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664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docx

华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综合测试一理综

华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

(一)

理科综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选择题在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

H-1Li-7C-12N-14O-16Na-23P-31S-32Cl-35.5Fe-56Ba-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6生物,7-13化学)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H、O、N、P是ATP、核糖体共有的化学元素

B.细胞膜上的受体、载体都具有特异性

C.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D.肝糖原和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表面形成的突起,有利于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使CO2的释放过程快速有序

C.突触小体内线粒体数量相对较多,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D.神经细胞膜受到刺激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强,有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3.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从B点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B.离子通过离子泵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5.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动物和人的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也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关联

C.肌肉收缩时,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可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据ATP的结构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6.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到载有水绵和好氧菌的载玻片①上,将装片②暴露在光下,结果如右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前,装片都要先通气处理

B.装片①中仅有光处理和无光处理一组对照

C.装片中的好氧菌的聚集位置说明光合产物中有氧气 

D.用透过三棱镜的光束照射装片②得到的结果相同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用品中食醋和纯碱都属于弱电解质B.淀粉是天然高分子,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C.空气是由几种单质构成的混合物D.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8.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9.下列各种微粒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CO32-、NO3-B.H+、K+、I-、ClO-

C.Fe3+、Al3+、NO3-、HCO3-D.Cu2+、Fe2+、SO42-、Cl-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2OH-+Ba2++2H++SO42-=BaSO4↓+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铁粉:

Fe3++Fe=2Fe2+

C.向NaClO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

2Fe2++ClO-+2H+=Cl-+2Fe3++H2O

D.在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OH-=CO32-+H2O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HS溶液中含有HS-的数目小于NA

B.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C.1mo1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D.10g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5NA

12.用KOH固体配制0.1.mol·L-1的KOH溶液500mL,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所使用的的全部仪器是:

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

B.在烧杯中溶解KOH固体后,应放置使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大于0.10mol·L-1

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内底部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溶液浓度小于0.10mol·L-1

13.下列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相对应且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一小块钠投入乙醇中

产生无色气泡

发生的反应为:

2H++2Na=2Na++H2↑

B

将少量Na2O2固体加入过量

Ba(HCO3)2溶液中

黄色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

发生的反应:

2Na2O2+4Ba2++4HCO3-=4BaCO3↓+2H2O+O2↑+4Na+

C

将K1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

D

分别向同体积同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相同的Ca(OH)2溶液

都产生大量白色沉

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存在大量CO32-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三大定律都是实验定律,均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B.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的越快,惯性越大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都发生改变

D.蹦床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15.在广场上通常有许多人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

图中的四幅图中,PQ代表风筝截面,OR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

在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风筝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16.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轴上的摩擦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其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17.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m,B和C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

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悬挂吊篮

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断的瞬间(  )

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3g

D.A、C间的弹力大小为0.5mg

18.如图a,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t=1s时刻撤去恒力F。

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b。

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

A.物体在3s内的位移s=3m

B.恒力F与摩擦力f大小之比F:

f=3:

1

C.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

D.在撤去F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

比为

19.如图所示,扶手电梯与地面的夹角为30°,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上。

当电梯斜向上作匀加速运动时,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他体重的1.2倍,那么,电梯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人与电梯表面间的静摩擦力f大小分别是( )

A.

B.

C.

D.

20.两块叠放的长方体滑块A和B,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

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释放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

mgcosθ

D.大小等于

mgcosθ

21.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则在0~2t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一起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0时刻后折返

B.t0时刻,A、B的加速度最小但速度最大

C.0时刻和2t0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

D.2t0时刻,A、B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0分。

22.(6分)完成以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

 

 

(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O点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以及对应的; 

(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O拉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读得(根据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如图丙,根据

(1)中的测量结果按选定的标度(图中相邻圆环间距表示1N)作出了

的图示(大小未标出),请继续在图丙中:

 

①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即合力的测量值)的图示; 

②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的合力的图解值F′。

 

 

