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649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

魏书生的______,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陶行知_______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

6.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同志主持编制的。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是基础的基础。

8.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诸方面。

9.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

2.教师的内在形象:

3.言语修养:

4.写作指导: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简答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哪几种讲评方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你是怎样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教师2.教师个体专业化3.“六步教学法”“一体两翼”大语文教育观“教大语文,育小能人”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5.“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6.胡乔木7.语文8.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资源课程功能9.理解10.“探求-确立-改革-发展-创新”11.“导”“写”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页2.12页3.261页.4.233页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24页-32页2.151页-158页3.197页-198页4.248页-250页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9页-121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绪论

主要观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他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经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初中相结合。

广义地说,凡有语文教学就有语文教学法的研究。

古代总结出许多大体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符合汉语文教学规律的经验,如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多读多背,熟读深思,多作多改等等。

中国近代现代的学堂,学习西方学校分门设科,中小学有了较为完事的课程结构。

中学语言教学法以总结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为己任。

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规律,体现事物的必然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问答题:

语文学科有什么发展?

⒈人类有了语言,同时也就有了语言教育。

⒉文字产生之后人民对于母语的学习,就更为自觉。

⒊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书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单独设科,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哪些是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学规律呢?

⒈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任务。

⒉语文教学的原则。

⒊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教学法的两种含义和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这两层含义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教学的各种方法、方式、技能、技巧;高超的、熟练的教学方法、方式、技能、技巧,才能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正确的教学思想。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⒈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学好这门课,关键有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⑴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

  ⑵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中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应用。

  ⑶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来分析自己的教学,从中领悟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⒉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科学基础。

   这体现在⑴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教学育特别是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⑵中学语文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心理科学就必然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中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以至于更具体的阅读心理,写作心理等都为语文教学法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

  ⑶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例如,在普通语言学学到语言的本质与特征。

它是约定俗成的。

语词与概念与客观实体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语文教学应当着力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敏锐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养成。

  ⑷语言学的多种分支学科,对语文教学更有多方面的实际帮助。

至于高等师范中文专业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

  ⑸美学、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语文课本身——思想内容、体裁、结构、语言表达、风格……都是美的,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

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创造美的境界的过程。

  ⑹像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都和中学语文教学法有各种不同的联系。

⒊语文教学是社会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活动。

母语的学习,始终是在社会应用之中进行的。

以引导学生趋其长而避其短,必须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领悟、辨别和吸收语言的自学意识。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必须树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多种学科综合交叉的观念和与社会语言应用相联系点的观念。

第一章

主要观点: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语文”的名称的演变。

①最初,“词章”、“中国文学”或“中国文字”。

②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为“国文”。

③“五四”运动以后,在小学、初中设“国语”,高中仍沿用“国文”。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明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

它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可理解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们学习母语的过程:

小孩子学说话,不是靠理解,而是靠记住和模仿。

模仿、记住、积累、应用、纠错、领会、吸收、理解,交互作用,往复循环,学习语言大体是这样一个过程。

学习语言绝不是先理解后应用的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运用语言中学会运用的过程。

学语文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字、词、句、篇,都要有较丰富的积蓄。

学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

善于积累语言材料,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忽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问答题:

什么叫语文?

 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怎样理解“工具”的?

  ①语言,就是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而产生而发展的。

  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以怎样表述?

 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为什么不称为“工具课”或“基础工具课”?

因为⑴语文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工具,但工具的范围很广。

⑵另外,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是与其表达的思想、文化内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故而“工具课”的提法,又容易产生脱离思想文化内涵的“纯工具”的误解。

   所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说明: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有什么特点?

