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037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docx

温县政府工作报告定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18日在温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魏曰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3.8亿元,较上年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亿元,增长47.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5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1亿元,增长2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959元、5386元,增长24.8%、19.7%,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65.6亿元,增长21.6%;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40.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5亿元,增长28.6%;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增长48.7%;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3%。

工业投入明显加大。

全年共实施规模以上工业项目86个,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增长32.9%。

强力推进10个重点工业项目,艺龙扩产、昊邦复合肥、盛宝隆人造革、立达调料等一批较大项目顺利投产。

骨干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出台了《培育骨干企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建立了骨干企业运行分析平台,重点扶持30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组织重点企业到闽南、中轴集团等先进地区和企业学习考察,开展企业现场管理观摩活动,推广福漫、品正等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制作50期《中国经济报道》专题片,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2007年,30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7亿元,增长34.3%;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29.9%;销售收入44亿元,增长48.9%;实现利税1.97亿元,增长77.8%。

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扎实推进工业集聚区10项重点工作,编制了《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出台了《工业集聚区管理办法》,实施鑫源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超市、公厕、地埋式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开通集聚区公交线路,集聚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入驻企业达到39家,其中30家建成投产,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突破4000万元。

同时,规划建设了谷黄路产业带、福漫锻造工业园和南张羌鞋业园区。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艺龙公司、天阳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被命名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卷烟公司、京华公司、兴发公司被命名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卷烟公司的“三防”过滤嘴棒、京华公司的热反应香精、兴发公司的舒克粉被命名为省高新技术产品。

名牌创建再创佳绩,新培育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件、省优质产品3个。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全面关停粘土砖瓦窑厂,引导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项目。

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完成大江公司强制性清洁审核及恒泰皮业、双龙纸业等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2007年,全县出境水断面水质达到市定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项支农补贴2294万元,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

承担国家粮食丰产工程进展顺利,50亩攻关田超额完成亩产超吨半目标;夏粮和秋粮单产分别达到516、523.6公斤,增长10.5%、2.9%;粮食总产达到28.1万吨,增长7.5%。

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3家,达到103家;新创建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2家,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小麦种子面积16.2万亩,外销小麦种子3980万公斤,增收1194万元,组建了太极种业集团;四大怀药种植面积10.8万亩,产量2.2亿公斤,亩均收入4200元,建成了省级“四大怀药”检测站;完成1.14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工业原料林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区”验收;生猪存栏30万头、牛存栏3.8万头、羊存栏10.1万只、家禽存栏305.7万只,分别增长31%、7%、9%和15%;新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34个,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

新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2个、市级5个,顺利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复验。

新组建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26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投入资金7510万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市首家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站,完成了24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硬化、绿化、亮化任务,顺利通过市委、市政府考核验收。

以完善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载体,以治理“十乱”现象为重点,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引黄补源生态治理工程顺利推进。

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全面完成西渠开挖工程,成功实现西渠试通水。

(三)“三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太极拳影响力明显扩大。

实施了太极文化园建设工程,建成了太极阁,建立了景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寻根问祖活动、全国太极拳联谊大赛和河南省“武协杯”青少年太极拳锦标赛,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太极拳发源地地位被正式确认。

市场建设快速推进。

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31家,慈胜、东关、盛世金典等市场顺利启用,凤凰家居建材广场开工建设。

持续推进市场整规活动,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场环境得到净化。

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

建设天赐华府、家和万世等一批住宅小区,活跃了房地产市场。

开工建设温县汽车贸易中心,积极运作瑞通物流项目,加快了物流业的发展。

制定餐饮服务业操作规程,组织餐饮管理人员外出参赛学习,举办了首届温县烹饪技术大赛,一批特色餐饮企业相继开业,餐饮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城市建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扎实推进“十个一点”工程,着力抓好城市建设10项重点工作。

编制了城市建设规划和重要路段详细规划,建立城市建筑优秀立面库,严格工程规划和审批,落实农民工保证金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建设精品工程,城市建设逐步规范。

完成了太极路、太行路、工业路、慈胜大街弱电线路改造,实施黄河路、古温大街亮化工程,新装司马大街、振兴路西段、子夏大街中段和52条背街小巷路灯592盏。

完成了北出城口南北游园、子夏公园西扩、艺龙游园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地500余亩,6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园林式单位,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复验。

依法实施人民大街中段改造、“三厂”拆迁等城市改造项目,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启动天然气利用项目,硬化、维修10余条城区道路,铺设排水管道15公里,新铺城区供水管网8000余米,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深化“一把扫帚扫到底”工作机制,提高环卫工人福利待遇,更新环卫设施,把20条主次干道、108条背街小巷和220处居民楼院纳入保洁范围,在城区基本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保洁目标。

加强交通管理,整治“三种”经营,规范户外广告,城区秩序得到改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品位得到提升,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复验。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把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断改进招商方式,注重招商质量,引进了昊邦复合肥、盛宝隆制革、方新谷物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项目。

2007年,共引进市外投资项目77个,总投资32亿元,到位市外资金23亿元,增长29%;到位省外资金12.5亿元,增长21%。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14万美元,其中出口818万美元,增长47.6%。