(4)比较F和F′的,如果在误差范围内两者近似相同,则可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23.(9分)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所挂钩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打点信息测量并计算出来。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近似认

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所挂砝码的重力mg.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钩码的质量m一定,

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

如果

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加速度a与质量

M的关系,应该画出a与的图象。

(3)在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时,甲同学根据测量数

据做出的a-F图线如图2中(A)所示,说明实验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

;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2中(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取值不同的物理量是:

;(选填“m”或“M”) 

(5)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12分)2017年8月23日,受台风“天鹅”影响,广东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

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m/s,v2=25m/s,当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22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只是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s=160m才停下来。

两车可视为质点。

(1)求轿车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3)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a2=2.5m/s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请分析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

25.(20分)如图所示,某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上下两端A、B之间距离L1=2.05m,传送带以

=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

质量为M=1.0kg,长度L2=1.0m的木板上表面与小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2=0.4,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1,开始时长木板靠近传送带B端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假设物块在滑离传送带至木板右端时速率不变,sin37°=0.6,cos37°=0.8,g=10m/s2)。

求:

 

(1)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 

(3)木板在地面上能滑过的最大距离。

26.(14分)根据根据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

(1)MgO溶于稀硫酸。

(2)向CaCO3浊液中通入CO2气体。

(3)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

(4)醋酸和氨水混合。

(5)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与NaOH溶液混合。

(6)少量FeO溶于稀硝酸。

(7)K2Cr2O7在酸性条件下被SO32-还原为Cr3+。

27.(15分)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

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1)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

H2S的水溶液称作氢硫酸,氢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很快出现浅黄色硫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用于比较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可得出如下结论:

氧化性:

;还原性:

(2)在酸性条件下,KMnO4和少量H2S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溶液中有淡黄色硫生成,产物还有____、______。

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此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8.(14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的意义重大,其正极废料的主要成分是LiCoO2、铝、炭黑及其他杂质,回收利用的流程如下:

已知“溶液A”中主要金属离子是Co2+、Li+,还含有少量Fe3+、Al3+。

(1)步骤①中铝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固体X的成分是_________。

(2)步骤②中LiCoO2固体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3)母液中含量最大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

(4)(NH4)2C2O4是一种化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预测其溶解性(填“可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一定温度下,(NH4)2C2O4固体可分解出NH3和CO等物质,思考其它的产物并写出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9.(8分)如果能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它成分包裹后,放在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能够生长和繁殖,则组装细胞成功。

请回答:

(1)组装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它在细胞中的功能有。

组装细胞具有上述多项功能的根本原因是。

(2)若成功合成所需的DNA分子等物质及核糖体后,组装成完整细胞的关键步骤是,所用到的结构在组装细胞生命活动中所承担的功能是。

30.(11分)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

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具体过程为:

内质网形成吞食泡包裹受损线粒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体,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清除受损细胞器。

请回答:

(1)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

(2)受损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意义是。

(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4)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

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

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减弱/不变)。

31.(12分)下图为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的曲线。

(1)在胚根长出前发生的主要是呼吸,判断依据是。

若以H218O浸润种子,则有氧呼吸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

(2)26℃下,将莴苣种子交替在红光(R,1min)和远红光(FR,4min)下连续曝光,处理相同时间后,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

光处理

萌发率%

光处理

萌发率%

R

80

R—FR-R

79

R—FR

7

R—FR—R—FR

7

①本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红光对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原因是。

②分析实验中光处理情况的判断,种子萌发率的高低由决定。

32.(9分)为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科研人员对某植物不同百分比的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适宜光照下检测未遮光叶片单位面积的CO2吸收速率和淀粉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要能持续进行,除要适应的温度和水分外,还必须满足的环境条件是。

(至少答两点)

(2)叶肉细胞中,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在暗反应阶

段参与的化学反应是,产生的O2与NADPH反

应生成水的场所是。

(3)图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植株遮光叶片的比例上升,

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

因是。

由此说明,植物叶片光合速率除受

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的影响。

(二)选考题:

