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283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docx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

编号:

CTTC/BBB-B419-0803-110

 

试验结果通知书

 

福特蒙迪欧整车制动性能试验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试验技术中心

 

1.试验依据及任务来源………………………………………………

(1)

2.试验目的……………………………………………………………

(1)

3.试验对象……………………………………………………………

(1)

4.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3)

5.试验条件……………………………………………………………(4)

6.试验结果………………………………………………………………(5)

7.试验组织………………………………………………………………(16)

8.附录……………………………………………………………………(17)

 

1.试验依据及任务来源

1.1试验依据:

**汽车有限公司B16项目产品开发计划。

1.2任务来源:

汽车工程研究院底盘部。

1.3试验任务单编号:

CTTC/BBB-B419-0803-110。

2.试验目的

对福特蒙迪欧整车进行制动性能试验,为B16项目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3.试验对象

3.1试验车辆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车型号

颜色

VIN码

发动机号

接车里程(km)

福特蒙迪欧

黑色

LVSFBFA057F133752

CAF488Q07AC57F133752

9438

3.2制动系统配置情况,见表2。

表2

部件名称

技术参数

制动踏板

踏板杠杆比

---

真空助力器

型号

2S712B195CE

直径[Inch]

---

生产厂家

BOSCH

制动主缸

直径[mm]

---

生产厂家

---

ABS

型号

---

生产厂家

---

前轮

制动器

制动盘

型式

通风盘式

尺寸(直径×厚度)[mm]

299.7×24.3

制动钳

型式

浮钳式

活塞直径[mm]

---

生产厂家

BOSCH

制动摩擦片

摩擦系数

---

生产厂家

---

制动软管

长度[mm]

397.0

软管保护

有/没有

没有

续表2

后轮

制动器

制动盘

型式

实心盘式

尺寸(直径×厚度)[mm]

279.7×12.1

制动钳

型式

浮钳式

活塞直径[mm]

---

生产厂家

BOSCH

制动摩擦片

摩擦系数

---

生产厂家

---

制动软管

长度[mm]

238.0

软管保护

有/没有

没有

3.3样车总成结构及技术参数,见表3。

表3

总成名称

配置

型式

DURATCE-HEDOHC16V

型号

CAF488Q0

排量(L)

2.0

压缩比

10.0:

1

额定功率转速(kWr/min)

105/6000

最大扭矩转速(N•mr/min)

185/4500

最低燃料消耗率(g/kW•h)

---

生产企业

---

ECU

型号

---

生产企业

---

变速器

型式

自动变速器

型号

---

速比

---

---

---

---

---

R

---

主减速比

---

生产企业

---

续表3

转向器

液压助力式

转向柱

---

生产企业

---

悬架

型式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生产企业

---

型式

复合连杆式悬架

生产企业

---

轮胎

型号

205/55R16

气压(kPa)

半载:

210满载:

240

半载:

210满载:

280

生产厂家

MAXXIS

4.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4.1制动系统性能试验项目和执行标准,见表4。

表4

序号

试验项目

依据标准

载荷状况

1

汽车质量参数测量

GB/T12674-1990

整备质量、载荷A、

载荷B、载荷C、载荷D

2

制动管路干涉检查试验

Q/SQR.04.596-2006

载荷D、载荷C

3

行车制动系0型试验

GB12676-1999/GB7258-2004

空载、满载

4

行车制动系I型试验

GB12676-1999

满载

5

行车制动系部分失效试验

(应急制动性能试验)

GB12676-1999

空载、满载

6

真空助力器失效试验

(应急制动性能试验)

