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224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底

制定部门:

技术部编号:

006

工程名称

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二工区(南段)

建设单位

昆山交通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江苏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

高架、地面辅道桥及排水管道工程

交底人

汤颂彬

交底日期

2012.10.30

交底内容:

一、交底目的

明确高架、地面辅道桥、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通病的治理措施,指导、规范高架、地面辅道桥、排水管道工程混凝土作业施工。

二、工程简况

本标段高架桩基共计1822根,其中桩径均为1.2米;地面辅道桥桩基共计208根,其中桩径均为1.0米。

承台421个,立柱411根,现浇箱梁100联。

三、组织动员

3.1、治理目标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升我项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性。

1)杜绝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4)加强工艺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

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3.2、治理范围

本项目的高架、地面辅道桥、排水管道工程等混凝土结构。

3.3、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

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等。

(2)施工工艺通病:

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注、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等。

(3)实体质量通病:

混凝土轻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等。

四、具体实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部按照规范要求和治理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稳步推进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对治理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混凝土施工质量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切实取得实效。

4.1管理方面

1、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防治措施:

建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提出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人和责任目标,实行质量责任登记和一线骨干人员登记制度,责任目标的能否完成直接和员工绩效挂钩。

2、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防治措施:

按照标准化指南及现行施工标准对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对试验检测操作进行监督。

工地试验室依据检测标准严格试验检测频率及试验操作规程,确保进场材料全部合格,依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对试验人员进行分工,执行定人定岗制度。

3、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防治措施: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由总工对工程技术人员交底、技术人员对一线工人交底,交底内容务必符合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规范,力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技术交底务必让所有相关人员到场,包括一线工人,并填写交底记录。

新增人员到场后,对其进行技能培训,重新技术交底。

4、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

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施工报验程序,工班实行质量自控自检,工段(分段)实行专控互检和工序交接检,质检工程师实行专控专检,经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

检查标准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发现不合格情况实行工程质量问责制,及时整改处理。

4.2施工工艺方面

1、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

防治措施:

本工程由拌站统一供料,加强原材料的存放管理,做到规范规整。

例如对材料存放场地进行硬化,沙石材料搭设防护棚,分区存放。

水泥直接入水泥罐。

施工现场钢筋存放于加工棚并予以覆盖,支垫高度不小于50cm。

钢绞线存放在干燥的仓库中,如临时露天存放应在地面垫放枕木,并加设防雨篷布。

钢筋、钢绞线出现严重锈蚀时报废处理,若为浮锈应除锈处理后使用。

2、钢筋绑扎成型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

钢筋绑扎及焊接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检查,不合格品进行重新加固绑扎或焊接,严禁不合格活未经验收和同意而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必要时采用辅助加固措施。

3、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

防治措施:

①施工配合比设计: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配合比设计配强度一般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配合比中的任意材料生产地、厂家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验证后方可使用。

②施工控制:

材料治理:

本工程由拌站统一供料,但施工单位必须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施工控制和计量分别设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督促,计量器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计量的拌合设备。

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

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混凝土拌和站、浇筑现场都要及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拌和站,及时调整水灰比,确保拌制的混凝土和设计配合比相一致。

源头治理混凝土的各种材料严格控制,坚持先试验后进场,不合格的材料决不容许进入施工现场。

材料堆场硬化符合要求,材料严格分仓堆放。

搅拌机各进料口控制堆料量,严禁相邻料仓材料混合。

试验治理:

试验室人员配置及业务能力必须满足要求;对试验室所有仪器先标定后使用;加强试验管理、严格认真操作,确保试验数据准确有效;严格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检测,绝不漏检或者未检。

4、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

防治措施:

①本项目混凝土构件优先采用木模板。

由于墩柱高度较高,采用钢模板一次性浇筑施工。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模板支撑应牢固、可靠,模板制作的精度满足设计和现行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

所有模板角偶处尽量做成圆弧形。

模板及支架设计必须经过计算和验算,保证其安全稳定性,确保不变形,不空鼓。

箱梁浇筑前需对模板支架及地坪进行堆载预压试验。

②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

③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和现行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面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5、混凝土浇注、振捣和养护不规范

防治措施:

对混凝土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操作技能满足施工需要。

混凝土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操作,合理控制浇筑层厚,避免过振和漏振。

混凝土养护时间必须满足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得少于7天。

振捣和养护设专人负责,划分责任区,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问责制,依据质量管理办法实行专项奖罚制度。

6、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防治措施:

