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971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docx

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复习地理

2013-2014仙桃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复习

必修三前三章复习测试

2014,1,10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1~3题。

(双选)

1.P地与Q地相比,P地(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3.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西南土地荒漠化多为红漠化

B.青藏高原荒漠化多为冻融荒漠化

C.华北平原多为盐渍荒漠化

D.江南丘陵区多为石漠化

近年来,被誉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的鄱阳湖区持续干旱,2012年1月的水位更是创下60年来历史新低。

读图1回答4~6题。

4.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位低于12米的枯水天数,2010年比2000年延长124天。

B.2006年鄱阳湖区降水偏多

C.目前水位的快速下降,还没有影响到湖区航运、渔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

D.鄱阳湖枯水期呈现出现时间提前、结束时间退后趋势

5.鄱阳湖是水位季节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

分析鄱阳湖低水位持续时间总体变长的主要原因

A.湖区附近用水增加

B.长江干流对鄱阳湖湖水顶托作用加强

C.三峡水库蓄水之后导致长江中下游来水减少

D.全球变暖蒸发加大

6.鄱阳湖湿地的生态价值体现在

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②防止咸水入侵  ③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  

④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⑤观光旅游  ⑥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

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

完成7-8题。

 

7.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8.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台风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10.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

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11-12

1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2年10月25日8时,随着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12米以下,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式进入低水位期。

结合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回答:

15(双选)2012年10月以来,造成鄱阳湖水位季节性下降

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A.赣江

流域降水减少B.湖泊水补给长江水

C.周边地区过量引水灌溉D.气候干旱,蒸发加剧

16(双选)鄱阳湖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鄱阳湖周边地区应: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D.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17要监测鄱阳湖面积的变化,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盐碱地统计图,读图完成

18、M省区可能是:

A.四川B.安徽C.吉林D.内蒙古

19、宁夏盐碱地面积大的原因是:

①耕地总面积较大

②地势低洼

③降水量小,蒸发旺盛

④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

⑤引黄灌溉面积大,排水不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20、这些省区治理盐碱地可采取的共同措施为:

①栽培适宜的乔灌植物

②淤积泥沙,覆盖盐碱地

③完善水利系统,排灌结合

④大面积栽培茶树、大豆等耐盐碱农作物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遥感技术在判断农业生产状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下图为用遥感技术测定的我国华北地区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从下种、出苗、返青、扬花、结果到成熟)的不同波段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从下种到成熟的六个不同阶段中,不同波段反射率相同最多的两个生长阶段是(  )

A.返青 下种        

B.出苗 成熟

C.扬花 结果

D.下种 出苗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下种到成熟的六个不同阶段,扬花阶段的波长长短与反射率高低呈负相关

B.从下种到成熟的六个不同阶段,不同波段最大与最小反射率差一直增大

C.区分小麦正处于的生长阶段效果较好的波长选择组合是0.71μm~1.0μm

D.区分小麦正处于的生长阶段效果较好的波长选择组合是0.8μm~1.0μm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23

23.图示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B.土壤贫瘠,农业发展条件不足

C.资源短缺

D.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完成24-25

24.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5.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26在山西坑口电站的建成,将会(  )

A.变输煤为输电,减少了道路灰尘,将有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

B.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将缓解交通压力

C.使运输煤为输电,减少就业机会

D.变输煤为输电,经济效益将降低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27-28题。

27.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28.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截至目前,珠江红水河段规划的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大藤峡等10个梯级电站,除大藤峡外,其他水电站均已投入运营。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消息,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5~7题。

29.红水河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势崎岖,落差大

B.平行水系,支流多

C.流经我国大部分地区,集水面积大

D.流经高原,流程长

30.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了大气污染

B.不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C.鼓励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31.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

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

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某地理小组欲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该小组获得的一些图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2~33题。

32.为开发水能资源,该小组拟定了四个地区建设水电站,最合理的是(  )

33.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地理小组欲选定两个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和植树,则应选(  )

A.甲、庚处       B.丙、庚处

C.乙、丁处D.戊、辛处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34.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5.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总量增加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略图(图13)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图14)

 

材料三:

由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图13阴影区域)。

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能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四:

铝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

1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622度,相当于3.2吨标准煤;炼1吨铝综合能耗为9.6吨标准煤。

因此,按9.6吨标准煤/吨铝计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吨、碳5.8吨。

(1)石家庄与太原两城市纬度相仿、距离相邻,但气候差异比较大。

两城市中全年各月气温偏低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

简述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的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

(6分)

 

(4)该区域大力发展炼铝工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会加剧全球的_______________效应。

试从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简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

区位条件。

(10分)

 

3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__,该河冬春季节降水量大于夏秋季节,分析原因。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对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38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3)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14)

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15)和图15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表2)。

⑴ 结合图14,分析说明图13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⑵ 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10分)

 

⑶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I:

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

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15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ABACBCDDACDCABDDCABBCADDCCDDAABDBADAADCC

1.(28分)

(1)太原  太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高;石家庄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海拔低。

(每要点2分,共6分)

(2)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而肥沃;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热量适中;日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糖

份积累;黄河及其支流为其提供灌溉水源。

(每要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6分)

(3)

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

);建设坑口电站,将电力输往其它地区;在本地建设耗能工业。

(每要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大气污柒(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    温室(2分)  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能

,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附近有丰富的铝矿资源;有陇海线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

(每要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解析:

本题通过田纳西河与长江流域进行比较,重在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

由题干知:

①甲图中M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田纳西河流域,乙图中N河流域(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长江流域。

②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③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M河有相似之处。

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

(2)梯级开发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

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

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

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 气候:

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

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1)降水量小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成快速增强(2分);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 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2分)降水量大于600mm时, 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分)。

(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1分),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2分),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2分);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2分),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分)。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2分)。

理由:

甲地降水超过450mm,(2分)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2分)。

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2分);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2分)

乙地应选择方案Ⅰ(2分)。

理由:

乙地降水量小于450mm(2分),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2分),(在降水量接近450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2分),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2分)。

(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