GB12676-1999

空载、满载

7

驻坡制动试验

GB12676-1999

满载

8

踏板感觉试验

Q/SQR.04.485-2006

载荷B、载荷C

9

制动距离试验

Q/SQR.04.485-2006

载荷B、载荷C

10

制动系统热衰退试验

Q/SQR.04.485-2006

载荷C

11

驻车制动力和行程的试验

Q/SQR.04.605-2006

载荷C

12

制动系统主观评价试验

Q/SQR.04.594-2006

载荷D、载荷C

4.2以上试验项目在场地允许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制动时监控摩擦片的温度。

5.试验条件

5.1试验仪器设备,详见表5。

表5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设备编号

有效期

1

轮胎气压表

TG-3

FP0018-TC

2008.12.05

2

风速仪

AVM-03

03080100

2008.06.03

3

直尺

500mm

LZ008-TC

C类,首检

4

称重显示器

XK3190-A9/N-3000

2002076

2008.08.23

5

游标卡尺

300mm

LS051-TC

2008.04.14

7

车速仪

DATRONV1

0534.190

2009.02.22

8

踏板力计

SEN-PEDALKRAFT

010-6026

2009.02.22

9

踏板行程传感器

WDS-500-MP-C-P-C3

1553

2009.02.22

10

管路压力传感器

YD11O7

W-FP-0004-CTTC

2009.02.22

11

真空压力传感器

KYB18A04VPXC2

W-FP-0001-CTTC

2009.02.22

12

减速度传感器

8393A10

2006741

2009.02.22

13

热电偶

K型

W-TK-007-CTTC

2009.02.22

14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主机

DEWE-2010

0534.190

2009.02.22

5.2试验环境条件,详见表6。

表6

试验时间

试验内容

风速(m/s)

环境温度(℃)

2008.03.09

制动效能主观评价试验

11.4

2.1

2008.03.10

空载制动性能试验

22.4

1.9

2008.03.11

满载制动性能试验

24.4

1.7

2008.03.12

满载制动性能试验

20.1

1.9

5.3试验地点:

定远试验场。

5.4试验时间:

2008年03月09日~2008年03月12日。

5.5试验载荷:

载荷A(空载):

整车整备质量+一个驾驶员+一个试验员+一套试验仪器

载荷B:

整车整备质量+一个驾驶员+一套试验仪器

载荷D:

整车整备质量+一个驾驶员

载荷C(满载):

整车整备质量+375kg(配载根据企业标准要求)

注:

驾驶员体重为74kg,试验员体重为68kg,仪器20kg;

载荷C(满载)的配载为两人共142kg,沙袋及其他配载213kg,仪器20kg。

5.6试验车辆技术条件

5.6.1摩擦元件的贴合状况达到以下要求:

——盘式制动器:

100%(接触面积完全贴合)

——鼓式制动器:

对于领蹄摩擦片接触面积应为100%(接触面积完全贴合)

对于从蹄摩擦片接触面积应为≥80%(接触面积大部分贴合)

5.6.2每次冷态制动初始,制动摩擦片(蹄片)温度不超过100℃。

6.试验结果及分析

6.1汽车质量参数测量,结果见表7。

表7

载荷

项目

技术要求

测量结果

偏差(%)

整备质量

前轴质量(kg)

---

854

---

后轴质量(kg)

---

590

---

总质量(kg)

---

1444

---

前轴负荷率(%)

---

59.1

---

载荷A

前轴质量(kg)

---

918

---

后轴质量(kg)

---

788

---

总质量(kg)

---

1606

---

前轴负荷率(%)

---

57.1

---

载荷B

前轴质量(kg)

---

906

---

后轴质量(kg)

---

632

---

总质量(kg)

---

1538

---

前轴负荷率(%)

---

58.9

---

载荷C

前轴质量(kg)

---

978

---

后轴质量(kg)

---

841

---

总质量(kg)

---

1819

---

前轴负荷率(%)

---

53.8

---

载荷D

前轴质量(kg)

---

894

---

后轴质量(kg)

---

624

---

总质量(kg)

---

1518

---

前轴负荷率(%)

---

58.9

---

6.2制动管路干涉检查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序号

检查内容

是/否存在问题

问题描述

载荷D

载荷C

1

制动硬管的检查

见附录图九、图十、图十一

2

制动软管的检查

3

ABS/ASR/TC线束的检查

见附录图十二

4

驻车制动拉索的检查

见附录图十一

5

真空管的检查

6.3行车制动系0型试验

6.3.1发动机脱开的0型试验,结果见表9。

表9

指定制动初速度(km/h)

实测制动初速度(km/h)

踏板力(N)

制动距离(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载荷

最大值

均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80

79.8

437.7

386.8

≤500

28.2

≤50.7

10.7

≥5.8

空载

79.9

484.1

399.8

≤500

29.0

≤50.7

11.1

≥5.8

满载

注:

制动时车辆方向稳定,制动没有偏出3.7m通道。

6.3.2发动机接合的0型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

指定制动初速度(km/h)

实测制动初速度(km/h)

踏板力(N)