改革稳步推进。

千方百计加快企业改制进度,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共兑现职工利益1.6亿元,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实现了社会大局稳定。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涉农补贴“一折通”,推行村组“三资”代理,建立涉税信息平台,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启动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

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

(六)惠民十件实事圆满完成

将惠民10件实事作为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全面落实。

①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587万元,惠及学生5.8万人。

设立50万元教育质量奖,促进了教育发展。

②投资950万元,完成47.5公里农村道路建设任务,对6座桥梁进行了维修改造。

③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07万户,132个村实现了广播电视“一线通”;完成14个农村文化大院上档升级工作,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群众义务播放数字电影1048场。

④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户,解决了1.9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⑤北冷乡、武德镇敬老院建成投用,城区中心敬老院基本建成,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

⑥全县参合农民34.5万人,参合率达到94.5%;实行适龄儿童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为3.9万名妇女免费进行了妇科病检查;对260多种药物进行降价,平均降幅达19%。

⑦为全县1.12万名农村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307.8万元,人均月补差从30元提高到40元。

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新建11个乡级店、120个村级店。

⑨完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任务,并成功试运行。

⑩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劳务培训1.45万人次,输出2.25万人次。

(七)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

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狠抓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8430人,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38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999人,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200人。

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并降低起付线,成立温县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儿童保护中心,免费为108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

科普工作成效明显,被命名为“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年教育经费投入达1.15亿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督导检查验收。

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完成了4个乡镇卫生院和10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改造工程。

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启动出生缺陷干预,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为46个村免费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档案管理,新档案馆建成投用。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运行平稳。

成立了城市应急指挥中心,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八)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对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重大决策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促进了科学决策。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138件,办结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8%以上。

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

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职能,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加强行风评议、执法监督和效能监察,不断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内容和范围,认真办好政府在线、县长信箱,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民兵、气象、邮政、通信、金融、烟草、盐业、保险、史志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在2007年,我们温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县、河南省绿化工作先进县、河南省环卫工作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务委员华建敏、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等领导先后来温县视察指导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温县发展的各界人士、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相对落后,缺乏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项目;农业高产不高效,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太极拳开发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之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更是温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

按照县委十届七次全会要求,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县、文化兴县、环境立县、稳定安县、创新优势、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扩张总量,千方百计提高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为确保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业主导,提升工业化水平

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倾力打造“五个基地”,认真抓好“六个培育”,突出10个重点项目,努力实现温县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着力抓好集聚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

①积极探索滩区国有土地管理新机制,依法有序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盘活土地资源。

②加快道路建设步伐,实施动力线路向东延伸工程,拉大集聚区框架。

③严格执行集聚区总体规划,完成区域规划环评工作,提升集聚区建设水平。

④完成鑫源路交通标志设置、门牌号编制,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长效机制。

⑤规划建设集中服务区,设立集聚区金融网点、治安警务区,投资1500万元建设35KV供电站所,完善集聚区服务功能。

⑥理顺集聚区管理体制,强化管委会管理服务职能,实现一支队伍管理、一套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

力争入驻企业总数超过50家,上缴税金突破5000万元。

同时,加强对谷黄路产业带、福漫锻造工业园和南张羌鞋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力度,力争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围绕“六个培育”,加速工业经济崛起。

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鞋五个行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在全国有影响的五个基地,即:

以艺龙、盛宝隆为龙头的塑料软制品生产基地,以中轴福漫为核心的汽车锻件基地,以京华、品正、立达为龙头的优质调味料基地,以伟康、健国等怀药企业为龙头的山药加工基地,以布胶鞋、棉拖鞋、EVA制鞋等为依托的经济实用鞋生产基地,力争五个行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动态管理,搞好运行分析,力争30家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达到12家,其中超5亿元3家、超3亿元3家。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力争培育2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创新支持体系。

加快培育名优产品,以创建“全国质量振兴先进县”为目标,夯实质量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争创省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3件、省优质产品3个,力争在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创建上实现零的突破。

加快培育企业家队伍,引进和推广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突出10个重点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认真抓好艺龙公司年产万吨压延宽幅民用膜,福漫公司年产6万吨汽车精密锻件,昊邦公司年产30万吨复合肥二期工程,恒昌贵金属公司年处理3500吨电子废料,上海久灵机床修造加工,龙怀怀药饮品公司怀药深加工,南张羌鞋业园区年产1000万双EVA鞋,盛宝隆公司年产亿米人造革二期,天香面业公司日处理500吨小麦专用粉扩建,拓普精密带钢公司350轧机改造、800轧机新建等10个投资超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跟踪服务,确保早日建成投产。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特色化、标准化,推进城镇化,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实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京华食品、品正食品、立达食品、

兴发公司、天香面业、锦红棉业、盛世康隆、伟康公司、健国怀药、昊邦肥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

