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586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docx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育文档

(沪粤版)2019-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回声B.增强回声C.增加声音响度D.使墙壁更美丽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乐音都是乐器发出的

B.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响度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的

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  )

A.超声波具有能量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固体能够传声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6.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发声装置)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7.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脸部,感觉到脸部有震颤麻木的感觉,下列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在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

D.把正在敲铃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在空气中仍能听到钟声音

8.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音乐声越大,小“人”跳得也越高

C.音响发出的音乐声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从不同器乐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它们的响度不同

B.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0.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B.能量较小的C.频率较高的D.音调较高的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2.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我们能听到蚊子的声音,但是听不到蝴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  小。

宇航员必须通过无线电交谈,是因为  。

13.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

  。

14.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现象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如果将图甲所示的实验搬到月球上去做,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15.江西多地在2019年春节前通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爆竹产生的声音是空气  生的;禁放是从  处减弱噪声。

16.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7.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18.星期天,小明正在家中完成作业,突然听到窗外有鼓号声,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对面有一家酒店正在举行开业典礼。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鼓声是通过  介质传播到小明的耳朵里的。

(2)小明看到敲鼓者的动作与听到的鼓声不和谐,这是由于  。

(3)如果敲鼓者的动作与鼓声相差0.2S.那么酒店大约距离小明家多远?

(4)鼓声是由  的振动发生的。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鼓面在振动。

(5)酒店老板想要让鼓声更大一些,场面更热闹一些,鼓手应当如何去做?

为什么?

1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A: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

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不同,同时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变化。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现象是  。

(填序号)

(2)另外两个现象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

【分析】

(1)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响度跟振幅有关。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

①抽出罩内空气时,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②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人发声时,手摸喉咙发声处,感觉到喉咙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土电话”实验,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不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所以,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②③。

故选:

B。

2.

【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

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

A。

3.

【分析】

(1)收音机可以发出乐音,但不是乐器;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收音机可以发出乐音,但不是乐器,故A错误;

B、发声体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但是音调不受振幅的影响,只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响度是由声源振动振幅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

C。

4.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解答】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故选:

B。

5.

【分析】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190Hz。

【解答】解: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传播速度大,故A错误;

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故B错误;

C、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因此不能用回声测距测距离,故C正确;

D、只有振动在20Hz~20190Hz之内的才能够听到,故D错误。

故选:

C。

6.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3)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中,采取了实验推理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

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B正确;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故C错误;

D、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

B。

7.

【分析】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是因为弦的振动产生的。

故A正确;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里通过改变不同孔的位置达到改变笛子内空中柱的长短,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即说明发声体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B错误;

C、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

A。

8.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A、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乐声越大,振幅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跳得也越高,故B正确;

C、声音既能传递信息,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

B。

9.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超声波的应用:

回声测距、倒车雷达、B超等;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

D。

10.

【分析】由题意“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结合A、B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

【解答】解:

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

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

故选:

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