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738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docx

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模板

**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求(参考)

一、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一)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目标要求

通过对高教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累优质教学资源,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指导改革实践。

2.内容要求

(1)公开发表三类及以上教育研究论文不少于4篇(或二类论文2篇以上)。

(2)制定教学改革方案,落实有成效。

(3)有完整的教学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材料。

(4)有专题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要求内容丰富具体、数据详实可靠、分析全面细致等)。

(5)能够体现显著成果或反映实际业绩的其它材料。

注:

线上重大教改项目按照当时省级申报指南要求进行建设。

(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目标要求

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引领示范其他专业改革建设。

2.内容要求

(1)改革方案。

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相应的支持保障措施有力。

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

(2)子项目建设。

周期内立项建设有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特色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等项目,其中,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为必需项目,至少各有1个。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有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并形成有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实验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资源利用效率高(注:

需给出相应课程和设备等清单。

(4)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改革成果。

(5)教学管理改革。

具有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有完善的教学评价办法。

(6)人才培养。

反映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的支撑材料。

(三)特色专业

1.目标要求

结合办学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办出特色,实现两个高度符合,一是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二是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在省内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2.内容要求

(1)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特色培养方案,构建有特色课程体系。

(2)课程与教材:

与一般专业在课程内容上有显著区别;双语教学课程占一定比例;建设一批特色教材。

(3)教师培养。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显著提升;专业教师校外挂职锻炼有一定比例;制定有完善健全的专业教师培训、兼职制度和机制;双能型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规定的标准。

(4)实践教学。

建立学生到校外实践实习实训有效机制,时间不少于6个月;建立校内外联合学生考评机制(注:

与学校现有的、本专业以往形成的机制明显不同)。

(5)制定专业标准和相应课程标准。

(四)一流(品牌)专业

1.目标要求

以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为导向,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好办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专业群,使之在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专业、专业群达到省内乃至国家一流水平,有力支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

2.内容要求

(1)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对照“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需要,围绕产教融合、科教协同,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改革,及时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等条件建设,强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专业质量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形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等教育专业高峰。

(2)研制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鼓励高校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高于国家标准的本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3)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梳理总结“卓越人才计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等项目实施工作基础上,探索实践“六卓越一拔尖人才计划”2.0版,努力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各类拔尖创新型、卓越应用型、高端复合型人才。

(4)探索一流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及省级发展战略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紧抓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课程、教材、课堂的改革与建设,推进探究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制度,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差异探索形成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与模式。

(5)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完善政策制度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保障高层次人才配备到本科教育。

加强教学团队负责人选拔培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在职培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水平,着力培养或引进国内国际知名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负责人,打造一批教学热情饱满、教育教学能力过硬、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6)开发一流课程教材与平台资源。

优化专业内部课程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加强优质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强化教学信息化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平台到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到课程内容、科研素养到创新意识的转化,深化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业建设协同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精品开放课程

1.目标要求

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内容更新和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内容要求

(1)共享课程:

建立完整系统的课程资源,提供师生优质的教学资源。

每位主讲教师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教学视频,全程授课视频上网。

5年来免费开放,每年有不少于20%的内容更新。

视频课程:

至少5讲教学视频,每讲30-50分钟,凝聚教学内容精华。

视频按国家要求制作。

(2)建设有专门网站,所有课程资源进入“**学院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开放供师生共享。

(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

1、建设目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我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优化教学资源,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2、建设内容

(1)课程资源:

课程基于MOOC课程特性进行建设。

需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符合大规模网络教学特征。

视频内容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进行资源建设,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

(2)平台支持:

利用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的公开课程平台,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课程在线教学支持服务高效。

鼓励使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e会学平台,以便于后期学分互换、互认以及课程共享联盟工作的开展。

(3)平台数据:

申报课程可在多个平台开课,多个平台的有关数据可按平台分别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

(4)团队建设:

团队应包括主讲、在线教学人员,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与在线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

(5)相关要求:

项目建设周期2年,其中建设期一年,此期间完成MOOC课程制作并上线;课程运营期1年,此期间必须将MOOC课程应用于实际教学。

(6)阶段检查主要内容:

已完成全部课程拍摄并在相关平台开课的项目评为“优秀”;完成部分课程拍摄并上线运营项目评为“合格”;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评为“建议整改”。

