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640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中医药大学

二〇一四年十月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4

一、学校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类本科院校。

学校创办于1934年,时名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经政府批准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90年湖南科技大学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2006年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年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序列。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研水平大幅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层次完备、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较全、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理念与定位

学校以“人本、仁爱、精诚”为理念,以“文明求实,继承创新”为校训,以“医以载道,兼济天下”为办学宗旨,以“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为办学思路,以“中医中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学科特色,以“术精仁厚,一专多能”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行业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和“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才为目标。

(三)服务面向

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人民,服务地方经济,为建设教育强省、中医药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振兴中医药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四)专业设置

学校重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的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招生专业有21个(见表1),本科专业数在全国23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排名第6。

表1专业名称及学科门类一览表

专业名称

学科

门类

专业名称

学科

门类

专业名称

学科

门类

中医学

医学

药学

理学

生物工程

工学

针灸推拿

医学

药物制剂

理学

制药工程

工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临床医学

医学

护理学

理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口腔医学

医学

康复治疗学

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医学影像

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

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中药学

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英语

文学

(五)学生规模

截至2013年底,我校在校学生共13560人,其中,专科生572人,本科生11453人,统招硕士研究生1287人,统招博士研究生144人,留学生104人。

成教业余本科生11402人,专科生8887人;折合在校生人数为20642.2人。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占全校在校生比例为84.46%。

(六)生源质量

2013年学校2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招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参与本一批招生省(市)28个。

全部专业均纳入本一批招生的省(市)9个(福建、河南、陕西、湖南、内蒙古、海南、西藏、青海、宁夏),部分非七年制专业纳入本一批招生的省(市)12个(江西、江苏、甘肃、山东、云南、天津、河北、山西、吉林、安徽、重庆、四川),其它7个省(市)七年制专业参与本一批招生。

2013年学校在本一批共录取2217人(省外887人),占本部本科录取人数(3057人)的72.52%,本一批录取人数比2012年增长了24.27%,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2013年录取男生971人(占29.70%),女生2298人(占70.30%);城镇应届1100人(占33.65%),城镇往届179人(占5.48%),农村应届1612人(占49.31%),农村往届378人(占11.56%)。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兴校之本、立校之基。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大力推进人才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名医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主导力量,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骨干,以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基础的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

1.师资现状

学校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现有在编师资1537人,其中校本部760人,直属医院674人,非直属医院103人,另外聘79人。

师资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20人,具有副高职称教师379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38.97%(见表2);师资中专任教师1384人,实验室人员153人;师资中具有博士学位199人,具有硕士学位58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51.20%(见表3);小于等于35岁的青年教师583人,占37.93%(见表4);学缘结构方面,具有异缘结构教师709人,占46.13%(见表5)。

2013年折合教师数1423.5人,生师比为14.50:

1(见表6),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任教师中具备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1180人;2013年校本部共有149名正高,其中135名为本科生上课,占90.60%。

现有博士生导师92人、硕士生导师324人。

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1人次,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5个。

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医45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2人。

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7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7人。

表2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年度

在编师资人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及未定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3年

1537

220

14.31

379

24.66

587

38.19

351

22.84

 

表3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年度

在编师资人数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3年

1537

199

12.95

580

37.74

684

44.50

74

4.81

表4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年度

在编师

资人数

≤35岁

36-55岁

>55岁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3年

1537

583

37.93

845

54.98

109

7.09

表5师资队伍学缘结构

年度

在编师

资人数

同缘

异缘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3年

1537

828

53.87

709

46.13

表6生师比结构

年度

教师总数

折合学生数

生师比

专任教师

返聘、

外聘教师

折合教师数

2013年

1384

79

1423.5

20642.2

14.50

2.队伍建设

为了“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学水平”,保证师资队伍的高素质、创造性、多样性,学校注重加强师资引进、培养与服务三位一体。

2013年,研究制定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投入400万余万元用于师资培养,选拔培养了校级优秀教师46人,资助教师出国进修10人,聘请各学科客座教授12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人(见表7)、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海外名师3人,积极引进各学科专业人才36人,尤其是外校著名高校教职人员、博士后及博士毕业生,截止到2013年12月,外校学缘结构教师634人,占55.32%。

表7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

所属学院

级别

1

曹德良

肿瘤药理学

百人计划

2

郑熙隆

心血管分子药理学

百人计划

3

刘良

中医学

海外名师

4

杨平常

中医学

海外名师

5

DaleGeorgeNagle

药学

海外名师

3.主讲教师

学校建立了主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认真审核和聘任课程主讲教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岗前培训、“双证”上岗教学督导跟踪听课等制度,2013年共组织青年教师跟踪听课150余人次;严格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严把教师教学关。

