起来:

“现在单位上有许多外国书籍,都是英文版的,我在大学里学的却是俄语,要跟上形势,只能从头学起啊!

”我心中一震,一股热浪从胸中涌起,不禁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张叔叔。

啊!

这时我才感到,以前自己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眼光太短浅了。

“现在人老了,想学点东西也不容易了。

你们这一代很幸运,赶上了这个时代。

小家伙(他仍然这样称呼我),你可别学我,要赶紧好好学习,时光不饶人啊!

”说罢,又加快了脚步。

我点了点头,紧走几步,跟上了张叔叔。

去年“五一”劳动节,我放假回家,忽然感到气氛不对——爸爸阴沉着脸,低沉地告诉我:

“你张叔叔得病了,是胃癌!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是,第二天这件事就得到了证实。

我由爸爸带着来到医院,走进张叔叔的病房,我呆住了:

张叔叔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白色的被子,头和两只手臂露在外面,脸色蜡黄,脸颊紧陷,两眼紧闭着,脸上带着痛苦的神色。

听见脚步声,他慢慢睁开眼,一看到我,他那浑浊的眼里,忽然有了光亮,脸上又出现了我所熟悉的微笑——夹杂着痛苦的微笑。

我赶紧上前,两手握住他的一只手,轻轻叫了声:

“张叔叔……”鼻子一酸,哽住了。

他用温和的目光望着我,焦黄的嘴唇微微动着,吃力地说:

“小家伙,我知道你会来看我的,叔叔的病已到了晚期,叔叔真的不想死啊!

叔叔不是怕死,只是觉得,自己才五十多岁,就……”说到这里,他的眼里涌起了一层泪花。

我第一次看见张叔叔哭了。

过了一会儿,他叫我打开床头的柜子,拿出几本书来。

我一看,正是那次他在书店里买的书,书已经翻旧了,有的封面已开始破烂。

“我把这几本书送给你!

也许对你有点帮助。

”张叔叔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小家伙,好好学啊,叔叔在地下等你的好消息。

”接着,他的脸上又浮起了笑容。

这笑容是乐观的、开朗的,与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看到的一样。

这时,我的耳边,又仿佛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现在张叔叔早已离我而去了。

他的一生,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闪光的语言、英雄的行动。

但是,我觉得,在他平凡的一生中,却有许多可贵的东西值得我去学习、去思索。

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他那饱满的额头,温和微笑的脸庞;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他那爽朗的笑声;我的心中,屹立起一尊普通人的塑像……

点评

 本文有三个优点:

①选材较典型。

作者选用了家中相见、书店购书、弥留之际这三件既普通又典型的事,较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②运用了肖像、对话、细节等描写方法,较成功地刻画了“张叔叔”的性格特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不断进取……③首尾议论,深化了主题。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