3、课程建设及验收

课程建设达到结题验收标准。

或达到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

结题验收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课程建设

视频资源

1.视频内容:

课程视频内容包含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章节内容,教学内容科学、准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视频时长:

总时长原则上≥480分钟;

3.技术规范:

参照《安徽省MOOC示范项目课程建设规范及标准》执行;

4.知识产权:

无侵权行为。

非视频资源

1.完备性:

包含课程介绍、课程公告、教学大纲、课件、参考资料、讨论、测试和作业、考试等;

2.资源数量:

非视频资源数量原则上≥50个/周期;

3.技术规范:

参照《安徽省MOOC示范项目课程建设规范及标准》执行;

4.知识产权:

无侵权行为。

课程应用

运行平台及周期

在国内外主流网络课程平台上线,并至少运行2个完整教学周期

教学活动与指导

基于网络课程平台,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组织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

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在一个教学周期内,课程数据原则上应满足如下要求:

1.课程公告:

次数≥10次;

2.测验和作业:

总次数≥30次,总参与人次≥1000人;

3.互动与讨论:

教师发帖数≥30帖,发帖总数≥100帖,总参与人次≥400人;

4.考试:

次数≥1次,总参与人次≥200人。

教学效果与影响

课程共享范围广泛,应用模式多样,线上线下应用结合效果较好,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效果与影响应满足如下要求:

1.原则上学习总人次≥1000人(多个教学周期累加);

2.课程应用模式多样,除在线学习外,还应用于翻转教学、SPOC教学等;

3.课程共享范围广,除社会学习者外,在别的高校也获得应用。

注:

18年之前(含18年)立项的此项目视频时长最低不低于120分钟。

19年及之后立项的此项目视频时长最低不低于480分钟。

(七)精品线下开放课程

1、建设目标

利用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及学校自建资源,及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2、建设要求

(1)资源:

鼓励教师利用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体现科技进步、社会生产与职业需求的微视频。

依托网络平台,利用视频资源开展翻转课堂。

(2)平台数据:

线上学习数据,包括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各种课程相关资源数据。

线下互动数据,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数据,包括签到、讨论等。

申报课程可在多个平台开课,多个平台的有关数据可按平台分别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

(3)团队建设:

团队应包括主讲、在线教学人员,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与在线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

(4)相关要求:

项目建设周期2年,其中建设期一年,课程运营期1年。

(5)阶段检查主要内容:

已开展线上学习并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项目评为“优秀”;已开展线上学习但未实施线下互动教学或者未开展线上学习但已实施线下互动教学的项目评为“合格”;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评为“建议整改”。

3、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验收

结题验收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课程建设

非视频资源

网络平台需有完整教学资料,含课程介绍、课程公告、教学大纲、模块描述、课件、参考资料、讨论、测试、作业、考试等;课程拓展资源,每学分不低于3个。

视频资源

利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或自建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每学分需提供不低于80分钟的视频学习量,供学生自主学习,能通过网络平台检测每位学生学习量及学习效果,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进行检测。

课程应用

运行平台及周期

至少在校内网络平台运行1学期,并向学校提出申请,请专家现场考核鉴定。

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分对应的教学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小于1:

1。

不减少大纲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交互性,在技术支持协作下,通过多种方式,每节课不低于10分钟互动时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活动与

学习指导

1.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依托网络平台,完成线上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解决的能力,线上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解决问题,线下指导每学分不低于1学时。

2.互动与讨论:

教师发帖数≥20次,发帖总数≥100次,学生参与率≥98%。

注:

18年之前(含18年)立项的此项目视频资源每学分需提供不低于40分钟的视频学习量。

19年及之后立项的此项目视频时长每学分需提供不低于80分钟的视频学习量。

(八)智慧课堂

1、建设目标

加强智慧教室建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等,进行深度课堂互动,创建全新的课堂模式,有效打通课内课外。

实现学习者自主探究式学习、将课堂所获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个性化拓展。

2、建设内容

1.资源:

利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资源,自建课程精品微视频。

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翻转课堂。

重点建设3-5节智慧课堂专题,每节15-20分钟。

2.平台数据:

线上学习数据,包括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各种课程相关资源数据。

课中互动数据,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数据,包括签到、讨论等。

课后学习反馈数据,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PP提供的课外阅读、课程作业等,完成知识内化顺应,重点难点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可以对学习针对性指导。