制动距离(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载荷

最大值

均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50

50.4

487.2

388.5

≤500

11.4

≤19.0

12.4

≥6.2

空载

50.2

497.8

408.4

≤500

12.3

≤20.0

11.7

≥5.9

满载

60

59.9

460.0

373.4

≤500

16.4

≤33.7

11.6

≥5.0

空载

60.2

454.3

392.3

≤500

17.1

≤33.7

11.1

≥5.0

满载

140

139.6

454.4

388.6

≤500

81.4

≤164.8

10.8

≥5.0

空载

139.6

455.1

402.6

≤500

82.2

≤164.8

10.6

≥5.0

满载

注:

50km/h制动的依据标准为GB7258-2004,制动时车辆方向稳定,50km/h制动没有偏出2.5m通道,60km/h、140km/h制动没有偏出3.7m通道。

6.4行车制动系I型试验,结果见表11。

表11

指定制动初速度(km/h)

实测制动初速度(km/h)

踏板力(N)

制动距离(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载荷

最大值

均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80

80.0

424.4

358.8

≤500

31.7

≤48.3

9.7

≥6.7

满载

注:

制动时车辆方向稳定,制动没有偏出3.7m通道。

6.5行车制动系部分失效试验(应急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2

指定制动初速度(km/h)

实测制动初速度(km/h)

踏板力(N)

制动距离(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载荷

备注

最大值

均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80

80.1

448.0

415.8

≤500

54.3

≤93.3

5.0

≥2.9

空载

79.9

443.4

398.0

≤500

53.2

≤93.3

5.2

≥2.9

空载

80.2

468.7

430.2

≤500

58.3

≤93.3

4.8

≥2.9

满载

80.3

423.7

372.2

≤500

57.3

≤93.3

5.2

≥2.9

满载

注:

左代表左前轮失效,右代表右前轮失效;制动时车辆方向稳定,制动没有偏出3.7m通道。

6.6真空助力器失效试验(应急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见表13。

表13

指定制动初速度(km/h)

实测制动初速度(km/h)

踏板力(N)

制动距离(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s2)

载荷

最大值

均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测量值

限值

80

80.2

485.1

453.8

≤500

64.3

≤93.3

4.7

≥2.9

空载

80.0

464.0

437.8

≤500

76.4

≤93.3

3.7

≥2.9

满载

注:

制动时车辆方向稳定,制动没有偏出3.7m通道。

6.7驻坡制动试验,结果见表14。

表14

要求坡度

实际坡度

测量最大制动力(N)

手制动力限值(N)

驻坡试验结果

(停坡5分钟)

载荷

18%

30%

167.4

≤400

上坡方向满足要求

满载

18%

30%

126.3

≤400

下坡方向满足要求

满载

注:

18%的坡度为GB12676-1999的要求。

6.8踏板感觉试验

6.8.1静态踏板感觉试验,结果见图一,主要数值见表15。

 

图一、制动踏板力与制动管路压力、踏板行程关系曲线

表15

制动踏板力(N)

踏板行程(mm)

制动管路压力(MPa)

真空助力器压力(kPa)

标准Q/SQR.04.485-2006

提供的踏板行程目标值(mm)

备注

500

69.1

3.1

---

50±10

未启动发动机

500

103.5

8.6

---

---

启动发动机

6.8.2动态踏板感觉试验,结果见图二、图三,主要数值见表16。

 

图二、制动减速度与制动踏板力、踏板行程关系

 

图三、制动减速度与制动管路压力的关系

表16

减速度(m/s2)

踏板力(N)

标准Q/SQR.04.485-2006

提供的目标值(N)

踏板行程(mm)

标准Q/SQR.04.485-2006  提供的目标值(mm)

前轮管路压力(MPa)

载荷

情况

8

234.0

90~130

86.0

60±10

8.9

载荷B

8

241.1

---

93.4

---

8.0

载荷C

6.9制动距离试验

6.9.1100km/h-0制动距离试验,结果见表17。

表17

速度(km/h)

