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762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 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4金属及其性质测试附答案

专题04金属及其性质(测试)

一、选择题

1.(2019•宁波)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答案】B

【解答】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

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不含硝酸银溶液。

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

观察选择项B正确。

故选:

B。

2.(2019•绍兴)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

Mg+H2SO4=MgSO4+H2↑

2498

10g40.8g

Fe+H2SO4=FeSO4+H2↑

5698

10g17.5g

Zn+H2SO4=ZnSO4+H2↑

6598

10g15.1g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或酸的质量大于40.8g时,镁>铁>锌;

故选:

D。

3.(2019•巴中)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

获得固体质量为(  )

A.15.5gB.25.1gC.39.5gD.20.3g

【答案】C

【解答】解: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10.7g﹣10.1g=0.6g,

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

2H~SO4

296

0.6gx

x=28.8g

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28.8g+10.7g=39.5g。

故选:

C。

4.(2019•岳阳)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Fe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

D.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Fe、Cu

【答案】C

【解答】解:

A、滤渣中一定有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如果Fe、Cu的混合粉末很少,硝酸银有剩余,滤液中可能有Cu(NO3)2、AgNO3,一定有Fe(NO3)2,该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这是因为滤液为蓝色时,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铁一定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Cu(NO3)2,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Cu,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5.(2018•盐城)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H2和无色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C

【解答】解:

A、生成0.2g氢气,单独消耗镁2.4g,锌6.5g,铁5.6g,铝1.8g,样品中不一定含有Mg,也可能是铝和锌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亚铁,及样品中不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产生0.2g氢气,说明反应的硫酸中硫酸根质量是9.6g,则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9.6g+2.4g=12g,该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质量:

9.6g+0.2g=9.8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6.(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答案】C

【解答】解:

A、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至完全反应,乙用的时间少,丙用的时间多,由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乙>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向横坐标做垂线,找出同一时间,与斜线的交点越高,则产生的氢气越多,甲高于乙,乙高于丙,则至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明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来自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7.(2018•衢州)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答】解:

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将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了乙中的铁完全反应了,甲中的铁又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

若硫酸铜完全反应了,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Mg2+和Fe2+;若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Mg2+、Fe2+和Cu2+。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故选:

C。

8.(2018•襄阳)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答案】B

【解答】解:

A、a点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c点时,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铜,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不能和银、铜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C、d点时,铁和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铜和铁3种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9.(2019•天水)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和Zn(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

【答案】B

【解答】解:

A、得到蓝色的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即锌完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或银和铜,银和铜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Cu(NO3)2、可能含AgNO3,该选项说法正确。

C、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一定没有Zn,这是因为铜反应则镁完全反应,可能含有Cu,这是因为如果硝酸银不足,则铜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得到蓝色的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即锌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Cu(NO3)2、可能含AgN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0.(2019•邵阳)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表示红磷与足量的O2充分反应

B.

表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C.

表示将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

D.

表示分别向两支装有等质量锌和铁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B

【解答】解:

A、红磷和足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的质量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先减小,然后不变,故C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是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D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

11.(2019•呼和浩特)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

A

B

C

D

导电性(以100为标准)

99

61

17

7.9

密度/(g•cm﹣3)

8.92

2.70

7.86

11.3

熔点/℃

1083

660

1535

327

硬度(以10为标准)

3

2.7

5

1.5

(1)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表,据此可知高压输电线最好选用金属  (填字母);C的合金通常可以做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  5(填“>”、“<”或“=”)。

(2)铁矿石有多种,如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写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可能有锌

b.滤液中一定有Mg(NO3)2,滤渣中一定有银

c.若取少量滤液,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铁

d.若取少量滤渣,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的组成有三种情况

【答案】

(1)B;>;

(2)Fe3O4+4CO

3Fe+4CO2;(3)bd。

【解答】解:

(1)高压输电线不仅要求要有较好的导电性,还要求密度小,所以选择金属B.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所以C的合金通常可以做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5;故填:

B;>;

(2)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

3Fe+4CO2;故填:

Fe3O4+4CO

3Fe+4CO2;

(3)a、若滤液为浅绿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则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因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滤渣中一定有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取少量滤液,加入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而硝酸亚铁不一定反应,因此滤渣中不一定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取少量滤渣,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是的组成是铁、银;铁、锌、银;镁、铁、锌、银三种情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d。