 ⒈语文学科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

    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能力。

能力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任何时候人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实践性这一特点。

 ⒉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

     ⑴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来看。

语言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

语言工具不同于其他工具。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的工具。

唯其是这样的工具,就更加突出了这门课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更加要求按语文学科的特点去体现它固有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要学好语文,只学语文形式和语文规则是不能奏效的。

⑵语文不仅仅是符号,它是文化,是民族文化无所不包无微不至的体现。

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物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语义,而后是语境,再是社会内容和相关知识,历史文化背景,再则是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再则是是民族心理特征,以及审美心态、情趣和美的发现与欣赏。

⑶从语文教学过程来看。

读写听说的教学过程,是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地互相为用的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核心是通过语言理解内容的能力。

从写作教学看,要让学生明白“以意为主”,“意在笔先”的道理。

⑷从运用语言的态度与作风看。

在读写听说教学中习贯穿着态度与作风的教育。

一个人在读写听说中的表现,能显示出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

如在阅读中扎实认真,既尊重书本又不囿于成说。

 ⒊语文学科具有社会性和综合性。

     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

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有一个语言自然习得的基础。

这是语文学科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也来源于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并且与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有密切联系。

语文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巨细无遗、无微不至地表现着大千世界。

它渗透一切,故而它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学科。

从学科外部关系看,每个学科都是用语文表达的,每个学科都包含有语文教育的因素。

从学科内部关系看,语文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综合的,核心是读定听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个核心,德育、智育、美育的目标交织综合,互相促进,紧密联系。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其实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为语文教学提出了什么课题?

     ⒈我们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语文习得的基础。

     ⒉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带来了丰富与灵活。

     ⒊要搞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活动的联系与配合。

根据什么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

     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胡关的教育法规。

     ⒉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⒊社会需要。

     ⒋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应注意什么?

   ⒈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⒉语文学科要增进学生的知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要陶冶审美情趣,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摒除了有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意味的措词。

   ⒋重在打好基础。

第二章

主要观点: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至1923年逐渐成型,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所充实和更新。

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之分。

语文教材的内部包括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等四个构成要素。

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它是学科教学之“纲”。

一个教师如果对教学大纲全然无知,他就很难全面地,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编辑意图,也很难判断教材的成败优劣。

一个教师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要接受大纲的指导,制约和检验。

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对于学科教学来说,既是教材编制的依据,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进行考试考查的依据和全面评估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

自6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有两种,一种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另一种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1955年,新中国没有大纲的历史才告结束。

1946年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编审室拟订并颁行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

1949年8月,叶圣陶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草拟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但未公开颁布。

自新中国建立以后,“课程标准”和“课程纲要”等名称已停用,一律改称为“教学大纲”。

分体式框架:

整个教学大纲共分两个部分,前置的部分叫“说明”,后置的部分叫“教学大纲”。

这种框架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纲目编列得十分具体、准确。

合体式框架:

整个教学大纲共分为七项,前面六项分别说明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选材标准、教学内容安排和若干教学法提示,文字表述都比较简要;第七项则是“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这种合体式框架的特点是整体性较强,前面六项是后面第七项的指导原则,后面第七项是前面六项内容的具体化,然后一以贯之。

合体加附录式框架:

整个教学大纲除引言外,正文只有四项,分别说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作文教学和若干教学法提示;在正文之后,加上两份“附录”,附录一是“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和课文目录”,附录二是“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几点说明”。

80年代末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与初中连续九年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因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各自显出了某些特殊性。

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

1992年6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试用本。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的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所谓“泛指”的语文教材外延十分广泛。

广义的语文教材是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特指”的语文材料,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专指”的语文材料,是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一般都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前后连贯形成四个系统。

即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

范文,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把范文作为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并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是语文教科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其他的学科的教科书,大都以知识系统为主体。

“知识系统”,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

大体包括语言知识、读写听说方法的知识、逻辑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作业系统”,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一系列“练”的内容和方法,便构成了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

“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在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插入一些评注的话,这些可以称作为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文字,二是图表。

图表有时也需要有文字说明予以配合,所以文字说明是主要形式。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制,其基本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分编型,一类是合编型。

分编型教科书,就是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按不同的性质分别编制成几种教科书。

包括两分法和多分法。

两分法,即把教学内容分别编制成两套教科书。

多分法,即把教学内容分别编制成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教科书。

分编型的教科书的优点主要是眉目较清楚,序列较分明,系统性也较强;其局限则在于:

一个教师使用多套教科书,想求得教学上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比较困难。

合编型,就是把语文教学的多方面的内容合编在一套教科书里。

合编型的教科书往往编统称为《语文》。

合编型的教科书有范文选取编法,主次配合法,综合组元法等类型。

在30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了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一种综合组元法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

《国文百八课》中的108课,实际就是108个单元。

合编型教科书的优点主要是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科书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其局限往往在于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编得不好会显得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问答题:

制定教学大纲要充分考虑到什么方面的情况?

