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72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

化学试卷(2018.4)

说明:

1、全卷共5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Ca-40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只有一个选项)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答案】C

【解析】A、轮胎爆炸是由于轮胎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

B、打开浓盐酸瓶盖后,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故打开瓶盖后,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有白雾现象出现,该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该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

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取用少量液体,滴管不能深入试管内;过滤时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内;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

故选C.

考点:

实验操作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B.食用霉变的花生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D.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答案】B

【解析】A、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需要合理摄入,否则会引起对应的病症,正确;

B、没变的花生对人体的健康不利,不能食用,错误;

C、不可降解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故可以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正确;

D、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燃烧后现象不同,故可以用灼烧发鉴别,正确。

故选B。

4.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X是()

A.化合物B.金属氧化物

C.混合物D.单质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X包含氧化物,故X是化合物或纯净物,故选A。

5.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A

【解析】A、黄豆和芝麻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宏观物质,不是分子间有间隙,而是物质间的间隙,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6:

1

C.相对分子质量为46D.二甲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

【答案】B

【解析】A、二甲醚的化学式是C2H6O,有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二甲醚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

6:

1,故质量比不可能是2:

6:

1,错误;

C、C2H6O的相对分子质量=1246,正确;

D、二甲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3%,正确。

故选B。

7.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8.“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B.“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在高温炉中进行,是高耗能反应,故错误;

B、“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反应中氧化该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错误;

D、该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正确。

故选D。

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

10.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

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A

【解析】A、选用铝和氯化铜或者是铜和氯化铝即可实现实验目的,正确;

B、选Al、Cu和稀盐酸也可以得出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D、铜不和氯化铝反应,说明铝比铜活泼,故可以探究,故错误。

故选A。

1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答案】A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D、由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故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答案】B

【解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故不能混合得到溶液,错误;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油污,不是溶解功能,错误;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错误。

故选B。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泥沙

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

B

O2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C

NaOH溶液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D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答案】C

【解析】除去杂质的原则是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可得到氯化钠,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正确;C、Na2CO3+2HCl==2NaCl+H2O+CO2↑,引入杂质氯化钠,错误;D、先通过NaOH溶液,可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引入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除去杂质的能力。

1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后溶液的PH会升高,但是不会超过7,所以A错误。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后,首先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气体才能产生,所以B中去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会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这会是物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所以C错误,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会发生反应,但是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不会发生质量的变化。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氧化物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____;(4)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

(5)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6)+6价的硫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O3-;

(2).MgO;(3).CH4(4).C70;(5).2N2(6).

【解析】离子是在原子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数字加上正负号来表示,数字是1时,可以省略不写,若要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1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NO3-,故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2NO3-;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氧化镁,化学式为.MgO;

(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C70;

(5)氮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表示为N2,若要表示多个氮气分子,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6)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正六价的硫元素表示为:

16.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