12.(2019•重庆)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试酒驾,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铬桶可以盛装AlCl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则金属活动性Cr  Al(填“>”或”<”)。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证明Zn和Cr的活动性强弱的试剂组是  (填序号)。

A.Zn、Cr、稀硫酸

B.Cr、ZnSO4溶液

C.Cu、ZnSO4溶液、CrSO4溶液

(3)Cr2(SO4)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6;

(2)<;C(3)Cr2(SO4)3+6KOH=2Cr(OH)3↓+3K2SO4。

【解答】解:

(1)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2x+(﹣2)×7=0,则x=+6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2)铬桶可以盛装AlCl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可知铬不能置换铝盐溶液中的铝,则金属活动性Cr<Al;

A.将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硫酸中,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来分析,铝产生气泡较快,铬产生气泡较慢,能判断锌和铬的活动性,可以达到目的;

B.铬不能置换出金属锌,能判断锌和铬的活动性,可以达到目的;

C.铜与两种盐溶液均不反应,无法判断锌和铬的活动性,不能达到目的;

(3)Cr2(SO4)3和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和硫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2(SO4)3+6KOH=2Cr(OH)3↓+3K2SO4,。

13.(2019•陕西)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

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g。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

(1)Cu+2AgNO3=2Ag+Cu(NO3)2;

(2)a;(3)硝酸亚铁或Fe(NO3)2。

【解答】解:

(1)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2Ag+Cu(NO3)2;

(2)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ag;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9•青岛)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  。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

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  、 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

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导热;

(2)洗净擦干;(3)硬度大;耐腐蚀;(4)锰;铁;铜;(5)Fe+2HCl=FeCl2+H2↑。

【解答】解:

(1)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故填:

导热;

(2)隔绝氧气和水就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故防止铁锅生锈可以将铁锅洗净擦干或者涂一层油,故填:

洗净擦干;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轻量化说明铝合金密度小,能抗击强大气流冲击说明铝合金硬度大,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说明铝合金耐腐蚀,故填:

硬度大;耐腐蚀;

(4)根据实验现象,锰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于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故锰的活泼性大于铁,铜不与盐酸反应,故铜最不活泼,从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

锰>铁>铜,故填:

锰;铁;铜;

(5)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故填:

Fe+2HCl=FeCl2+H2↑。

15.(2019•新疆)A、B、C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三种金属。

取形状大小相同的A、B、C三种金属,分别向其加入同体积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实验

A

B

C

现象

速率快,产生大量气泡

速率缓慢,产生气泡较少

无现象

(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将金属C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其表面有银析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金属A反应后的溶液中入几滴紫色石蕊试剂,溶液变红色。

则此溶液的pH  (填“>”“<”或“=”)7.再向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

(1)A>B>C;

(2)Cu+2AgNO3=Cu(NO3)2+2Ag;(3)<;NaOH+HCl=NaCl+H2O。

【解答】解:

(1)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和酸反应的越剧烈;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2)因为金属C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C在氢的后面,可能是铜,所以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3)向金属A反应后的溶液中入几滴紫色石蕊试剂,溶液变红色,说明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pH<7,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四、解答题

16.(2018•大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金属离子的活动性顺序倒过来使用。

如:

金属活动性:

Mg>Fe>Cu,金属离子的活动性:

Mg2+<Fe2+<Cu2+.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离子的活动性越强,越先发生置换反应。

向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加入锌后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下同)。

(3)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 。

(4)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没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

【答案】

(1)Zn+CuCl2=Cu+ZnCl2、Zn+FeCl2=Fe+ZnCl2;

(2)ZnCl2;(3)ZnCl2、FeCl2、CuCl2。

(4)ZnCl2,FeCl2。

【解答】解: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是:

锌>铁>铜,向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铁,由此可知:

(1)加入锌后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Cl2=Cu+ZnCl2、Zn+FeCl2=Fe+ZnCl2。

(2)若反应后锌有剩余,溶液中的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参加了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ZnCl2。

(3)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

ZnCl2、FeCl2、CuCl2。

(4)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没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ZnCl2,可能有:

Fe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