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争创省、市级示范合作社3—5家。

发展特色农业,落实创业政策,以“一村一品”活动为载体,发挥四大基地优势,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巩固已有34个专业村,新发展40个专业村,构建吉祥大道高效农业走廊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努力形成“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主业、户户有门路”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推进标准化基地、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基地建设,重点抓好祥云镇出口蔬菜、招贤乡中药材种植等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巩固原有试点村的基础上,再确定30个村开展试点。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试点村整治为重点,搞好村庄规划,开展“三线”控制,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依托“阳光培训”,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劳动力培训基地等阵地作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切实搞好农业项目建设。

继续抓好引黄补源生态治理工程,突出抓好引黄补源北渠、东渠、南渠的疏浚整治,力争年内全线试通水。

将引黄工程与城市建设、生态县建设、青峰岭补源、旅游开发统筹衔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同时,抓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完成大玉兰控导续建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项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快太极拳开发,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以太极拳开发为重点,壮大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

按照“三好两有”要求,不断挖掘太极拳文化内涵,力争实现国家3A级景区创建目标,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叫响太极品牌。

一是加快景区建设。

理顺景区管理体制,跟踪运作职业武校、太极养生园、中华太极园3个项目,搞好太极博物馆布展、太极阁广场建设、陈家沟旅游汽车站3个工程,启动陈家沟古村落保护与恢复性建设工程,做好申报太极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备工作,支持兴办民营武校,鼓励发展家庭武馆,搞好景区环境卫生治理。

二是抓好对外宣传。

编排较高水平的太极拳表演节目,举办各类太极拳赛事,开展太极拳理论研讨活动,加大太极拳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太极拳知名度。

三是加大文化产品开发力度。

鼓励企业开发太极拳系列文化产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太极拳文化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太极拳文化产业。

繁荣传统服务业。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慈胜、东关、太极、盛世金典等市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开展餐饮名店评比活动,规范管理,促进餐饮服务业上档升级。

严格房地产准入制度,严把建筑质量,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组织开展银企合作活动,重点推进农村信用工程,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发展新兴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扶持瑞通物流、顺风汽贸等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支持发展律师、会计、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鼓励发展养老、托幼、文化、医疗、物业管理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持续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做好食品、网络、传销等领域的整治工作,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突出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化水平

以城市创建工作为载体,以建设园林生态县城为目标,持续推进“十个一点”工程,努力规范“十个不要”行为,不断提高城市建管水平。

筹集建设资金10亿元,完成10项重点工作。

①突出规划龙头地位,完善规划体系,完成县城控制性详规,搞好引黄补源生态治理工程绿化规划。

②投资3.1亿元,建设凤凰家居建材广场、鞋业市场、豫北化肥储备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四大”专业市场。

③投资3.6亿元,建设锦都花城、三家庄北、新苑居住区“三大”住宅小区,实施农机公司、武装部等拆迁改造工程。

④投资2.8亿元,打造振兴路中段核心商业区,推进“三厂”、林业局、服务公司等旧址开发建设。

⑤理顺拆迁管理体制,推进子夏大街向南、振兴路向西、人民大街向南“三个”打通工程,完善城区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完成振兴路东段、黄河路东段维修工程。

⑥投资5000万元,加快天然气利用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投用。

⑦实施出入城口整治,推进司马大街、太极路东段路带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小区活动,为建设绿色生态县城创造条件。

⑧启动人民大街、振兴路管线入地工程,完成太极路、太行路、工业路、慈胜大街弱电线路入地工程。

⑨建设黄河路、古温大街亮化示范街,完成城区背街小巷和居民楼院亮化工程。

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精品意识,实施城市规划、绿化、道路、卫生、照明、广告管理“六统一”,做到精细化管理。

(五)深化改革改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深化各项改革,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发挥好企业招商主体、银行资金主渠道、社会群体参与、政府政策引导、集聚区招商平台等五个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围绕产业优势,筛选包装一批重点项目,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中博会和省市组织的各种招商活动,努力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在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鞋业市场、豫北化肥储备中心、上海久灵机床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力争年产400万只汽车轮毂、年产3万吨铝板材加工、深圳产业转移集中区等一批洽谈项目尽快落户温县。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壮大恒泰皮业、信谊铝业、天狼鞋业等外贸出口企业规模,鼓励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信息服务和业务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大型进出口交易会,提高企业出口能力,力争全年出口总额突破1000万美元。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

深化企业改革,巩固改制成果,激发发展活力。

抓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水利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激活农业发展潜力。

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人员聘用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职称评价制度,创新考核管理办法。

加强财源基础建设。

千方百计培植税源,大力发展税源经济。

创新税收征管手段,完善涉税信息平台,重点清查违规房地产开发交易活动,堵塞税收漏洞。

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深化财政改革,抓好“普九”债务化解,全面推开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减轻乡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

(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强化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全面启动林业生态县建设。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全社会育林护林积极性,努力形成林业多渠道投融资局面。

着力抓好滩区工业原料林、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环城防护林及城区绿化、村镇绿化、农田林网改扩建5大工程,重点做好焦温高速、村镇围村林带、环城防护林带和滩区工业原料林4项建设,完成2.98万亩造林任务,为实现林业生态县目标奠定基础。

搞好能源资源节约。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完成全县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