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23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docx

图解中国湿地改革

翻译:

国家地理翻译小组 Helen1980 

审校:

cathelindan

 

普利策危机新闻报道中心资助摄影 

摄影师:

SeanGallagher  作者:

ElizaBarclay 

2011年4月26日发布

稻农 

摄影:

SeanGallagher 

这个图片展属于国家地理全球水资源问题特别报道的一部分。

 

图片中一个来自中国南部省份广东雷州半岛的稻农正在劳作。

稻田和虾类养殖场的不断膨胀是广东省濒临南海地区红树林遭到破坏的首要因素,而红树林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湿地类型在水生物种保护、水质量维护以及洪水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维系着生物多样性,它濒临海岸,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野生虾类和诸多水生物种理想的孵化场所,即便是穿插于红树林之间的泥滩也是许多迁徙鸟类的家园。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说:

“在中国湿地保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方已经建立起了保护区。

但是,要阻止因过度放牧以及污水排放造成的湿地迅速流失,还包括各种水利建设、河流改道等项目所造成的湿地破坏,还需要采取更多其他措施。

” 

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食物需求扩大使得该地区的水稻生产和海产品需求不断激增。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红树林做为野生虾类的家园,不断被开垦成为商业养殖虾类的场所。

 

中国湿地面积大约61英亩,包括沼泽、红树林、环礁湖、河流三角洲、湖泊以及沿海一些地区,总计为国土面积的2.5%。

 

杭州西溪地区的孩子 

摄影:

SeanGallagher 

和上海相邻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里,两个孩子正打着雨伞。

2005以来中国国家林业部(SFA)先后建立了100多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公园是其中之一,自建立以来它就成为一个休闲中心和教育基地,每天接待着数以千计的游客。

据报道从该保护区建立起以来该地区的鸟类从89种增加到了128种。

1992年中国签署了拉姆萨尔公约,该国际公约旨在维护全球所有湿地的“明智使用”或者叫做可持续利用。

 

林业部声称,中国政府从2006年至今在湿地保护工程上投资达11亿人民币。

然而近来有专家表示:

类似西溪湿地公园等把湿地保护和旅游业结合的做法是值得令人担忧的。

中南林业大学某教授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

旅游旺季每天大约有8000名游客进入西溪公园,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很可能正在造成负面影响。

今年年初,林业部呼吁在湿地保护、重建和生态旅游之间建立起严格的划分界限。

四川省水利灌溉 

摄影:

SeanGallagher 

上图拍摄的是中国四川省著名的都江堰水利灌溉渠道,一名男子正横穿都江堰。

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世界重要遗址之一的都江堰水利灌溉设施每年夏季汛期通过“虹吸管”原理分流出一部分来自岷江的水流,用来进行农业灌溉,不仅缓解了当地的洪水汛情,还为成都盆地提供水源,成都盆地农田肥沃,农业生产力极强。

都江堰是湿地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个最好证明。

 

朝上游距离都江堰数英里的地方,是一项现代化的中国水利设施:

紫平铺大坝。

它蓄水量达31500万吨,是中国不断壮大的众多备受争议的大坝中的一座,这些大坝治理利用着中国的大江大川。

2008年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发生在距离紫平铺大坝仅仅数千米的地方,仅仅都江堰市就有80%的建筑物被毁,周边地区人口死亡总数目超过8万。

地震学家称:

紫平铺大坝的位置和一个主要的断层带紧邻,这个位置不应该修建水利工程。

地震发生之后已有报道声称紫平铺大坝出现了“极其危险的裂缝”。

水库引发地震活动的说法至今仍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涌向河流的“鱼饲料” 

摄影:

SeanGallagher 

图为在广东省沿中国南海海岸上拍摄到的死鱼。

中国各个主要水域的水污染问题都极为普遍,而且多数情况下也威胁着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污染源来自农业径流废水、工业废水、水土流失以畜牧业生产,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

南海出现大量海藻泛滥成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来自畜牧业生产的污染,根据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1998年广东省沿海地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一次藻类泛滥造成该地区大约80%以上的鱼类死亡。

 

广东省是中国生猪生产大省之一,营养物污染大多来自涌向海岸的农场粪便排泄物。

当这些排泄物向河流、小溪并最终到达大海,它们所富含的氮磷等物质消耗掉了水中的氧元素,造成一种“富营养作用”,或者叫“死亡地带”,在死亡地带里任何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都无法存活。

一些专家声称:

随着畜牧业发展势头不断增强,小型农场在逐步转型为大中型养殖场以满足市民的大量需求,污染源将会变得容易控制和治理。

但另外一些专家指出:

污染将会一直持续或者随着大型养殖场的不断经营而恶化。

鱼贩 

摄影:

SeanGallagher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岳阳镇上的鱼贩,岳阳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边的一个城镇。

洞庭湖的过度捕捞和淤积问题已经导致此地水产品需求要靠从其他地区引进才得以满足。

一个世纪以来洞庭湖水都会因为旱涝的季节性转换而起伏,但现在的问题是,洞庭湖旱涝季节水量悬殊急剧,旱季旱灾,汛期涝灾。

 