3、智慧课堂验收

1.提供课程建设资料及建设使用的完整数据记录,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与落实整改情况。

2.现场专家听课,从申报书中设定的3-5个专题中,任选一个,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验收。

(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建设目标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新规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以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支撑高教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建设内容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容为: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充分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

建设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管理和共享平台,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

探索校企共建共管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建设教学、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

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为目标,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3、具体建设要求

(1)视频资源

视频内容应重点介绍实验教学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实现对所申报实验项目的真实反映,激发使用者的参与愿望。

教学项目简介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项目教学引导视频时长控制在5-8分钟以内。

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与画面同步且无杂音。

如有解说应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

分辨率:

1920*108025P或以上;编码:

H.264,H.264/AVCHighProfileLevel4.2或以上;封装格式:

MP4;码流:

不小于5Mbps。

音频和字幕要求。

音频格式:

混合立体声;编码:

AAC、MP3;码流:

不低于128kbps,采样率48000Hz。

字幕直接压制在介质上。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坚持“能实不虚”,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至少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确保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服务。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依托网络平台,提供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实验项目,且保持链接畅通;应确保所承诺的并发数以内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

(5)高校要确保项目被认定后1年内面向全省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1年后至3年内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50%,3年后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30%。

(十)教学研究项目

1.目标要求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内容要求

(1)省级重点项目发表三类教研论文至少3篇,一般项目至少2篇。

(2)在人才培养、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某些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3)有内容详实丰富的调研报告,并经专家审核符合项目研究目标。

(4)有具体支撑的、完整的改革过程性材料。

(十一)教学团队

1.目标要求

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等。

2.内容要求

(1)团队基础与结构合理。

(2)团队带头人:

建设期内主持省级教研项目、精品课程,获得教学成果奖或教材奖等,教学业绩突出。

(3)团队教学。

主持一定的省、校级质量工程集体项目;教学改革成绩突出;每位成员发表三类教学论文不少于1篇且内容能够反映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其中,省级团队二类教育研究论文总数不低于2篇;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奖,教学效果显著。

(4)团队培养。

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明显;有一定比例的对外交流和研修。

(5)团队建设过程性材料齐全完整。

(十二)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1.目标要求

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社会中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内容要求

(1)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措施有力,制度齐全。

(2)基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3)建设的完整过程性材料。

(4)学生在基地实践实习的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5)校企双方合作的显性材料。

(十三)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1.目标要求

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积极探索培养新途径,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社会适应能力,造就一批卓越人才

2.内容要求

(1)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及其实施细则。

(2)制定卓越培养方案(与学校规定的培养方案有明显不同)。

(3)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4)建立卓越人才培养新机制,并有具体材料和成果体现。

(5)建设对应的特色课程及其相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性措施,成效显著。

(6)建设一批对应卓越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建设期内新建,不少于5个。

(7)双师双能型教师。

占比不低于50%。

注:

“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参照教育部发布的“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的意见执行。

(十四)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1.目标要求

通过建设,使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成为知识创新和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心,辐射、带动全省高校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目标。

2.内容要求

紧密围绕我省社会急需、量大面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由一所或几所高校集中优势力量建设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结合,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同时面向省内其它高校和社会开放,共享优质实习实训资源。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具体建设内容为:

(1)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2)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以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与科研、应用等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良性互动。

建立多元的实验实训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合作共建高水平的实验实训教学队伍。

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签订责、权、利明确的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实验实训教学队伍。

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接收教师培训和参与科研工作,鼓励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投入学校实验实训教学工作。

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与行业、企业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实训教学团队。

建立实验实训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

(4)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

依据学校、学科、专业和行业、企业的特点,整合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理顺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5)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建立网络化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训练、个性化学习的实验实训环境。

建立实验实训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

(十五)规划教材

已正式出版。

(十六)一流教材

已正式出版。

(十七)基层教研室示范项目

参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示范创建标准》(校教字〔2019〕18号)文件要求。

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一)与省级项目类别相同的参考省级,要求适当降低。

(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目标要求

(1)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着力建设一批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增进交流合作,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高优秀教师知名度。

(3)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内容要求

(1)课程基于MOOC课程特性进行建设。

MOOC是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课程,视频内容短而且模块化,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

(2)课程建设需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符合网络教学习惯。

(3)课程团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