资助青年教师的国内精品课程教师培训、国内同类高校进修等;学校设立专项,实施优秀主讲教师与双语教师出国进修计划;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名师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包括专业教师、临床教师等数百人,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4.教授授课情况

2013年,校本部共有149名正高,其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有135名,占教授总数比例为90.60%,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数为265门,占课程总数的32.7%。

(二)经费投入

2013年度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教学经费得到了优先保障。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优先保证教学计费投入。

在年初预算安排中,尽量压缩行政成本和能源费开支,集中整合学校财力资源向教学倾斜,优先保证教学单位用款,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实验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顺利实施。

二是设立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

如:

设立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专项资金,更好地满足了教学运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是建立教学经费增长机制。

根据学校财力,在上年预算存量的基础上,努力安排本科教学的预算增量资金。

如: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6345.73万元,较2012年18843.48万元,增长了39.8%,。

2013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6345.73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5431.14万元,占学费收入比例43.98%,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032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323.92元。

本科四项教学经费统计见表8:

表8本科四项教学经费统计表

项目

子项目

总投入经费(万元)

本科生四项教学经费

本科生业务费

4006.02

教学差旅费

303.97

体育维持费

63.66

教学仪器设备维护费

1057.49

合计

5431.14

2013年学费收入

12349.31

(三)教学条件

学校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摆在优先位置。

2013年启动含浦校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建设科研大楼、教学大楼、学生第二食堂、体育馆、实验动物中心等项目,逐步实施校园环境提质改造工程,完善教学设施建设,为本科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1.教学用房

学校有东塘、含浦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7963㎡,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04571㎡,生均14.5㎡。

体育运动场地面积65762㎡,生均4.66㎡。

学生宿舍面积139075㎡,生均9.87㎡。

实验室面积57432㎡,生均实验室面积4.08㎡(见表9)。

教学行政用房

学生宿舍

体育运动场地

实验室

总面积

生均面积

总面积

生均面积

总面积

生均面积

总面积

生均面积

204571

14.5

139075

9.87

65762

4.66

57432

4.08

表92013年教学用房情况统计表(单位㎡)

2.仪器设备

学校教学楼、实验楼设备齐全。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7866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及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26。

全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数约1865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13.2台,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截止2013年年底,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6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722元。

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638.73万元,新增比例20.36%。

3.实习基地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学校专门修订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实习及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度,严格实习基地准入、考核与管理。

组织专家对邵阳骨伤科医院、邵阳市中医医院申报成为我校附属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宁乡、岳阳、长沙3家附属医院进行了师资培训。

2013年,新增长沙市中医医院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新开辟非医类实习基地4个(上海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湖南益好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武汉忠德心理医院)。

目前,我校拥有13家附属医院、教学实习基地113家,其中医护类实习基地84家,药类教学实习基地20家,人文管工类教学实习基地9家。

4.图书文献

学校图书馆由含浦新馆、东塘校区分馆组成,共有馆舍面积约2.5万平米。

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09.1万册,电子图书181万册,生均图书54册。

2013年,学校投入351万元购置图书资料,新增电子数据库48个,新增图书册62870册,生均年增量3.11册。

图书馆实行全开放、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阅览座位1800个,周开放时间98小时,2013年图书馆借还总量26.6万余册,接待读者40.5万余次,借阅畅通、管理有序。

5.信息资源

学校现已建成两个校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室内外全覆盖的校园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文献检索、课题查新、网络课程学习、选课、课程成绩查询等服务。

为建成开放多元、安全和谐、智慧人文的信息化校园,2013年学校加大信息化建设,新成立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项目,正式启动了移动图书馆等,已投入经费3000万元,其中运行经费300万元。

截止2013年底,建有网络信息点8000个,其中无线接入点1800个;校园网出口总宽带1.3GB;上网课程31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30TB;数字资源量总计220000GB,其中电子图书8000GB。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确立“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尊重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结构,不断创新专业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业特色项目,分批、分级建设了一批品牌专业、优势专业。

学校现有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

1.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推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3年,学校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继续推动专业综合改革。

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中医学、中药学这2个专业开展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研究与试点。

中医学专业着力于以学生个性化培养为基点,探讨构建多层次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三能”(能教学、能科研、能临床)为核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药学专业着力于探索“2+1+1”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湖南华纳大药厂合作建设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校企合作办学在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

