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 2《丁香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 2《丁香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 2《丁香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丁香结》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2.丁香结
【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作者介绍】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常用笔名宗璞,笔名有:
丰华、任小哲等。
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
《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
2009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征记》。
2001年4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
《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
后两卷《西征记》和《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
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
主要成就: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1986年国际名人录之一。
《弦上的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丁香:
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
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
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
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
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
5年后开花渐盛。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
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2]。
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
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
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
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
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
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
幽静而雅致。
笨拙:
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
单薄:
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
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
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
四、总结感悟
1.师: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设疑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领略了丁香花的美丽,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那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
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
2.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
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全班交流。
小结:
第1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4.重点句子分析。
(课件出示)
(1)有的宅院里……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好在哪里?
)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的潇洒……这是丁香。
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仪态风姿和气味。
正是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在夜色中也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香气浓郁。
)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
5.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指名答)
小结:
(1)形状(视觉),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视觉),紫色、白色;(3)气味(嗅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6.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小结:
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思考:
在这部分中,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
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指名读第4~6自然段,全班交流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师:
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答)
(2)师:
在这几句话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
(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
(3)思考:
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
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课件出示“阅读链接”,指名交流)
示例: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为人的忧愁,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
(1)什么是丁香结?
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齐读,指名交流)
明确:
丁香结本义指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是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本文中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作者赏花多年,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
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
作者对丁香结是什么态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
古人寄托在丁香结里的情感是愁思,是愁怨,这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思考: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名读、齐读,同桌讨论)
小结: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
(学生自由发言)
(4)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教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
这正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题。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需要幽雅甜香的丁香;同时,也需要细雨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wǔ)媚。
B.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蒙眬(lóng)。
C.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俯(fǔ)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D.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chā)的绿,然后才见到那两扇红窗。
二、辨字组词。
缀()案()雅()拙()
境()按()鸦()茁()
三、“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
4、重点段落品析。
④古人词云: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
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
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
2.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的作用是()
A.作者经历的春光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思维创新大拓展
5、丁香结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二、缀(缀满)案(答案)雅(幽雅)拙(笨拙)
境(环境)按(按时)鸦(乌鸦)茁(茁壮)
三、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四、1.B2.C3.B
五、示例: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学板书】
2.丁香结
赏花:
色彩、气味、形状
悟花:
“结”乃常态,坦然面对
【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一篇散文,作者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这一层面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而对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这一句话,学生却很难读懂。
因此,我从课后“阅读链接”着手,先让学生理解感悟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再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与学生一起研读,从而明白了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这一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