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学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716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礼仪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礼仪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礼仪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礼仪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学笔记.docx

《礼仪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学笔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仪学笔记.docx

礼仪学笔记

礼仪学笔记汇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礼仪概说

一、礼仪的定义和内涵

〔1古代:

为敬神而举行的各种仪式。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诗·小雅·楚茨》

"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周礼·春官·肆师》

〔2现代:

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

人们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具体表现:

礼貌、礼节、仪表、仪式

礼貌——人们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表示尊敬、重视和友好的态度。

如尊老爱幼、互赠礼物、热情好客。

礼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祝愿、问候、致意、慰问等待人接物的形式。

如拜会、握手、吊唁。

仪表——人的外表、穿着,主要指外在形象,引申为人的精神状态。

如服饰、举止、表情、姿态等。

仪式——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和形式的社会活动。

如升旗仪式、奠基仪式、毕业典礼等。

礼:

内在的。

仪:

外在的。

礼仪: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1、礼仪的孕育时期

原始社会后期孕育出早期礼仪的"胚胎"。

如:

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XX店人,使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穿戴在脖子和手上。

向逝去的族人周围撒放赤铁矿粉,表示对逝去的哀悼。

2、礼仪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金石并用时代走向青铜时代,原始社会瓦解。

至周朝,规范周朝礼乐。

《周礼》——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整理了周朝的官职表,用于讲述周朝的典章制度。

西周,青铜礼器流行,个人身份的象征。

贵族佩戴玉石。

3、礼仪的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

儒家宣扬"礼教"。

孔子把"礼"作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基础。

"不学礼,无以立。

"

4、礼仪的鼎盛时期

秦:

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这也是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

西汉初: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

《礼记》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礼仪汇集成册,为封建社会礼仪最经典著作。

唐宋:

《礼记》由记上升为经,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道学、佛学思想的理学,在大量的家庭礼仪著作中,以《朱子家礼》和《司马氏书仪》最著名,前者相传为朱熹所做,后者为司马光。

5、礼仪的衰落时期

满族入关,接受汉族礼制,使其复杂化,变得死板繁琐。

如清代品管相见,低品级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一般是一跪三叩,甚者三跪九叩。

6、现代礼仪时期

清末鸦片战争,西方礼仪被介绍进来,辛亥革命之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崭新时期,现代礼仪形成。

三、礼仪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

1.继承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差异性:

国家、民族、性别、年龄、阶层。

3.针对性:

如公务接待。

4.规范性:

必须遵守。

作用:

1.教育作用:

如陶行知校长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要守时,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2.美化作用:

美化自己、美化生活。

3.协调作用:

人际关系。

4.沟通作用

第二节修养与礼仪

一、修养的内涵

〔一思想修养:

一个人可以没有华丽的外表,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1.高尚的道德情操

<1>诚实守信是道德修养的核心。

<2>谦恭虚心是道德修养的标尺。

<3>刚强正直是道德修养的根本。

<4>善良温厚是道德修养的源泉。

2.积极的进取精神3.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文化修养

1.渊博的人文知识:

〔1了解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2掌握公民基本的职责义务。

〔3强化集体主义观念。

2.务实的科学精神3.扎实的专业功底

〔三审美修养

1.增强审美意识2.把握审美标准:

〔1审美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

〔2审美具有一定的文化标准。

3、提高审美能力

二、礼仪与修养的关系

〔1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2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个人的内涵由内而外的体现。

〔3修养美是一种精神美,内在美,气质美;礼仪美是一种韵致美,外在美,风度美。

〔4修养美需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丰富的知识根基;礼仪美需要能良好的外表训练和得体的言行举止。

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往往在人群中是最具个性和人格魅力的人,因为"腹中有书气自华"、"慧中才能秀外"。

三、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1.改心改性:

调整心态、改善性格、与人为善、心念端正。

2.善学善思:

会读书、读好书。

3.敢为敢当:

敢于创新、勇于担当。

4.勤做勤练:

识大体、拘小节。

四、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礼仪

具有以下特征者,极易在社交中成功:

1.充分显示显露性别美。

2.彬彬有礼的风度惹人青睐。

3.幽默、诙谐的个性使您妙趣横生。

4.自然、坦率的情韵叫人回味。

5.善解人意独具特殊的吸引力。

6.宽容的胸襟能"容纳百川"。

7.视为他人服务为一大乐事。

8.自我推销术助您社交成功。

第二节认知当代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的生理特征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三、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修养与礼仪

一、修养的内涵二、礼仪与修养的关系三、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第二章个人形象礼仪

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

第一节仪容礼仪

仪容,指人的外观、外貌,其中重点是指人的容貌。

它由发型、面容以及人体所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如手部、颈部等内容构成。

一、发型发式

一头映半身。

勤梳洗。

常打理。

1.男士发型要"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的三不原则。

2.女士如果选择留长发,在正式场合一定要把头发扎起或盘起,不可披散头发。

二、面部妆容

1、面部护理:

1.面部清洁2.眼部护理3.唇部护理4.鼻部护理5.脸部护理6.耳部及颈部护理

2、面部化妆:

:

1.基础护肤2.涂粉底液3.扑粉4.画眉毛5.涂眼影,画眼线。

6.刷睫毛膏7.上腮红8.涂口红

三、手部护理

四、皮肤护理:

1.保持心情愉快;2.养成好的作息;3.多喝水勤保湿;4.注意合理饮食;5.注意防范紫外线;

第二节仪表礼仪

仪表:

广义指人的外在的容貌、举止、表情、服饰等给人的总体印象。

狭义的指动态的面部表情和静态的衣着配饰。

面部表情、着装礼仪、配饰礼仪

一、面部表情

〔一面部表情应遵循的原则:

1.表现真诚;2.表现友好;3.表现谦恭;4.表现适度;

〔二面部表情的具体体现:

1.眼神:

①友好:

1/3左右。

②重视:

2/3左右。

③轻视:

1/4左右。

⑤平等:

平视⑥轻视〔或长辈对晚辈:

俯视⑦不能触犯区域:

头顶、大腿、脚部、手部

2、眉毛3、嘴巴4、笑容

二、着装礼仪

在西方,有人对人的形象设计进行过专项调查,发现76%的人根据外表判断人,60%的人认为外表和服装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一着装原则:

1.TPO2.整洁3.整体4.三色:

三种色系5.个性

〔一着装搭配:

1.男士西装礼仪

①纽扣的扣法:

双排扣西装全扣,单排扣西装有两粒扣〔只扣上面一粒和三粒扣〔扣上面两粒或中间一粒

②西装与衬衫

衬衫:

白色或浅色。

合适的衬衫领子大小是扣上纽扣以后,还能自由插进一个食指。

衬衫领子要高出西装上衣的领子1.5cm左右。

衬衫袖口要长出西装袖口1.5cm左右。

③领带的选择和使用:

成年男子的三大装饰品。

蓝色、灰色、棕色、紫红色。

条纹、圆点、方格等小几何形状。

2.女士套装礼仪

套裙:

冷色调;上浅下深;上深下浅。

裙装:

太短不雅;长无神;下摆恰好到着装者小腿肚子上最为丰满处,是最理想的裙长。

裙长不应短于膝盖上10厘米的为限,不宜露、透、紧。

穿鞋:

高跟、半高跟的船式或盖式。

④袜子与鞋子⑤三一定律:

⑥其他:

外面的羊毛衫。

三、配饰礼仪

1.整体协调;2.数量相当;3.同色同质;4.扬长避短;5.做工细致;

第三节仪态礼仪

形体、站姿、坐姿、蹲姿、走姿、手势。

〔一入座的基本要求:

古代:

以右为大,以左入座现代:

轻、缓、紧

上座:

面对门脸的座位,居中的座位,右侧的座位口,从座位的左侧入座

1、女性常用坐姿:

〔1正襟危坐式;〔2双腿交叠式;〔3双脚斜放式;〔4双脚微开式;〔5前立后屈式;

2、男性常用坐姿:

〔1标准式;〔2前伸式;〔3前交叉式;〔4屈直式;〔5斜身交叉式;

3、坐姿的禁忌:

双腿叉开过大、架腿方式欠妥、双腿直伸出去、把腿放在桌椅上、腿部抖动摇晃、脚尖指向他人。

〔三离座的礼仪:

离座的先后,应让身份高,辈分长者先离座。

左进左出,出入如一。

四、走姿:

从容、平、稳、直线

〔一走路的禁忌:

1.身体摇摆;2.弯腰驼背;3.双手乱放;4.拖泥带水;

五、蹲姿

〔一常用的蹲姿:

1.双腿高低式;2.双腿交叉式;3.双膝半蹲时;4.双腿半跪式;

〔二蹲姿禁忌:

1.无遮拦;2.方位不当;3.距人过近;

六、手势:

常用手势:

1.直臂式;2.单臂横摆式;3.双臂横摆;4.双臂斜摆式;

第三章会面礼仪

第一节握手的学问

一、哪些场合需要握手?

1、被介绍与人认识,双方互致问候的时候。

2、对久别重逢之友或多日未见的同事。

3、当对方就任新职、喜结良缘或得奖、开业等喜事时。

4、接受赠送品、奖品时,与发奖者及赠送礼品者握手。

5、拜访友人、同事或上司等之后告辞时,应握手表示希望再见之意。

6、邀请客人参加活动,在告别时,主人应和所有客人握手,以感谢对方光临和支持。

7、参加宴会、茶会、招待会等见面和告辞时,应和主人握手。

8、参加友人、同事或上下级的家属追悼会,离别时,应和死者的配偶及子女握手,表示安慰及节哀之意

二、握手的主动权

1、职位、身份高与低:

在高2、异性之间:

在女方3、已婚与未婚:

在已婚4、年长与年幼:

在年长5、迎客时:

在主人6、送客时:

在客人

①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与对方打招呼、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再与之相握。

若两人相仿,可先伸手表示礼貌。

②男女初次见面,女可以不握手,互致点头礼即可。

③一人与多人握手时,应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

④公务场合,握手先后次序取决于职位、身份。

⑤社交休闲场合,握手先后次序取决于年龄、性别和婚否。

三、握手的禁忌

1.忌左手;2.忌戴手套;3.忌这边握手那边与别人打招呼;4.忌跨门拉握手;5.忌抢握;

第二节介绍礼仪

一、自我介绍

1.时间:

①什么时候;②多长时间〔最好半分钟;2.态度3.内容:

姓名、工作单位、具体工作。

分五种形式:

①应酬型——只介绍姓名②沟通型——姓名、单位、籍贯、兴趣或是与交往对象有共同的熟人。

③工作型——姓名、单位及工作的具体性质。

④礼仪型——讲座、报告、演出等⑤问答型——应试应聘、公务交往以及普通型的交际应酬场合。

二、为他人介绍

1、介绍者礼仪:

①在公务交往中,介绍人一般由公关礼仪人员、秘书担任。

②在社交场合,东道主、长者、主人或身份较高都可以担任介绍人。

2、介绍的内容:

①一般介绍:

姓名和称呼②正式介绍:

姓名、称呼、工作单位、职务、关系、兴趣爱好。

注意:

介绍时尽量为双方找一些共同话题。

必要时,可以说明别介绍的一方与自己的关系。

3、介绍的顺序

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将位低者介绍给位高者

将后到者介绍给先到者

将家人先介绍给同事、朋友

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将男士先介绍给女士:

"赵小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先生。

"

三、集体介绍

规模较大的社交聚会、公务活动、涉外交往活动,如大型宴会、婚礼、生日晚会、演讲、报告、比赛、会见、会谈等场合的介绍。

两种情况:

集体和集体,集体和个人。

1.少数服从多数:

先介绍人数少的一方。

2.强调地位身份:

把低先介绍给高,一般东道主是地位低的一方,所以先介绍东道主。

3.只需单向介绍:

在演讲、报告、比赛、大型会议时。

4.省略式介绍"这是我的家人""这是我的同学"

四、介绍的注意事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