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190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课标Ⅱ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新课标II-3】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蛋白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D.腺苷是构成ATP和RNA的基本成分之一

3.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4.右图中a、b、c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的Y分别代表三种物质,有关Y的叙述,错误的是

A.Y不可能位于染色体上

B.Y有可能位于线粒体中

C.Y不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D.Y中有可能含有磷元素

5.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6.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7.下图为电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B.此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1、3、4、5均是由生物膜构成

D.胸腺嘧啶参与碱基互补配对的有1和3

8.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研究氧浓度对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应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D.用18O标记H2O和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9.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10.

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5,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13278B.13286

C.13298D.15500

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12.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

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试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蔗糖

 

图1               图2

A.甲B.乙C.丙D.丁

13.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14.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15.

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黄——绿比率有增高趋向

B.人工林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

C.农作物栽培时选择b点比a点更适宜

D.在作物收获季节,群落的P/R值可能在a点

16.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超过40℃时甲的氧气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乙比甲更耐高温,因为乙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在较高温度下才开始下降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甲死亡

1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18.下列关于这四个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酶活性

 

A.图1中b阶段染色体形态变化为细丝状→短杆状→细丝状

B.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

19.

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20.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21.某植物体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它们独立遗传并共同决定此植物的高度。

当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2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

现让AABBCC(14cm)×aabbcc(2cm)产生F1,F1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高度为8cm的基因型有多少种

A.3B.4C.6D.7

22.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分析错误的是

A.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B.含有2个中心体

C.每一极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D.含有4个染色体组

23.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WW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

雄=1:

1B.雌:

雄=1:

2C.雌:

雄=3:

1D.雌:

雄=4:

1

24.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

1个正常。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25.分析四个双链DNA样品得到下列资料: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碱基含量

15%C

12%G

35%T

28%A

哪两个样品最可能取自于同一生物个体

A.样品1和样品2B.样品1和样品3

C.样品2和样品4D.样品3和样品4

26.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7.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1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2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3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4G的数量为m—n

5若此DNA经三次复制,共需要C的数量为(7m—14n)/2

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③④D.①②③⑤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30.下面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

A.若图乙表示正在进行的某个生理过程,则可能是图甲中a过程

B.HIV(艾滋病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途径有d过程

C.RNA聚合酶作用于c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

D.图乙中

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第Ⅱ卷非选择题

2、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研究人员用不同植物做了两组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16分)

Ⅰ、利用紫苏进行了实验,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时间(h)

(1)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___阶段增强,此时产生的__________为CO2的还原提供条件,所产生的O2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被利用。

(2)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回答)

(3)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图乙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

据图回答问题:

溶氧量(微摩尔)

 

(1)在图乙中的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________。

(2)若在图乙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_微摩尔。

32.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

已知其紫色形成的途径如图。

现用蓝花雄株(aaX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l中的雄株全为紫花。

(12分)

 

(1)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Fl中的雌株表现型为。

若Fl中产生一株蓝花雄株(AaXBXbY),则产生它的原因是。

(2)若该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l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请区分雌雄)

(3)图中紫花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请写出图中①过程遗传信息流动途径。

33.Duchenne肌营养不良是由法国神经学家Duchenne在19世纪60年代发现的遗传病,多见于男孩,通常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图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2分)

患者已死亡

(1)由图推断,该致病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遗传病。

图中Ⅲ4和Ⅲ5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

(2)Ⅲ6现已结婚、怀孕,她的丈夫患有多指症(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其它性状正常,其丈夫的母亲正常。

他们夫妇很想生育一个健康的男孩,请问这个愿望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3)经调查,世界范围内每3500个男孩中会有一个该种疾病患者,男性患者均在婚育前死亡,则该病在女性中出现的几率为___________。

(4)现代医学技术可以对胎儿进行DNA检测,其方法是先提取被测者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即DNA体外复制),PCR技术所需的条件除了包括参与复制的引物、模板DNA分子、酶、能量等,还必须加入作为原料。

之后利用DNA探针,根据原则,使被检测分子与探针进行分子杂交,从而可以诊断出胎儿是否携带有此致病基因。

参考答案

1——30

DDACCCBCCACABDBDCAADDCDBBCDADB

31.

Ⅰ:

(1)光反应【H】和ATP(答全才给分)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2)B、C(答对一个给1分,答对两个给满分)

(3)否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紫苏植株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Ⅱ:

(1)减少

(2)750.

32.

(1)AAXbXb蓝花,父方(亲本中的雄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必须强调父方,MI)

(2)紫花雄株:

蓝花雄株:

蓝花雌株=1:

1:

2

(3)酶的合成DNA→mRNA→蛋白质

33.

(1)伴X隐性1/8

(2)3/16

(3)0(4)四种脱氧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