共44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并且在解答过程中写清每问的小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本次考试未设置此题)

34.(15分)

(1)(5分)作出下列图中物体A的受力图(每图1分,在答卷中相应位置画图,不规范不得分)

(2)(10分)所受重力G1=8N的物块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

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

木块所受斜面的摩擦力f和弹力N的大小。

(要求作出相关的受力分析图)

 

35.(15分)

Ⅰ.白磷(P4)是磷的单质之一,易被氧化。

(1)6.20g白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P2O5,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上述燃烧产物溶于水配成50.0mL磷酸(H3PO4)溶液,该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2)含0.300mol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Ca(OH)2的悬浮液中,反应恰好完全,生成1种难溶盐和16.2gH2O。

该难溶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

Ⅱ.(注:

M[(NH4)2SO4]=132g/molM(NH4Cl)=53.5g/molM(BaSO4)=233g/mol)

分别称取2.39g(NH4)2SO4和NH4Cl固体混合物两份。

(1)将其中一份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混合物中n[(NH4)2SO4]:

n(NH4Cl)=。

(2)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NH4+与Ba(OH)2溶液(浓度同上)恰好

完全反应时,溶液中c(C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6.(本次考试未设置此题)

37.(14分)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使用的实验材料除人口腔上皮细胞外,还可以使用洋葱鳞片叶(填“外表皮”“内表皮”或“内、外表皮”);若要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可以使用洋葱鳞片叶(填“外表皮”“内表皮”或“内、外表皮”)。

(2)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

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棉线。

①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酶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②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生物参考答案

1—6DCBDAC

29.

(1)蛋白质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DNA分子多样性

(2)包上膜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传递)

作用;

30.

(1)一定的流动性

(2)二、三避免细胞非正常死亡(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主动运输

(4)核糖体排出细胞外或被细胞利用增强

31.

(1)无氧氧气的消耗量远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H218O→C18O2

(2)不能缺少黑暗处理的对照组最后一次光照的(种类/时间)

32.

(1)—定的光照强度和C02浓度

(2)C3的还原线粒体内膜

(3)未遮光叶片有机物输出量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量减少,促进光合速率上升

叶片中光合产物(或淀粉)的积累量

37.

(1)内表皮内、外表皮

(2)①

②i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通过;

ii袋内外液体均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通过;

iii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表明碘能通过,淀粉不能通过;

iv袋外液体变蓝,袋内液体不变蓝,表明碘不能通过,淀粉能通过。

 

化学参考答案

7-13BBDACBB

26.

(1)MgO溶于稀硫酸:

MgO+2H+=Mg2++H2O

(2)CaCO3浊液中通入CO2气体:

CaCO3+CO2+H2O=Ca2++2HCO3-

(3)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2OH-+Cl2=Cl-+ClO-+H2O

(4)醋酸和氨水混合:

CH3COOH+NH3·H2O=CH3COO-+NH4+

(5)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与NaOH溶液混合:

Ca2++HCO3-+OH-=CaCO3↓+H2O

(6)少量FeO溶于稀硝酸:

3FeO+10H++NO3-=3Fe3++NO↑+5H2O

(7)K2Cr2O7在酸性条件下被SO32-还原为Cr3+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

27.

(1)2H2S+O2=2S↓+2H2OO2>SH2S>H2O

(2)3H2SO4+2KMnO4+5H2S=2MnSO4+K2SO4+5S↓+8H2O

(3)FeCl2(Fe2+);H2S;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8.

(2)2Al+2OH-+2H2O=2A1O2-+3H2↑Al(OH)3

(2)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H2O2

(3)NH4+、Li+、SO42-

(4)可溶于水(NH4)2C2O4=2NH3↑+CO↑+CO2↑+H2O(―定温度)

35.(15分)

Ⅰ.

(1)5.604.00

(2)Ca5(PO4)3(OH)

Ⅱ.

(1)1:

2

(2)0.l00mol·L-1

物理参考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

B

A

D

B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