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562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3第6单元

考点12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前自主学习

一、毛泽东思想

1.发端(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

重要活动:

(1)1921年7月参加中共 一大 。

(2)大革命时期发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初步形成(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1927年领导 湘赣边秋收 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 根据地。

(2)发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3.形成体系(抗日战争1937~194年):

(1)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细论述,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理论体系 。

(3)194年中共 七大 ,确立 毛泽东思想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疑点1】为什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点迷津: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因此中共七大正式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4.发展(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由 乡村 转移到 城市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及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 新民主主义 转变为 社会主义 的总任务。

(2)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

先后发表《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

7.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指导了 中国革命 的胜利和 社会主义 的建立与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 一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思想根 。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疑点2】归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指点迷津: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邓小平理论

1.酝酿与准备阶段:

(1)针对“ 两个凡是 ”的方针,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转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作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决策。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

(1)中共十二大:

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

(2)中共十三大:

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 ,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

(3)1992年“ 南方谈话 ”,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4)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3.主要内容: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明和精神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外交思想: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祖国统一:

提出“ 一国两制 ”并成功实施。

4.精髓: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历史地位: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 次历史性飞跃,继承和发展了 毛泽东 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创立:

20世纪80年代以,以 江泽民 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内涵: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化 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

3.评价:

(1)历史地位: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2)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疑点3】如何看待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指点迷津: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典型体现,他抓住了当时争论的核心问题——姓资姓社的问题,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对于当时说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能继续向前进。

因此说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堂精讲精练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阶段、表现、内容和影响。

历程阶段表现()内容影响

萌芽中共成立到国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

开始十年对峙时期《井冈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历程阶段表现()内容影响

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总任务为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例1】(2010•东综)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解析:

A项是胡适的观点,提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不可能是毛泽东的观点;项所理解的“具体”是不对的,这地方毛泽东指的“具体”应指中国具体的国情,也就是他认为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D项没有提到。

答案:

B

变式训练:

(2010•四川高考)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就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

答案:

B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地位和作用

(1)形成过程:

①酝酿:

粉碎“四人帮”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产生: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③逐步发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的理论。

④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使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例2】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推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以,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形势的总体特点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认识到,我们应抓住有利外部环境的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项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是在2001年;B项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在当时并没有明显发生;现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还没有建立。

答案:

A

变式训练:

下列叙述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无关的是()

A.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

B.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D.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南方谈话主要解决了思想理论上争论的焦点问题,即姓“资”和姓“社”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手段,并非制度差别。

答案:

A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比较。

理论

成果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要作用

毛泽

东思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立起;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

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

“三

个代

表”

重要

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例2】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组合选择题,采用肯定法与排除法结合的解答方法。

三大理论成果都是在科学认识中国国情,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而②只符合邓小平理论。

故排除之。

答案:

D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④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③④D.④

解析:

①指的是毛泽东思想;②指的是邓小平理论。

答案:

特别提示

1.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中包括了毛泽东本人的正确思想,也包括中共其他领导人的一些正确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能把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当作毛泽东思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毛泽东本人的一些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尤其是他晚年的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恰恰是由于背离了毛泽东思想而产生的。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具体说可结合中共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十四大及十五大的内容回答,包括: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它们三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论即从实际出发,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人民利益,有着共同的理论品质即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