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57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一、基础题

1.《惠子相梁》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答案:

《庄子 秋水》|战国|道

解析:

分析:

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答案:

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功名利禄

解析:

分析:

看清文中文字: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

……”,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点评:

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

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3.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趣,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案: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解析:

分析:

用鸱来比喻惠子比作,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鹓雏比喻作者自己,然后将自己的行为和惠子的行为进行对比。

点评:

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

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惠子相梁___________

②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

答案:

动词,做宰相|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解析:

分析:

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注意

(1)“相”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吓”是一词多义。

点评:

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怎么

解析:

分析:

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注意词语的词性变化。

点评:

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答案:

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

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点评:

翻译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说法,注意特殊词语的意思。

7.庄子是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答案:

道|游刃有余|望洋兴叹

解析:

分析:

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

吓”为动词,吓唬。

点评:

翻译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说法,注意特殊词语的意思。

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答案:

志向高洁|功名利禄

解析:

分析:

看清文中文字: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

……”,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点评:

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

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谓惠子曰_____________

②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人|想

解析:

分析:

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

此题注意“或”字的古今异义。

点评:

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梧桐不止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______

答案:

栖息|在这时

解析:

分析:

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

此题注意“于是”的古今异义形象

点评:

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答案:

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注意“相”“往”的意思。

点评: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13.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案:

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解析:

分析:

惠子相梁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受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这则故事告诫我们不要以丑陋的心态去揣读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而真善美永远是从容坦荡、无惧无畏的。

点评:

本题不难,文章浅显易懂。

阅读文章生发感想,先要读文章,找到适合的感想点,或对人物形象(品质)或对事件的影响或联想类似的生活现象进行议论,不管怎么议论,都要与文章中的某一点内容有联系,不能凭空发议论,所说与所读脱节。

14.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答案:

鹓,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解析:

分析:

看清文中文字: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

……”,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点评:

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

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15.写出句子的描写方法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

语言描写

解析:

分析: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

点评:

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只要把握描写方法的类型,此题是非常简单的。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  相:

做宰相

B或谓惠子曰 或:

有人

C.非梧桐不止 止:

栖息

D.搜于国中  国:

国家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国:

国都

点评:

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鹓发于南海 ②而飞于北海

B.①于是惠子恐  ②于是鸱得腐鼠

C.①庄子往见之  ②鹓过之

D.①子知之乎   ②仰而视之曰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①介词,从;②介词,向。

B.①在这种情况下;②在这时。

C.①代词,代指惠子;②代词,指这里,代指鸱在的地方,D均为代词,代指鹓。

点评:

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以鸱自比,以鹓比惠子,形象地表达了惠子唯恐失去的国相地位,在庄子看来不过是一只腐臭的死老鼠而已。

在鲜明的对比中,显示出庄子与惠子对待名利时截然不同的态度。

B.庄子诙谐善辩,他借鹓与鸱的对话,热烈赞扬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的远大抱负,赞扬那种“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高尚节操,辛辣地讽刺了鸱的阴暗心理和丑恶嘴脸。

C.庄子通过鹓与鸱的对话,既表白了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鄙弃功名、蔑视权贵的人生理想,又挖苦了惠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庸人自扰。

D.《庄子》这部书大量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了形象化的比拟,并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塑造了奇伟瑰丽的理想境界,使文章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篇幅虽短,我们却不难从中领略《庄子》的独特风格。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应该是“庄子以鹓自比,以鸱比惠子”。

点评:

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相关句子。

19.翻译句子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

答案: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解析:

分析: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

翻译时要注意“国”的解释是:

国都。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20.找出文中交代事件起因的句子。

答案: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解析:

分析:

文题是《惠子相梁》就是惠子做了宰相,而惠子听说庄子要来梁取代他的地位,而引起惠子恐慌的故事,因此事件的起因就找到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点评:

了解故事的情节的各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1.文中哪个字触及了惠子的心病,是引起“惠子恐”的缘由?

答案: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结合相关句子,如庄子来,欲代子相。

意思是庄子见您,想取代您的地位。

因此惠子才会恐慌害怕。

点评:

此题一定找到相关句子加以分析得出。

2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杂然相许

B.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庄子往见之才美不外见

D.庄子持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句中“相”一为“当宰相”一来“相互”,C句中“见”一为“相见”一为“显露”,D句“顾”一为“看”一为“拜访”,B句中“或”都是“有人”的意思。

点评:

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23.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做宰相)B.非梧桐不止(停止)

C.子固非鱼也(本来)D.请循其本(顺着)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