设立在日本的国际湖泊环境委员基金会指出:

降水分布格局的变化、不断加剧的河岸开发和河床泥沙流失等因素已经致使282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缩小成了三个单独的“水盆”,在雨季才合并成为一个湖。

过度捕捞同时也造成许多捕鱼为生的渔民放弃传统的收入来源,转向在洞庭湖上来往的300多艘船只上寻在生计,这些船只有一部分负责从湖底清淤从而保持湖面船只可言通行。

政府发起的一些规划项目也鼓励渔民到岸上去寻找工作从而减轻对鱼类资源的需求压力。

青海湖 

摄影:

SeanGallagher 

广袤的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坐落于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之上,海拔3200米。

 

一百多年以来,这个被青海藏民视为神圣之地的湖泊在他们眼前逐渐萎缩。

中国国家媒体报道,1980年至今青海湖水位线下降了将近4米,大约相当于半个新加坡的面积已经变成了土地。

科学家们说,气候恶化、水资源滥用和沙漠化共同造成了这种恶果。

 

目前的情况是:

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消失,蓄水量也在减少消失。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说:

“喜马拉雅地区富含泥炭土的沼泽等湿地类型不仅对保护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起着庞大的天然蓄水池的作用。

” 

气候变化引起了降水格局的改变,从河流、小溪流入青海湖的水源在不断缩减,周边地区的草原由于过度放牧也在不断的沙漠化。

青海湖上有三座岛屿是中亚迁徙鸟类的中途停留的重要栖息地,其中一些鸟类例如黑颈鹤,已经濒临灭绝。

青海湖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游客来这里游玩,但极少有人意识到青海湖面临的险境。

红树林 

摄影:

SeanGallagher 

随着沿海地区的不断开发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红树林正在遭受着与日俱增的威胁。

中国南部省份广东省雷州半岛上已有记录的红树林约为24种,大大小小分布在沿海岸线地区的红树林面积大约23000英亩。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设立于1997年,是雷州红树林保护迈出的第一大步。

 

根据红树林保护工程协会(MAP)的报告,中国政府从2001年起开始建立红树林苗圃,并鼓励小范围内的红树林再植。

然而政府的这项方案包括在一些主要的泥滩种植非原生物种的红树林品种。

MAP指出:

林务人员预测,这些非原生红树林可能适应不了下一次台风的侵袭,无法存活;相对较矮的原生红树林品种更能适应强风。

 

泛滥的洞庭湖边 

摄影:

SeanGallagher 

洞庭湖由于营养物质不断流入以及泥沙淤积变得愈来愈拥挤,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科学家正在试图阻止泥沙流入洞庭湖,他们在流入洞庭湖的各个支流沿岸重新恢复植被原貌。

这个措施也将使洞庭湖能够维持它缓冲洪涝灾害的天然作用。

另外,位于长江流域中段、生机勃勃的鄱阳湖生态系统也至关重要,目前也遭受着相似的险境。

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时是大约300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迁徙鸟类,像鹤和鹳;它们还是许多鱼类、哺乳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乐园。

一些非政府组织,其中包括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正在力图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重新恢复这两处湖泊湿地,保护区内采取清除堤坝、保护湖床和河岸免受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

WWF目前正在兴建的还有另外1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它们分布在环洞庭湖地带以及长江流域中段其他地区。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方兴未艾,生态旅游鼓励大众加入共同保护自然环境。

当地的渔民也开始在自然保护区从事工作,开创新的合作管理方案。

扬子鳄

摄影:

SeanGallagher 

在中国,湿地的消失已经影响到了许多动物种类,其中包括栖息在长江流域,和上海西边接壤的安徽省内的、目前正濒临灭绝的扬子鳄。

科学家们说,1950年至1980期间,安徽省人口激增,扬子鳄被认为是威胁人类的有害动物而遭到捕杀。

目前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大约120只。

供职于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长期从事短吻鳄研究、并且在扬子鳄研究方面是专家的乔.阿贝尼说:

“到目前为止扬子鳄数量急剧下降的一个最严重的因素就是栖息地的丧失。

“中国政府已经把对扬子鳄的保护提高到了最高级别,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栖息地的问题。

”在安徽省宣城鳄鱼繁殖中心,研究人员在水池里人工饲养了大约10000只扬子鳄,其中一些已经引入野外。

随着繁育工作的不断推展,摆在政府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为大量有繁殖能力的扬子鳄提供栖息地,但在同时还不能让它们伤害到同样生活在长江流域农民们的生计。

洞庭湖畔

摄影:

SeanGallagher

上图拍摄于湖南省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城内,一个妇女正抱着自己的孩子。

一方面洞庭湖的面积从过去的70以来缩减了几乎50%,然而就在2010年夏季汛期发生的洪灾迫使洞庭湖沿岸的当地居民无家可归。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洞庭湖就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器”,它吸收长江外溢的水流,保护着下游地区免受洪灾。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洞庭湖的萎缩?

是一些列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包括挖沙和驾船泛舟。

“淤积形成了新的供人们活动的海岸或者岛,”对洞庭湖研究了18年之久的生态学家、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副主任江永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