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7076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docx

语文人教版七下《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之一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人教版

教案信息: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板书设计: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月

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2.3.21

帐篷里

无法离开帐篷

12.3.29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课堂练习: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

注音。

凛冽()吞噬()告罄()毛骨悚然()

遗孀()鲁莽()钦佩()怏怏不乐()

羸弱()战栗()销蚀()忧心忡忡()

2.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

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最新的痛苦和失望。

()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课文选自《》。

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名探险队员。

43.文学常识:

、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

请根据以下重音提示,分别写出相应的提问。

他叫你明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叫你明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DBAC)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

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许静的朗诵字

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作业布置: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有人认为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你认为呢?

(2)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请试着模仿写一段细节来表现人物一定的心理。

(3)课外阅读《最后的跋涉——斯科特上校日记片段》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南极大陆,更了解了人类对南极大陆最初的探险过程是多么的艰辛。

作者以饱满的激情颂扬了令人尊敬的斯科特一行,他们那种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让全世界人民所仰慕,并给我们以精神的鼓舞。

学案设计:

《伟大的悲剧》导学稿

备课人:

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

3.从题目的“伟大”“悲剧”中,理解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角色复述,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

2.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学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威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一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于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等。

自然环境:

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

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

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

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

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

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

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动物:

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

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3、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

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4、预习生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战栗( ) 步履( ) 悚然( ) 羸弱( )

告罄( ) 无垠( ) 凛冽( ) 遗孀( )

(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吞噬:

语无伦次:

羸弱:

  告罄:

 (3)、词语积累。

  精疲力竭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风餐露宿  念念有词  鲁莽大胆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二、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默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1、填表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月

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2.3.21.

帐篷里

无法离开帐篷

12.3.29.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2、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3、他们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4、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

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

学生想到的可能有:

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根据课文快速回答以下问题: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3)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

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二、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

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

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2、①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束的故事,既然是“悲剧”的故事,又何来“伟大”呢?

这是否矛盾?

②你认为“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

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失败之悲——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

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③你认为斯科特他们伟大吗?

说说你的理由。

1、诚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

师小结: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

舞伟大。

三、拓展延伸阅读几则探险者的材料:

成功的探险:

1、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成功的建成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2、1989年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

伟大的悲剧: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

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

但他400

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1986年

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

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四、师总结

【课后巩固】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凛冽()吞噬()告罄()毛骨悚然()

遗孀()鲁莽()钦佩()怏怏不乐()

羸弱()战栗()销蚀()忧心忡忡()

2.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

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最新的痛苦和失望。

()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课文选自《》。

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

,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名探险队员。

43.文学常识:

、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

请根据以下重音提示,分别写出相应的提问。

他叫你明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叫你明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DBAC)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课外

阅读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

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0C的极低温度。

而在世界上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0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又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曾经记录到—94、50C的最低温度。

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的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

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

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在第二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

2、请用肯定句说说第一段的含义。

人类只有到达南极,才知道气候的威力有多大。

3、下面是对上述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A)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化莫测。

4、以上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南极的威力?

风速大气温低气候变化莫测。

5、为什么气象学家对南极的气象喜出望外?

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从这里找到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

畏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

6、文末说“从这里找出了一把解开全球气候的钥匙”,为什么?

南极大陆冰盖的增减与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