2.紧扣专业质量与特色,加强专业分层建设

2013年,结合社会需求,根据学校实际,经过反复论证,学校申报了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2个新专业,并获教育部审批。

学校2013年正式开始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就专业建设而言,学校实行品牌专业、优势专业、扶持专业三级建设计划,建设周期为三年。

2013年投入156万元用于专业建设,立项培育品牌专业4个、优势专业7个、扶持专业12个。

遵循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引导专业科学定位,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分层级培育专业特色项目,将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开展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管理、专业特色、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建设

1.以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优化课程体系

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我校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遵循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的原则,对全校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教学进程安排等进行了重新修订。

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建立并规范了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为基本模块的课程体系。

强调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优化重组,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的有机融合,建立科学合理、融会贯通、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现有各专业教学要求,打通了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平台,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2013年全校开设课程810余门,课程性质分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任意选修课。

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的25%,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30%-35%,专业课占总学时的35%左右。

 选修课共384   门,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约75  %;任意选修课程达180门,任选课时比例达10%;合理调整理论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2013年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1 %。

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与考核要求基本实现与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对接;在专业培养方案学分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保证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考核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大力增加实训实验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综合性本科院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制定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和双学位培养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加强课程建设改革

2013年,学校正式开始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就课程建设而言,学校实行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培育计划,建设周期为三年。

2013年学校投入91万元用于精品课程(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育项目4门,省级精品课程培育项目10门,校级精品课程培育项目21门。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加大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将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加强了协同开发,建立网络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三)教材建设

学校重视教材编写工作,鼓励教师编教材,编好教材。

2013年学校投入教材建设经费50万元。

学校参编国家级教材161门,其中“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编19门,副主编63门,编委85门。

2012年,我校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荣获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校制定《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坚持“重权威、重新版、重精品”的原则,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及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的最新版教材,确保科学、先进、适用的教材进入课堂。

2012~2013年所选用专业主干课教材80%是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2013年依据培养方案选用教材种类491种,其中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种类153种。

(四)教学团队建设

至2013年底,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见表10)。

2013年“本科教学工程”计划投入110万元用于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国家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0个,校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5个。

表102013年度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情况统计表

序号

团队名称

立项时间

所属学院

级别

1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2008

中医学院

国家级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2

针灸学教学团队

2008

针灸推拿学院

省级教学团队

3

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团队

2009

中西医结合学院

省级教学团队

4

方剂学教学团队

2010

中医学院

省级教学团队

(五)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

医学类专业实践课需占总学分的35%~40%;药学类专业实践课需占总学分的45%~50%;人文社科及管理信息等专业实践课占总学时的30%~35%。

建立制度开放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校外产学研实训基地等,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至2013年,我校已建成5大教学实验中心:

医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和综合信息教学实验中心。

重点建设了具有特色优势、专业覆盖面广的医学、药学和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

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

各类教学实验室能开出实验项目580个,所有实验平台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对全校学生预约开放。

(六)实习教学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和规范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学校专门修订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实习及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度,充分重视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利用和合作运行。

2013年长沙市中医医院正式挂牌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至此,我校附属医院增至13家。

2013年新开辟了药学、人文、管工实习基地4个(上海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湖南益好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武汉忠德心理医院)。

目前医护类实习基地84家;药类固定教学实习基地20家;人文管工类固定教学实习基地9家,合计达113家。

2013年我校继续开展“临床专业课下医院方案”,安排907名学生到浏阳、常德、衡阳、洛阳正骨、宁乡、岳阳、长沙中医医院7家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后期临床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基地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

2013年我校安排2014届毕业生4049人入点实习,其中医类实习生为2928人,药学类670人,人文社科类111人,管理与信息工程类150人,湘杏学院人文社科、管理与信息工程类190人。

(七)国际化办学

学校在“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下,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2013年在校学历留学生126人,我校先后被授予为“全国重点对港教育交流项目高校”、“国家重点对台交流项目高校”、“湖南省对台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以韩国圆光大学孔子学院建设为中心,依托法国神经运动康复学院、马来西亚针灸推拿骨伤学院、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境外联合办学单位,逐渐辐射到世界五大洲中医认知和接受度较高的地区;试点专业由中医学专业逐渐扩大到针灸推拿、中药、中医护理等优势特色专业,由本科以上学历教育逐渐延伸到中医药服务贸易、短期培训、科普知识宣传等多种领域,积极探索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中医药国际化办学体系。

(八)教学改革

围绕我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以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重点,全面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研讨式课堂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为突破口,大力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