⒈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

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受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

⒊国情的特点。

一门学科,就其本身而言,可以是超越国界的。

⒋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

既然是学科的教学大纲,当然必须以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包括学生的认识规律作为根本的依据。

为什么教学大纲的内容应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为,只有内容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建立起统一的,稳定的秩序,使教师的工作有章可循,使考试考查有规可依,不致造成"各自为政"或"无所适从"的混乱局面。

但是,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还必须考虑时代的适应性。

所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科学研究和教改实践之后,学科的教学大纲又必须相应地作必要的,充实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更具时代的适应性。

教学大纲的历史沿革:

      ⒈在1902年制定的《钦定中学堂章程》和1903年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中,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和教学内容尽管有所规定,但表述都十分简略。

      ⒉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其中对“国文”一科规定。

教学宗旨和教学内容,表述得较为简明。

       ⒊1913年公布《中学校课程标准》,那只是一张简表,对各学科的分年教学课时及教学内容分项列述,内容比较简单。

       ⒋民国十二年(1923年)6月将拟订之《中小学各科课程纲要》刊布。

 一份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包括什么内容?

   ⒈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语文学科以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而语文是人们学习各种知识、从事各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工具,因此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⒉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确定的方向主要有三:

一是知识积累,二是能力形成,三是思想培育。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规定教学目的的时候,一般总是从知识、能力、思想等三个不同侧面来表述的。

  教学要求,是实现教学目的所应当达到的目标。

它是“目的”的具体化,应该具有可检测性。

至今我们所能提出的教学要求也还是定性的多,定量的少。

而且按不同的同学段规定不同的要求,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对“教学要求”作进一步的分解,便形成“分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或者“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⒊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规定教学内容,应是教学大纲主体部分。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课内和课外两个施教空间。

课文讲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开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等三条选材标准。

知识传授,是语文学科应有的教学内容。

大纲规定,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知识、语法修饰知识、文学知识等几个主要方面。

能力训练,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课文的讲读、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为能力训练服务。

   ⒋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

  教学法提示,是教学大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在内容上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紧扣学科教学的特点,二是文字准确简明。

现在看来,在教学法提示中,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都没有涉及到语文的考试考查问题,这是一个缺陷。

框架变更中值得注意什么问题?

  ⒈变经验阐述为科学概括。

  ⒉变课本解释型为宏观指导型。

  ⒊变初、高中全编为初、高中分编。

新大纲有什么特点?

  ⒈终端性鲜明。

  一是在“教学目的”的表述方面,即“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里不再沿用过去那些“进一步如何”、“继续如何”等动态的、不定概念。

二是在“教学要求”的表述方面。

  ⒉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

  是把“思想教育”和良

好习惯的培养列入“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教学内容”;对汉语基础知识作了某些调整;把“课外活动”列入“教学内容”。

  ⒊注意导向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强调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在语文能力训练中要重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强调思路的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

语文教材有什么特点?

  ⒈智德启迪。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论古今中外的,也不论记叙议论的;不论是文学的,也不论是非文学的,无汪反映着作者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

多读这样的语言作品,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⒉语文历练

  叶圣陶在论述语文教材的功能时曾说: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

凭借什么?

就是课本或选文。

有了课本可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

”叶圣陶的话明白地说出了语文教材的特殊作用:

历练和凭借。

  ⒊语言积累

  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很注重熟读与背诵。

要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词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是要诵读大量诗词名作,其中有些要熟读成诵。

学习写文章也是如此,要选择一些优秀作反复诵读。

  ⒋知识扩展

  语文学科要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还包括社会的、自然的、人生的百科知识。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范文,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⒈示例作用。

  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