载荷B

载荷C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距离

(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

(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100

42.1

3.3

42.2

3.4

42.2

3.4

42.6

4.1

42.7

4.4

42.7

4.3

90

34.1

12.3

34.1

11.1

34.1

11.7

34.5

11.1

34.6

9.3

34.6

10.2

80

27.0

7.4

27.0

8.5

27.0

8.0

27.3

7.9

27.3

9.3

27.3

8.6

70

20.6

8.5

20.7

11.1

20.7

9.8

20.9

9.3

20.9

10.1

20.9

9.7

60

15.2

10.1

15.2

9.3

15.2

9.7

15.3

9.3

15.4

8.5

15.4

8.9

50

10.5

11.1

10.5

9.3

10.5

10.2

10.7

10.1

10.7

10.1

10.7

10.1

40

6.7

9.3

6.7

10.1

6.7

9.7

6.8

10.1

6.8

10.1

6.8

10.1

30

3.8

10.1

3.8

10.1

3.8

10.1

3.8

10.1

3.8

9.3

3.8

9.7

20

1.7

10.1

1.7

10.1

1.7

10.1

1.7

9.3

1.7

10.1

1.7

9.7

10

0.4

9.3

0.4

8.5

0.4

8.9

0.4

9.3

0.4

9.3

0.4

9.3

平均减速度(m/s²)

9.2

9.2

9.2

9.1

9.0

9.1

注:

标准Q/SQR.04.485-2006中的技术要求为:

100km/h~0km/h制动距离≤44m的目标值。

6.9.2140km/h-0制动距离试验,结果见表18。

表18

速度(km/h)

载荷B

载荷C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距离(m)

减速度(m/s²)

140

79.1

4.6

79.1

4.2

79.1

4.4

78.8

4.1

79.7

3.6

79.3

3.9

130

68.2

8.5

68.2

9.3

68.2

8.9

67.9

11.1

68.7

10.1

68.3

10.6

120

58.1

9.3

58.1

9.3

58.1

4.8

57.9

8.5

58.6

8.5

58.3

8.5

110

48.8

10.1

48.8

11.1

48.8

10.6

48.6

10.1

49.2

10.1

48.9

10.1

100

40.4

9.3

40.4

9.3

40.4

9.3

40.2

10.1

40.7

9.3

40.5

9.7

90

32.7

10.1

32.7

11.1

32.7

10.6

32.6

10.1

32.9

10.1

32.8

10.1

80

25.8

10.1

25.8

9.3

25.8

9.7

25.7

10.1

26.0

11.1

25.9

10.6

70

19.8

11.1

19.8

10.1

19.8

10.6

19.7

10.1

19.9

9.3

19.8

9.7

60

14.5

10.1

14.5

10.1

14.5

10.1

14.5

10.1

14.6

9.3

14.6

9.7

50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2

10.1

10.2

10.1

40

6.5

10.1

6.5

11.1

6.5

10.6

6.4

10.1

6.5

10.1

6.5

10.1

30

3.6

11.1

3.6

9.3

3.6

10.2

3.6

11.1

3.7

10.1

3.7

10.6

20

1.6

9.3

1.6

11.1

1.6

10.2

1.6

8.5

1.6

11.1

1.6

9.8

10

0.4

10.1

0.4

8.5

0.4

9.3

0.4

10.1

0.4

10.1

0.4

10.1

平均减速度(m/s²)

9.6

9.6

9.6

9.6

9.5

9.6

注:

标准Q/SQR.04.485-2006中的技术要求为:

130km/h~0km/h制动距离≤75m的目标值。

6.10100km/h~0km/h制动系统热衰退试验,结果见图四,主要数值见表19。

 

图四、制动系统热衰退制动距离、摩擦片温度柱状图

表19

次数

制动距离(m)

右前轮摩擦片温度(℃)

右后轮摩擦片温度(℃)

备注

1

42.4

77.8

75.7

摩擦片温度为每次制动后的测量值

2

43.0

111.9

95.4

3

42.2

141.3

114.5

4

42.3

171.6

131.3

5

41.2

199.2

146.1

6

41.7

229.0

162.3

7

42.1

254.4

176.3

8

40.7

282.1

188.7

9

41.4

302.3

199.5

10

43.4

324.4

211.1

注:

1、第十次制动距离与第一次制动距离比较相差2.4%;

2、标准Q/SQR.04.485-2006中的技术要求为:

第十次制动距离与第一次制动距离比较相差<10%的目标值。

6.11驻车制动力和行程的试验

6.11.1静态水平路面时,驻车制动力和行程的试验,结果见表20、图五。

表20

棘轮齿数(齿)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