①预应力张拉采用强度与龄期双控原则,龄期达到且试验室砼试件抗压强度达到要求后以通知单形式告知现场技术人员,方予张拉。

任何一项不成立不予张拉

②灌浆用水泥必须合格,灰浆的配合比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

浆液搅拌后认真测试水泥浆各项指标,严格检查水泥浆质量。

压浆应设置阀门、安装压浆嘴,锚头应用砂浆包裹。

压浆前应检查压浆孔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

在孔道最高点设置压浆检查孔,便于压浆效果检验。

现场采用真空压浆泵进行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

每孔道应一次压浆完成,中途不应停顿。

加强预应力结构张拉后管道压浆的施工管理和控制,确保压浆密实。

4.3工程实体方面

1、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

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前,加强对砂石料、外加剂和水泥的检测力度,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拌合,并及时对混凝土坍落度检查,发现有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时纠正,不合格混凝土不得投入使用。

2、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防治措施:

钢筋加工和安装时加强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彻底不留后患,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做好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查,不符合规定要求及时整改。

①钢筋下料前,按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绘制下料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截料,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②使用高强度砂浆或混凝土垫块,垫块做成圆弧型,且在垫块上埋植绑丝,安装模板前垫块绑扎到位;

③水平防治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6个,竖直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个;

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空面都应安置垫块,并进行检测;

⑤依据测量放样结果,钢筋骨架要拉线定位,除符合规范及设计外,要做到整齐标准,避免主筋参差不齐,绑扎不紧密,造成保护层忽大忽小,合格率低下。

3、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纹、裂缝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②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化热的措施;

③未及时养生;

④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因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⑤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

2)防治措施

①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②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

③优化配合比:

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毛和材料、掺加缓凝剂;

④采用遮阳凉棚的降温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泥热峰值出现;

⑤及时养生;

⑥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的允许范围;

⑦基础与支架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采用预压措施。

4、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

1)分析形成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混凝土已经初凝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将导致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低强度的夹层。

2)防治措施

①增加搅拌能力,减少大构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间;

②掺入缓凝剂、减水剂;

③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分层浇筑的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混凝土离析

1)形成原因

①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混泥土离析;

②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

③浇筑过程中过振。

2)防治措施

①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②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米,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③振捣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

6、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泡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浇筑分层太厚;

②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欠振;

③模板清洁度差,脱模剂质量差;

④模板接缝漏浆。

2)防治措施

①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mm;

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起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表表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③严格检查模板清洁情况,使用合格脱模剂;

④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条,防止漏浆。

7、混凝土施工缝处处理质量差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施工缝未凿毛;

②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

③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松散。

2)防治措施

①应在设施工缝的先浇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凿毛;

②凿毛后毛面应用清水洗刷干净。

8、混凝土漏浆、表面平整度差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

②模板刚度不够造成变形;

③相邻模板拼缝过宽,且未做有效处理;

④模板的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2)防治措施

①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②处理好模板拼缝;

③模板安装紧密。

9、混凝土构件表面有泌水现象,色差大

1)分析形成原因

①砂石料级配差;

②矿渣水泥泌水性大,导致混凝土保水性差;

③振捣过度。

2)防治措施

①确保沙石料的良好级配;

②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

③模板安装紧密。

10、混凝土表面粗糙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模板设计支护不合理,走模或模板刚度不足引起变形造成混凝土跑模,表面不平整,线条不流畅。

②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产生间隙且施工中又未能适当填充密封,造成“纵横施工缝跑浆、漏浆污染相邻面甚至产生缝处不平整”,模板缝明显。

同时分层厚度不一,分割浇筑时间较长造成水平浇筑层面痕迹明显。

③分层太厚,且存在漏振、欠振,同时模板不干净,造成表面出现气泡、麻面等现象。

④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水泥、隔离剂或易褪色的保湿遮盖物等,造成表面色泽差异较大。

2)防治措施

①严格把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关。

需要做好以下控制:

a选择同一产地、同一品牌、同一颜色的水泥、砂、碎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并且同一单位工程尽量采用同一批原材料。

b加强水泥现场检查。

c检查水泥的储存条件,严禁使用过期或被雨水淋湿的水泥。

d严禁使用山砂或深颜色的河砂,严格控制其中级配、含泥量。

e混凝土粗骨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板厚的1/2或结构截面的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得超过100mm。

②控制混凝土拌和物关键工序,即做好以下工作:

a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b合理选用水泥标号,使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

c监理原材料计量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简单可靠。

d严格控制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

e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f严格控制外加剂,必须按有关标准鉴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方可使用。

③施工过程中技术保证,需做好以下工作:

a模板安装与清洁:

严禁使用木模。

严格保持模板清洁。

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确保模板加固牢靠,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模板内干净,时刻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使用前必须检查模板变形情况。

b混凝土布料与振捣: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是否按照要求固好垫块;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发现钢筋不直顺时,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以免漏筋;混凝土自由落下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严格控制振捣间距,控制振捣时间,做到不漏振,不过振;注意振捣方法,严格控制振捣程序,先周围后中间,并注意混凝土摊铺四周高中间低,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注意保护层砂浆垫块处得混凝土振捣。

c严格遵照要求处理混凝土施工缝。

④严格混凝土拆模的监控和养护,并注意以下几点:

a拆模时间

b拆模时的抗压强度

c注意拆模方式方法

d加强成品养护

e及时洒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最小7天

f单位工程尽量同一条件养护,结构物各部分物件在拆模前应保持连续湿润。

g冬季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冻。

11、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1)分析形成原因

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接头所形成的弱强度断面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2)防治措施

①应由专门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

②受拉主钢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断面;

③受拉主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50%;

④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10。

12、焊接钢筋不处于同一轴线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搭接焊的钢筋接头未打折;

②搭接焊的钢筋接头先焊好后在打折成S形;

③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

④帮条焊只有一根帮条。

2)防治措施

①搭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打折;

②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

③帮条焊应有两根帮条。

13、焊接强度不够

1)分析形成原因

①电流过大,钢筋接头局部烧伤;

②搭接焊、帮条焊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焊渣未及时清除;

③未能选择合适的焊条,如Ⅱ级钢筋使用结422的焊条焊接;

④冬天焊接过火;

⑤焊接后接头聚冷。

2)防治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焊条,如Ⅱ级钢筋接头应采用结502或506的焊条;

②冬天焊接防过火;

③焊接后防接头聚冷;

④应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坚持自检。

14、预应力损失大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未及时进行孔道压浆而导致钢绞线锈蚀;

②压浆不饱满或水泥浆强度低引起握裹力不够;

③在孔道水泥浆强度未达到梁板自身混凝土强度的60%也未能超过22MPa时即进行吊运,导致水泥浆开裂,握裹力降低;

④压浆后未及时封锚导致锚端锈蚀;

⑤用电弧焊或氧焊割断已张拉的钢绞线。

2)防治措施

①应在张拉后来14d内做好孔道的水泥压浆,并应保留孔道压浆记录。

做好水泥压浆的抗压试块;

②在孔道水泥压浆轻度在达到梁板自身混凝土强度的60%且大于22MPa时才能进行吊运;

③压浆后应及时封锚;

④用砂轮等冷切割方式割断钢绞线。

15、梁的起拱值偏大或偏小

1)分析形成原因

①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矩轴偏位,则最大正弯矩发生变化较大导致梁的起拱值过大或过小;

②用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作为施加张拉的条件。

当标准养护的混凝土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其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过到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大;

③混凝土弹性模量不稳定导致梁的起拱值的不稳定;

④钢绞线的自检频率不够,钢绞线张拉双控的伸长指标计算时弹性模量值采用2×105MPa或采用其他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

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大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小,这样造成了实际预应力不够。

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小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大,将造成偏张拉。

实际预应力超过设计预应力易引起大梁的起拱值大,且出现裂缝;

⑤未推算初应力伸长值,而是在施加应力之前设置一个零点至初应力时的位移作为初应力伸长值,不符合规范规定。

则导致钢绞线实际伸长值小于要求伸长值,造成了实际预应力不够,拱值小于设计值;

⑥持荷时间不足。

2)防治措施

①波纹管的安装定位应准确;

②控制张拉的试块应与梁板同条件养护;

③增加钢绞线的自检频率,伸长值的计算采用同批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实测值;

④张拉时,应将钢绞线10%-20%qk之间的测量伸长值作为初应力量10%的伸长值,一般待张拉到10%qk时相对于一基准点量一长度,再等到张拉到20%qk时相对于该基准点量一长度,两长度之差Δ12即为预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

⑤按要求的时间持荷。

16、梁体混凝土出现空洞

1)分析形成原因

①钢筋较密混凝土振捣不实;

②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③因锚板为倒坡倾向梁端,其后面混凝土不易浇筑,由于振捣不够,混凝土出现空洞。

2)防治措施

①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如减少集料粒径、增加混凝土混合料坍落度,掺入减少剂;

②应采用小直径的振捣棒加强振捣,改进施工工艺。

17、缺棱掉角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分析形成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2)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2.5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交底人:

被交底人:

 

日期: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